海上升明帝-第4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将军教训的是,是小的唐突失礼。”
陈十二喝着黑陶碗泡出来的茶,觉得味道也一样清香。
“我这次在京感受极深的还有个事,就是这个礼啊,本来人情往来,也是正常,可现在许多官吏却借红白之事,打着礼的旗号,行官场馈赠。
这官场馈赠可是很敏感的,稍一过界可就是贿赂。
所以送礼、贿赂只是一念之差一线之隔。
以前官场上陋规多,各种礼都有讲究,皇帝已经数次痛斥这些行为,什么炭敬冰敬什么别敬、程仪,什么年敬、节敬,什么喜敬、妆敬,还有什么门敬、跟敬、赔敬、菲敬等等,多不胜数。
甚至送银三百两,叫毛诗一部。
这送礼居然还成了规礼,都有定数,什么官什么数,什么名目。这种行为,我朝圣天子那是严厉禁止,要尽革这些陋习的,陛下给官吏们提高俸禄,增加福利,还给养廉银、饭银等补贴,为的就是让大家别再搞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了。
东京现在就搞的很好,这次我随国姓爷入京,也带了些咱们河南的特产去,但各衙门和京城各部院的官员们,可都没收,连送给衙门而不是个人的土产,他们都不收。
因为一旦开这个口子,就会收不住的。
最后我们带去的土特产,大都卖了,最后仅留下一些,送给朋友,还都价值不超过一块银元。
各位,咱们河南落后了啊。
大家还跟过去一样,对着官员喊大人,对着士人喊老爷,见官就送礼,四时不敢忘,仍守着那套旧陋规。
咱们现在不一样了,得紧随朝廷,跟上形势啊!”
“今天我请客摆席,不是想借机广邀宾客,拉拢关系,更不要是借机捞取钱财的,所以今天大家也别出什么份子钱,更别说什么送礼。”
“以前那一套,现在不能用了。
咱们红枪会的老夫子赵老爷子,现在升河南按察使了,归陈许汝道改豫东道,辖开归陈许郑五府,新来的分巡是浙东从龙元勋,规矩可是很多的,甚至归德府的知府也很快要换人,也是朝廷派来的,大家要早点习惯啊。”
“我呢也知道大家平时对我家很关照,也很感激,咱们也都是河南乡亲,所以就给大家提个醒吧,以前的陋规坏习赶紧改了,还有就是,新总督巡按布按分巡知府等到任后,做的第一件事,肯定是清查田地的,山东那边就是这样做的,所以大家要想坐稳位子,甚至想更进一步的,最好是能够现在就开始着手准备,若是能够办好这个差事,到时必然能够在新上官面前露脸,甚至仕途再进一步。”
这番话有点泄露天机之意,但却并不违规,相当于是指点迷津,陈十二这样做,也是因为这些人都是本地官吏,给他们指点一下,既是个人情,也是讲武堂时天子给他们交待过的任务。
陈十二把山东那边的做法也详细的跟县丞他们说了,惊的他们有些目瞪口呆。
“话尽于此,路也给大家指明了,愿不愿意去做,就看大家的了。
感激诸位今天光临,以后若有事,也可随时来找我,能帮上忙的,一定尽力!”陈十二开始端茶送客。
第668章 前程
黄昏。客人散去。
村外地里麦苗嫩绿。阿富把几块银元递给陈十二,
“叔,”
“这是啥意思?”
“两个猪也要不了十块钱,买猪崽交猪税等加起来也就三块银元,这剩下的七块叔收回去。”陈十二走在庄外地头,笑着拍了拍阿富,
“你如今虽不跟我一道姓陈了,但你还叫我叔,那你跟我客气啥,叔也是庄户人出身,哪不知道养猪不易,你看似本钱只花了三块,可实际你养四五头猪,得要一亩地种红薯玉米萝卜这些才行,猪崽小时还得吃糠吃米皮哩,养猪又赚不了钱。”养四五头猪,起码得一亩地的红薯萝卜才够。
对阿富来说,有十亩地,两亩种了桑棉,剩下八亩地为保证肥力,要轮作,麦子玉米红薯土豆萝卜等轮茬种,不能都连着种主粮,一般是两年三季,主杂粮交替。
没有地是养不了猪的,哪怕旱地山地也得有起码一亩,才能养的起四五头猪,一年能出栏两三头,存栏两三头。
对农民来说,差点的地,或轮耕的地,拿来种些红薯萝卜玉米土豆,红薯藤啊糠麸这些也能利用上。
养猪能有不错的转化效率,更重要的是养猪能得粪肥。一头猪,一年能得粪二十车,养上四五头猪,一年粪百车,猪吃的红薯藤、猪草、杂粮、糠皮等,转化为粪肥,甚至麦草等垫猪圈,也能沤成猪圈粪草,这猪粪草可是个宝,对种地的百姓来说,这可是能够增产很多的法宝。
甚至会有些地主跟农户合作,他自己养母猪,一胎下十来个七八个崽子,然后等喂到二三十斤,送到农户家养,先不收钱,而是约定卖后只收猪崽本钱,另外农户再给他按一头猪二十车粪给粪就行,超过数加钱,不够数卖猪后补粪钱。
对农户来说,买猪崽不便宜,现在可以先养,卖了猪再给钱,无疑划算,只是需要给地主粪肥而已,辛苦养殖,多少还是有些赚的。
而对地主来说,既卖出猪崽,还收益粪肥。这相当于是一笔贷款,贷出去的是猪崽,收的利息是二十车粪,平时按月收息,年底收回本金。
这买卖非常划算。阿富养猪也养蚕,猪粪、蚕沙都是地里庄稼的肥,有这些一年能增产不少。
轮耕地、旱地什么的也能利用起来,产出的红薯土豆这些也能喂猪卖钱。
就是太辛苦了些。
“咱们这里在镇上,人口多,养猪好销,价格高些,不会亏。”陈十二让侄儿把钱收回,十块银元两头猪,每头出了一百多斤肉,多给了点也算照顾下他们。
今天这顿席,请了几十桌,平均一桌用了两块银元,总共也就花了百多块,还算上烟酒茶叶。
两块一桌,非常丰盛,反正估计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会记得陈家的八大碗了。
两块银元,现在永城这边,一般的地,能买上一亩呢。
“叔,你现在是五品将军了,拥地额也提高了,应当多买些地。”阿富建议。
五品官员,限田额是五顷地。比起普通百姓一丁限田十亩,五百亩额度非常高了,在阿富的眼里,始终觉得土地是根本,有稳定的产出,是可以传家的基业。
“嗯,马上朝廷要在河南清理田产,原先各种侵占的田、乱报荒、占种等等,特别是藩田、军屯都要清理出来,到时会变价发卖不少,我会买些。”陈十二之前有百亩地了,是直接请的长工种地,农忙时再请短工,没有直接招佃出租,现在手里有银子,打算五百亩买满。
河南以前藩王宗室多,宗藩、勋戚占的田也多,先前也大多被各种侵占,现在要是全面清理,会清出很多田来,如陈十二这样有钱又有田额的军官来说,这是个极好的置业机会。
不是这种大规模清田,想一下子买很多田也难。
“五百亩地买齐,我打算弄成几个庄子,一个种桑叶养蚕,一个种棉花,还有种烟,剩下的种麦,然后再养些猪和鸡鸭鹅,都请长工来打理。”种粮食的收益较低,种经济作物收益肯定高,像陈十二这样的军官,手里有银子还有地位,搞点庄园模式是很划算的,这也是他在东京讲武堂受训时,从同学们那里学到的,有家在江浙的军官同学,家里早就这样搞了两三年了,虽然投入大,但效益高。
哪怕是种稻,都能用更少的人种更多的田产更多的粮,如果再发展些经济种植和加工就更赚钱了。
比如种桑养蚕丝织,种棉纺布,种烟烤烟利润很高。不过这些需要较专业的技术,管理方面要求高,比如现在江南许多地方种烟,烟以前大家没种过,如何种也是学问,得请熟练的老把头来教,烟比起种粮,年后就得开始,比种粮更耗人力。
但如果种的好,就算直接卖烟叶也收益不错,若是自己晒成旱烟,或是直接建烤房烤成烤烟,可就收益更高了。
传统的家庭式农业种植,面临着土地少、劳力少的重要问题,有些家庭一夫一妻加几个孩子,壮劳力也就两三个,可女人还得养蚕织布做家务,并没有多少时间参与地头的劳动,甚至有些百姓还会缺牛少马,难以深耕。
在浇水施肥这块,一般家庭耕种也比不上地主的农庄。种烟种桑这些就更别说。
阿富现在有时也会抽点烟,但抽的都是旱烟,买把烟叶子,拿回家自己切成丝,弄个烟斗,塞紧了点火抽,极为劲烈,但劳累后抽一杆很舒服。
陈十二现在一个月光饷银就有五十块,还没算上其它的,加上之前赏赐、分赏等攒下的,手里倒是有笔银子,买几百亩地,还要建庄子,请把头,甚至买牛买猪这些,钱一时也不够。
但现在有政策,朝廷就算变价出售官田,对官员、军人、宗室皇亲、士人等其实是有些优惠条件的,比如分期付,不同身份分期利息不同,烈士家属、伤残军人他们的分期利息最低,基本上是无息。
陈十二做为现役武官,分期利息也不算高,十分划算。
“叔,你现在衣锦还乡、功成名就了,带我去当兵吧。”阿贵道。
“你还太小了,我回头安排你进红枪会吧。”红枪会还在,而且如今各地都有,几乎遍地开花,朝廷也并没有取缔,只是派人来予以规范组织,正式名号叫忠义红枪会,修订了红枪会的新会规条约,使之成为一个地方上的团练民兵似组织,过去秘密开坛集会那套模式不用了,如今都是光明正大的定期集训,甚至还承担起巡逻、捕贼、守城等任务。
朝廷现在新开设了许多讲武堂、士官学校等,把原来各地的武学与卫所一起取消了,永城这边的武学,现在改成了红枪会办的小学堂,跟以前红枪会夫子们教课一样,读书识字,讲忠义仁孝,说华夏历史,也会教些算数什么的。
招收红枪会子弟,学费很低,主要收六到十二岁的。陈十二希望阿贵去读书,不是希望他将来去考秀才,而是读书了才开算开了眼。
“以后当兵也得有学问呢,要识字会算数,这样才能升官,要不然光会刀枪拳脚,难有前途的,安心读几年书,等你十八岁时,再去报考军校,若是能考中,以后可就出息,到时出来就能从队头或是排副干起。”阿富找陈十二帮忙,想让他带自己的一个小舅子去当兵,如今也十八了。
他妻子是之前淮南逃难来的饥民,后来他找陈十二借银买了粮娶回妻子,妻子一家也在大丘这落户,不过他们不是本地人,却没能分到田地,只能成为佃户,佃种别人的田地。
相比起自耕农亩交二斗多租子,佃户要交秋粮四成租,起码也是七八斗,更别说各方面都不如自耕农,所以佃户辛苦一年,也难有什么节余,比起自耕农,收益可能不到他们一成。
看到陈十二当兵发达,阿富妻子就想让弟弟去当兵,总比现在这样给人佃地强。
“现在不行,这次归德团练整编为御营河南行营,万岁爷又调来九个营的御营兵,加上之前的,还有辅兵,倒是快有九千,我们原来的团练兄弟,这次还得裁撤淘汰掉一批,大概只保留三千左右,剩下的三千名额,要接受从开封、洛阳、卫辉等镇团练的兵过来整编。”阿富听了有些失望。
“行营暂时是进不去的,不过我倒是建议你舅子可以报名应招驿卒,如今河南也要健全驿馆、递铺,要招收大量的驿卒,驿卒隶属兵部,待遇还可以,一月两块饷,另外还可以租十亩驿租田,都是好田,租子不高,还没其它负担。干的好,也还会有些其它的补贴福利。并且,驿卒隶属兵部,省营缺兵,会从驿卒、团练、屯镇里拣选补充,御营缺兵则从省营、京营里挑选。”阿富本想让陈十二带小舅子去当个家丁亲兵的,如今也只得做罢,他自己倒不想去当兵,有十亩田地,家里年轻妻子,还有个刚出生不久的孩子,虽然日子辛苦,但也充满希望奔头。
“谢十二叔,我回头跟他讲清楚。”
“嗯,你跟他说,当驿卒也不错,比当佃户强的,现在的驿卒不比从前,这机会也是难得,错过了,下次想当都没机会了。”
第669章 继承人
绍天四年。四月下旬,小满。
人间四月芳菲尽,桑叶正肥蚕食饱。东京城中,皇帝正在宫里看望着小阮嫔,她给皇帝新诞下十三皇子。
孩子长的虎头虎脑,足足九斤,差点要了小阮嫔的命,从发痛到生下,足足大半天。
半夜发痛,结果到午后才生。小家伙刚生下来时不哭不闹,接生的稳婆还以为生产时间太久,憋坏了,吓的脸都白了。
倒是陪产的大阮嫔是经验丰富,处惊不乱,直接提起两只脚倒立着然后拍打屁股,拍了三巴掌,才哇的吐出口羊水,哇哇大哭起来。
声音洪亮,还没完没了。最后清洗干净穿了和尚衣包上小包被都没停,最后还是朱以海接过来抱着,说来也怪,朱以海抱在手里,冲着他边笑边说话,他居然慢慢就不哭了。
“小满,麦之气至此方小满而未熟,麦穗初齐稚子娇,你小子小名就叫小满吧。”此时冬小麦进入灌浆、乳熟期,春小麦刚种下不久。
北方冬小麦种的多,夏收完还能再种一季玉米,秋种冬长,春秀夏实。
此时地里,越冬的油菜也籽粒饱满,进入成熟期。麦望三月雨,又怕四月风。
此时虽然麦浪重重,眼看着就能到收获季节了,却也担心干热风,进入四月乳熟期的冬小麦遇到干热风,会严重减产,经历了几个月,眼看着就要收获了,大家都害怕四月灾风呢。
三月盼雨,五月怕雨,等收获时如果没好天气,接连下雨,熟的麦子就会在麦穗上发芽,割回来也晒不干,打下来的麦子都发黑,长芽麦子蒸馒头都粘乎乎,做面条也没筋道。
“每年南阳的冬麦收割最早,今年的麦子已经收获,陈潜夫、郑遵谦、刘穆送来的新麦,都快到东京了,三天后就用这新麦,给这小子办个洗三吧。”颍州的围城战还没结束,但明军已经进入南阳,兵临南阳城下。
南阳盆地的冬小麦成熟的早,明军直接就开始帮困在城里的清军收麦子了。
刚生下十三皇子的阮丽华还躺在娩室床上,这是一间专门准备好分娩的房间,干净而又明亮。
生孩子差点要了她半条命,喝了参汤才恢复些精神。朱以海看她精神好了许多,才把孩子抱给她,
“这小家伙也醒了呢,小眼睛滴熘熘乱转,估计是饿了,脾气还不错,没哭。”小阮嫔便给孩子喂奶。
不过小家伙努力半天,也好像没喝到,脸憋的通红,气的又开始哭了起来。
“要不让乳娘来喂吧,别饿着了。”阮嫔担忧道。朱以海倒挺有经验,
“孩子第一次得吃母亲的初乳,既有营养,也有助于下奶,还能有助于你产后恢复呢,不急着叫乳娘,一会再让他吸吸。”阮丽华看着那个胖小子,眼里满是怜爱。
阮丽珍也为堂妹高兴。朱以海笑着道,
“阮嫔今日也算立大功吃大苦,命都去了半天,朕便册封你为宁妃,好好调养。”母以子贵。
皇帝总共有十一个儿子,除去大皇子和三皇子,其余九位皇子,皇后生了九皇子,其余八位幸运的嫔妃们生下皇子,都得以晋位为妃。
皇贵妃以下,还有贵妃等九妃,小阮嫔得到的宁妃是最后一个妃位,她前面的黄康妃,曾经生下四皇子然后夭折的黄斌卿之女,也是如今唯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