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海上升明帝 >

第420章

海上升明帝-第420章

小说: 海上升明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贵妃以下,还有贵妃等九妃,小阮嫔得到的宁妃是最后一个妃位,她前面的黄康妃,曾经生下四皇子然后夭折的黄斌卿之女,也是如今唯一一个有妃号却没皇子的。
  阮丽珍只生了个女儿,所以都依然德嫔而已。倒不是朱以海重男轻女,宫里面本也就是如此。
  他并没有特别的宠爱哪个,也不会嫌弃哪个,如今宫中嫔妃等越来越多,但他能陪的却也越来越少。
  现在一后九妃九嫔都有位置,就剩下一个皇贵妃还空在那。今天阮丽华生产,他能在这陪上许久,都已经算是极为特别了。
  “陛下日理万机,操劳国事,还请自忙去吧,别在臣妾这耽误了国事。”阮丽华得封宁妃,意外欢喜,十分满足。
  儿子没被封王,也并没在意。事实上自从一次封了五王后,后面生的这六王,包括皇后所生九皇子,都没再授封过。
  皇帝对外说法是要等他们年满十岁再封。一般皇子十岁封王,倒也算是老朱家的祖制,虽然当今天子其实并不怎么在意祖制,更改祖制的事情多不胜数。
  如当今绍天大帝的情况,九皇子为皇后嫡出,那么其实储君身份并不会有太大争议,生来就立也行,毕竟前面几个皇子生下就封王。
  或者三岁时再正式册封也行,十岁再册立太子就有些晚了。当然,九皇子储君地位也不是这么稳当,毕竟还有位大皇子秦王弘甲,他母亲虽是侧室,但他过继到正妻名下,后来还追封他为世子、太子的,所以真要论,他也是嫡子,还是嫡长。
  只是因为他不是元皇后亲生,所以这事就留了个悬念。皇帝没直接册封皇九子为太子,之前又把大皇子册封为秦王,其实既是留了些悬念,又初步做了点安排。
  “国事天天都有,朕今天就陪陪你和老十三,你现在饿不,想吃点什么?要不朕给你弄点人参红芪乌鸡汤,再来碗小米粥?朕亲自给你弄去!”
  “皇上若愿意,便在这陪陪臣妾便好。”阮丽华十分激动,平时也难得见的到皇帝几面,更别说这般温柔了。
  “没事,你跟德嫔聊着,我去弄。”宫里虽然有御膳房,皇帝嫔妃等主子们都有供应膳食,不过其实历来惯例,各宫里也还有自己的私厨小灶的,这个小灶用的食材等就是她们自己的银子,想吃点什么,也就不限御膳房的供应。
  朱以海的厨艺其实还是可以的,材料什么的自然也不缺。虽然他提倡节约反对浪费,但宫里该有的还都是有的。
  顺产后其实只要不吃生冷、辛辣的食物,其实也没太大影响的,朱以海选了乌鸡,拿了个猪肚煲汤,放下点参须和红芪,能补气血。
  再用砂锅煮了小米粥。亲自收拾好后,让宫人看着炭火,他洗了手后便又来到那边陪她们说话。
  进去,就发现那小子又吸上了,这回终于吸到了,吸的很卖力,倒是宁妃阮丽华被吸的很痛只能忍着。
  “陛下,臣妾听说生男孩的紫河车大补,补气养血益精,小满九斤重,十分健康,这紫河车也肯定更补,臣妾已经让人收拾干净了,交御医调制。”朱以海直接摆手。
  紫河车就是胎潘,中医里有许多用这个做的药方,能治许多病,也有调养作用,据说效果很好。
  甚至后世西医里,也检测出里面含有许多非常宝贵的激素等。不过朱以海还是有些觉得难以接受。
  据说女人乳汁不足,也能慢火煎焦研成末,每天饭后服一点,也有很不错效果,不过朱以海总觉得有些隔应。
  他连连拒绝。
  “陛下难道是嫌弃臣妾的?”朱以海无语。只能道,
  “朕身体很好,这个不适合乱补。”他赶紧转移话题,
  “现在这季节还不错,不冷不热,这时做月子算是极好了,大人孩子都少吃苦。”
  “朕让人去给宁妃取些艾草来,三五天可以用艾草洗一次身子,月子里,虽然要少洗,但也不能不洗,只要注意少吹风就好。”几句小关心,让宁妃很是感动。
  连德嫔阮丽珍都有几分感动,她也是什么都经历过的人了,可也感叹皇帝这样的九五至尊,居然也还能这般细心关怀。
  哪个女人还能不感动的死心踏地的。她看了都不免想要跟皇帝也马上生一个儿子。
  难得抛下朝廷事务,安心在这里陪着她们,聊些家长里短。虽然阮家姐妹是天下有名的才女,还是有名的戏剧家、诗人,但一样也聊家长里短说八卦。
  气氛倒难得的轻松。那小子吃了睡,睡醒了再吃,也不受干扰。文火慢炖几小时的猪肚乌鸡人参红芪汤,配上小米粥,一端上来,那浓浓的香味,让阮丽华居然感觉饿了。
  朱以海还特意加了个两个蔬菜,炒胡萝卜和炒莲藕,山茶油清炒。
  “每样吃点,搭配着吃,有营养。”朱以海和阮丽珍也一起在旁边吃,反正他弄的量不少,单独装了两份。
  阮丽珍吃着这菜,居然还有了点小小的妒忌。张皇后、陈贵妃、李丽妃她们听说生产本来也要来看望的,不过朱以海让她们先不要来,等月子后再来。
  他交待内侍去传话的时候,阮丽华明显松了口气。虽然朱以海后宫好像比较和谐,可他也清楚,其实哪里又没斗争,阮刚生孩子,还是个皇子,也担心意外,护子心切他也是明白的。
  暂时不让打扰,既能安心休养,也是对她们母子的关怀和保护。连一般大宅门里都是各种宅斗,更别说皇宫里的宫斗了。
  各种宫心计肯定也是有的,所以他出面也是比较好的。
  “以后要麻烦德嫔你了,这个月子,你多辛苦来照顾,饭菜直接就在这里小灶上弄,需要什么朕让刘朝去办。”丽华感动的都流出眼泪来,平时虽然没得多少宠爱,可今天生孩子,他却把平时缺少的百倍的补偿给她了,她觉得无比的幸福满足。
  “月子要坐好,坐满四十二天吧,有什么需要的就直说,朕有空也会来陪你的。”
  “朕也另准备了两个乳娘,还准备了十头奶羊和十头奶牛呢,另外朕还召来两位御医妻子,她们也是杏林妙手,尤其对妇产科儿科很擅长,她们会在这里陪你两月,两人日夜轮班。”
  “谢陛下……”
  “不必跟朕客气,你是朕的女人,还刚给朕添了个儿子,这些都是朕该做的,有不足之处,你直接告诉朕便是。等你出了月子,到时朕便在孩子百日时,给你正式举行宁妃的册封礼,给你银册。”


第670章 赔了夫人又折兵
  郑遵谦把南阳城外抢收的新麦都派人快马送到了东京城,但颍州却还没能拿下。
  “鞑子言而无信啊!”早朝过后,总理处内,总理、协理大臣还有当值的侍读、侍讲学士来请安,并恭贺皇帝喜添皇子。
  朱以海也把提前准备好的染红鸡蛋和花生还有喜烟一起拿出,分给大家。
  文安之笑着收下两个红鸡蛋,和一把红枣花生桂圆还有一盒红双喜烟。
  “鞑子也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年前来使,送了金银,又送人参貂皮,可我们不解颍州、褒城之围,他们又如何会轻易信我们,更别说再给我们一万两黄金,一百万两白银,加上人参千斤、貂皮千张的岁贡了。”文首辅告诉皇帝,鞑子最近很急,隔三差五的派使者来,希望大明说话算话,早点撤兵解围,让他们把湖北河南等地的兵马连同满人家卷奴才都撤回去。
  甚至还指责大明不该一边同意休兵,一边却又要发兵进攻北京。朱以海剥着染红的炒花生,吃的挺有味。
  “鞑子还是有几分不甘心啊,否则,若是聪明务实点,那就该直接先把虏廷从北京迁离了,不管是迁去大同还是太原,又或是长城外,总比北京安全。朕若是耐不住性子的,要是跟李自成一样,现在早就直亲征直取北京去了,哪还会跟他在纠缠什么颍州南阳。”
  “陛下能够忍耐的住,才显雄伟啊。”次辅王之仁也是立马奉承。要说王之仁对自己能够进内阁和总理处也是非常意外的,更别说当上次辅了。
  本来冒辟疆等东林复社的那群少壮派弹劾他,要搞大新闻,他也向皇帝请辞了。
  但其实心里是很不服气的,觉得他堂堂功勋元老,不说资历威望,就说打兖州这战,围城许久,最后也是打的很漂亮的歼灭战,虽然后来尽屠鞑虏,但战争哪有不杀人的?
  杀的何况还是鞑子?算什么罪?如果皇帝顺着那群东林士大夫们的意见,处置他,哪怕是很轻微的处罚,他会接受,但是心里肯定有个坎,会很不满,会有怨气。
  可皇帝的处置却出人意料,先是拒绝他辞职,还安抚他说会处理好。然后结果居然是对他一点处罚都没有,连句责怪都没,甚至罚俸都没有,没有丝毫的处罚,反而是大加封赏,还直接入内阁成了次辅,又是总理处大臣之一。
  相反,对冒辟疆他们的弹劾也不是留中不发。而是全送去台湾挂职同知去了,三品官去蛮岛挂职五品的右同知,去做东海一司马,说是历练,谁不知道这妥妥就是严重的惩罚。
  而这次还不仅是那四公子,是牵涉到上千官员,其中许多弹劾他跳的欢的全都下放挂职了。
  皇帝这般处置,其实王之仁一开始高兴了一下。然后很快就不安起来,甚至有几分诚惶诚恐。
  固然为皇帝袒护他而感激,却又觉得他自己在兖州屠城,其实也是有些错的,虽然说错的不大,但毕竟是有错。
  可现在皇帝不仅不处置他,还为他如此严厉处置东林,这有点过度的保护,让他不安。
  心里对皇帝除了死心踏地的感激和忠诚外,便只剩下一些愧疚和不安了,正是这些愧疚不安,让他进内阁、总理处后,办起事来非常用心卖力,甚至也一改以前的那点跋扈,完全收敛起来,不管是对首辅文安之,还是诸如马士英、阮大铖、洪承畴等人,也谦卑客气的多。
  这些都是他觉得自己给皇帝闯了祸,让皇帝帮他担了责,所以心中有愧。
  虽然儿子曾跟他说,皇帝其实是故意这样做,尽显帝王权谋之术,有意对他没半点责罚,就是为让他愧疚,然后示恩,让他感激。
  王之仁不是想不到,但他仍然觉得皇帝待他确实太好了。
  “既然鞑子非要硬抗到底,那就按预定计划行事吧。”朱以海也早做了多套预桉,鞑子现在既没被吓撤北京,也没急撤中原的兵马回援,仍还龟缩死守各地,那就只能是攻坚战了。
  当然,朱以海也不急于一时,反正是几座死城。他还巴不得能钓来点援兵,正好围城打援呢,引敌来援,野战城外,总比攻坚围城强。
  “安徽巡抚钱肃乐向朕上奏,说如今朝廷把原南直隶之地,划设两省,上下江为界,当初如此划分,也还是因江北未复。可如今天下将定,他认为仍以上下江为界划两省界,不太合适。其一是如今黄河改道,山东漕运堵塞,海运兴起,加上外贸的开放,这样一来,江苏据下江,南至钱塘湾,北至海州湾,千里海岸,无数港口,还占有长江口,又有环太湖的苏松等富庶之地,而安徽据上江,明显就相差太大。他建议以长江南北来重划两省,以江北至淮河一线,为淮南省或淮扬省、江北省,以江南为江南省或江东省。这样两省都有海岸、港口,江北重镇扬州、淮安,也都能成为北省发展的龙头。”原本安徽设省,是据江南省的上江地,以江北的安庆和江南的徽州各取一字为省名,布政使司就设在安庆,那就是省城。
  但安庆虽说也是重要水陆码头,但江北最繁华的中心是扬州,再次也是淮安、徐州等。
  如今朝廷又大力发展海运,所以有海没海区别更大。安徽巡抚钱肃乐的这奏章,朱以海还真很仔细的考虑了,他还特去信给江南总督兼江苏巡抚沉辰荃。
  沉辰荃兼着江苏巡抚,驻于应天,如果站在江苏巡抚的位置上,那么江苏省据下江,占据东面沿海,南起苏松,北抵徐海,那自然是最好的。
  不过他还是江南总督,又是大学士下来的,格局更大些。综合考虑后,他给皇帝回复是钱巡抚的建议还是不错的,按现在这个分法,很明显以后两省差距会越来越大。
  “你们觉得如何?”文安之道:“政区朝令夕改,不适合发展,不过从长远看,以上下江分南直为两省,确实以后相差会很大。”新任吏部尚书万元吉倒是很直接的道,
  “老臣倒以为,南直隶也没必要非分两省,仍恢复旧制,以南京六部管理南直隶十四府四直隶州便好。”朱以海捻着胡须,
  “南京现在虽然仍然还设六部,不过朕以为原有那套旧制,还是无法适应当前以及未来的形势所需的。分省还是势在必行的,现在主要考虑的还是怎么分。”南直隶太过富裕了,把这块地区由南京六部直管,不太适合。
  以前南直隶是南京六部管的,并不算是一个省,因为没有布政使司衙门,虽然多的时候设过两三个巡抚,但没有承宣布政使司就不算是真正的省。
  南京六部毕竟不比督抚布按的。以前大明南京的六部,本就是些养老的、贬谪的等,就不是正经办事的。
  帝国最核心的部份,让南京六部管,朱以海不放心。兵部尚书、总理处协理大臣沉犹龙干脆建议皇帝,就以南京为都城,理由也是南京以前就一直是大明的陪都,二来皇帝也是在南京登基的,再有便是南京如今恢复的不错,尤其是现在北方残破,而江南已经安定,甚至慢慢的又繁荣起来。
  所以就定都南京,比定都北京好,漕运什么的也方便,帝国经济中心也都在南方。
  如果就定都南京,则根本没必要再分省,南京仍为南直隶好了,到时朝廷直接管理。
  不过朱以海却认为,先不说要不要定都南京这事,就算以后定都南京,或北京,但他仍然认为应当把南北直隶设省,到时就应天、顺天府划出来就行。
  就算真定都南京,南直隶也应当分两省。文安之也看出皇帝意思了,暂时并没立都南京之意,分省态度也很坚决,再细品,皇帝明显是赞成安徽巡抚钱肃乐意见的。
  “陛下既然有意重定南直二省,臣认为并无不可,趁现在一切还没安定下来,再更定也还来的及。”朱以海点头。
  “那便以长江为界,分原南直隶为南北两省,北面就叫江北省,南面叫江东省。另外,朕看可以考虑把徐州划给山东省。”
  “把颍州划给河南省,光州则从河南划归江北。”
  “另外,因河南黄河改道,把原直隶大名府南部新河道两边几县,划给河南山东两省,河道西面的长垣、开州、清丰、南乐,都划给河南。大名府黄河新道南面的东明县,划给山东。”三省交界处的山东濮州、观城、范县三县,划给河南。”大名城仍归北直,以其南面的卫河为界,西南与河南分界,东南则与山东分界。
  “调整后,江东、江西两省,设两江总督,两江总督兼江东巡抚,由沉辰荃担任。原江西总督兼巡抚郭贞一,去总督衔,仅保留江西巡抚职。
  “河南与江北两省,设黄淮总督,由陈潜夫任总督兼河南巡抚,钱肃乐任江北巡抚。”原来四省设了三个总督,现在等于裁掉了一个江西总督,改为两江总督和黄淮总督。
  两广、浙闽、两江、湖广、云贵、陕甘、黄淮、四川、山东、直隶、两辽,现在仍保留了十一个总督,其中八个是辖两省,另有四川、山东、北直是只辖一省。
  现在还是战争期间,如果以后朱以海真定都北京,其实直隶、山西、山东甚至河南都没必要再设总督,总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