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海上升明帝 >

第417章

海上升明帝-第417章

小说: 海上升明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就当如元辅所说,御营西进河南,顺势把鲁西南、河南诸地的这些所谓团练的军阀,彻底整顿一番,否则迟早是祸患。”
  “是啊,之前的形势下,他们能够起来抗虏,朝廷给他们授官封爵,给赏银给编制,但那不过是权宜之计。
  如今必须得整顿了,李际遇等若是能够识时务,朝廷可以保留他们的官阶爵位,另给安排官职,甚至多给赏银,他的兵该整编的整编,该遣散的遣散,给些赏银、遣散费。”
  兵部尚书、协理大臣沉犹龙也是这态度。
  朱以海觉得这听起来有几分卸磨杀驴的意思,可站在朝廷角度,不可能会纵容出军阀藩镇来的,除非是没能力约束。
  现在有这个实力,也有这个空当,自然得处置。
  解决的方法,就是御营整编好的六镇开过去,直接给他们整编、遣散,以强大的朝廷御营武力做保证,若是抗旨不从,该剿就剿。
  当然,文安之他们了认为,只要朝廷这六镇大军开过去,不需要直接开进到他们的地盘上,估计李际遇、许定国、李化鲸、丁启光这些山东河南团练各镇,就会识时务的听从朝廷旨意,该整编整编该遣散遣散了。
  朱以海点头。
  “那就干脆议一下,该如何安置中原诸镇的将领士兵们,必须得妥善处置,尽量避免不该有的局面出现。
  不管怎么说,他们也还是抗虏有功的义军,是朝廷正式编设的团练,就算现在形势所需要要裁撤,也得妥善处置好。”


第665章 衣锦还乡
  绍天四年的二月上旬,朱忠义骑着一匹皇帝赏赐的高头大马回到河南,满怀干劲的进入驻马店。
  驻马店是个建镇近二百年的古镇,据说始建于天顺年间,隶属汝宁府确山县的下隗保。成化年间,崇简王朱见泽就封汝宁,在此建庄并设驿站。
  这里地处黄淮平原西南部,地处南北东西的交合地带,承东启西,贯南通北,八方辐辏,商贾云集,驿差穿梭,驻马投宿的客栈马店甚多,驻马店称谓由此而来。
  在崇祯年间,驻马店虽不如朱仙镇繁华热闹,却也相差不大,只不过同样经历了兵灾饥荒,一样毁于战火乱兵。
  朱忠义打马入城,身后跟着大队人马,都是皇帝调拔给他的御营,一个炮标一个骑标,还有一个步标。
  三个御营的精锐标,共九营人马,人如龙马如虎,精神无比。
  三个骑营在前开路,一个骑马步战火枪兵的龙骑兵营,一个铁甲长枪冲锋破阵的枪骑兵营,还有一个快马弯刀能冲还能射的猎骑兵营。
  三营人马在前开路,一人双骑,人高马大,盔甲鲜明,那齐整,来迎接的无数官民百姓都不由的惊叹连连。
  而当炮标的三个营出现,就更惊出无数声音。
  重炮营三哨,每哨三排,每排三队,每队一门十二磅野战重炮,全营总共二十七门重炮。
  四马拖拉着一辆炮车,两米多长的皇帝钦封克虏伯爵大炮威风凛凛,杀气腾腾,这样的重炮足足二十七门。
  而后面还有两个轻炮营,装备着才几百斤的三磅炮,虽然轻便,可威力依然不小,每营都有五十四门三磅炮。
  朱忠义一下子带回来一百多门大炮,可谓是惊住所有人。
  那还有三营精锐骑兵呢。
  等后面步标列阵入城,不仅人人棉甲、鸟枪,居然也还有炮,每个营配了两门三磅炮,各哨还有佛朗机小炮和虎蹲小炮队。
  朱忠义是皇帝义子,但其统领的是归德团练镇,之前皇帝拔了两千御营兵给他,已经让他在河南实力远超其它几镇团练了。
  现在又拔来三个标九个营,还有炮标、骑标,这无疑立马就将成为河南最强的。
  赵夫子带众人前来迎接,看到这场面也不由的咋舌。
  “鸟枪换炮,如何?”朱忠义有几分得意。
  “真是兵强马壮!”老夫子赵洪升忍不住惊叹连连。
  “现在起,咱们就不再是河南归德团练了,而是御营河南行营,御赐番号大明第十八镇,陛下给咱们第十八镇编制一万五千人,
  还有老夫子你也升官了,现在起你是河南按察使,准备去省城开封赴任吧。”
  归陈许汝道,新被朝廷划为豫南道,原河南九府,改为十四府,把一些直隶州升为府,一些属州并为县。
  如开封府就又拆分出陈州府和许州府,汝宁府拆出光州府。
  十四府划为四个分巡道,分别是豫东豫西豫南豫北道。
  豫东道辖开封、归德、陈州、许州、郑州五府,分巡道驻开封,朝廷授崇祯十年进士,太仆少卿浙江慈溪沉履祥为从三品豫东分巡。
  豫西道分领河南府、陕州府、汝州府三府,驻陕州,昆山人归祚明为分巡。
  豫南道则领汝宁、光州、南阳三府,驻信阳,江西举人万年少为分巡。
  豫北道则领彰德、卫辉、怀庆三府,分巡黄河以北,驻汲县,镇江人钱邦芑为分巡。
  “陛下还钦点原内阁协办大学士、协理大臣陈潜夫为河南总督兼巡抚。”
  老夫子对那四位新任的三品分巡不太熟悉,朱忠义告诉他,“都是当初南都亡后起兵抗虏的义士,比如归祚明其实是顾炎武的好友,当初也是一起起兵昆山的,顾炎武本名顾绛改为炎武,归庄则改为祚明。
  万年少本名则叫万寿祺,与陈子龙是乡试同年。沉履祥更是在于颖起兵绍兴之初,就出来响应的,钱邦芑则是清军渡淮后,他卖尽家产南下浙江,后来投朱以海,也是元勋。
  这四位在朝中基本上都是四品京官,这次不是来挂职,而是直接升职,升为三品分巡道,一方小巡抚。
  而陈潜夫虽是杭州人,仅是举人出身,但在崇祯末出任开封推官后,却在李自成破开封后,硬是能够联络土寨,招募义勇,拉起一支人马,还收复许多失地,后来朝廷授其为河南巡按,要不是后来卷入童妃桉被下狱,在河南还会有大作为的。
  后来回到家乡,得岳父孟老爷资助,招兵买马押送钱粮器械给北伐的朱以海,由此成为天子心腹,一路做到协理大臣、内阁协办大学士。
  这次换阁,外放河南总督兼巡抚,也是皇帝对他的更加重用。
  “我在京跟陈总制与几位分巡都吃过饭,谈的挺不错,还有咱们河南的布政使是华夏,巡按是原崇祯元年进士,曾任翰林编修的朱天麟。”
  大批中央官员空降河南,还基本上都是浙东从龙元勋们。
  “后续朝廷还会派更多官员前来,担任知府知县等。”
  老夫子赵洪升倒是一下子听明白了,朝廷这是要彻底的收河南治权,把河南实控在手了。朱忠义是皇帝义儿,先前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尤其是去年就已经派了两千御营兵过来,又派了不少军官在归德镇任职,归德团练,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初步改编。
  现在增派三个标御营前来,也是彻底的将其改编为御营河南行营,成为朝廷在河南压舱石。
  甚至也是对颍州准备最后一击,同时做好下一步攻南阳的准备了。
  总督兼巡抚陈潜夫,巡按朱天麟、布政使华夏、按察使赵洪升,分巡归祚明、万年少、沉履祥、钱邦芑。
  只有他赵洪升不是朝廷派下来的,但他也是御营出身,只是很早就留在河南,奉旨在这边建红枪会敌后发展。
  要说来,其实赵老夫子和朱忠义当初来这边建红枪会后,就是直接向负责情报的陈潜夫汇报的。
  如今陈潜夫来任总督,他们倒是不用担心不熟悉了。
  “我们归德镇现在整编为第十八镇,河南行营,一万五千人马呢,所以现在豫东和豫南两道,都划为我们直辖防区,另外豫北豫西的许定国、李际遇、丁启光等河南各镇团练,现在也都归我们兼领。”
  他离京前,皇帝专门召见了他和陈潜夫以及华夏等调任河南的官员将领们,针对河南的现状和未来,做好了规划。
  许定国等河南团练,要予以整编,部份抽调到朱忠义的第十八镇中,部份则组成河南省镇,剩下的部份编为河南屯镇,剩下的则遣散回乡,或就地安置,或为民,或为驿卒,或招入衙门为胥役等等。
  反正接下来朝廷在河南动作会很大。
  去年山东那边搞的风风火火,河南这边却没多大动静,甚至可以说河南大部份光复,可百姓并没觉得跟以前有太大区别。
  几镇团练,割据河南,各行其政。
  也就朱忠义占据的归陈许汝这块,对朝廷旨意十分遵从。
  “整军,先从我们归德团练开始。”
  不只是由归德团练镇换一面旗帜,变成御营河南行营这么简单而已。
  这次派来九个营,加上之前的两千人,现在归德军里调派来的御营就有六千多战兵,还有两千多辅兵。
  不过现在御营一镇满编近一万五,四标步兵一标炮兵还有一标骑兵,另外还有工兵营、辎重营,加上辅兵部队。
  皇帝这次不仅给了他九个御营,还给了他许多银钱器械,还有大批军官。
  调来的御营兵总共都快九千了,就算一镇一万五千员额,实际都已经超过一半了,而朝廷调了几批军官来,这次来的更多。
  朱忠义虽是提督,可这镇兵马,已经不再是当初红巾军为主的了,不过朱忠义并不是很在乎这些,他觉得现在这样很好,兵强马壮,战斗力大大提升,比起他们以前那草台班子强多了。
  ……
  陈十二陪国姓爷入京朝集,回河南后先回了归德永城,给家里人带了不少东京货,吃的用的穿的不少,甚至还带了些书籍纸笔给家里孩子。
  他回大丘时,特意换上了在东京得到的赏赐官袍和大马。
  当年给人割麦不要命的陈十二,如今是御营第十八镇提督朱忠义的中军官,守备衔,正五品。
  这要是放三年前,他如何能想到如今这般飞黄腾达?
  可随着大师兄的步步高升,他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
  红枪会在河南发展迅勐,更别说设立归德团练镇后,更是高歌勐进,一边是迅速扩张,一边又是剿匪安民连连立功,去年出兵收复汝宁、光州,还与御营一起击退了南阳湖北来援颖之兵。
  赵师兄成了国姓爷,天子义儿,升官晋爵,他陈十二也就连连高升。
  现在正式出任提督中军官,这个中军官其实也挺复杂,明末以来,职事也并不固定,最早中军官是只负责宣传军令的,后来又兼领卫队。
  再后来,甚至还兼统领标营。
  所以崇祯朝,总督、巡抚们的中军官级别很高,往往是游击、参将,甚至副将衔。
  而现在御营里这个中军职责有所调整,因为现在御营的编制上,一镇之首是提督,一协之首是总兵,按镇协标营这样编制,并没有再设专门的标营,所以如今的中军,其实就相当于是副官长。
  各镇有军令处、监察处、参谋处、后勤处四大处,现在新设了中军室,负责本部队内一切庶务及命令传达、警卫、风纪等事项。
  中军统领着卫队。
  他手底下也还还管着几名副官,他其实相当于副官长。
  虽然中军室不能跟其它四处相比,但也算是有专门职掌,还挺重要。
  在军、镇、协、标几级,都设有中军室和中军、副官等,专门负责各级本部的一些庶务。
  提督的中军,本来是千总,相当于副营级,而他为五品守备,也是国姓爷给他争取的。
  身着五品绯色武官常服,团领衫官服的前胸后背补子上绘着一头壮熊,腰围一条饰银腰带,再系一个银鱼袋,确实是衣锦还乡。
  
  “十二叔!”
  一开始大家看到来了队兵护着位骑高头大马的绯袍银带官员,还有些敬畏的不敢靠近,也没认出来是陈十二镰。
  等他开始招呼人,大家才发现原来是他。
  阿贵阿富两兄弟也在人群中看到了他,阿贵兴奋的挥手大叫,一边跑了过来。


第666章 封妻荫子
  二月。
  春回大地,绿意盎然,勃勃生机。
  一年之际在于春,一年好景在春耕。
  此时永城的小麦还在返青期,阿富夫妻天天忙着浇水、追肥、除草,他兄弟阿贵还有丈人家,十二叔家等几家子农忙时一起搭帮,男人们起早贪黑下地,年轻妇女也整天在地里,老人在家带孩子做饭喂猪,小的也要帮忙。
  “你们瘦好多。”
  身着绯色官袍前胸后背补子上绘着熊的陈十二看着家人们,也非常高兴。“有水浇地吗?”
  “今春有些旱,水不太够,都争水呢。”
  “乡上村里不管吗?”
  “管,哪能不管,不管都得打出狗脑子来,可天旱水少,地里麦苗都等水浇,谁家都想先浇,都怕后面没水,管也管不过来,天天有争水打架的。”阿富现在有十亩地,一亩种桑一亩种棉,剩下八亩种粮。
  分成三批地轮耕,主粮种的是小麦。
  “淮南那边小麦都开始进入拔节期,都要孕穗了,这老天爷也不下点雨,愁死个人。”
  春雨贵如油,今春却还没见到过雨。
  陈十二也感慨着,“这些年动荡,水利都荒废了,一时半会也恢复不齐。”
  老天如此,大家也没办法,只能是肩挑手提的在很远地方取水,只有那些地主大户们才有能力打的起井,或者说用驴马拉水,或是用大水车。
  到了家,拿出带回来的东京好物,家人都很高兴。
  “阿贵,帮我通知下村里人,晚上早点收工回来,都不用做饭,来咱家吃席,我请大家吃八大碗。”
  这次陪国姓爷去东京,他是第二次去了,但这次呆的时间长,呆了整整三个月,国姓爷还特意给他走关系报了奉天讲武堂的一个军官培训班,短期的,刚好三个月。
  在讲武堂学了三个月,不仅认识了许多守备、都司等武官,也还有许多有名大将来上过课,甚至天子都来亲自讲过两堂课。
  毕业时,甚至皇帝又来了。
  赐给他们每人一个望远镜,一匹御马,一套铠甲,还有一对自生火铳,一把短剑。
  剑柄上刻有朱武赠三个大字,剑刃上还有军人魂三字。
  朱以海赠军人魂短剑,也别称军官剑,讲武堂军官受训毕业后,都能获赠,虽说各种军官培训班不少,但刻着皇帝御笔亲题字的剑,还是很显珍贵。
  这代表他们成为了天子门生。
  以前陈十二只是个麦客,一个没有自己田地的短工,后来入红枪会,加入团练,再到经过讲武堂受训,正式成为御营行营的一名提督中军守备,得五品官阶,也正式成为了御营,成为天子嫡系。
  吃八大碗,那可是极隆重的酒席,尤其是这些年,谁家还能摆席吃八大碗。
  朱十二的母亲是个精明惯的女人,精打细算惯了,或者说是穷人的无奈,但今天却额外的高兴,意外的同意儿子的破费。
  陈十二这次回来,不仅自己授正五品中军守备,而且朝廷旨意,特旨封赠其父母,中书科直接拟写诰敕,而不需要年底统一申报。
  陈母获封太宜人。
  陈十二父亲已逝,赠武德将军。
  本来如朱十二虽升五品,但按常例,需考满三年方封赠,但现在开恩直接就封赠妻子父母。
  陈母现在也算有了诰封,虽还不够称太夫人,但却也可以名正言顺被称为太宜人。
  铠甲葵花引首,抹金轴的诰命文书用柳叶篆写成,诰命织文开头便是奉天诰命,这诰敕陈母捧在手里摸来摸去满眼泪花。
  陈母苦了一辈子,以前没过个几天好日子,儿女生了十几个,这辈子的苦都吃尽了,甚至还好几次被迫背井离乡的背着牵着孩子去逃荒。
  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