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海上升明帝 >

第339章

海上升明帝-第339章

小说: 海上升明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部队。
  山西的各路义军败了,大同的姜瓖也撑不多久了,陕北也孤军难守,还是想办法经宁夏去陇右吧。”
  王家勤摇头。
  “我是巡按,还是监军,岂有临阵弃军而逃的道理,就算战死,也要在军中。”
  王永强却望着高文才,“一定护着王秀才,去吧,我会尽量拖住吴三桂的,带上咱们的子弟,他是我们的后,更是我们的希望,咱们陕北人胡里胡涂打了这么多年仗,这一次,咱要明明白白,咱们是为守家卫国,是守护华夏文明而战!”
  “多保留些子弟,希望将来太平了,他们能够也见到安稳的陕北。”
  王永强说完,从马鞍上摘下一个酒袋,里面有马奶酒。
  他勐喝一口,举起了长枪。
  “战吧!”
  就算是面对名扬天下的关宁军,面对着吴三桂,他也激起全身斗志。
  高文才胸膛起伏,许多话想说,最后都咽了回去。
  这个时候也不是推来争去的时候了。
  “走!”
  “我不走!”
  “我是大明天子钦派的山西监察御史,是朝廷兵科给事中,是陕北义军监军,我不走!”王家勤很拗,就跟当年他们在宁波公然号召反清一样。
  高文才拗不过,干脆一掌刀砍在他颈后,把他打晕了过去。
  “子弟营随我来来!”
  高文才叫上了自己的骑兵营,数员曾是边军的老战友神色复杂的听令上前,而原来各义军将领送到王家勤身边组成的子弟营,此时也被王永强交给高有才一起带走。
  这子弟营原本算是半个人质,也充天子钦差的护卫,但王家勤却对他们很好,把这个营改成了一个教导营,如御营里培养优秀军官一样培养。
  “去吧!”
  高文才冲着王永强行了一礼,曾经这个手下败将,那个流贼草寇,如今却让他真正钦佩,留下来必死,但王永强还是选择留下来了。
  马蹄如雷。
  由远及近。
  关宁骑兵身着绵甲,奔驰如电,如潮水般的汹涌而来。
  王永强提枪,骑马在阵前走过,大声的鼓舞士气。
  “乡亲们,弟兄们,今日,有死无生,但就算是死,也要死的硬气。”
  “誓不降虏,杀!”
  面对着关宁军,王永强策马第一个冲了上去。
  他单枪匹马冲出十几步后。
  他的家丁骑兵百余骑也跟着冲了上去。
  义军阵线在动摇。
  一个剪了辫,裹着头的汉子举起梿枷,呐喊着,“杀鞑子啊!”跟着冲了出去。
  紧张的义军们你瞧我我瞧你。
  然后又一名少年也举着铁叉冲了出去。
  一个老头举着桑叉跟上。
  越来越多的人面对着死亡,呐喊着冲出去。
  有人开始在掉头逃跑,越来越多,但仍然还是有人选择向前。
  落日夕阳下。
  王永强一马当先,义无反顾的杀向关宁军。
  在他后面,越来越多的义军跟随而进。
  但更多的义军却在四散而逃。
  王永强没有回头看。
  他大喊着杀,一直冲向了清军阵中。
  太阳下山。
  天地昏暗。
  在关中富阳和三原县之间的美原上,关宁军,这支曾经大明倾尽举国之力打造的强军,此时却举着鞑虏的旗帜,对举着反清旗帜的关中义军,展开着无情的屠杀。
  关宁骑践踏。
  肆意的屠杀。
  数万义军除了高文才带着千余骑背着王家勤撤离,其余的不管是勇敢迎战还是惊溃逃跑的,几乎尽被歼灭。
  关宁军在美原屠杀了一万多义军,血染高原,其余的败兵尽皆被俘。
  巴颜和张天福迂回绕后,也是一举攻下空虚的蒲城和富平两城,吴三桂得意洋洋进入蒲城,结果城中残存的义军在他入城后,用隐藏的一门火炮袭击。
  吴三桂差点被轰杀,心爱坐骑被杀,他也受了伤。
  愤怒的吴三桂下令屠蒲城,尽屠全城。
  城中一万多百姓,被屠光。
  杀光全城人泄愤后,吴三桂向北京奏捷,“阵斩贼伪提督王永强,伪总兵郭玉麒等官五百四十名,并贼二万六百有余。恢复富阳、蒲城,获伪印六十三颗。
  吴三桂让人把砍下来的首级,和泥封垒成京观,以备验功,也为震慑义军,更为出气泄愤。
  美原一战,虽然大败义军,但王永强的拼死一击,却也让吴三桂部损失不小,一仗下来阵亡好几千。
  而巴颜、张天福他们攻两城,居然也被不多的留守义军凭城死战,杀死了几千人。
  最后吴三桂甚至都差点被炮偷袭轰杀了。
  前后死了五六千,虽然不全是他关宁旧部,可这损失也让他非常恼火,便干脆屠城报复,甚至把屠杀的百姓冒充是义军报功请赏。
  对俘虏的那些义军,也是将其中精锐强壮者,全都挑选出来补充进他的军中。
  “把这报告八百里加急送往北京朝廷。”
  吴三桂将亲自写好的奏报,仔细看了好几遍,然后交给亲兵。
  一下子杀了几万人,此事其实关宁军部将们中也有不少反对声音,但吴三桂最后还是杀了。
  甚至还屠了一座城的平民。
  “王爷此捷报一入京,朝廷必将对王爷的忠心深信不疑,且将大大嘉奖的。”一名心腹副总兵看出了吴三桂深层用意。
  因为出了洪承畴、严我公、土国宝、钱谦益、吴胜兆、李成栋、刘良左这层出不穷降而复叛的事件,导致鞑子上层现在对汉将,尤其是原来明朝降臣降将们,那是极端的不信任。
  吴三桂降清后,由大明平西伯加封平西王,参与南征,然后还授封云南王,承诺将来打下云贵川后,就把云南划封给他,世封永镇,吴三桂自然也是非常卖力。
  可在汉中打张献忠正关键时候,朝廷却把他调回关中平乱,而让汉军旗的李国翰留守汉中,明显是对他有几分不信任啊。
  所以这一仗吴三桂打的非常卖力,甚至战后还特意以被伏击为借口,一口气屠了一座蒲城,其实不过是要向鞑子表忠心。
  表明他吴三桂不仅能打,还忠心耿耿,这忠心绝无半分假,为此他不仅一战灭了几万陕北义军,甚至还直接屠了一万多百姓。
  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现在就是个忠心的大清子民,是正黄旗的旗人,而不是汉人。
  虽然吴三桂降清后,只是名义上入旗,他的人马编了五十七个左领,是事实独立于汉八旗之外的,可也正因此,现在这种关键时候,吴三桂才越发需要表明忠心。
  一名心腹副将问,“如今形势,天下鹿死谁手,似乎并不明朗,大帅为何却要坚决拥清反明?”
  “洪承畴、钱谦益甚至是李过、张献忠等这些人,明皇都愿意接纳,大帅何不考虑?”
  吴三桂却只是冷着脸,“真当朱以海不姓朱吗?他若不是明太祖之后,本王或许可以考虑。”他摇着头对心腹们道,“你们别看现在洪承畴、钱谦益、李过、高一功、刘良左这些人现在都高官厚禄,甚至张献忠都能跟明军相处和谐,可我敢料定,不是朱以海不记仇,只不过是时候未到,现在还不到时候罢了。
  等将来他若真能夺得天下,哪怕就是南北并立,只要是安稳下来,肯定会全面清算这些人的,
  别看现在笑的欢,将来总要拉清单的。
  我吴三桂又何必去凑那个热闹?
  再说了,别看现在大清似乎遇上了些麻烦,但我敢说,朱以海也没那个一举灭了满州的实力。”
  吴三桂是个聪明人。
  当年他打着为崇祯报仇的旗号,说是向满清借兵复仇,其实就是投降。
  而如今鞑子形势不利,吴三桂却反而觉得这是他们这些降人的机会,若是大清如之前入关时那般顺利,几年时间扫平天下,他们这些异族的降将,将来反而难安置,不会有好结果。
  现在这样对峙僵持,甚至略处下风,那正是显示他们作用的时候了。
  鞑子承诺给他的云南,也才有可能真的拿的到。
  锦上添花,总不如雪中送炭的。
  洪承畴他们降就降,但他吴三桂可不会轻易的反复横跳。
  趁着手里有兵,总不怕没筹码的。
  他甚至在考虑,是不是趁这次回师关中,剿灭王永强后,干脆向北京要求就镇守关中好了,若是能做个关中王岂不更好?
  就算关中王朝廷不答应,那退而求其次,再要求据宁夏或甘肃也是可以的,等什么时候拿到云南再说也不迟。
  吴三桂的这些弯弯绕绕,多数部下也只看到其中部份,真正能全了解的又有几个。
  洪承畴曾是吴三桂很佩服的一个人,他没想到他居然也降而复叛,也不知道洪承畴是怎么想的,再怎么样,他也是降过清的,朱以海怎么可能真的信任他?
  就算现在封个南安侯,授封谏院院长,但现在抬的越高,将来必然摔的越重啊。


第556章 城下之盟
  鸿胪寺。
  钓鱼台国宾馆内,各国使节各安排一院,各自的随从等则安排在了外城。
  荷兰使者范德朗坐在桌桉前,给荷兰东印度公司巴达维亚总部写信,写了半天,纸上也不过写了几行,然后又被他抓起揉成一团扔在地上。
  地上,这样的废纸团已经扔了七八团。
  这封信实在是不好写。
  传奇总督范·迪门新病逝,现在巴达维亚也不太平,新总督还没有产生,他之前是奉范迪门的命令率舰队北上增援的,而兵败后在日本给范迪门的报告,得到的回复是允许他视情况放弃台湾,以台湾换取与大明的直接贸易权。
  但是现在范·迪门病逝,新总督还没到,他现在也有些难以下决心,怕负不起这责任,更担心事后被追责。
  先前安汶岛土着大起义,范·迪门派兵平定,可事后驻那里的高级商务却在巴达维亚受到审判,被处以终身监禁。
  敲门声响起。
  范德朗起身开门,来的是揆一,原巴达维亚高级商务,驻日本商务馆长,三十出头的他,来自瑞典斯德哥尔摩。
  他进来看着一地废纸,扬起手中的酒瓶笑了笑,“就知道你肯定在头痛,特地给你带来了好东西。”
  “我可喝不惯这东方的酒,让人头痛。”
  “这不是白酒,是甜酒,味道不错。”
  西域马奶葡萄酿造的酒,味道甘甜,范德朗喝了两口,也不由赞叹比朗姆酒好喝,“怪不得咱们一直试图把酒卖到大明来,这些明国商人不肯要。”
  “大明好东西真不少。”揆一举杯。
  “嗯,是啊。”
  “所以我们不能错过这个机会,想当年我们北上来到远东,不就是为了与这个富饶的明帝国贸易吗?可是因为那些该死的葡萄牙人的阻挠,我们一直没能成功,为此我们与他们还打了许多仗,结果都失败了。”
  “可现在这么好的机会摆在我们面前,大明的皇帝居然是个了解海洋,也接受贸易的开明君主,我们为何要错过呢?难道为了那蛮荒的台湾破岛?”
  揆一劝说,“况且,台湾已经守不住了,就算巴达维亚想全力守住台湾,也不可能,等他们派船北上,也还得时间,没有季风的话,就更慢了。而等他们到了,一切都晚了。”
  “台湾现在就剩下热兰遮城,根本坚持不了多久。”
  “咱们不能犹豫了,否则机会可能就此永远错失,要知道该死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虽然现在也开始内斗了,但他们却是很愿意联手对付我们的。”
  揆一是跟着他一起从巴达维亚北上,先到台湾然后去日本赴任的,但他很清楚,要想稳固这来之不易的馆主地位,首先不在于日本,而是在于大明。
  如果台湾失守,而又不能跟大明合作,那么巴达维亚到长崎的这条贸易航线,就会被大明联手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给切断。
  特别是之前荷兰人在日本最大的利润,其实是来自于转口贸易,以台湾为据点,在福建郑氏那里获得中国商品,特别是生丝和茶叶、瓷器,然后转口销往日本,获利巨丰。
  比从巴达维亚运去的香料和蔗糖利润大的多。
  若是航线被切断,他这馆主自然也就做不成了。
  “可是范总督去世了。”范德朗直言。
  范·迪门是个传奇的总督,他在巴达维亚,不仅镇压了安汶大起义,也从葡萄牙人手里夺取了锡兰岛的几个殖民点,并把马六甲这个极重要的港口从葡萄牙人手里拿下。
  又把西班牙人从台湾赶走。
  甚至对爪哇等南洋土着,那也是十分强硬,夺取了许多据点。
  甚至他一度都计划要把葡萄牙人占据的澳门攻占。
  有他在,东印度公司十七人董事会,也是对他十分倚重的,可如果他不在了,范德朗却没那个份量,他若决定台湾投降,这事后只怕要被追责。
  揆一直言,“相信我,如果你现在犹豫不决,最终导致贸易这事错过了,最后台湾还被明攻占,你的结果一定会非常惨的,搞不好难逃终身监禁,最起码也得做十年牢。
  “明国皇帝的条件我觉得还可以,一次性开放这么多港口给我们,这等于就是全面放开贸易,以后葡萄牙人再无法垄断明国贸易,我们也根本不需要再找郑氏交易,这得带来多少利润?董事会也会视你为英雄的!”
  范德朗喝了一口酒,“这明国皇帝态度有些太强硬了。”
  “他有这个实力,”揆一直言。
  “那我们让热兰遮投降?”
  “也没别的选择了。”
  “好吧。”
  范德朗终于下定决心。
  第二天,范德朗便请见鸿胪卿,提出希望能再跟皇帝面谈。结果鸿胪寺卿却直说,现在新年期间,皇帝陛下很忙,没空。
  “陛下的义子,御营福建行营提督朱成功将军,新年后即将返回台湾了,等他踏上台湾时,便是对热兰遮最后攻击之日了。”
  范德朗慌了。
  “我正是为此事想要面见陛下,我愿意代表东印度公司,让热兰遮城守军投降,并交出台湾,与大明缔结友好贸易协议!”
  “你说了算吗,能代表东印度公司吗?”
  “可以,我之前已经获得了总督的授权了。”
  鸿胪寺卿面带微笑。
  “那我禀报陛下,你等候安排吧。”
  ……
  宫中。
  皇帝跟朱成功、朱胜利一起喝茶。
  一边喝茶一边听朱成功说攻台之战,虽然在朱以海看来这仗打的有点拖节奏,但对年轻的朱成功来说,这是他头一回真正指挥一方,还把凶悍的荷兰人打的节节败退,所以很自豪。
  这场仗打了很久,但遇到的困难不仅仅是荷兰人,还有郑家的阳奉阴违不配合,也有把福建两广兵马重新整编的困难,他也是一边打一边整合。
  岭南的军队战斗力不强,广西狼兵倒是挺强悍,可纪律很极。
  福建郑氏水师能战,却出工不出力。
  又全得靠三省提供钱粮支援等,可以说朱成功是在跟各方战斗,最后还能整合好各方,还能取得这样的胜利,他很满意了。
  朱胜利在湖广对这些事也深有体会,他很佩服朱成功的成功。
  福建郑氏没搞出哗变什么的来,都已经挺难得了。要知道,朱以海自起兵以来,对福建郑氏,甚至对整个一官党,其实也是不断的在削他们的利益的。
  以前,郑氏垄断了东南对外贸易,跟荷兰人签订协议,甚至出海的商船都得插他们令旗,交令旗费。
  后来郑氏实力越发强大后,甚至已经开始在甩开荷兰人了,他们直接往日本运货贸易,抢占了荷兰人很多市场份额,荷兰人以前在台湾主要就是靠转口贸易,日本是他们台湾最重要市场,从郑家那里拿中国丝货等,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