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升明帝-第3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活吕布有些意思,看能不能有机会秘密联系下此人,只要他能够杀了姜瓖投诚,本王保他一个大同王、大同镇守总兵官之职,让他接替姜瓖部众人马,并继续镇守大同。”
“此人是姜瓖义子。”
“本王知道,但既然此人叫活吕布,连自己亲姐夫他都杀,甚至当初杀张天琳他们这么痛快,可知这人应当也不是那种什么忠义之辈,只要有足够的好处,本王不相信他不心动。
姜瓖反复无常小人,他的义子会好到哪去?”
瓦尔达听完很佩服,“我怎么之前就没想到这招呢。”
“哈哈哈,最坚固的城堡,总是容易从内部攻破的。对了,姜瓖不是还有个心腹副将叫杨振威的么?干脆也秘密联络下他,把给活吕布的条件,也给他许诺。”
“这会不会穿帮?”
“王辅臣和杨振武也不会傻到这事还凑一起商量吧?”
“也是!”
不久后,巴牙喇护军来报,果然王辅臣肆意冲杀一阵后,便又杀回了大同城,清军被踏破了几个营,折损了几百人,结果诸支精锐赶来包围,都还是没围住。
岳乐此时却已经不在乎这点了。
“让各营加强警惕,今晚被踏破的几营营官,直接把脑袋砍了传首诸营示众,值夜警戒的也都砍了。
被冲散的几营营兵,皆罚军棍二十。
若是还有下次,绝不留情,斩无赦。”
……
北京。
济尔哈朗和代善两位摄政叔王面对岳乐的请求,也只得勉强同意再给他一个月时间攻打大同。
岳乐还请求调拔转运粮草,可北京也都艰难的在度饥荒,哪有粮。只得给山西的总督巡抚下令,让他们负责就地筹集粮草,还给内府务八大皇商的晋商们下令,让他们帮忙筹粮。
同时,又让吏部赶紧给山西补全缺失的官吏,尤其是督粮道员。
这次山西大乱,许多府县城池被破,地方官吏死的死逃的逃,损失很大,现在只能特事急办,赶紧补齐,让他们赶紧想办法恢复地方秩序,并帮助征集粮草供军,若是有余,还得给北京这边再送点来。
北京粮价现在是一天一个价,清廷也被迫开始控制粮市,但人多粮少,这价格是节节高升,特别是地下黑市,江米都已经是十两一石了。
据说最近北京城都看不到什么乞丐了,有说都被人偷偷掳去做成米肉在地下黑市出售。
……
吏部衙门,张集走出来,站在那里满脸喜色,就在刚刚,他被吏部通知获得了山西督粮道之职。
这可是个肥差,负责整个山西的粮草调配,从中能捞到很多钱。
张集上一个差事是知府,任满到京侯职,终于侯到个肥差。
不过高兴之余,他又不免愁伥起来,因为就算吏部放缺,可要想真坐稳这位置,他还得先交银子。
张集是江南仪征人,崇祯初到京纳捐取得监生资格,后来参加乡试,名列举人,经历两次会试不中后,在京苦读数年,最后第三次会试时中得进士。
选翰林院庶吉士,做编修,再外放知府。
清朝入关,在北直做知府的张集是立马带头迎降,因此留任。
张集正经进士出身,还做过翰林编修,文章做的好,马屁更拍的精,而且他很活络,知道当官靠的不是本事,而是关系,所以平常就很会奉承走关系。
因此这官在明清两朝那都当的很顺。
这次更是谋到个山西粮道肥差,这差事,只要打点的好,一年能赚上一二十万都不是问题,就算抛去三节两寿三敬以及开支等五六万两,仍然能赚上许多。
不过他现在没银子在身。
之前当知府倒是也弄了不少银子,但上下打点也都用光了。
从大明到如今大清,官场都充满各种陋规,反正就是送礼,而且不是一般的礼俗,而是赤果果的送银子。
外官馈送京官,夏有冰敬,冬有炭敬,离京赴任还有别敬。
只有京信常通,炭敬常丰,你这官才能做的好,该送多少,其实也早就有约定俗成的潜规则,不同等级的官,送给某某品级的官,都是有定数的。
就算到了地方任上,也得给一众顶头上司们送礼,一个不能少,同样数额也是有规定的。
甚至除了给官员们的,各衙门和官员家的门子的门敬礼一样不能少。
一些大衙门,甚至得四五十两银子一个门包。
翰林出身的张集在北京当了七年翰林,翰林院是个清水衙门,冰敬炭敬虽也有点,但少的可怜,所以日子过的挺清苦。
他后来出京外放山西朔平知府,因为在京俸禄微薄,也没拿到什么敬礼,所以出京时也没法按惯例给多少别敬什么的,结果到任后这官就当的不畅,甚至很快被弹劾。
后来他回京后,得人指点,也就一狠心咬牙,开始借京债打点,各处都补上了,果然很快再次放缺,在地方呆了近十年,也总算还清京债还捞了点。
不过这次为得这个肥差,事先已经花光了积蓄,现在要出京,按例得给别敬,甚至还得多给点,否则这官也不好坐。
他现在有经验了,做在回家轿子里,心中一通计算,最后得出结果,起码得要一万八到两万两银子才行。
于是接下来,张集就开始跑京债,北京城里有专门给进士、官员们放债的称为京债,利息还挺高。
一通借下来,成功借的两万两,其中从广东钱庄借得九千两,年息九厘,山东钱庄九千,也是九厘,同年好友处借得两千两。
两万两银子到手,没出三天就全送出去了。
九厘的月息,年息就是十分八厘,一年利息就是两千一百六十两了,这利息还算好的。
临出发前,岳丈生病,找他借银子,没办法,只好又借了三千两,给了岳丈一千,妻小们一千,自己留了一千做路上盘缠。
不过银子送够了,差事也很顺利,顺利拿到各种公文等,然后就上任了。
内三院大学士们一人送了四百两,六部尚书、总宪每人一百两,侍郎、大九卿等各五十两,然后各级官员,甚至同乡同年,年家世好,也都表示了一下,
表示表示,结果两万两就用光了。
临了还又借三千。
但张集倒是不慌,做了十几年官,送礼也送出经验来了,这点银子算什么,等到了山西,还得照例再借上一笔银子,总督得送八百两,巡抚得送六百两,另外这些都统啊总兵啊等等,那也都是要送的,还有布政使、按察使、巡按等,每个大小菩萨都得拜到位。
到时少不得又得几千上万两银子撒出去。
但是这不过是本,只要粮道这位置坐稳,主管山西一省粮食,不说一年弄个二十万,小十万是随便弄的,到时里外里刨去成本,总还能落个五六万两银子的。
要不说千里为官只为财呢。
这还只是明里收入,算是半合法的,若是要贪污,那可就没边了。
当然,如张集这般聪明的人,也不会乱伸手,这种陋规啊之类的灰色收入弄一弄就足够了,细水长流嘛,真的直接乱贪污,可是会掉脑袋的。
官员们全靠这些陋规收入了,京里有冰敬炭敬别敬等,地方官员呢有三节两寿,这都是传统了。
他听说现在老家那边出个圣人天子,居然不仅给官员提升俸禄,还搞出了什么养廉银,据说一个总督直接给两万两银子一年养廉,县令有的给一千,有的给两千的。
然后据说禁止这些陋规俗礼,收陋规就视为贪污,抓的还挺严。
张集觉得这皇帝怕不是有毛病,这种东西也管,那天底下谁还当官?
人家摄政王多尔衮身为皇父摄政王,大门口收个门敬,一年就收了几十万两银子,妻妾们还收妆敬,逢年过节有节敬,各种喜事有喜敬,人家摄政王都不禁止这些,为什么朱以海非要禁止这些?
他难道想跟他祖宗朱八八一样,要杀尽天下贪官,可他杀的过来嘛?
不过听说火耗归公,火耗养廉这些,他又觉得挺有创新的,大清若是也给官员们增加这笔养廉银多好?
听说那边不设督粮道,而叫粮食厅水利厅什么的,粮食厅还是个从三品,每省设一个厅长,据说养廉银是五千两。
若是让张集当个督粮道一年只给个五千两补贴,他是绝对不愿意干的。可如果各种陋规收完,还能额外再拿五千两养廉银,甚至俸禄再提一提,再给点职钱什么的,他额外的几千两收入不要白不要嘛。
现在粮食这么贵,征粮的时候随便加点耗羡,都不得了,若是再弄点粮出去卖黑市,就更能大发,就看胆子大小了。
京城米价都超过十两一石了,张集心里暗暗打算,等到了那边,一定得弄点粮食到北京来卖,当然,这种事情,他也知道他一个粮道也弄不了,到时肯定还是得跟总督、巡抚们一起弄,甚至还得有八旗的王公,甚至京里的尚书侍郎们参与才行的。
事情参与的人越多,这钱赚的就越踏实,就算拿不到大头,可他占着这位置,也一样能分到不少。
当官不想着捞银子,难道想着为民服务么?
第554章 尽忠
关中。
王永强立马横枪,遥望前方。
身后是连绵不绝铺天盖地的义军。
“大帅,前方便是三原了,拿下三原便可直取长安。”一员披着山文甲外罩银环甲的老将提着把大刀,身上还半披大红罩袍,那花白的胡须,倒有几分老黄忠的气势。
西边落日余辉,夕阳正红。
王永强回头,在他身后,义军将士们风尘仆仆,甚至衣衫褴褛,面带饥色,青壮在前,妇孺老幼随后,就如多年前他们揭竿而起反抗大明朝一样,如今他们却又举旗抗清。
黄忠般的老将原是大明神木边将高有才,明亡后隐居神木,早年王永强还是义军时,没少被高有才带领的边军围剿追赶。但鞑子入关后,高有才却拒绝归附清廷,宁愿解甲隐居。
当姜瓖大同反正,王永强也相约起兵,特意前去拜访,高有才却毫不犹豫的出山了。他重新披甲,还亲自去拜访了曾经的军中同袍神木游击田秉德以及守备沉育麟,一起重招旧部,再次举旗。
他们夺取榆林,控制延安,又会合另一位旧友保德州守备牛化麟,夺取府谷、保德。他们一路所向披糜,连下十九州县,杀死延安巡抚王正志,督粮朱豫升、总兵沉文华、参将夏廷印等。
接着趁胜再取定边、花马池,出奇兵于富平,关中大震。
陕西巡抚黄尔信呼救于总督孟乔芳,孟乔芳却也只能急派人向汉中的吴三桂等求援。
天空中最后一线光明将被吞没。
火烧般的晚霞也暗澹下去。
在西面,一线黑潮涌线。
一支名头响彻天下十几年的精锐出现,关宁军来了。
云南王、平西大将军吴三桂带兵杀到了。
一骑飞奔而来。
驰近,落马。
他背上插着数支箭,浑身血染,还坚持着跑到了王永强面前。
“大帅,张天福率兵绕后,正在攻蒲城。”
蒲城是此时王永强他们军队的大本营,富平是前线据点,若是蒲城有失,他们连退路都没了。
“张天福这个汉奸,他对的起史阁部在天之灵吗?”高有才破口大骂。
张天福原是史可法部将,后降清,此时为汉羌总兵。
“虏固山额真巴颜,亦率一路兵马正围攻富平……”信使说完,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吴三桂不愧是经验丰富的名将,他自汉中回援,在西安休整补充,然后根据情报,准确的推断出了王永强义军的进军路线。
提前进军三原以逸待劳,然后还派出大将巴颜、张天福各领一路人马,迂回绕后,断其退路。
军前日月旗下。
王永强为骑士合上了眼睛。
监军王家勤从后阵闻讯赶来。
王永强冲着他一笑,有些抱歉的道,“对不住了,我辜负了天子的厚望,也辜负了你。吴三桂来了,他还派兵抄了我们后路,这仗我们可能要败了。”
王家勤也披着甲,腰悬长剑,他看着远处缓缓压上来的兵马。
论气势,论装备,都要远强于他们。
“我没想到吴三桂来的这么快,当初我应当听你的,拿下宁夏后卫花马池后,不应当南下,而应当继续西进,拿下宁夏诸卫后,接应固原一带的武大定,再往西连接兰州,便能跟陇右诸军打通,然后连成一片,据守陕北经营根据,等实力强大后再南下取西安。”
王家勤此时却没再去说那些了。
他看着远处的关宁军。
就算到了此时,关宁军的名头依然很响亮,吴三桂的大旗也早让这支起义不久的义军,现在惊惶不安。
好多义军已经在畏惧了。
这真要打起来,估计可能就是一战而溃。
可现在,退无可退了。
此时转身而逃,不仅回不去富平、蒲城,甚至不等退到那边城下,就要被关宁军一击而散了。
“将军打算怎么办?”
王永强看着王家勤,笑问,“御史怕了么?”
王家勤却只是澹然一笑,“当初在宁波号召举义之时,我便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来陕北是我主动要求的,
这千千万万的大明陕北百姓都不怕,都敢勇敢的站起来反抗鞑子,我又何惧之有?”
王永强一个寡妇带大的贫家孩子,这半生受尽苦难,十来岁就从义军,打了十几年仗了,做过流贼,受过招降,又归附过鞑子,但最终还是又举起了抗清旗帜。
虽然这里面有他跟巡抚王正志的私人恩怨在里面,但也还有忠孝仁义这些。特别是之前王家勤孤身前来见他,与他相处一段时间后,便为这个一开始瞧不上的书生折服了。
他没读过几天书,不识得几个大字,可王家勤这宁波狂生却让他明白什么叫国家什么叫民族,什么叫真正的忠,不仅仅只是忠于一个皇帝忠于一姓,也还是忠于华夏汉家,忠于中华文明。
面对异族入侵,每个炎黄子孙都有义务挺身而出,一起维护文明。而当今绍天皇帝,更是个难得的圣君,所以保明抗清,便是该做之事。
浙东的那些绍天元从们,他们当初面临的情况可比王永强他们好太多,他们有太多的选择,但他们却都选择了这条艰难的路。
“将军后悔了吗?”王家勤问。
王永强哈哈大笑。
“我混战十余年,以前一直浑浑噩噩随波逐流,与御史相处这半年多,我才真正明白什么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就算现在死,也起码是个明白鬼了。”
高有才在旁边听了这对话也沉默着。
这些因为抗清而聚在一起的义军将领,有原明边将,有地方豪强,也有致仕乡绅,在籍士人,甚至有农民军将领,也有一些马贼流土匪,他们都在抗清这面大旗下聚起来的。
这大半年来,他们夺取延安府,延绥镇、宁夏后卫等十几州县,也曾意气风发,高歌勐进,一路杀到了长安附近了。
现在就在三原县流曲镇北的美原,距离西安城已经不远了。
就差一步。
可就差这一步也不行,吴三桂来了。
虽然身后数万人马,但不论是王永强还是高有才等将领,都对即将开始的这场会战不抱什么希望了。
第555章 汉奸走狗
“高老将军!”王永强转头对高文才拱手,“王某想拜托高老将军一事,请高老将军带上轻骑,护卫王御史回延安。
到了延安,见了我兄弟永镇,告诉他,以后全听王御史指挥,打的过就守,打不过就听王御史的弃了城游击,实在不行,就往陇右去,那边有兄弟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