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海上升明帝 >

第340章

海上升明帝-第340章

小说: 海上升明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郑氏实力越发强大后,甚至已经开始在甩开荷兰人了,他们直接往日本运货贸易,抢占了荷兰人很多市场份额,荷兰人以前在台湾主要就是靠转口贸易,日本是他们台湾最重要市场,从郑家那里拿中国丝货等,运到日本交易后赚了银子,又来换郑氏的货。
  结果郑氏直接跟日本人交易,抢点他们份额,还减少了供给他们的丝货等,同时他们回巴达维亚的船,也经常装不满。
  可朱以海崛起,却是又抄了郑氏的底。
  朱以海不仅直接跟朝鲜贸易,也直接跟日本、琉求贸易,甚至主动放开与葡萄牙和西班牙人贸易,荷兰人跟郑氏一起,他们的贸易份额都在迅速萎缩。
  以前大明在漳州开月港对外贸易,郑氏崛起后,已经使的贸易中心转往了厦门。
  结果现在朱以海强势下,外贸港遍地开花,不仅澳门起死回生,而且广州、宁波、
  杭州等港都迅速起来了。
  原来许多货都运去福建厦门,现在根本不需要那么麻烦,直接就近港口就能出海。
  这里面的水很深,可绍天皇帝的强势下,连郑芝龙都被迫入朝,步步退让,不让不行,郑芝龙没那个勇气直接跟大明天子对着干。而且,大明天子拿来跟他交换的条件也并不坏。
  打台湾,郑家一直没怎么出力,可他们不出力,也不敢太明显乱来,顶多暗里通报点消息什么的,但也架不住郑成功的卖力,再加上朝廷的全力调度配合,特别是天子的决心。
  “这仗成功打的很好,尽显名将大风。”朱以海肯定朱成功的功绩,“荷兰人如今也终于肯降了,这是好事,下一步就是继续开发台湾岛了。”
  “成功你等信风起,带行营搭乘舰队先下广东,围澳门。”
  “围澳门?”朱成功愣了一下。
  朝廷不是一直跟澳门葡萄牙人关系很好吗?
  “葡萄牙人在澳门呆的时间也够久了,之前他们贿赂广东地方官员,获得了一些不该有的权力,比如澳门建炮台、拥军队,甚至自治,葡萄牙印度总督还给澳门派了总督,他们自己又建了市议会,自设法庭,私拥军队,甚至可以征税,虽说澳门依然是大明所有,可实际上,澳门现在已经有几分国中之国的味道,长久以往,这还得了?”
  朱以海当然也愿意多交几个朋友,但前提是保持该有界线。
  葡萄牙人在澳门,就已经严重越界了。
  “先礼后兵,你带兵过去先围了澳门,然后再来跟他们好好谈,要是他们识趣配合,到时朝廷要接管要塞城堡、炮台、港口、码头这些,还要在那里设衙门、屯兵镇守等,葡萄牙人可以在那里继续居住,但得完全接受我们的管理,
  如果他们不识趣,那就直接出兵收回澳门。”
  “贸易归贸易,但有些事情容不得半点逾越。”
  葡萄牙占据澳门多年,在这里偷偷发展,搞起了殖民自治,表面上还受大明香山县管,其实总督都有了,更别说上台有炮台,有私军,他们还有自己的法官法庭甚至税务机关征税等。
  早些年澳门贸易兴盛时,他们仅每年对日本贸易,就能带回来四百多万两银子,而与吕宋马尼拉的贸易,一年也能带回二百多万两银子。
  另外他们还有从澳门到马六甲,经印度果阿到里斯本的航线,有到安南顺化,文来、安汶等的航线,四大贸易航线,极贸易量是非常惊人的。
  而他们每年却只给大明两万二千两银子。
  朱以海与他们合作后,这点他们也并未改变,跟他们买枪买炮,雇佣佣兵,更是狮子大开口。
  如今朱以海跟西班牙人、荷兰人谈定贸易条件,也搞定了福建郑氏后,甚至与朝鲜、日本等都取得了直接贸易关系后,自然也就不会再纵着葡萄牙人了。
  这几年葡萄牙人其实也不好过,曾经最早的海上帝国,如今已经全面衰弱。
  几年前,葡萄牙人终于不再由西班牙国王兼任他们的国王了,他们摆脱了西班牙人,但他们的衰弱已经难以挽回,从非洲到印度,再到马六甲、南洋,他们每年都在丢失殖民地,被法国人被英国人被荷兰人抢夺。
  如前两年丢失的马六甲,更是让他们现在澳门到果阿之间的商船,还得交通行保护费,就算交了钱,都还经常有商船被抢。
  因为跟西班牙闹掰了,葡萄牙商人拒绝再认西班牙国王为王,所以马尼拉就断绝了跟澳门葡萄牙人的贸易,这让澳门葡萄牙人雪上加霜。
  可偏偏之前因为天主教扩张的原因,他们又把重要的贸易伙伴日本得罪了,失去了对日贸易资格,虽然他们后来派人去道歉,可小日本子可不惯他们,直接把他们四个使者杀了,拒不接受。
  曾经他们占据澳门,垄断对华贸易。
  可这些年江河日下,荷兰人、西班牙人都封锁袭击他们,日本禁止葡萄牙商人赴日贸易。
  就靠着贿赂大明广东官员,再借助耶稣会在大明上层的传播影响,他们才能抱着大明继续吸血生存。
  朱以海之前派官员找澳门总督谈起现状,提出要收回他们非法获得的这些权力,可葡萄牙人却搞不清现状,居然拒绝大明的要求。
  所以朱以海也就打算直接调朱成功的兵去围澳门。
  好话听不懂,那就来硬的。
  一年五百两地租,加两万二千两的关税,朱以海怎么可能就把澳门送给葡萄牙人?
  做梦吧。
  必须趁眼下机会将他收回,想在大明继续贸易赚钱,那就得按大明的规矩来。
  还想在大明的土地上搞殖民地,弄法外治权,想也别想!


第557章 五皇子秦王
  “爷,爷,好消息,天大好消息。”
  赵义慌张张的赶来,满面通红,激动不已。
  朱以海看着他这样,放下茶杯,“何事?”
  “生了,陈妃生了,生了个皇子,六斤八两,母子平安。”
  朱以海愣了下。
  然后起身,动作太快,把面前的茶杯都碰倒了。他也没想到自己怎么会这么高兴,但心里确实有股子奔腾的冲动。
  朱成功和朱胜利兄弟俩,也都是勐的站起来,向皇帝贺喜。
  “恭喜陛下,喜得麒麟。”
  “哈哈哈!”朱以海大笑着往外走,“走,瞧瞧去。”
  去年朱以海有七位妃嫔怀孕,生已了一子五女,结果皇子还夭折了,这事弄的宫廷里气氛很不好,朱以海倒觉得没什么,他毕竟还年轻,可朝野还是有些声音的,觉得大明没继承人。
  尤其是鲁藩人丁单薄,好几位鲁王都是一根独苗单传下来,九岁袭爵的朱观定更是父亲死后所生的遗腹子,还是罕见的鲁世曾孙,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比他曾祖父先死,朱观定有四个庶兄,也都是早死。
  被史载为小恶魔的朱观定据说无恶不作,一言不合,就拿斧头砍死对方,经常开无遮大会,在位二十二年,荒淫无度,比首任鲁荒王朱檀还厉害,仅三十岁就死了,赐谥端,甚至曾经差点被革去王爵。
  他死后,也只留下一子宝庆王朱颐坦,袭封鲁王,因极有善德有孝行,捐官邸中田湖,赈济贫民,辞日常俸禄,供给贫穷宗室,嘉靖曾七次下旨嘉奖,也许是因为有德行,他生了九个儿子。
  这位贤王在位时间很长,去世时,前五个儿子都死了,而且世子也没有儿子,所以最后传位第六子。
  可朱以海的这六叔在位仅四年就死了,无子,于是传位给朱以海的七叔,七叔在位三十五年,去世时居然仍无子,这时老八也死了,于是又传给他父亲老九。
  朱以海父亲生了六个儿子,本来也不算少了。
  可世子又是早逝,又没儿子,等到他去世时,老二也死了,所以传位给朱以海三哥以派。以派死于清军破兖州,连他几个儿子也或死或掳,然后朱以海的四哥五哥也被鞑子杀了,最后鲁藩王位传到了庶六子的朱以海头上。
  朱以海南下前有三个儿子,结果一死二失踪,好不容易在江南又生了一个,还夭折。
  现在终于又生了一个皇子,对于大明上下来说,这都是个极大好消息。
  赵义甚至都没按规矩先禀报给刘朝,就擅自来向皇帝贺喜了。
  蓬来宫不大,朱以海很快便来到陈妃所处。
  “陛下。”
  陈妃看到朱以海来了,赶紧想起身,朱以海急上前几步,“你赶紧躺好,别乱动。”
  叫来接生的,询问后知道生产并不是太顺利,胎儿位置不对,好在那位接生婆也是经验丰富,直接用手在肚子上帮胎儿顺位,成功顺产,要不是碰上她经验丰富,技术了得,只怕可能就要难产,甚至一尸两命了。
  “赏龙银一百。”
  “你还好吧?”
  “臣妾喝了点参汤,现在精气神都挺好。”
  朱以海拉着陈妃的手跟她聊了会,这才去看小家伙。他已经喝了点奶睡着了,长的挺白净,就是脑袋出生时有些夹扁了点。
  “他长的很像陛下,尤其是这眼睛。”陈妃看着这孩子,满心欢喜。
  “朕看小五这天庭饱满,必是个有福寿的。”六斤八两的孩子,抱在手里也轻飘飘的似感受不到重量。
  “朕给你赐名弘彬,小名就叫小五。”
  小家伙睁开了眼睛,似乎有些好奇的望向朱以海,张开小嘴,发出嗯嗯的声音。
  “五皇子在皇爷谢恩呢。”赶来的刘朝道。
  朱以海哈哈一笑,他知道刚出生的婴儿其实都是近视眼,看什么都是模湖一片,更别说根本听不懂大人话。
  “既然如此聪颖,那朕今天便干脆册封你为秦王。
  爵正一品,位在三公之下,食邑万户,实封八百户,永业田八百亩。”
  “晋陈妃为贵妃!”
  ……
  朱以海一高兴,直接给刚出生的小五封秦王,还母凭子贵,给陈妃晋为贵妃。
  皇帝喜得龙子,朝野欢欣。
  不过东阁大学士陈函辉却是立马入宫面圣,当面进谏认为封赏不合适。
  皇子应当年满十岁再册封,陈妃封贵妃也不合适。
  “卿乃小五外祖,陈妃之父,实不必如此。”
  陈函辉正是陈妃的父亲,这位快六十岁,嗜诗酒,善草书,忠贞协谋首义元从功臣,当初草书檄文,康慨从龙,一直都是朱以海心腹。
  做为浙东元勋的重量人物,朱以海娶他的小女儿为妃,也是对他的极为肯定。
  “朕本来也要召你来,朝廷改革爵位后,皇后、皇贵妃、贵妃父亲,也要例授终身伯爵,而内阁大学士、总理处大臣,更当授终身侯爵起。”
  “你是朕的协谋首义元勋,今日朕便授你临海侯爵,特许子孙承袭,世降一等。”
  陈函辉不愿受,请辞。
  朱以海不许。
  “这是朝廷制度,谢恩吧。”
  爵位制度几经调整后,现在的宗室爵分十等,而异姓爵位分七等。
  国公郡公县伯侯伯子男,又分为世袭和终身,世袭为世降一等。
  世袭爵位,除国公,皆加开国二字,终身爵位则不加开国,终身爵最高为侯爵。
  从原来的公侯伯三等,到如今的两等七级,其实变化还是很大的,以前那是与国同戚,世袭罔替,爵位权力巨大。
  但现在爵位更多代表着荣誉,实际权力大减。
  终身爵没有实邑,而世袭爵有实封食邑,但只有虚封的四之一左右,且食邑封户数,仅表示每户每月折钱二十五文而已,采用的是宋代的方式。
  另外按食封数授予一块相应亩数的永业田,顶级的实封,也不过一二千亩而已。
  总体来说,这新式爵位,既能恩赏功臣将士们,也不至于长远影响国家。
  一般军功授实封,中枢宰相们和外戚得终身爵。
  只要能入阁,成为内阁大学士,例授个终身伯爵,若能进总理处,还能再升为终身侯爵,皇后、皇贵妃、贵妃的父亲,则授终身伯爵,这些爵位都是不能世袭的,甚至没有半点俸禄、食邑、永业田的,就是纯粹一个名誉。
  当然,有了爵位,也能享受点相应的规格礼遇,诸如房屋规格,大门规格,车马规格,服饰规格,依仗随从规格,都可相应提高。
  甚至承恩封妻荫子。
  总的来说,新爵位改变不小,甚至品级也不算高,亲王也不过正一品,男爵更只是五品。
  “五皇子刚出生,就册封亲王爵,不太合适,他还太小。”
  朱以海却道,“这小子白白胖胖的,一看就是福禄寿好。朕喜欢,提前册封也没关系。”
  唐朝习惯三岁封爵,宋代是先封国公再往上加封,朱以海直接给刚出生的老五封秦王,也是因为继承人的问题。
  而且五服内没有宗藩。
  这算是宗室改革后,封出的第一个宗室爵位。
  他都想好了,老五封秦王,将来再生儿子,就封汉王、唐王、宋王,然后周王、晋王、魏王、齐王,再赵韩楚燕吴越这样封。
  朱以海相信自己将来肯定会有很多儿子的,毕竟穿越者,光一个排卵期计算,都能秒杀无数人,哪怕他现在后宫才十三人,但他才三十不到,一个嫔妃给他生三五个,也能生出三四十啊。
  他也不担心生多了成国家负担,反正世降一等,小五现在封秦王,他嫡长子将来就只是嗣秦王,嫡长孙将来只是郡王。小五的其它儿子,更得降四等袭爵为郡公。小五的其它孙子,更是直接就成子爵了。
  这种爵位继承法,不怕人多,反正嫡长房最多传七代,其它旁枝五代后就全成庶民了。
  如果这些子孙里有出息的,自然也还能立功再封爵,没本事的,当个庶民也挺好。
  跟朱元章那样,子孙世袭不替,还代代裂变分封,这种负担,再厉害的王朝都承受不住。
  “陛下,那两位皇子还没找到吗?”陈函辉问。
  “嗯,找到点线索,确认了宋鸣梧之前所说的确实为真,他们是被带到关外去了,但现在具体在哪,还不知道,只知道他们不在最初的鞑子手里了,被转卖了几次了,还在查。”
  对于这两个没什么印象的庶子,朱以海也只能是全力去找。
  虽然有人担心这两皇子年幼时被掳,在鞑子那里为奴,也许已经夭折,就算幸存下来,可也只怕成了宋鸣梧那样了,这样的皇子接回来怎么安置?
  朱以海没想这些,只要人还在,就得想办法找回来。
  就算真被摧残变的跟宋鸣梧一样,他也会养他们一辈子,只要不立为太子储君,于国家并没有什么影响。
  后宫还有三位妃嫔又怀上了。
  而皇后也把公主交给乳母喂养,身体年轻,很快又能怀孕,小五虽立为秦王,也仅是庶长,是没机会为储的。
  不过陈函辉并不如黄斌卿那样野心勃勃,希望外孙能够为储,他对宗法制也是看的很重的,大明讲究的是宗法嫡长继承制,不仅是立嫡长子,还是大宗嫡长房继。
  从皇帝家立储,到诸藩王立世子,都是这个制度,立嫡长子为太子、太子,若嫡长子没了,则立嫡长孙。
  所以大明有皇太孙,有世孙,甚至有世曾孙。
  没嫡长孙,那也要立庶长孙,除非长房一脉没人,否则绝不会轮到二房三房等继承的。
  而诸如唐朝,就是立嫡制度,嫡长没了就立嫡次,一般不会立孙。
  朱以海也没打算更改这个祖制,嫡长制不是选贤制,但却是最稳妥的一种继承制度,一旦立贤,那就可能掀起夺嫡之战。
  鞑子后来的秘密立储制度,其实是一种变相的立贤制度,这也与鞑子的旧传统有关,毕竟鞑子从野蛮部落到入主中原,其实也没多少年,努尔哈赤时代都是贝勒共议军政,皇太极时也是八旗王公决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