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升明帝-第2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臣等领命!”
这一刻,大明朝最高统领者和最中枢的大员们,统一思想,达成一致,此生以灭亡建虏为已任。
以犁庭扫穴,彻底灭亡建虏为终极目标。
这是皇帝的意志。
现在,也是内阁是御营是朝堂的集体意志!
大明这个巨人,头脑僵坏,四肢也麻痹太久了,如今灵台唤醒,恢复了神智,四肢百骸,也正一点点的复苏,恢复控制。
这个巨人,正从昏馈中醒来。
一鼓作气,再而竭,三而衰。
躺在床上喝着参汤提精神的朱以海,深知这口气绝不能泄。
“战吧!”
王之仁激昂万分,“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身为军人,既食君禄,便当战死沙场,以马革裹尸还,我王之仁愿为陛下与鞑子战斗到底,斩尽所有鞑虏!”
王闯子拍打胸脯,“俺也一样!”
第428章 军阀
四川。
远在江南的皇帝陛下,对川陕不抱半点幻想了,在他最新的战略部署中,完全不寄希望于川陕甚至是湖广,只是希望能够团结这边的抗明力量,能够稍稍牵制甚至延缓下清军就行了。
真正的战斗,还得皇帝和他的御营来打。
湖广行营、郧阳行营、以及川贵行营和陕甘行营; 那不过是皇帝无奈之下给落的闲棋伏子,但愿将来能够起到些作用。
皇帝甚至在对几位心腹谈话时已经直说了,四川只要能守住个重庆,郧阳能守住个郧阳就好了,其它的现在都不去多想了。
想多了,反而患得患失,甚至又多出幻想来,搞不好就得犯错。
远在四川的那些忠义将士们,以及那些各怀心思的文官武将大小军阀们,其实也并不知道皇帝是这么个态度,就算知道,其实也并不会改变他们的想法。
乱世里,每个人都想抢地盘抓兵权,甚至争粮饷。
顺庆府,蓬州凤凰山。
行营各部回来了,他们这次实战练兵,战果不错。
经略文安之主持的军议上,御营川贵行营提督张世鹏与几员行营将领向大家做汇报。
他们扫荡周边百余里,将大大小小的无数贼匪强盗都扫荡了,没有哪伙贼人顶的住他们的扫荡,特别是他们这次出击迅猛,基本上没给贼人们什么反应时间。
哪怕贼人占据着一些险要; 可仍不敌御营。
这些御营军官们一个比一个猛,而御营士兵们也被那些赏赐刺激的眼睛通红; 当官的都身先士卒奋不顾先,那当兵的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更别说; 张世鹏他们每次在战后立即就记功然后发赏的方式; 那种工资日结一样的痛快,更是激的这些当兵的嗷嗷叫。
空头画饼骗不了明末的兵,但现饷现赏实在太刺激。
就算是军中的石柱白杆兵,已经是川军中的精锐,虽说白杆兵明末损失惨重,如今的白杆兵不及天启崇祯年间精锐,但这仍是土兵中的佼佼者,可以前他们不管是为朝廷勤王,还是为朝廷剿匪,什么时候有过这么好待遇?
不仅按日计饷,一天起码也是一钱三银起,打仗还额外日补一分银,这每打一仗,就结一次赏,没首级功也有集体功,就算打个辅助,有时都还有苦劳分赏。
这一趟出去剿匪练兵,倒不如说是出去发财去了。
白杆兵所在的石柱,其实是个穷地方,毕竟土司嘛,不穷哪会是土司,出来扛白杆当兵的更是土司里一般的穷苦百姓,也没有什么本钱,也只能拿命去拼。
土司兵为朝廷打仗,本身也没饷钱,全靠赏赐。
但以往为朝廷卖命,能给几个钱?真正到手的又有几个?
而这趟,出发之前给了开拔赏银,又加了行粮,每打一仗,立马发赏,剿匪缴获的还有额外分赏。
哪怕是运气不好受了伤,只要你不是背上负伤,也都是按等级补钱。
命不好被打死了,只要是死在战场上,还有好几十两抚恤,甚至还有额外的烧埋银子。
总之,这种富裕的仗,是那些川兵们以前从没打过的。
所以这些江南来的军官们虽然一个比一个狠,但大家并不是很反感,毕竟人家真金白银的真掏钱的。
这样的上官,他们巴不得抱紧了。
当官的争先恐怕,都只怕没机会上场,当兵的都想多立些功多分些赏,这周边大小的贼匪,在他们眼里全是赏钱啊。
本来计划不会这么快回来,可就是因为大家太猛了,马不停蹄的到处围剿扫荡,一处不等一处,甚至为了多打几个寨子贼窝,有些营头,还他娘的夜战。
最后不得不得前回来,打光了。
周边已经没有一个贼寨还立着了。
你再艰险的寨子,但在那些土司兵等川兵眼里,有什么了不起的?他们哪个不熟悉这川中地形,再险的山,他们也能攀登如履平地,全他娘的跟特种兵似的。
张世鹏的报告很长,说的口都干了。
还有完整的文字报告奉上,出兵多少天,耗费多少钱粮,剿灭多少寨子,斩了多少首级,俘虏了多少贼人,解救了多少百姓,又缴获了多少物资,将士们立了多少功,发了多少赏。
一笔笔,全都详细记录着。
甚至,就在凤凰山大营经略的军议大帐外,行营的士兵提来许多口袋,打开,倒出了一堆的左耳。
无数被剿灭贼匪的左耳堆在那里成了一座小山,场面十分震撼。
当张世鹏终于报告完,大帐里一片安静。
大家被这报告震住了。
连五省经略文安之都有几分大受震动,这些数据是真详实,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居然能够歼灭这么多个贼寨,获得这么大战果。
从各地赶来的督抚总兵们满座。
许久,四川巡抚马乾先开口,他带着几分怀疑的语气,“这么短的时间,要剿灭这么多个寨子,斩首、俘虏这么多,这怎么可能?就算一直昼夜不停,也做不到吧?”
“这么多个寨子,就算是一天灭一个,这么些天,才能灭几个?”
对于马巡抚的怀疑,张世鹏表现的很淡定,“我们打第一个寨子的时候,是全营出动,虽然最终只有冲锋营作战,但全营六千八百人都参与了。攻下这个寨子,冲锋营只用了半个时辰,不过我们从进攻到撤离,总共用时一天。”
“但攻灭黑龙王的寨子后,我们行营就分兵作战,按营分路,我们用了两天时间,十个营每营都又攻灭了一个寨子。”
“再然后,各营觉得五百人也有些多,于是又再分兵,一营分左右,也有按四哨分的,甚至最后有的还仅派出一两队就能破一个寨子的……”
“其实我们基本上没有遇到什么能打的贼人,时间基本上都花在行军上了,川北山险路陡,行进不便,给我们造成了不少麻烦,耽误了不少时间。”
这样的解释,马乾不信。
“那些贼人就全是死人吗?这么些天,就能灭这么多个寨子,歼灭这么多贼人,就算是这么多头猪,这点时间,分散在这么多地方,也不可能都抓到吧?”
“马抚院,若真是这么多猪,我们还真不可能这么快抓到,事实上,我们御营的名头还是挺好用的,当然,御营的将士们也非常勇敢,我们的将士经常一路奔波赶路,然后突袭贼寨,贼人们往往一触即溃,大多数都是很快就降了,基本上没遇到什么攻坚战……”
“当然,这也朝廷大军来此,许多大股贼匪已经远循有关,留下来在附近的,都不算强。”
“我还是不信!”马乾摇头。
马乾做为巡抚,是个文臣,但却也是在四川任职许久,从下面做起,是靠军功起家的,打张献忠打出了名,才能做到巡抚。
他很清楚,打仗没这么简单,就算是剿贼匪,也不容易。
“你们莫不是进了山后,杀良冒功?”马乾逼问,这种事情,川中明军没少干,甚至以前朝廷还强盛时,九边官军也一样没少干这事。
张世鹏反驳,“马巡抚身为朝廷大员,且莫乱说。”
而副提督朱万化更是已经一巴掌拍在了桌子上,“姓马的你休得血口喷人,你若能拿出证据来,老子把脑袋割下来给你当球踢,可你今天要是拿不出来,你得给我们所有御营将士们道歉赔罪!”
马乾心腹,四川副提督曾英见状,也是不客气的站了起来,拍着桌子喝道,“姓朱的,别以你为爹是大学士你就敢这么嚣张,你爹是湖广督师大学士,又不是我们四川的督师,你休的狂妄,你有什么资格敢对马巡抚拍桌子?”
“咱们都是带兵的,谁也糊弄不了谁,出去转一圈,装几麻袋耳朵回来,说敢说剿灭了多少多少贼,糊弄鬼呢?
你他娘的要是没杀良冒功,老子把外面那些死人耳朵,全当下酒菜吃了!”
外号曾公子的曾英,是马乾麾下第一悍将,在川中名气很高,当初收复重庆时,也是出大力立大功的,可正因为他是猛将,所以以已度人,觉得川贵行营这次出动,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功绩。
一口咬定他们冒功。
本来嘛,这个行营就是从川中各部中抽调精锐组成,大家碍于皇帝旨意,也只能给文安之面子,特别是还有秦良玉这个老前辈带头。
可派过去的兵将,最后军官被退回,兵留下了,这事办的让大家很不痛快。
紧接着,文安之给行营提供最好的铠甲武器,又给他们高一等的粮饷,还是优先供应,这事可就让大家很不满了。
而文安之一边如此厚养行营,一面却又不断要求其余川军各部整编,要他们按额整顿,裁撤超编之兵等等。
对比强烈,越发不满。
现在行营报功,太过离谱,马乾以此发难,也是该有之事,曾英当着文安之的面这般骂朱万化,更是大有深意。
行营都监沈元泰是负责监军的,自然也负责军功记录,他脸色难看腾的站起,“我沈元泰身为川贵行营都监,张提督的这份报告里的军功缴获等记录,我敢以项上人头担保,绝无半点虚假,请经略大人主持公道!”
“这些都是御营将士们拼命换来的军功和荣誉,绝容不得任何人半点污蔑!”
一时气氛紧张,剑拔弩张。
曾公子笑骂,“他娘的还挺狂,老子也绝不容许有人在我们四川地盘上,处处享受最好的待遇,却还敢公然杀良冒功,如此胡乱来,这事必须得有个结果!”
四川总督王应熊和云南总督樊一蘅也都适时站起来,表面上看是劝架,其实却是火上添油,他们也希望把这事情认真调查清楚。
“好,那就查,查个水落石出,黑的白不了,白的也黑不了!”
经略文安之缓缓说道,一脸淡定从容!
第429章 逼宫
文安之很镇定,因为他相信张世鹏等人。
这份相信,不是说因为他们是张国维、朱大典、沈廷扬等朝廷大臣的儿子,也不是说张世鹏他们是御营出身,还是皇帝亲自担任校长的讲武堂学员毕竟。
这份信任,来源于较完整的监察体系。
虽然都监沈元泰是从江南来的,但他是文安之亲自任命的此职;不仅如此,行营里的监察处负责军法的镇抚是文安之的人,原是他的标将。
此次行营出兵,文安之很关注,这是他费尽心思拉起来的部队,整个云贵川未来,可以说都寄希望在这支军队身上。
所以这边出兵后;文安之也一直有关注他们;一直与行营保持着联系;他能大致掌握行营的动向。
他提前知晓了行营的这次行军的收获,但刚才还是被具体的报告数字有些惊到。
惊讶归惊讶,但仍还是相信他们。
马乾不信,曾英不信,王应熊,王详不信,樊一衡不信,可以说,除了他和秦良玉,其它人大都不信。
连巡按张岱,守备中官赵靖都脸色沉重,明显也是觉得事情棘手。
“查吧,仔细的查!”
文安之发话,接下来就是具体的核查了,真要查其实也不难;毕竟张世鹏他们的报告非常详尽,只要对着这些核查真伪就行。
所有军官被分开调查,甚至下面的士兵也被调查。
然后还派人分赴各处战场;现场去查验,甚至还要去挖出那些埋好的贼人尸体,根据张世鹏他们报告里说的,去找那些被解救安置的百姓,甚至是一些被押回的俘虏,以及一些就地释放安置的从贼者等等。
只要查,就不怕查不出来。
马乾冷冷瞧着张世鹏,眼里有对这些公子哥们的不满,从朝廷过来,年纪轻轻就是提督,可行事也太过大胆,这抢大家的兵抢大家的甲抢大家的钱粮,现在还敢这般乱来,他们这些本地官员,岂能容忍?
别人顾忌张国维朱大典沈廷扬等的脸面,他马乾可不怕。
而原本内斗摩擦不断的川中其它各派系山头的王应熊、樊一蘅等,此时也都不约而同的站出来,一起对御营发难。
不过当文安之如此毫不犹豫的表态要彻查的时候,还是让王应熊等有些意外的。
本以为这行营是文安之一手弄出来的,那是他的嫡系,他肯定会维护,到时大家再压一压,然后这事大事化小就算了,当然,肯定也得从文安之这里讨要一些东西回去才行的。
但现在文安之的反应,却出乎他们的意料了。
可要说御营的功绩没问题,他们是绝不相信的。
那就是文安之要硬偏袒行营了?
这激起了众人的严重不满,本来差不多就算了,可现在非要碰一碰,那就来吧。
文安之从没在四川做过官,也不是四川人,他家在荆江的夷陵,原来的官职也不高,可现在直接做了五省经略,而且最近频传圣旨,拿着圣旨压人,马乾、王应熊、樊一蘅这些人论资历都比文安之高。
而且都自认为在稳定川贵这方面有功,凭什么文安之后来居上?
更别说文安之从各部中抽兵调甲,强行收取税赋等这些事情,在他们看来,就是在抢夺他们的资源,以建立自己的嫡系。
大家虽然都尊南京朝廷,但前提是南京朝廷也得维护他们的利益,现在文安之这样,步步紧逼,咄咄逼人,已经引起几乎所有人的不满了。
这次趁这机会,一定要狠狠杀一杀他的威风,只要文安之威信扫地,以后就没法再这般号令大家。
“为了保证公正,我希望调查这件事,能够大家都参与,并公开。”王应熊开口。
樊一蘅立马出声赞同。
“赵公公?”
赵靖坐在帐中,一直没说话,虽然每次重要军议他都会来,但每次他都很少开口,不过他身份特殊,是没人敢忽略他的。
这位便是奉旨前来四川的镇守太监,皇帝南京即位后,便派了这位太监前来四川,正式差事是观军容使,其实就是监军。
但与以往朝廷的太监监军还是有所区别的,皇帝让他来,主要是充当一个耳目,把他看到的听到的,上报皇帝。
四川这边,为首的还是五省经略文安之,这是五省文官官员之首,负责全权军政。
在他之下,就是各省总督、巡抚了。
此外便是各省巡按。
在皇帝称帝后,对朝廷官制有所改革,比如总督巡抚,原来都是京官,属于临时派遣地方的中央官员,但朱以海称帝后,把总督巡抚,都改成了正式的地方官员,不再是中央特派。
真正的中央特派官员,只剩下了巡按御史或是更高的经略、督师了。
巡按御史仍为都察院的监察御史,从中选调外派,巡抚按察,别看品级仍然只是七品,但沿续旧例,权力极大,是能跟总督巡抚平起平坐的,他代表的是中央,属于中央特派员。
身为七品官,却还有军事指挥权,甚至能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