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升明帝-第1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232章 不见兔子不撒鹰
襄阳。
郧阳抚治潘士良因郧阳仍在明军之手,便只得驻于襄阳。一大早潘士良被标兵唤醒,“王光恩兄弟秘密请降?”
匆匆赶到前厅,总兵杨文富副将漆尚友等都已经来了。
“这个花关索怎的突然愿意降了?”
潘士良盯着地图,有些意外。自他来到湖广后,就一直在谋划着如何拿下郧阳这块硬骨头,可软硬兼施,但郧阳那几个家伙就是软硬不吃。他本来想从王光恩下手,毕竟此人原是流贼,谁知道这人连杀他几拔使者,搞到后来再没有愿意去劝降。
潘士良都绝了这招降之心,一心准备靠长期封锁困死这些家伙。
“听说郧阳刚出了场内讧,勋阳左骑营部将王斌跟王光恩争一个女子,大打出手,之前还因争粮生怨,这次王斌便干脆带着部众出逃,跑到南边房县,占了城池,招聚数千人马,正宣称要打回郧阳尽杀王氏三兄弟呢。”
“而郧阳兵备道朱羽辨也责怪王光恩,列他数罪,还夺他总兵之职,贬为游击,并将其杖责二十军棍,若不是高斗枢和徐启元保他,朱羽辨要斩他呢。”
潘士良听的大为兴奋。
“这个朱羽辨老子知道,想当初李自成北上,留路应彪和冯养珠领兵三万攻郧阳,就是这个朱兵备硬是使了招离间计,搞的路冯二将内讧,最后路应彪被冯养珠刺死,两军火并,围攻郧阳也就不了了之了。”
潘士良是如今在浙东称监国的那位鲁王的兖州老乡,万历年进士,做过江西御史、苏松巡按,此后一直在两京,担任过太仆少卿、南京光禄卿、大理卿,南京刑部右侍郎等。
清军南下,投降。受原任过郧阳巡抚的现招抚山东王鳌永推荐,出任郧阳抚治。不过这郧阳抚治不好当,当初李自成出商洛,纵横中原,曾经几乎夺取整个湖广,荆州襄阳武昌等重镇都拿下了,就郧阳夺不下。
清军南下,也是招降劝降强攻硬打都不成,他要想坐稳郧阳巡抚之位,必须先得拿下郧阳。
可阿济格与吴三桂等已经班师还朝。
湖广总督佟养和又接到调令,即将离任,新任的总督是原河南总督罗绣锦,奉命总督四川湖广,可又还没到任。
佟养和现在忙着收拾东西回京,罗绣锦也还在河南做交接,一时间这湖广倒是既无兵,又无官的,他这个勋阳巡抚只能暂留襄阳,可手下也没多少兵马,就一些招降的几千人马新编绿营,连吴三桂都不曾拿下,他有什么办法。
“最近听说顺贼余孽复又北返,已经流窜入江北,这个时候郧阳居然内讧,真是天助我也。”
“抚台,当心有诈!”郧襄道李之纲提醒。
潘士良现在也有几分病急乱投医,上面催促的紧,郧阳一直拿不下,他这个抚治可能随时要换人。
这是他降清之后第一份差事,必须得干好,干的漂亮。
他瞧了瞧李之纲,对这个家伙很是不满,“李道台即将有所怀疑,那么本抚便派你亲自走一趟,去秘会王氏兄弟,一探究竟。”
李之纲愣住。
……
三天后,李之纲从郧阳顺汉水回到襄阳。
这一趟虽然去时不情不愿,不过回来时还是满脸带笑的,那王家兄弟一见面就给他一大包金银,值好几千两银子。
“抚台,王光恩兄弟愿降,不仅愿降,甚至还愿意献郧阳而降,他愿为内应,请抚台前去接应。”
说着,把王光恩兄弟给潘士良的金银献上,价值五千两银子。
“他希望事成之后,仍授他总兵之职,他兄弟二人,各求一个副将。”
潘士良看着那些金银,非常满意。
“李道台辛苦了,记大功一件。”
这回轮到总兵杨文富怀疑有诈了,“抚院,这也太顺当了些,当心有诈啊。”
杨文富是襄阳副总兵,署总兵衔,只是个记名总兵,他原也是农民军出身,后来降清,此时是襄阳副将。
阿济格下湖广后,北京定川湖总督,总督四川湖广,总督的督标分左中右三营,将领八员,兵三千。
手下仍设郧阳巡抚、湖广巡抚和偏沅巡抚和四川巡抚,各抚直接掌握的标兵分左右两营,兵两千。
总督之下,又设湖广提督,提督直接掌握标兵分为五营,兵五千。
在湖广设三个总镇,三名总兵分驻荆州、郧阳和长沙,辰州设协镇,总兵标兵同样分为左中右三营,将领八人,兵员三千。
不过如今湖南各地还在明军手中,郧阳也还在明军手上。
潘士良这个郧阳巡抚,如今也只能调动襄阳副总兵杨文富了,他自己的标营也还有名无实。
杨文富外号杨夭儿,虽然也想进一步升郧阳总兵,可也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人家郧阳抗李自成抗张献忠抗吴三桂等,硬抗了十来年了,他有什么能耐去拿下来?
别说强攻,就是现在去受降,他都严重怀疑有诈,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万一这里面有诈,那自己岂不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所以他不愿意担这风险,就留在襄阳不挺好么?
只是潘士良坐不住,他必须得去郧阳,还得尽快,得赶在新总督罗绣锦到来前,把郧阳拿下,否则罗总督到任第一件事,可能就是把他免了。
为了前途,担点风险是值得的。
何况这王氏兄弟挺识趣的,这五千两银子可是下血本了,不是真降,舍的掏这么多银子?
郧阳围了这么久城,这点银子估计也是最后家当了吧?
左想右想,潘士良都觉得王家兄弟这是真降,是识时务。
“不如让王光恩先拿下勋阳,然后到时调他移镇襄阳,卑职再随抚院接管郧阳?”杨夭儿又献一策。
道台李之纲也觉得这计不错,不见兔子不撒鹰嘛。等郧阳城拿下了再说,到时让杨文富接收郧阳,王家兄弟来襄阳,但这里也还有兵,就万无一失了。
潘士良捋着胡须,也不由的连连点头,“此计甚好,就有劳李道台再去趟勋阳,杨总兵你领三千人马随后前往,潜伏郧阳附近,一旦王光恩真的拿下郧阳,你便立马去接防!”
“事成之后,我举荐你为勋阳总兵!”
杨文富得了这个许诺,当下精神大振,满口应诺,“卑职这就去准备!”
第233章 快请严公
荆州。
城头上副总兵郑四维满面愁容,他也没想到杀了孟长庚降清后,居然还引来这么多昔日顺军同袍们的围攻。
李锦、高一功、李友、贺篮、刘汝魁、马重喜、张能、田虎、杨彦昌等九支部队汇聚荆州城下,人多势多,连营二十里。
看着那一面面熟悉的旗帜,郑四维唉声叹气不断。
他老家河南尉氏,早年因年少顽劣失学,长大后成了混混,李自成转战中原的时候,他加入了闯军,因年轻骁勇而屡得升迁。
当大顺军制将军任光荣率所部六千人入驻荆州时,他以偏禆将校的身份,一同来到荆州。
年初二月,李自成弃守陕西经河南邓州退入湖广,一路到了荆州,可只在荆州呆了十天,便弃守这座重城,甚至把驻防荆州的主将任光荣也调走,只留下郑四维协助孟长庚守荆州。
在郑四维看来,这根本就是让他们留下来等死。
眼看李自成大势已去,郑四维于是暗里联络军官,突起发难斩杀孟长庚,夺了荆州率众降清。
阿济格接受他投降后,授他为副总兵,仍镇守荆州。本以前前途无量,谁知道李自成都死了,这些顺军余孽如今居然不降大清却降明,还合兵来围。
荆州外围连失诸城,顺军一路打到荆州城下,郑四维出城都不敢,只得不断派人突围去向武昌的佟养和总督报信求援。
“再派人去武昌求援,另派人去汉中、襄阳求援。再不来人,荆州就没了!”
身后的将校看着荆州城外那连营二十里,一个个都是愁眉苦脸,“将军,现在派人出城,估计也走不远,逃不过对方巡骑拦截。”
“那就晚上出城,多分几支人马,再难也得去求援!”
下游。
武昌。
总督佟养和本来已经收拾好了行礼,就准备等罗绣锦一带就交接工作,然后回北京了。
湖广的这个烂摊子,他也受够了。
阿济格北返后,并没给他留什么兵,佟养和坐镇武昌,手中无兵,也只得与湖南的何腾蛟划江而治。
当时顺军余部仍众,佟养和打又打不了,于是便想着招抚,他派人四处联络郝摇旗、马进忠、袁宗第、田见秀等人,李过等南下后,他又主动去跟他们联络。
也不能说他的招抚之策不对,毕竟当时他手中无兵,而李自成死后,顺军也是群龙无主,十分混乱。不仅佟养和在招降,南面的何腾蛟也在招降。
一开始佟养和动作更快,当时清军势大,所以田见秀等也都愿意谈,提出了不少条件,诸如划地镇守,授官给饷等等。
佟养和都答应了。
但最后就差一步就成功了,最终招安之事报到北京,那边原则上同意,但有一个条件,就是必须剃发。
佟养和本也没在意,可谁知道袁宗第第一个不答应,郝摇旗也拒绝剃发,本来都已经投降的田见秀也拒绝剃发,转而接受了何腾蛟堵胤锡等的招降。
等李过等南下后,田见秀等又跟李过等会面联合,最终派了李过袁宗第郝摇旗亲自去了趟东边面见了鲁监国后,回来更坚定归附大明。
佟养和的招抚计划也就彻底失败。
甚至因为招降不力,让几十万顺贼倒投明军,被北京问责,最后结果就是免去其川湖总督之职,改河南总督罗绣锦接任。
佟养和憋了一口气,却又无可奈何。
“荆州被围?”
佟养和收到从上游来的求援信后,却只是扔到一边,“他们进城的时候,难道就没碰到武昌外面的明军?”
“就荆州被围吗,老子武昌也被围了,还想叫荆州派兵来援呢!”
就在李过等九部人马围荆州的时候,袁宗第、郝摇旗还有马进忠等也合兵号称二十万,自岳州进发,杀到武昌,如今正扫荡外围呢。
可佟养和已经被免去总督职务,新总督还没到,武昌城里也没多少兵。
说是督标三千,实际上督标根本没满员,能打的也没几个。
要命的是他不久前还刚派了湖广总兵祖可法、黄州总兵徐勇还有承天总兵贾三省一起联兵会剿蕲黄山区里的四十八寨反清人马。
此时在大别山区里,前河南河北山西总督王缙彦联络各寨反清,在罗田黄梅黄冈等大别山山区里,大小山寨三百余家,势力较大者四十八寨,共尊这位前兵部尚书、总督为盟主。
佟养和派祖可法徐勇等联兵围剿,此时兵都进山区了,一时也调不回来,武昌城就剩下一个武昌总兵张应祥和督标副将郝应忠。
兵不过三千。
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明军,佟养和除了命令紧闭城门,紧急征召壮丁上城协防外,就只能是派人到处去求援了。
一面急调祖可法徐勇等回援武昌,一面派人向下游的九江、安庆和江宁求援,并向北京八百里加急求援。
“荆州怎么办?”
“让郑四维坚守待援,荆州重镇,城高墙坚,闯贼虽众,能奈之何?”佟养和摆摆手无情的道。
江宁。
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内院大学士洪承畴最近有些头痛,北京的摄政王多尔衮不断催促江南上缴税赋钱粮,说财用不足,许多新招降整编的绿营都欠饷许久发不了饷军心不稳。
可江南迟迟不能上缴钱粮。
洪承畴面对指责也无言以对,只能不断的催促下面的总督巡抚等,可就连最富庶的常镇苏松的巡抚土国宝也不停叫苦,说之前江南大叛乱,各地府库钱粮被洗劫一空,连地方富户和百姓家的钱粮都被劫掠一空。
如今虽然按朝廷旨意,派人催征粮饷,又加三饷征派,但成效甚微,根本征不上来。
他现在都派兵下去强征,可就算拆房子抓人,效果也一般,反倒因为强征的太过厉害,导致现在各地叛乱又有所加剧,他抱怨如今士兵都不敢远离城镇,一旦下乡落单,可能就会被叛军袭击,甚至运河都不安全了。
又抱怨说新整编的各地绿营,大多都装备不齐,粮饷不足,都希望能够尽快补充军械钱粮,否则难以镇压各地越来越厉害的叛乱。
洪承畴本来是要向各地催征税赋,结果现在土国宝李遇春等这些地方官员将领,反倒是找他要军械粮饷补充。
无奈的洪承畴只得坐在书房,开始如实给北京的摄政王报告江南情况,并建议暂缓推行剃发令,以安抚民心,同时停征三饷……
北京。
摄政王多尔衮面对湖北荆州、武昌的加急求援信,还有江宁洪承畴的报告后,雷霆大怒。
阿济格班师后到处吹嘘他南征功绩,如何在一年多时间里,便追歼顺军主力,歼灭李自成以及其骨干刘宗敏等,又如何连夺豫鄂赣等六十余城,功勋着著,请求奖赏。
可现在佟养和、郑四维、洪承畴、潘士林等的奏报,无不表明现在湖广的局势十分恶劣。
大怒的多尔衮下令,南征主帅和硕英亲王阿济格降为郡王,罚银五千两。另将随征的固山额真谭泰削除公爵,解除原有职务,降为昂邦章京,令其赎身。对随军的镶黄旗护军统领、一等梅勒章京鳌拜等,则是罚银百两,并特别规定,随阿济格出征将士功绩,不许议叙。
做为这严苛的惩罚后,多尔衮又想到了之前召见的那位很有才的严我公。
“召大学士严我公,”
湖广乱局,他想听一听这位曾在吴越地区平定叛乱的严我公的建议。
严我公一到,正在埋头批阅奏折的多尔衮立马站了起来,亲自来到门口迎接。
“严公,湖北大乱,请教我良策!”
第234章 英雄所见略同
北京。
顺治皇帝年仅八岁,朝政皆委于皇叔父摄政王多尔衮。
朝臣见到多尔衮都要双膝下跪,迎接大驾,小小的顺治皇帝都说王以皇叔之亲,兼摄政之尊,臣民怎能不跪?
多尔衮也俨然以大清之主自居,对于军政大事也是非常上心。
自入京后,也是宵衣旰食,勤政无比。
今日一早,就穿着一身暗龙黄缎便袍,在御书房批阅奏章。御案上摆满奏折,可翻来看去没有一个让人高兴的好消息。
真定巡抚周允上奏,称巡行各处,极目荒凉,旧额钱粮,尚难敷数。况地亩荒芜,百姓流亡,十居六七。
而山东河道总督杨方兴上疏,称山东地土荒芜,有一户之中,止存一二人,十亩之田,止种一二亩者。
陕西巡抚雷兴巡视关中后上疏,土著之残民未归,荒凉之状较之保郡不啻天渊……石田空城,有名无实,久成旷土。
朝中多尔衮最倚重的三位大学士刚林、冯铨、祁充格也向他接连上疏,言及财政困难。
今天,他召来了严我公,此人在江南屡立奇功,多尔衮特旨召入京师,几番召对之后,对此人十分赞赏。
“户部拟奏,今年全国开销所需银两一千五百七十三万四千两,其中军饷开支就占到一千三百万两,占到总开支近八成半,而今年各地征缴税赋总额也不过千万两,缺额高达五百多万两。”
多尔衮把严我公请到一边坐下,还给他泡了杯茶。
“最近浙东的那个什么鲁王监国,已经得到了残明各部的一致拥立,孤没想到,朱由崧和朱常淓一俘一降,如今居然还有人不肯归附。洪承畴当初误我,说江南传檄可定,如今反倒错失良机。”
严我公半边屁股坐在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