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海上升明帝 >

第139章

海上升明帝-第139章

小说: 海上升明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孙传庭战死后,闯贼席卷荆襄,江北唯郧阳一城孤军坚守。北京一度以为郧阳早已失守,可直到崇祯十七年春,李自成攻占整个陕西,挥师北上时,郧阳仍还在坚守着。
  李自成也对这个死硬的郧阳城无奈,但又不甘心,特留兵三万,令路应标、冯养珠二将率领,务必攻下郧阳。
  可直到李自成拿下北京,又兵败山海关,一路丢盔弃甲的南下,最终死在湖北九宫山,闯军都没能啃下郧阳这块硬骨头。
  而大明也直到崇祯自缢,福王南京继位后,才知晓郧阳还在坚守。
  郧阳的两大守城功臣,湖广按察使高斗枢被任命为汉中巡抚,兼节制川北,郧阳知府徐启元为郧阳巡抚。
  本来郧阳坚守,主持之人是高斗枢,可就因为阁臣陈演与其有私怨,一直打压,在襄阳失守,巡抚王永祚护卫宗藩等撤离后,主张朝廷将王永祚定罪逮捕,之后连推荐了李乾德、王景昌二人出任郧阳巡抚,都因为道路不通而没能到任。
  高斗枢被升汉中巡抚,可汉中早失,无地可任,只好接旨交出兵权,但仍居郧阳城中,徐启元正式上任郧阳巡抚,郧阳官将向南京上表拥立。
  可南京并没有给他们派来一兵一卒,此后左良玉收复荆州、承天、德安、武昌等,但未复襄阳,之后南下清君侧病死江上,清军随之而至,襄阳复入清军之手。
  此时郧阳城中,兵有六营,止四千残兵。
  从崇祯十五年到如今,坚守三年有余。
  巡抚徐启元刚巡完城,回到抚衙与高斗枢、王光恩等商议事情,一名标兵进来禀报。
  “朝廷使者?”
  徐启元有些意外,郧阳处于汉水上游,上游汉中,是原顺军将领贺珍降清后据守,而下游襄阳原是吴三桂率部驻守,之前阿济格班师北返,清廷不放心吴三桂,下旨还镇锦州,此时由其它将领代守。
  上下游都是清军占据,南边的荆州原是闯军占领,李自成死后,驻守荆州的副将郑四维杀死主将孟长庚后降清,被委为荆州副将驻守。
  郧阳处于清军的四面包围之中,这个时候哪来的朝廷使者?
  郧阳此时都还不知道南都亡后,浙东又出来了一个鲁王监国,郧阳抗战坚守几年,已经是山穷水尽,甚至不少将领都离开了郧阳或降清或另寻他路。
  “莫不是鞑子?”
  高斗枢此时算是客人,但徐启元还是很倚重他,城防战守之事都请他一同商议,“不如先把人召进来见一下。”
  等使者被请进来时,高斗枢和徐启元都不由的一惊。
  “莫不是文祭酒?”
  “国子祭酒早被薛国观革去,隐居夷陵故里数年矣。”
  六十多岁的文安之是天启二年进士,点过庶吉士,当过翰林院检讨,崇祯末官至国子监祭酒,但因得罪首辅薛国观而被罢职归乡。
  文安之虽说没当过什么大官,但向以正直闻名,在士林中名声不小,徐高二人都与他相熟。
  “什么风把文公刮到郧阳了?”
  文安之此时一身短衣打扮,跟个下乡收租的地主账房似的,他笑着从怀里掏出一道旨意。
  “朝廷征召,就来跑个腿。”
  一员大胡子将领问,“哪个朝廷,南京不是已经亡了么,莫不文先生是奉了北朝之命前来?先前吴三桂在襄阳时,就派人来传旨,我们还差点以为吴三桂还是大明臣子,差点上当。”
  文安之也不恼,“这位是?”
  大胡子直接答道,“王光恩!”
  “原来是花关索,久仰。”
  花关索王光恩,也是流贼起家,还是跟八大王张献忠那一批起义的,在流贼中资历老名气也不小,势大时还曾自号小秦王,只不过到崇祯末期时,各地农民军唯李自成和张献忠两股势力最大,其它的要么被吞并,要么就接受招安了。
  花关索就是被高斗枢招安的,初授游击,因作战勇猛,守郧阳有功,所以一路到了郧阳总兵。
  “我文安之绝无可能降清,此次乃是奉大明正统,浙江东京绍天府的鲁监国之旨。”
  “鲁监国?”
  “诸位被困郧阳许久,还不清楚外面情况,自南都亡,鲁王举义台州,监国绍兴,提兵北伐三吴,如今局势大好。
  委朱大典为陕甘等七省督师,总督长江上游军务,招安了顺营高一功李过等,整编为忠贞营,又招安整编了马进忠等部为忠武营,此外重庆石柱秦良玉部为忠勇营……
  告诉各位一个好消息,李过率兵刚打下夷陵州,而高一功打下了荆门州,袁宗第从监国那边回来,也领兵攻取公安,忠贞营三十万人马,正在合围荆州。”
  “而朱督师与堵胤锡巡抚,则与忠武营联兵向武昌进发。”
  “各位,反攻荆襄,收复楚地的大业开始了。”
  高斗枢等全都目瞪口呆,难以置信。
  闯贼全降大明了?
  忠贞营、忠武营?
  “何腾蛟呢?”
  “何腾蛟因守土、拥立有功,早已经被征召为东阁大学士入阁了,如今朱大典是七省督师,堵胤锡是湖广巡抚,傅上瑞仍为偏沅巡抚,章旷则为七省监军……”
  听闻这些好消息,高斗枢等都满脸喜色,
  “速召全城军民,一起恭迎鲁监国圣旨!”
  李赤心收复夷陵后,文安之在乡下被请出山,这次前来传旨,也是因为高徐二人相识有旧,这时随便派个人来,估计这边不信,若是李过派人来,这边更不会信。
  “朱督师表奏朝廷,监国敕旨,仍以徐启元为郧阳抚治,节制郧阳荆州襄阳等五道八府九州之地,加右副都御史兼兵部侍郎,兼理粮饷提督军务。
  高斗枢为汉中巡抚,加右副都御史兼兵部侍郎,加提督粮饷节制军务。”
  “郧阳诸营,赐军号忠开,王光恩授郧阳提督,王光泰为郧阳总兵,刘调元为襄阳镇总兵,苗时化、杨明起、廷聘、余启凡四将各授副总兵,分防协镇。”
  “马上会有一批钱粮由兴国侯李赤心派兵送来,赏银二十万两,另粮草若干,还要请你们接应一下。”
  “我接下来也会留在郧阳。”
  朝廷授文安之为郧阳都监军,总监郧阳五道八府九州官义兵马。
  大明的郧阳比较特殊,他跟偏沅、南赣一样,不是省却设巡抚,而且是跨省管辖的。
  郧阳巡抚其实正式名称是抚治郧阳等处地方兼提督军务,驻郧阳府郧县,掌管鄂、豫、川、陕毗邻地区的五道八府九州军民事务。
  五道是上荆南道下荆南道关南道汝南道和商洛道,八府是郧阳、襄阳、荆州、安陆、南阳、西安、汉中和夔州,九州则是均州裕州商州邓州金州归州和荆门州夷陵州宁羌州。
  在明末农民大起义中,郧阳可以说是农民军的大本营根据地了,李自成张献忠几次折戟都是在郧阳境内养伤恢复的。
  郧阳虽非一省,但其管辖地极大,而且都是那种非常难关的地带,巴东山区、鄂北山区等。
  忠开营的设立,实际上是把郧阳为中心的这些原大明官军,以及受招降的原闯军、流民等整编一起,既表明监国对他们的重视,同时也是设立军额以供饷,加强控制。
  李过等的忠贞营,马进忠等忠武营,秦良玉忠勇营,现在王光恩兄弟等的忠开营。
  朱以海现在对那些遥远鞭长莫及的地方,一面空降大员过去督师统领,一面也在不断给那些地方实力军头们授官赐爵,开始整编。
  爵位官职他不吝惜,只要肯接受整编,统一战线,现在给点官爵有什么关系,这跟浙东大本营的情况不同。
  王光恩被赐封为郧阳侯,其它几员大将也各封伯爵、总兵副将等。
  历史上忠开营本是南明授予川中将领王祥李占春武大定等人的名号,本意也是借此整编川兵,并平衡原顺军余部忠贞营。
  而此时朱以海对郧阳这座孤城如此重视,也是看中他们能抗,同时郧阳地理位置重要,接通汉中和襄阳,俯视荆州,这里纳入麾下,也对已经开打的荆州武昌战役非常重要。
  有爵位有官职还有银子,王光恩非常满意,这几年打的他都自闭了,甚至一度也想跟徐勇一样带兵离开。
  当初徐勇带兵离开,跑去投了左良玉,之后跟着降了清,如今是九江总兵,听说日子还挺不错,也给他来过几封信招降。
  但花关索这几年跟闯军打,跟清军打,刀下不知死了多少鬼,对于鞑子又天生厌烦,心中总犹豫不决。
  现在倒好,这一道旨意,让他一时间倒断了其它念想。
  “郧阳现在最缺的是粮和盐。”
  要不是郧阳地处偏险,顺军和清军都没法长期围城只能外围封锁,郧阳早饿死了。郧阳虽偏,可偏也有偏的好处,就是周边到处是山区,许多河南湖广关中百姓因战乱逃入山中,垦荒种地,倒也能勉强生存。
  而郧阳每次打退敌人进攻后,也还能到山里去征集些粮草,虽不多,但也勉强挺下来了。
  高斗枢则问,“荆州什么时候打,需要我们出兵吗?”
  文安之告诉他们,监国的战略是郧阳只需要派一小队人马南下,到荆州城下打起郧阳旗号虚张声势就好,郧阳主要任务是守好城,若襄阳或汉中之兵敢异动增援荆州清军,那么郧阳就可以半路阻击,或干脆去偷袭他们老家。”
  “视具体情况而定,主要是牵制任务。”
  王光恩捋着胡子,“这计划我喜欢,老子现在倒巴不得襄阳守军倾城而出增援荆州了,这样老子就能带兵把襄阳拿下。”


第231章 朝天阙
  王光恩回到东城,两个兄弟王光泰、王昌一起迎上来。
  “大哥,哪来的鸟使者?”
  王光恩抹了把大脑门,嘿嘿笑道,“这个使者有些意思,夷陵文安之,原是国子监祭酒,管着天下所有的年轻才俊士子,一等一的大宗师。居然有胆子单人匹马穿越八百里鞑子占领区,来到郧阳,了得。”
  脸上有道疤的王光泰个子高大,他本名王光兴,兄长被高斗枢招安后,他也被兄长一封信招来,后来干脆改名光泰。
  兄弟三人,光恩彪悍敢战,光泰足智多谋,老三王昌则是个猛先锋。
  “这鲁监国看来了得啊,能让一个隐居大儒这般孤身前来,肯定不简单。”王光泰捉摸着。
  “确实不简单,还给我们郧阳拔了二十万两银子和粮草,不过需要咱们自己去接应。”
  等听说王光恩被封郧阳伯爵,而他和王昌也都俱封了个伯爵子爵后,王兴泰笑了笑,“本钱可给的真足,这是要我们赴死吗?是要征召我们兄弟去勤王,还是去打荆州?”
  “都不是,文都监说监国让我们守好郧阳便好,若是汉中贺珍或襄阳的杨文富敢出兵增援荆州或武昌,到时我们再出兵策应。还说让咱们保存实力,抓紧恢复。”
  “嗬,这鲁监国可比弘光皇帝还要好许多倍啊。”连王昌都听出来,这条件也太好了。
  王光恩也点头,“本来还觉得这大明没希望了,想着是不是得另寻出路,现在看来,这江山谁属还未可知,也许大明气数未尽,王气在东南啊。”
  “那咱们将来不也成朝廷勋贵?”王恩傻笑。
  王光泰却没这么容易相信,“条件好的过份了点啊。”
  “老二你就是过份的疑神疑鬼,当初我受高抚台招安,你不也怀疑他是想诱降然后杀了我们?可后来我不挺得高公重用嘛,所以啊,我觉得可信。而且你看这李过高一功等都受招安,改编成忠贞营了,还有那马进忠部改编成忠武营了,咱们就凭什么不能改编成忠开营?”
  光泰却道,“顺军余部号称三十万人马呢,咱们郧阳这六营也不过剩下四千来残兵了,比不得。”
  “三十万又如何,三千又如何,咱们硬是守了这郧阳三年多,当初李自成雄兵百万,也一样啃不下咱郧阳,吴三桂来招降,咱一样让他铩羽而归,就凭这本事,这鲁监国不得高看三分?”
  长的块头魁梧,却小时脑子发热有些不太灵敏的王昌道,“我觉得大哥说的对,二哥就是多疑了,哥,大明有子爵吗,几品官?”
  “公侯伯爵位在一品之上,那是超品,所以这子爵怎么也得相当于二品,男爵得相当于三品吧。”王光恩对自己受封伯爵很满意,大明的伯爵可是很值钱的,就算崇祯灭亡前,也没封几个。
  想当年李自成在中原轰轰烈烈,也一直跟崇祯皇帝说,只求封个王就好。
  当然,鲁监国把郧阳六营及周边人马,都统编为忠开镇,由他王光恩提督统领,这让他更满意了,在郧阳的六营中,其实是早前来自襄阳、荆州等各路明军汇集,一营就是一个山头。
  王光恩虽为总兵,但诸营也并不完全听他号令。现在,倒是名正言顺整合诸营,统一调度。
  “大哥,我觉得咱们应当去拜见一下文都监。”
  “嗯,文安之是监国钦派监军,确实得拜。”
  “大哥,最好是再请文都监为咱们兄弟向绍天行在写一道谢表,感谢监国封赏,并表示咱们兄弟绝对忠心拥护。”王光泰又道。
  王光恩向来比较听从兄弟的建议,当下兄弟便搜罗了些礼物前去拜见。
  郧阳抚治衙门里,文安之、高斗郧、徐启元三人在吃饭。
  郧阳长期被封锁,物资紧缺,饭桌上是红薯搭着些米煮成的粥,还有点咸鱼干。
  这顿饭本来是徐启元这个郧阳抚治请的,但文安之说他来请,结果就弄上来这苕粥咸鱼。
  “还有两样好东西,监国所赐,与二公分享。”
  文安之拿出两样东西来,却是一坛子绍兴黄酒和一块宁波年糕,“年糕烤一下,就这黄酒喝。”
  东西不是什么稀有名贵之物,不过看到从浙东数千里外送来的,高徐二人还是忍不住落泪。
  二人起身朝北拜谢。
  年糕刚切成长条放火上烤,王光恩三兄弟来了。
  王光恩见高徐二人在,也不介意,直接上来就将一大包金银放到文安之脚边,“些许礼物,不成敬意。”
  高斗枢忍不住道,“成什么体统?”
  文安之呵呵一笑,“我虽监军,却非那种贪污索贿的监军,我来是要与诸公一起恢复勋襄,中兴大明的,这些黄白之物,还请襄阳伯收起,留待将来天下太平后,在家乡买田置地也好。”
  “文公莫嫌少,手头也没多的了,都是鞑子封锁太久,咱们手里银钱都买粮了,派人到襄阳南阳荆州等地走私粮食,他娘的那些奸商还趁机抬价,一石粮得五两银子……”
  “等收复荆州、武昌,郧阳就不会如此困窘了,你们来的刚好,正烤宁波年糕呢,这是监国所赐,一起来尝尝,还有监国所赐绍兴黄酒。”
  王光泰一直没说话,只是在暗里认真观察着文安之,看着这个天下有名的大宗师,觉得此人确实大气。
  眼睛半点没往那些金银上放。
  一边吃着烤年糕,一边就着绍兴黄酒,再来点红薯粥配咸鱼干,一顿饭吃的倒也别开生面。
  “郧阳的将士们确实太辛苦了,咱们得想办法早点打开局面,不能光坐等啊。”文安之道。
  “郧阳伯,你现在是钦差提督郧襄等处,联络秦豫一带义镇,统忠开营,挂镇武将军印,你久战郧襄,可有何好建议?”
  王光恩被烤年糕烫的呲牙咧嘴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战就完了。”
  文安之呵呵一笑。
  “都监,末将倒有个想法,还请都监指正。”王光泰起身向文安之行礼,然后说道。
  文安之对这个很有礼貌的总兵心生好感,“快请说!”


第232章 不见兔子不撒鹰
  襄阳。
  郧阳抚治潘士良因郧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