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汉道天下 >

第205章

汉道天下-第205章

小说: 汉道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柄短刀镶金嵌玉,做工精湛,一看就知道价值不菲。
  荀恽收下,拔出短刀细看,又用手指试了试锋刃,不禁暗赞。
  看这锋口,竟比河东铁官打造的兵器还要锋利。刀身繁复的花纹更是从未见过的精美,也不知道是怎么打造出来的。
  “大帅刚才说,这是西域大国的兵器?”
  “正是。”
  “西域有大国吗?”荀恽神情疑惑。
  “有,只不过比较远,不为汉人所知。”轲比能笑了,带着些许得意。“当然,和大汉比起来,也许就没那么大了,最多也就是和大汉不相上下。”
  “当真?”荀恽来了兴趣,拱手致意。“恽初来乍到,还望大帅不吝赐教。”
  轲比能正中下怀。
  他知道天子身边有个荀贵人,是荀攸的从妹。这个少年也是荀攸的从弟,弄不好就是那个荀贵人的兄弟。能够和这样的人成为朋友,是他渴求的机会,所以才一见面就送上自己珍藏的兵器。
  荀恽主动请教,他求之不得。
  轲比能请荀恽、曹昂入座,又取出另外一件礼物,送给曹昂。看到曹昂与荀恽亲密,他知道这位少年身份也与众不同,不敢怠慢,送的礼物也很贵重。
  曹昂先传达了天子的诏书,请轲比能稍等两天,随即安排他宿营。趁着扎营的机会,两人向轲比能打听起西域的情况。
  轲比能将自己这半年打听到的消息一一说来。
  荀恽听得很入迷,曹昂听了一会儿,却意识到轲比能所言不实。至于他是所知有限,还是故意为之,那就不好说了。轲比能刚从代郡一带迁到这里,不了解情况也是可以理解的。
  简而言之,轲比能了解的情况大多是道听途说,甚至是臆测,很像是被安东尼之类的奸商忽悠的。作为天子近侍,曹昂很清楚安东尼那样的奸商为了垄断商路,有多么擅长说谎。在被天子质疑、戳穿之前,安东尼几乎是无往而不利,从来没有人怀疑他。
  毕竟大家都没见过西域是什么样子。
  扶罗韩战死,有一半原因就是被安东尼那张嘴给骗了。
  不出意外的话,轲比能会是下一个。
  ——
  辞别了轲比能,返回御营,荀恽沉浸在西域的广大中不可自拔,让曹昂颇为意外。
  曹昂一直很敬佩荀彧,也很看重荀恽,将荀恽看作自己的兄长、挚友。得知荀恽来了,他还高兴了好一阵子,觉得又能和荀恽朝夕相处,向荀恽请教了。
  可是现在,他却荀恽有些天真,居然会对轲比能所说深信不疑。
  曹昂本不想说,免得伤了荀恽自尊。可是一想到荀恽有可能会向天子进言,又忍不住提醒道:“长倩,胡虏狡诈,所言虚虚实实,不可尽信。”
  “我知道。”荀恽笑着点头。“他极力夸大西域诸国的强大,无非是想和我大汉结盟,共抗强敌,有所不实也是可能理解的。但他对西域的了解,的确让我大开眼界。”
  “嗯咳。”曹昂咳嗽了一声:“长倩,你的猜测自然不错,可是你别忘了,轲比能刚到此地不到半年,他了解的信息大多是没有经过验证的。”
  荀恽微怔。“你是说,他未必是有意夸大,而是被人骗了?”
  曹昂点点头。“道听途说,本就容易出现讹误。经常在草原上往来的又大多是商人,为了牟利,他们的嘴里几乎没几句真话,能骗就骗。”
  “那西域究竟有没有大国?”
  “我不知道有没有大国,但我知道鲜卑也曾经很强大,当年檀石槐甚至张狂得拒绝和亲。如今呢,被我汉军铁骑两战击破,从此风流云散。”曹昂淡淡地说道:“西域若真有能与我大汉匹敌的大国,必然也在破胡侯(陈汤)、定远侯(班超)的刀锋之外,绝非轲比能眼下需要担心的。”
  荀恽哑然失笑。“子修好霸气。”


第四百八十八章 风闻言事
  轲比能站在帐门口,看着曹昂、荀恽渐渐远处,眉头微蹙。
  他看得出来,那个叫曹昂的少年并不怎么相信他的话。
  “大帅。”柯最走了过来。
  “那个曹昂是什么人?”轲比能扬了扬下巴。
  柯最看了一眼。“听说是兖州牧曹操的长子,到天子身边做人质的。”
  “曹操?”轲比能皱了皱,随即又摇摇头。“没听过。下次有机会,你问问阎柔,看他知不知道此人。不过这个曹昂不简单,为人很谨慎,不太好骗。”
  柯最收回目光,有些担心地看着轲比能。“大帅,汉家天子身边的人都不怎么好骗,可是最不好骗的人就是汉家天子。你若是存了故意欺骗的心思,只怕会有麻烦。”
  轲比能转头看着柯最,似乎想说什么,嘴唇动了动,又将想说的话咽了回去。他转身回帐,命人重新上了奶茶,喝了一大口。
  “大帅习惯了?”柯最跟了进来。
  “习惯了。”轲比能又喝了一口,眼神有些复杂。“不仅习惯了,还有些离不开,一天不喝就觉得嘴里不舒服。草原上没有茶,这以后可怎么办?”
  “互市啊。”柯最在轲比能对面坐下,给自己倒了一大杯奶茶。“大帅,如今的这位汉家天子与以前的任何一位皇帝都不一样,甚至和那些汉人官员也不一样。他愿意开放互市,而不是将互市看作一项恩惠。只要我们真实心诚的做生意,他不会拒绝的。”
  “你仔细说说,我也好有个准备。”
  “好。”柯最盘腿坐下,用手指在地上点了一点。“这就是天子所在。”然后又划了几个同心圆。“这是凉州,这是山西,这是山东……”
  “等等。”轲比能打断了柯最。“你这不仅仅是凉州吧?好像连我们所在的草原都包括进去了。”
  柯最咧着嘴笑了,只是笑得有些苦涩。“大帅果然是大帅,一眼就看出来了。没错,在汉家天子眼中,我们所在的草原只怕已经是凉州的一部分。”
  轲比能瞪大了眼睛,眼神中露出一丝恐惧。
  他怀疑柯最是不是表达不清,或者没搞清这句话背后的含义。
  照柯最所说,草原是凉州的一部分,是大汉的疆域,那狼骑出现在浚稽山附近就不是偶然,而是汉家天子早就谋划好的事,将来会成为常态。
  那汉家天子让我迁到这里又是什么意思?他是要逼我称臣吗?
  “你等等,当初汉家天子要我西迁时,究竟是怎么说的?你再给我说一遍,一句话也不能漏过。”
  ——
  皇后大帐很热闹。
  刘协与伏寿同案而坐,左侧坐着赵云、伏雅、荀恽,右侧坐着荀文倩、何姗、胡休、马云禄。魏夫人抱着皇长子刘泰,坐在荀文倩身后,不时的逗弄着刘泰。
  吕小环也在,却不肯好好坐着,凑到魏夫人身边,偷偷地摸刘泰的小脸,乐此不疲。
  得知荀恽与伏雅一起被拜为侍中,荀文倩心情很好,眉宇间很平和,看不出半点失落。
  火锅开始沸腾,刘协举起筷子,招呼道:“诸君开吃吧,不要辜负了这新鲜的羊肉。”
  “谢陛下。”众人齐齐拱手,随即拿起筷子,夹起面前切得薄薄的羊肉,送入火锅之中,涮了几下便提起来,蘸些酱料,送入口中。
  刘协夹了一筷子给伏寿。“尝尝这休屠泽的羊肉,保证不比奢延泽的白羊差。”
  伏寿受宠若惊,连忙起身,却被刘协按住了。“家宴,不必多礼。”
  马云禄有些不安,偷偷看了刘协一眼,又看了看对面的赵云,见赵云若无其事,这才悄悄地松了一口气,埋头吃肉。
  刘协又举起酒杯,说道:“子龙,云禄,这次去迎皇后,辛苦你们了。来,我们喝一杯。”
  赵云、马云禄放下筷子,双手端起酒杯。“谢陛下赐酒。”
  “这一路走过去,观感如何?”
  赵云喝了酒,不紧不慢地说道:“臣等途经武威、汉阳两郡,在陇关与皇后的车队相逢。一路走来,郡县安定,百姓各有生业,皆诵朝廷之恩。闻说皇后经行,不少人起来奉献,皆被皇后婉拒。”
  马云禄补充道:“尤其是汉阳郡,比武威的情况好太多。提起太守杨修,百姓交口称赞,都说陛下英明,为他们挑了一个贤太守。”
  “就没有说坏话的?”刘协笑道。
  马云禄说道:“坏话自然是有的,不过他们也说不上太守有什么具体的劣绩,只能说些不咸不淡的废话而已。诸如穷兵黩武,不礼贤士之类,然而今年汉阳并无边警,秋防的兵力也只有三千人,和穷兵黩武完全搭不上钩。那些所谓的贤士,也不过是徒有虚名之辈而已。”
  “可有陇西的消息?”
  “有的,据说山里下了大雪,不少羌人难以维生,便下山诣郡,想到郡中纳籍占田。陇西太守李参担心土地不够,接纳不了那么多人,便鼓动羌人去汉阳。汉阳全盘接纳,安置了数千户,而且没有引起任何骚动。也不知道这杨太守是怎么做到的。臣等行程匆忙,也没来得及打听。”
  刘协很满意。这件事他已经听到了一些风声,汉阳的上计吏已经到了休屠泽,却迟迟没有请求见驾,听说是上计簿要有所更改,可能和羌人入郡占田有关。
  户口增加,是太守的政绩之一,杨修当然要尽可能的把成绩写上。
  马腾长年在汉阳活动,早就将汉阳当作了自己的地盘。马云禄这次奉诏去迎接皇后,对汉阳的情况尤其上心,讲了不少所见所闻。
  随后,荀恽讲起了关中的见闻。
  关中最近很热闹,主要是两件事:一是凉州百姓迁入,一是度田。两件事在某种程度上又可以合而为一,都是为了土地。
  继大司农张义进驻关中,在关中屯田之后,司徒赵温又奉诏进驻关中,主持度田。朝廷的决心可见一斑,也因此在关中引起了不少的轰动。
  关中的土地很多,但上好的良田却永远是稀缺的,矛盾主要就围绕着这些良田展开。
  “听说大司农丞程壹为了一块三百多顷的良田,和当地大族起了冲突,惹出不小风波,被大司农免了职。”荀恽说道:“他一怒之下,当街拦住了赵司徒,状告大司农渎职。”
  “有这事?”刘协很惊讶,他是一点风声都没收到。
  “陛下不知道也正常,这样的事,通常都不会上报的。这程壹也不是个安份守己的人,他原本是廷尉正,不知怎么的,转到大司农去了,如今又反过来状告大司农,实在有些混账。这种人有个专门的名号,叫乱群之吏。”


第四百八十九章 缓缓图之
  刘协眉梢微扬,抬起手,刚准备说话,念头一动,又改了主意,顺手夹起一块羊肉,在火锅里涮了涮,又蘸了酱料,送入口中,慢慢地嚼着。
  荀恽是荀彧的长子,一直带在身边培养。他的意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荀彧的意见。
  荀彧是这么看程壹?
  刘协不认识程壹,但他知道这样的人在官场上不多见。为了一些不是自己的土地,拦司徒的车,状告自己的上官,说得好听,这是理想主义者,说得不好听,这是幼稚病。
  从这个角度来说,荀恽说他是乱群之吏也不为过。
  但,如果这样的人就是乱群之吏,那不乱群的人对度田又是什么态度,这度田还能推行得下去吗?
  之前在关中负责屯田的大司农张义是什么态度,如今在关中负责度田的司徒赵温又是什么态度?程壹的事一字不报,想来是被他们联手摁了下去,结果也可以想象得到了。
  关中这一年究竟在搞什么?
  一瞬间,刘协想了很多,心情莫名的烦躁,不得不借吃肉来调整情绪。
  荀文倩与刘协相处日久,也和刘协有过多次交流,最清楚刘协的施政理念,一听荀恽这句话,意识到这不符合刘协的想法。她偷偷看了一眼刘协,看到刘协平静的脸色下略显凌厉的眼神,不禁暗自叹息。
  但她什么也没说,只是静静地听着。
  荀恽说完,伏雅很客气地附和了几句,便闭上了嘴巴,仿佛是个局外人。
  刘协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这或许正是他期望的结果。如果伏雅像荀恽那么积极,他反倒有些担心。
  “长倩,说说河东的事吧。”刘协说道:“河东这两年恢复得如何?”
  说起河东,荀恽兴致更浓。
  他没有提荀彧的政绩,这些自有公文汇报。他提起了刘巴有屯田兵中招募掾吏的事。
  经过两年的教化,屯田兵中出现了大量粗通文墨,能够处理公文的人。这些人大多出自平民,与河东大族没什么瓜葛,反倒有些旧怨。因为有数万屯田兵为后盾,这些人本身又有作战经验,办起事来也颇有行伍之风,一言不合就拔刀动武。
  他们做了掾吏后,那些冷眼旁观的大族再也无法保持镇静,不得不主动向荀彧、刘巴示好。
  “这些人如此行事,不会为祸乡里吗?”荀文倩忍不住问道。
  “不会,刘子初手段高明,事先公布了几条规矩,第一条就是不准欺压百姓。如果触犯,轻则杖责,重则免职。反正可用之人很多,换起来很简单。最初上任的一批人不知轻重,被换掉大半之后,后来者就收敛多了。”
  荀恽喝了一口酒,又道:“屯田兵更换了军械后,有一些武器流散到民间,百姓几乎家家有刀有弓。除了闲暇时习武之外,但有盗贼上门,示警铜锣一响,邻居便会赶来增援。只要能守住一个时辰,最近的屯田兵就能赶到。就算有人想鱼肉百姓,既难得手,也很难瞒过别人的眼睛。弄不好,反倒可能丢了官职。”
  “荀尹对此是什么态度?”刘协问道。
  “原本有些异议,但刘子初有把握,便让他试行了。开始有些乱,如今已经习以为常。”荀恽忽然一笑。“只是刘子初才高,可以乱中取胜,其他县能否效仿,眼下还不敢说。我来之前,臣父说,打算借着年终的机会,挑几个县推广。”
  刘协笑笑,没有表态。
  河东的事,他本来就决定全权委托荀彧,不想过多干涉。
  但关中的事,他不能不问。
  或许可以将刘巴调任关中,大展拳脚。只是如何操作,却需要斟酌。
  当务之急是要搞清楚荀恽所言有多少是事实,有多少是道听途说。
  ——
  家宴结束,刘协回到御帐,派人将贾诩请了来。
  关中有很多西凉人,度田的目的之一也是为了能让西凉人能够在关中定居。出了这么大的事,西凉人居然忍气吞声,一言不发,多少有些令人不解。
  贾诩听完,神情淡然地笑了一声。“臣略有耳闻。”
  “你略有耳闻?”刘协不解地看着贾诩。
  “嗯,臣还给谢广、夏育带了话,让他们不要干涉地方政务,安心做好自己份内的事。”
  刘协明白了。怪不得西凉人没动静,原来是被贾诩这尊大佛镇住了,不敢乱来。
  见刘协神情疑惑,贾诩笑笑,又解释道:“陛下,关中广阔,抛荒的地很多,几万屯田兵还不至于和本地大族发生冲突。李傕、郭汜在关中时过于放纵将士,这才兵败身灭。殷鉴未远,岂能让谢广、夏育重蹈覆辙。至于程壹其人,用心或许是好的,但手段过于激烈,受点挫折也是好事。”
  “依先生之见,当如何处置关中之事?”
  “臣以为,陛下不防等一等。”
  “等到什么时候?”
  “等到关中百姓主动迁往河东、汉阳的时候。”
  刘协恍然,琢磨了片刻,点头表示同意。
  张义也好,赵温也罢,这些老臣都是指望不上的,荀彧、杨修才是希望所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他们各自按照自己的理念施政,最后用事实说话吧。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