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镇海王 >

第834章

大明镇海王-第834章

小说: 大明镇海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说明新学并不是一无是处,它必然有着大家没有看到的巨大好处,而且还是对整个国家有着巨大好处的地方。
  “走了,走了~”
  刘晋看了看还在一副猪哥模样的朱厚照,起身就往外面走去。
  确实是没有必要在这里浪费时间了。
  一群玩文字游戏的酸臭腐儒,和历史上无数次的诗会、文会没有任何的区别,他们既写不出能够超越古人的诗篇文章,也同样讨论不出能够解决大明眼前问题的治国方略。
  他们就如同那些围绕着四书五经写出来的无数注解一样,重复着昨日的故事,没有丝毫的意义。
  “我还没看够呢,而且那个花魁都还没有出来,现在就走了岂不是白来一趟?”
  朱厚照撇撇嘴,不情不愿的起身说道。
  “你还缺女人啊?”
  “回头让朝鲜国、倭国这边再给你送一些过来就是,随便一个也不比这里的花魁差。”
  刘晋无语道,这货现在算是食髓知味了,沉迷其中有些无法自拔了。
  “这能一样嘛~”
  朱厚照无奈的回道,但还是跟着刘晋往外面走去。
  李南山一走,刘晋和朱厚照也是跟着走,在场的这些才子们顿时就纷纷齐刷刷的看着刘晋和朱厚照,觉得很是意外。
  不过很快,他们回到了刚刚的游戏上面,毕竟美酒美食和美人不可辜负,更何况还有三五志同道合的好友。
  刘晋回到自己的府上,整个人都陷入了沉思。
  现在大明所面临的问题,已经不再是以前内忧外患的问题了,而是新旧之间的问题,新旧思想之争。
  现在情况还好一些,新学虽然大兴,可是至今还没有出现什么特别的思潮和人物出现,只是单纯的在推广基础教育和研究科学自然现象。
  对于传统的儒家来说,新学虽然已经形成了威胁,可是并没有直接动摇儒家的统治,不仅仅是朝堂之上的官员都是通过传统的科举考试来录取的,而且在思想领域,儒家的诸多思想主张依然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
  故而尽管双方都在争,可是并没有爆发出什么太多激烈的运动。
  顶了天就是朝堂之上的官员要求封锁新式学校,造成了大罢工。
  这并不算什么事情,也并非无法解决。
  但是在将来,一旦新学的地位牢固了,并且在思想领域出现了以新学为基础的新思潮以及一些领军人物,新旧思潮之争就非常的可怕了。
  特别是当新学要求在政治上和旧学获得一样的身份地位的时候,传统的儒家就会遭到灭顶之灾,两者之间必然会掀起浩浩荡荡的‘战争!’
  这种战争,它将席卷大明,甚至于席卷整个世界,从思想领域到经济领域再到政治领域,最终的结果极有可能是爆发战火,以最原始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来确认自己的统治。
  “以后的事情以后在说了,我能够做的就是做好我这一代人该做的事情,至于后人会怎么样那就是后人的事情了。”
  “现在这种矛盾最好是能够缓和,赢得时间,大明才可以确立对整个世界的霸权与统治权。”
  刘晋思索良久,最终也是微微苦笑。
  很多事情,纵然是穿越者,纵然是有着外挂,刘晋都觉得非常无力。
  时代的潮流和大势,滚滚的历史车轮,是谁都无法去阻挡的。
  “老爷,皇家理工、帝国理工、帝国大学、医学院的几位教授前来拜访~”
  就在刘晋沉思之际,有下人前来向刘晋汇报道。
  “有请~”
  刘晋一听,也是微微一愣,这几所自己做建立的高等学府的教授竟然会一起来拜访自己,肯定是有什么事情。
  可是有什么事情是值得这几个大学的教授一起来找自己的?
  很快,几所大学的八个教授就来到了刘晋的书房。
  “请坐,请坐~”
  刘晋满脸笑容的招待这几位教授。
  能够在高等院校之中获得教授的职称,这说明在各自的领域都已经到了很深的水平,都是非常值得敬重的。
  一番寒暄之后,刘晋这才知道了这几个教授的名字,姜明,董知夏、王石松、周平湖、张显祖等,一个个都是各自高等院校当中知名的教授,同时也是院校的负责人。
  “刘公,我等此次一起过来,主要是为了商讨下新式学校教育课程当中的历史课本!”
  姜明是大明皇家理工学院的院长,也是此次牵头前来找刘晋的倡议者。
  他原本就是一个颇有学问的大儒,是一个赫赫有名书院的院长,后来被刘晋请来当了这个大明皇家理工学院的院长。
  一直以来他所奉行的教学方式是‘严师出高徒’,故而对大明皇家理工学院的学生要求极高,教育极其严格,培育出来的学生也是不负‘皇家’二字,在诸多领域都大放光彩。
  请传统的大儒来当新式学校的院长,刘晋显然也是经过深思熟虑,也是经过仔细研究的,姜明虽然是传统的大儒,但并不是腐儒,思想兼容并包,善于学习和思考,对于新学有包容心,甚至于能够看到新学的积极的一面。
  虽然他主管下的皇家理工学院在国学方面要求极高,但并不妨碍对新学的教学和推广,皇家理工学院出来的学生甚至于也觉得多学学传统的国学经典也是极好的。
  人要明事理、懂是非,在这方面传统的儒学还是做得极其不错的。
  “历史课本?”
  刘晋一听,顿时就疑惑起来。
  这历史课的事情,竟然值得这些教授一起来找自己,难道是新学当中编写的历史教科书出现了重大的错误?
  “是的,刘公~”
  “随着我们大明的疆土在不断的扩张,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我大明,越来越多的部族成为天子的子民。”
  “我们很快就发现了一个重大的问题,那就是我们现行的历史教材存在重大的问题,也是不得不一起来向刘公您反应。”
  姜明郑重的点点头说道。
  刘晋所创办的高等院校,它不仅仅肩负着教书育人,培育高等人才的责任,同时还要负责新式学校教学教材的编撰和更新,负责中学升高等院校的统一考试和录取。
  历史教科书的编撰和更新自然也是属于他们负责的范围之内,一般情况下,都是有这些高等院校牵头、组织编写历史上教科书,对有错误的地方进行修改之类的。
  本来嘛,这种事情,历史上历朝历代都会有史官去做的,像司马迁就是一位史官,写出了《史记》这本流传后世的千古史书,详细的记载了大量的历史。
  不过史书毕竟是史书,和新学所需要的历史教科书是有很大区别的。
  首先历史教科书并不需要详细的记录每一个阶段所发生的历史,而是要概述清楚历史发展的过程。
  比如知道汉朝、三国、魏晋南北朝、唐朝等等,再知道这些朝代所发生的一些大事,出现的重要人物就可以了,没必要像史书一样,详细的记录清楚。
  另外就是要将史书上的文言文改成白话文,新式学校都是采用白话文来教学的。
  本来这历史教科书早就编写好了,在新式学校内也是大规模的在使用。
  “什么重大问题?”
  刘晋连忙问道。
  “正所谓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又有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灭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
  “历史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而言,是最为重要的事情。”
  “因为只有知晓了过去和现在,我们才能够看到未来,有过去才有现在,也才有未来。”
  姜明年纪比较大,声音却是非常的洪亮,他的话也是让刘晋和其他的教授纷纷点头。
  历史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也是无比庄重的事情。
  要知道历史上的史官纵然是身死族灭也会真真实实的记录下历史上所发生的事情,君王之好坏,一样要写的清清楚楚,因为这是要留给后人看的,要让后人知晓过去所发生的一切。
  新式学校之中对于历史这门课程也是看的很重的,是主要课程之一,分数很高,而且还是必须要学好的一门课程,这一点比起后世来就更加的重要和严肃多了。


第1463章 炎黄是所有部族的始祖
  “我们编写的历史教科书都是按照我们华夏民族的历史来编写的,原本用在我们汉人的教学上也没有任何的问题。”
  “但是,最近这几年,随着我们在大明各边疆地区开始新式学校,招收来自各个部族的学生,我们就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那就是我们现在所用的历史教科书并不适用于各个少数部族。”
  “我们收到了很多来自各个边疆地区少数部族学生的书信,在书信之中,他们都希望我们能够重新编写历史教科书,讲述清楚他们的历史,也讲述清楚他们部族和华夏民族以及我们大明之间的关系。”
  姜明将现在所遇到的问题也是给说了出来。
  “不适用于少数部族的人?”
  刘晋一听,顿时就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这确实是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
  现有的历史教科书是根据华夏民族的历史来编写的教科书,参照的是流传下来的各种史书所编写的教科书。
  用于汉族子弟的教学自然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因为这本身就是自己的历史。
  可是对于大明境内各个少数部族的学子来说,他们学习之后知晓的是华夏民族的历史,对于自己部族的历史并不知晓。
  这也就会造成了这些学子的迷茫,因为不知道自己的部族历史,不知晓过去的事情,对于未来就会迷茫。
  “刘公,我们收到过来自南洋几省、西域、南云等省份的大量的书信,这才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在书信之中,来自各地的少数部族学子,希望我们能够在历史教科书当中适当的提到和讲述他们部族的历史,最好是能够讲述清楚他们和我们汉人之间的关系。”
  旁边帝国理工的董知夏教授也是跟着点点头开口说道。
  “你们怎么看此事?”
  刘晋沉思一会,想了想问道。
  “我们也正为此事头痛~”
  “我们大明生活的大大小小部族有成百上千,有的部族有自己的文字和语言,也有记录自己历史的书籍,尚且能够查找出相应的一些典籍来知晓过去的历史。”
  “但是大部分的部族,仅仅只是有自己的语言,甚至于都没有自己的文字,更别说详细记录历史的书籍,根本就无法说来写出他们的历史。”
  “再者如此多的部族,我们也不可能在历史教科书上面写清楚他们的所有部族过去的历史,也没有必要每一个部族的历史都去写。”
  姜明想了想回道。
  “是啊,我们为此也是专门派人前往西域、草原和南洋等地,进行过详细的考察,大部分的部族都是没有自己的文字和典籍,只有口口相传的一些神话故事之类的,可信性并不高。”
  王石松也是跟着说道。
  “他们的书信能够给我看看吗?”
  刘晋想了想说道。
  “当然可以,我们只带了一部分过来~”
  “刘公请看~”
  听到刘晋话,姜明也是赶紧拿出了一些书信递给刘晋。
  刘晋非常快速的看了起来,大概的看了十几分书信,顿时就露出了笑容,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些少数部族学子写这书信的原因了。
  其实说到底也是非常简单,无非就是现有的历史教科书没有讲清楚他们部族同大明华夏之间的关系,让他们觉得非常失落,没有归属感。
  要知道现在的大明帝国可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
  繁荣昌盛的大明帝国让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子民都深以为荣。
  相比起汉人来,各个少数部族的人更是以身为大明子民而骄傲,对大明的认同感更强,特别是一些饱受欺凌,漂浮不定的一些部族。
  自从成为大明天子的子民之后,他们获得了安定,获得了富足的生活,同样也是获得了尊严,成为了一个强大帝国的子民,这种自豪感,让他们比起汉人来都更加的强烈。
  可是现在新式学校的教科书之中并没有说清楚他们同华夏民族之间的关系,也是没有讲述清楚两京十三省之外发生的诸多事情。
  毕竟以前的历史,最多也就是涉及西域,至于南洋、南云、西北、河中、黄金洲、澳洲等地根本就没有涉及。
  故而历史教科书之中就没有提及这些地方,这让他们就感到了失落,也就有了大量写信过来要求修改历史教科书的事情了。
  弄清楚了事情的起因,刘晋就知道该如何去做了。
  其实这件事情归根结底来说,还是因为新式学校注重大一统的教育,新式学校里面的学生,无论是汉人学生,还是少数部族的学生,都是一视同仁,给所有人灌输的思想都是忠于大明,忠于天子。
  大明是伟大的,天子是伟大的,能够身为大明人,身为大明天子的子民那是无比骄傲的事情。
  这样是思想宣传和灌输之下,向心力极高,民族意识逐渐淡化,大明人的意识逐渐凸显和强化出来,也就有了对于过往彼此之间关系的认知要求了。
  “历史教科书确实是该改一改,修一修了~”
  “以前都是从三皇五帝开始写,我觉得可能还要再往前写写,比如写一下我们人类起源的这个问题进去。”
  刘晋想了想笑着说道。
  “人类起源?”
  姜明、王石松、董知夏等人一听,顿时就思索起来。
  “对,人类起源的问题~”
  “欧洲、中东,甚至于天竺这边,他们都认为是神创造了世界,是神创造了人类,所以人人都要信仰神,敬重神~”
  “在我们东方,我们有自己的神话故事,是盘古劈开了混沌的世界,并且牺牲自己创造了整个美丽的世界,之后再有女娲补天、造人。”
  “这不管是欧洲西方这边,还是我们东方这边,其实对于人类起源的认识都是来源于神话传说,但这虚无缥缈,并无真凭实据。”
  “我们应该用科学和理性的角度去研究,研究我们人类的起源。”
  刘晋郑重的点点头。
  脑海中想起了后世关于人类起源的诸多研究,其中得到最广泛认可的就是人类起源非洲,是由猿人进化而来的。
  “此外还应该去研究各个部族的历史,历史上各个部族之间征战不断,部族不断的迁徙,像汉朝时期的匈奴人,被汉朝打败之后就不断的往西迁移,之后在现在的西域、中亚、西亚等地开枝散叶。”
  “还有唐朝时期的突厥,在被唐朝大败之后,突厥也是在不断的往西迁移,故而现在西亚、中亚、西域等地大量的部族都自称是突厥人的后裔。”
  “甚至于连奥斯曼帝国,他们都自称是突厥人的后裔,再比如蒙古人,当年成吉思汗征战四方,疆域版图极其的辽阔,大量的蒙古人迁移到世界各地去,在很多地方建立了汗国,子孙后代遍布全世界,有大量的人都是蒙古人的后裔。”
  “还有在黄金洲这边的殷商后裔,说他们是殷商后裔,和我们大明人有着共同的祖先,很多人都觉得这一点很荒谬。”
  “但事实很有可能真的是这样!”
  “他们不仅仅长相上我们大明人没有任何的差别,甚至于图腾上面也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
  刘晋看了看在场的这些教授,继续说道:“历史非常的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人们所期望的历史!”
  “就比如黄金洲的数以百万的殷商后裔,尽管他们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