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镇海王 >

第835章

大明镇海王-第835章

小说: 大明镇海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比如黄金洲的数以百万的殷商后裔,尽管他们分成了数不清大大小小的部族,甚至于还有阿兹特克王国和印加帝国这样的庞大国家。”
  “但是现在他们只相信一个事实,那就是他们和我们大明人有着共同的祖先,和我们是一家人,他们流淌着和我们一样的血脉,同样的高贵,是太阳神的后裔。”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认同感以及共同连接的纽带,所以我们大明在黄金洲的统治越来越稳固,我们大明移民和当地的殷商后裔之间有着越来越多的共同认知,彼此之间矛盾变的更小,互相之间的融合更加的融洽。”
  “他们认同自己是大明人的一份子,同时认为自己是大明天子的子民,并以此为荣。”
  “故而其它都显得不重要了。”
  “现在的情况也是一样,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也是应该这样去写,炎黄是所有部族的始祖,所有部族的人都是炎黄后裔。”
  “当然,这一点并不是空穴来风,胡说八道的,必然匈奴、突厥、蒙古人的迁徙可以证明这一点,匈奴、突厥和蒙古人,他们的祖先也是从中原地区迁移过去的,从炎黄之中分出来的,故而进过漫长历史的衍变才形成了现在的局面。”
  历史的真想很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民族的团结、国家的统一,特别是对于现在大明境内的少数部族来说,他们更希望的是能够获得身份和血缘上的认同感。
  所以历史教科书就应该这样去写,这才是大家所希望看到的。
  同样刘晋也清楚,这样去写的作用,对于促进大明的统一和团结无疑是有着非常巨大作用的。


第1464章 统一和团结高于一切
  “原来如此~”
  听完刘晋的话,姜明、董知夏、王石松等人顿时就焕然大悟。
  这其实根本就不是历史教科书的问题,而是一种认同感的问题。
  他们需要做的并不是去写清楚各个部族的历史,而是要拿出一些证据来证明,这些部族他们其实也是起源于华夏大地,和汉人有着共同的祖先,流淌着炎黄的高贵血脉,这才是他们所想要从历史之中得到的东西。
  至于其它的,像什么部族之间以往的矛盾、冲突等等,这些都不是重要的东西,因为现在都归属于大明,都是大明天子的子民。
  “就按我说的去办吧。”
  “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高于一切!”
  刘晋想了想给出了指示,自己一直以来都在大明各地贯彻全面汉化的政策,目的不就是为了淡化各个部族原有的部族意识和形态,形成新的大明人的观念和认同感。
  这一切最终还是服务于大明的统一,服务于内部各部族之间的团结与融合,从而实现真正的长治久安。
  这一点是刘晋汲取了后世诸多的经验和教训才制定出来的政策。
  国家的统一、内部的团结比起什么都要重要。
  大明幅员辽阔,生活其中的部族实在是太多了,大大小小的部族成百上千,别的不说,单单是黄金洲这边的殷商后裔部落都不知道有多少。
  如此多的部族,如果不确认一种大家都共同认可的身份,不拥有统一的语言文字和文化,纵然是靠着强大的力量一时之间拧在一起,终究也会是强扭的瓜不甜,还是会分类开来的。
  所以刘晋才会不予余力的去推行全面汉化政策,目的就是为了竖立统一的语言和文字,竖立统一的价值观和思想,淡化原有的部族形态和意识,巩固和凸出大明人的身份和意识。
  只要这个政策长期的坚持下去,再加上大明帝国的强盛,自然而然就可以真正的将内部纷繁复杂的诸多部族形成统一的大明人的价值观和思想观。
  以后纵然是有人想要分裂大明,别说汉人不同意了,那些部族的人也同样不会同意,因为大明人的身份、观念、认同感已经深入灵魂。
  “是~”
  几人郑重的点点头,很快就离开了刘府回去研究该如何修改历史教科书了。
  这些教授的行动是相当的迅速,仅仅只是几天的时间,他们又再次来到了刘晋的府上,将一份他们重新整理、编写出来的人类起源与炎黄子孙衍变图交到了刘晋的手上。
  刘晋拿着仔细的看了起来。
  人类起源上,因为还没有后世先进的考古手段以及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故而人类的来源一说。
  教科书上还是采用了华夏大地这边普遍流传的一个说法,那就是神创人之说。
  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地混沌不堪,没有日月、没有大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虫蚁鸟兽等等。
  在混沌的世界之中孕育了盘古大神,有一天盘古大神醒来,一斧子劈开了混沌世界,于是清气上浮,浊气下沉,有了天和地,接着盘古大神牺牲自己,双目变成日月,接着在这里又插了一点东西进去。
  说明大明帝国为什么可以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国家,因为大明帝国的‘明’字,它就是日月所组成,是秉承天地之意志,得天地之造化,故而大明才能够人杰地灵、物阜民丰,国富民强,成为这颗星球上最强大的国家。
  也同样因此,大明人是这个世界上最高贵的人,是最有资格拥有这片天地和土地的,凡日月所照,皆为汉土,也正是因此而来。
  看到这里,刘晋就忍不住笑了起来。
  如果自己不是来自后世的唯物主义者,还真的就会相信这上面所写的一切,可想而知,这个一旦大规模的传播开来,对整个大明的影响无疑是非常巨大的。
  对于还为真正走进科学的时代,人们相信有神灵,自然也就相信有盘古大神,更加相信大明帝国的正统,也就相信上面所说的这一切。
  继续看下去。
  盘古大神双眼化为日月,四肢化为山川五岳,血液化为河流海泽,筋脉化为地理,肌肉化为沃野良田、头发化为漫天星辰、齿骨为金玉等等,最终形成了现在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然而世界虽然形成了,接下来就是女娲造人了。
  女娲大神根据自己的样子,用泥巴捏出了人形,于是人就诞生了。
  在这里,又根据现在大明的情况以及对整个世界的认识,在其中进行了一部分的修改,说是女娲造人的时候用了两种土,分别是黄土和黑土。
  用黄土造出了皮肤白皙的白人,然后将他们放在了亚洲和欧洲两个地方,供他们繁衍生息,接着又用黑土造出了黑皮肤的黑人,将他们放在了非洲、澳洲、天竺、南洋等地,供他们繁衍生息。
  看到这里,刘晋顿时就很是疑惑了。
  后世将人种化为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这按理说用黄土捏出的是黄种人啊,怎么就变成了白皮肤的人呢?
  这是不是写错了?
  皱着眉头,仔细的思索一番,很快刘晋就豁然了,顿时就笑了起来。
  自己脑海中的一些思想观念显然还是受到了后世的影响,后世人种的划分是欧洲人根据自身的需要去划分的,目的是为了有助于竖立白种人至上、高贵的观念和说法。
  这个时代却是没有,目前全世界的话语权是掌握在大明的手中,欧洲人在方方面面都比不过大明,甚至于连奥斯曼帝国都很难战胜。
  而大明,自古以来都是以白为美,白皮肤意味着尊贵,富有,因为不用做事的人才皮肤白,要做事的人都会被晒黑,所以白才是美,黑就丑。
  然后还有一点就是自古以来,黄就是尊贵的颜色,特别是明朝明黄色可是皇家才能够使用的颜色,其他任何人都不得使用这种颜色。
  另外黄土也是诸多土壤中最好的土壤,当然事实上是黑土才是最肥沃的土地,只是因为中原地区黄土使用的多。
  有用黄土烧制陶器、瓷器,黄土种植粮食和蔬菜,此外在古代还有黄土垫路一说,皇帝出行的时候,要用净水泼街,黄土垫道,这并非仅仅只是敬意,也是彰显尊贵的意思。
  也就是说黄土在这个时期炎黄子孙的眼中是最好的土。
  所以用黄土捏出来的人自然是最尊贵的人,用黑土捏出来的自然是就是下等人。
  想清楚这些,也就明白上面为什么会这样写了。
  黄是尊贵的颜色,又以白为美,这也是大明人为什么喜欢白奴而不喜欢昆仑奴的原因。
  再继续看下去。
  女娲造人之后就到了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了。
  其中就重点强调了刘晋前面所交代过的事情,那就是炎黄部族大部分生活在中土神州,后来,随着炎黄子孙越来越多,有部分不断的往四周迁移。
  其中往北迁移的逐渐发展成为了草原游牧部族,于是有了后来的最早北狄,然后再后来又有了匈奴、突厥、鲜卑、契丹、女真、蒙古等等诸多游牧、渔猎部族。
  这些部族又来又逐渐的与留在中土神州的炎黄子孙产生了诸多的矛盾和战争,在一次次的战争之中,诸多的游牧部族又不断的往世界各地迁移。
  于是有了大量的游牧部族西迁,在西域、中亚、西亚等地区形成了新的诸多部族,比如现在的奥斯曼帝国,他们就自称是突厥人的子孙和后代。
  此外还有大量蒙古人所建立起来的汗国也足以说明这一点,说明这些地方的这些部族在血缘上和大明汉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还有部分则是往西迁移到了乌斯藏等地区,于是形成了乌斯藏的藏人,证明这一点就是乌斯藏的藏人和大明人几乎没有任何外貌上的差别,唯一的差别是他们生活在高原地区,紫外线强烈,故而显得更黑。
  有一些乌斯藏的部族贵族迁移到京师来生活之后,皮肤也变白,长相上和汉人没有任何的区别。
  还有部分则是往南迁移,于是形成了历史上的南蛮、东夷、闽越等等,并且最终一直往南,迁移到了中南半岛、南洋地区等,逐渐形成了南洋地区的诸多部族和国家。
  此外还有一部分则是通过了亚洲和黄金洲之间狭窄的海峡,最终来到了黄金洲这边,然后慢慢的发展成为了黄金洲这边的殷商后裔。
  还拿出了一些证据,其中一点就是殷商后裔和汉人之间的长相差别非常的小,甚至于没有什么差别,同样还有共同对龙的崇拜,另外就是在黄金洲最北的地区,大明人也是发现了一些生活在极其酷寒之地的人爱斯基摩人,这些人和汉人的长相也是非常的像,同时也证明了人确实是可以在极寒之地生活。
  “不错,不错,就该这样写~”
  “寄给大明早报这边,让大明早报刊登出来。”
  从头到尾仔细的看完,刘晋也是忍不住直点头。


第1465章 万族欢呼
  翌日清晨,伴随着第一缕阳光照射到京城这座庞大的之中。
  众多的报童们骑着自行车行走于京城的大街小巷。
  自行车这种东西自从问世之后就迅速的在大明火爆起来,要说最喜欢自行车的无疑是卖报的报童了。
  以前靠着双腿行走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一天下来,脚都要走酸痛,关键是背着一大袋子的报纸,整个人都非常的累。
  可是有了自行车就不一样了,行走京城的大街小巷变的轻松,骑自行的两边还可以装很多的报纸,到了人流量多的地方,将自行车一听就可以大声的吆喝起来,也可以骑着自行车一家家的给订报纸的住户送报纸。
  “铛~铛~”
  一辆辆自行车行走在大街小巷,自行车上面的车铃被按的响亮起来。
  “卖报~卖报~”
  “五所高校诸多知名教授联合出版人类起源与迁移史!”
  “我大明境内诸多部族也是炎黄子孙!”
  伴随着报童的吆喝声,整个京城也是瞬间活了过来一般,大量的人从一个个角落涌现出来,迅速的将报童手中的报纸给卖走。
  接着一条条宽敞的街道上开始出现人流,慢慢的越来越多,周围的商铺等等也是很快就开张,至于茶楼,那早就已经人满为患了,众多的茶客们早就已经在等待新一天的大明早报了。
  随着店小二将大量的报纸拿来,一份份报纸发下去,很快原本热闹吵杂的茶楼就变的安静无比,只剩下翻报纸的声音。
  等到十几分钟过后,整个茶楼又很快变的吵杂起来,众人开始对着报纸上面所报道的事情讨论起来。
  “这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一说,我也是知道的,只是这女娲造人的时候竟然用了两种泥,这还是头一次听说。”
  “可不是嘛,不过上面说的也是有道理的,我们炎黄子孙那都是用黄泥造的,而那些昆仑奴、黑人什么的都是淤泥造的,所以我们天生就要比他们高贵,也要比他们更加的聪明、勤奋。”
  “是啊,是啊,这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女娲娘娘造人的时候用的泥土不一样,所以就有了不一样的人。”
  “原来我们和草原人、西域人啊,还有藏人等等竟然都是同一个祖先啊,没想到他们竟然也是从我们炎黄祖先当中分出去的。”
  “可不是嘛,上面不是拿出证据了嘛,这藏人啊和我们汉人长相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差别,另外其实草原人和我们的长相差别也很小。”
  “或许唯一的差别就是他们天天吃肉,所以长的很厚实,我们汉人吃粮,所以相对没有那么高大。”
  “可信度还是很高的,就是西域、南云这边,一些部族的人长相和我们汉人差别太大了,他们的眼睛是蓝色的、头发卷起了,还有金色、红色等等各种颜色,和我们汉人长相差别很大。”
  “差别是大了一点,不过上面不也是说的清清楚楚,那是因为长期地域之间的隔离以及一饮食上所形成的。”
  “但本质上来说,他们其实也是北方游牧部族迁移过去形成的后裔,而北方游牧部族也都是从炎黄部族之中分出去的,说到底和我们汉人也是一家人。”
  “就是啊,这奥斯曼帝国的人可是一直以来走自诩为突厥人的后裔,突厥在唐朝的时候被我们给打的只能够西迁,也就是在西域、中亚、西亚等地又繁衍生息壮大起来。”
  “看来都是炎黄子孙,那就是一家人了,也就不要分彼此了。”
  “本来就是嘛~”
  “……”
  大明早报的传播速度是非常快,报纸一发出来,立即就会有船和火车迅速的将它传播到大明各地,甚至于海外各地。
  朝鲜和倭国,当这一期大明早报传到朝鲜、倭国的时候,整个朝鲜、倭国上下一片举国欢腾,朝鲜、倭国的有识之士无比欢呼雀跃起来。
  一直以来朝鲜人、倭国人都自认为和大明人是同种同源,因为本身和大明人长相上没有任何的差异,其次使用的文字还是和大明人一样,又是大明的藩属国。
  所以一直以来朝鲜、倭国对外都自称和大明人是同种同源,不过大家都不是很愿意承认罢了,现在好了。
  大明这边自己都发表了相关的研究,认为朝鲜、倭国的人和大明人也是有着共同的祖先,他们也都是从炎黄子孙之中分出去的。
  甚至于朝鲜和倭国这边还有诸多的文物能够证明这一点,证明他们也是炎黄子孙。
  现在得到了肯定,朝鲜和倭国上下岂能不欢呼雀跃,这身份上得到了认可,同时也是证实了自己的来源。
  他们也是炎黄子孙,流淌着和大明人一样的高贵血脉,有着和大明人一样的文字、语言和文化。
  这样的消息,让两国上下一片欢呼雀跃,欢腾无比。
  当然了,除了朝鲜、倭国之外,当消息传到中南半岛这边之后,暹罗、真腊、苏禄、麻六甲等等南洋诸国一时之间竟然也是跟着欢呼雀跃起来。
  一直以来,南洋诸国的人因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