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镇海王-第3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对,办工厂和作坊,我听说啊这办一个纺织厂投资需要几十万,但是一年就可以回本,以后都是赚的。”
“浙江的王家大家应该都知道吧,他们家的彩云纺织厂就是京城这边最大的纺织厂,据说一年赚几百万两银子呢。”
“我也是想好了,准备再借几十万两银子,到时候就在我们淞沪这里开个纺织厂,我们淞沪背靠江南,要丝有丝,要人有人,布匹那更是不愁卖,保管赚钱。”
郑良佐一听,顿时也是直点头。
以前对北方的这些工厂主、作坊主是不削一顾的,现在研究一下才发现,竟然如此的赚钱,没道理有钱不赚,跟钱过不去的。
第568章 暴跌
“孙管事,现在整个淞沪的土地都已经集中在郑良佐、徐浦他们这些人的守着,而且这些人,全部都对外举借了大量的债务,少则几十万两银子,多的有人甚至于借了百万两银子。”
淞沪县一处别院当中,孙新正在听取手下的汇报。
听到这里,孙新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看来该收网了,他们替我们都将土地给集中起来了,倒也省下了我们很多麻烦,还是公子高明啊~”
“简简单单的一招就可以让这些人乖乖的将土地心甘情愿的卖给我们。”
“不,到时候他们会抢着卖给我们。”
“立即将这封信寄回京城,告诉公子,可以收网了。”
“是~”
做完这事,孙新也是走出了这个别院来到了淞沪县城的外面,看着黄浦江,再看看黄浦江两难的水田,眼神之中仿佛看到了在接下来的几年当中,这里平地起高楼,成为一座堪比天津的繁华都市。
几天之后,松花楼上面。
“嘭~”
“怎么可以这样,竟然不在我们淞沪这里开口岸,而是要选择到南京。”
“南京怎么可以和我们淞沪相比?”
郑良佐难以置信的看着从京津这边传回来的最新的大明早报,大明早报上面刊登了内阁首辅大臣刘健的奏疏。
刘健认为淞沪虽然地理位置不错,但是没有一定的基础,作为南方的开放口岸,朝廷这边需要大量的投资。
但是南京就不一样了,它本身就具有良好的基础,三宝太监七下西洋也都是从南京这里出发的。
南京又还是大明的南都,在南京这里甚至于还有整套的班子,南方这边开放口岸,理应选择南京,而不是还是一片水田的淞沪。
刘健是内阁首辅,他的话还是相当有份量的,现在朝堂之上为了这个事情也是分成了两派。
其中刘健、谢迁为首的文官们认为,应该要开放南京,南京的地理位置也不差,基础相当的雄厚,非常合适。
不过以张懋、朱辅等武将勋贵们却是认为应该开放淞沪,淞沪虽然基础比南京差一些,但是地理位置却要优越很多。
而且淞沪和天津有很多类似的地方,没有基础,这也意味着可以更好的进行规划和建设,所以开放淞沪是比较合适的。
两边都各自有各自的理由,一方支持南京,一方支持淞沪,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在南方这边必然会有一个新的开放口岸。
“刘健真是老眼昏花了啊,他一个河南人,他怎么知道的对外口岸的重要性,地理位置才是关键啊。”
“这南京虽然有基础,但是南京这里根本就没有办法大规模的建设码头和港口,不像我们淞沪,靠海,又有黄浦江,建再多的港口和码头都可以。”
“他竟然信口雌黄,来都没有来过我们淞沪,竟然说南京比我们淞沪更好。”
“简直就是昏庸不堪,庸才误国啊~”
徐浦也是跟着愤怒的喊了出来。
这南方的开放口岸要是真的选在了南京而不是他们淞沪的话,他们这些手中囤积的土地就会变的一文不值。
一想到这里,在场的众人顿时都忍不住眼前一黑,大家可都是借了很多外债来屯田的,那些钱庄、大家族、大商人之所以愿意借钱给他们,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也是看中了淞沪的地理位置。
这里真的具备了成为第二个天津的条件。
可是如果淞沪不能成为南方的开放口岸,那他们手中的土地就不值钱了,举借的外债就足以将他们给压垮。
“老爷,老爷,不好了,不好了~”
这时,有人急匆匆的跑来,人还没有上楼,声音就已经传了过来。
“跌了,跌了~”
“我们淞沪的土地跌价了~”
“什么?跌了?”
一听到这个声音,在场的众人顿时一个个一阵恍惚,接着瞬间拼了命一般的冲下楼。
“快~快~”
“立即将我们手中的田地都卖了,都卖了~”
徐浦第一个反应过来,一下楼立即对着自己的下人吩咐道。
“立即帮我联系那些北方佬,将手中的田地全部卖给他们。”
郑良佐反应也是不慢,赶紧让自己的下人去找那些北方佬,寻找接盘侠。看书窝
然而,他们两个聪明,其他人也不慢,此时一个个都好像清醒过来的赌徒一般,顿时就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危机了。
淞沪县这里,很快就有大量的土地开始挂牌出售,接着在很短的时间内,这些淞沪本地的地主、士绅、大家族们就开始疯狂的抛售土地。
仅仅只是一上午的时间。
昨天还能够卖六百多两银子一亩的土地,一下子就跌到了仅仅只卖三百多两银子一亩地,关键是此时此刻,已经没有人接盘了,而且还有更多的人在不断的抛售淞沪的土地。
原先随处可见,举着牌子求购土地的北方佬仿佛一夜之间都消失了一般,再也见不到人影,到处都是再卖地的人。
你家卖三百两银子一亩地,我这边就卖二百九十两一亩地。
前一刻还是四百两银子一亩地,下一刻就直接降低到了三百两银子一亩地。
涨起来花了差不多几个月的时间,可是跌下来的时候,竟然连半天的时间都不需要。
没人买田地了。
同时各种各样的坏消息也接踵而至。
南京将取代淞沪成为南方的对外开放口岸,同时朝廷这边有意在广州也开放一个对外口岸。
南京魏国公、南京六部尚书等联名上书,要求开放南京为对外口岸。
接着又有消息说,天津造船厂准备在南京这边选址建一个南方造船厂,说是淞沪这边没有什么基础,不适合建造船厂。
还有消息说,淞沪本地的这些地主、士绅、大家族阻扰北方人来淞沪开工厂、办作坊,所以现在北方的那些工厂主、作坊主都不太考虑淞沪,而是更多的考虑南京。
坏消息一个接一个,雪上加霜,不断打击着淞沪的地价,同样也是在不断的敲打着淞沪这些大地主、大士绅、大家族。
到了当天下午的时候,上午还挂着三百多两银子一亩的田地,现在直接跌到了一百多两银子一亩地。
同时又有坏消息传来,一直待在淞沪这边的北方佬准备去南京这边买地了。
而且伴随着消息的传开,江南这边本地的钱庄、豪族、大商人等等也是纷纷派人来淞沪这边,找到了郑良佐、徐浦这些淞沪本地的地主、士绅们,要他们现在就将银子还给他们。
以前愿意借银子,那是因为看到了淞沪这里的价值。
可是现在想一想,顿时就觉得太过疯狂了。
淞沪怎么可能和南京相比?
怎么可能争的过南京?
南京是大明的南都,南京这里有大量的权贵,大家族、大地主、大商人,淞沪这里只有大猫小猫三两只。
南京可以影响大明的朝堂,印象大明的决策,淞沪的这些人可以吗?
另外淞沪即便是真的成为了开放口岸,它短时间内真的可以和天津相比?
天津这边能够有现在的局面,前前后后都不知道砸进去了多少银子,淞沪这里有人愿意砸银子进来?
认真的思考清楚了这些之后,大家就理智多了。
所以原先借钱给淞沪本地地主、士绅的人开始着急了,他们比本地这些人还要急,纷纷派人过来催债。
第二天,淞沪的地价继续暴跌,直接跌破了百两银子大关。
绝望的地主、士绅们,一个个都被人给逼的走投无路了。
借钱给他们的钱庄、地主、士绅那都是江南本地这里真正的地头蛇,和他们相比,他们这些淞沪的地头蛇只能算是蚯蚓。
借了他们的银子,而且都是高利贷,他们手中的土地又在暴跌,可想而知他们这些人的日子是何等的难过了。
疯狂的抛售手中的土地,价格都已经不管了,只要有人愿意买,他们就卖。
一个比一个的价格更低。
此时大家都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都在疯了一般的寻找下家,寻找原来那些到处求购土地的北方佬。
但是北方佬据说是去南京这边考察了,南京这边因为这些消息,南京的土地价格也是开始涨了起来。
到了第二天下午的时候,淞沪这里的土地已经暴跌到了白菜价,几两银子一亩地的价格都已经无人问津了。
短短两天的时间,淞沪的房价就从六百多两银子一亩地的天价直接掉到了几两银子一亩,速度快到让人不可思议,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但是这还没有完。
随着越来越多催债的人来到淞沪,淞沪这些本地的地主、士绅、家族们的苦日子来了。
他们疯狂的筹集银子,疯狂的变卖一切可以卖的东西。
他们需要银子,不然他们可能连死都没有地方死,甚至于连他们的家人都要跟着受到牵连,到时候男的为奴,女的为娼,世世代代都要如此,那才是真正可怕的事情。
第569章 买下淞沪
“还是公子厉害啊~”
“现在他们一个个都求着我来买他们的地了。”
孙新非常悠闲的喝着茶,对于刘晋那是真心佩服的五体投地。
“孙管事,那个郑良佐和徐浦正在外面求见呢,我们是不是该见一见他们了?”
孙新的旁边,手下的人笑着说道。
“是该见一见他们了,这价也差不多了,再跌是不可能跌了,到时候别其他人过来捡了现成的。”
孙新想了想也是点点头,几两银子一亩地,差不多了。
很快,郑良佐和徐浦就被人引了过来。
“徐先生、郑老爷~”
孙新满脸笑容的和两人打招呼,立即吩咐人端上了上好的茶水。
“孙先生~”
两人也是皮笑肉不笑,现在两人是根本就笑不出来。
整个人的神情都可以看得出来,两个人看起来都非常的疲倦,一头的愁云。
这些天经历了从云端到地狱,任谁也不可能会有什么好的神态。
“两位今日来访,不知有何贵干啊?”
一番寒暄过后,孙新也是笑着问道。
“孙先生,不知道您还买地吗?”
郑良佐和徐浦互相对视一眼,有些无奈的叹口气,缓缓开口问道。
当初孙新求到他们的府上,想要找他们买地,他们可是没有什么好脸色给孙新看的。
“买,当然买了,不过我已经在南京这边买了很多地了,听说朝廷要在南京这边开口岸,所以以后也是决定到南京这边去办工厂了。”
孙新笑了笑点点头说道,非常果断的在他们两个人的伤口上撒盐。
“孙先生可千万别道听途说,这南京的地理位置怎么可以和我们淞沪相比,我们淞沪背靠富庶的江南地区,又可以沿着长江辐射湖广一带,上可去天津、朝鲜、倭国,下可下琉球、福建、广东、南洋。”
“这南京根本就没有办法和我们淞沪相比,朝廷这边肯定不会选南京的,而且我可是听说了,状元公刘晋可是非常支持在淞沪这边开口岸的,说我们淞沪这里虽然基础薄弱,但是地理位置的优势实在是太明显了。”
徐浦一听,也是赶紧说道。
“孙先生是北方人,想必应该是知道刘晋刘公子的大名,他看事情应该是错不了的。”
“刘公子我当然知道,高人子弟,状元公,又是财神爷。”
孙新郑重的点点头说道。
“孙先生,这事情还没有定下来,谁都不知道到底是会选南京还是选我们淞沪,所以啊,不妨也在我们淞沪这里买些地,这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面不是。”
郑良佐也是笑着说道。
“说的倒也有些道理。”
“说实话,我也是挺看好淞沪这个地方的,即便是这一次没有成为开放口岸,但是它的地理位置摆在这里,迟早它也是一样可以发展起来的。”
孙新点点头表示了赞同。
“孙先生说的对,我们淞沪的位置非常优越,只要海贸不断的发展起来,我们淞沪迟早都会成为第二个天津的。”
“也不瞒你说,我们手头上恰好有些多余的田地,孙先生要买地办工厂的话,我们可以便宜一些卖给您。”
郑良佐笑着说道。
“也好,淞沪这边也买些地,这里位置不错,又是鱼米之乡的,不是我们北方能比的。”
“不知道,你们要买多少银子一亩?”
孙新笑了笑点点头问道。
“孙先生,真佛面前就不说那些虚的了,就按您上次所说的八两银子一亩地,要多少我就卖您多少。”
徐浦和郑良佐一看,顿时就微微有些激动,想了想也是报了一个价。
“徐先生,郑老爷,你们这就不够有诚意了,据我所知,现在淞沪的地价已经跌到三两银子一亩地了,而且即便是三两银子一亩地都还没有人要,你这卖我八两银子,是不是当我是傻子?”
孙新一听,顿时就笑了。
“这……”
两人顿时就微微有些尴尬了,不知道该怎么去回答。
“我也不废话了,按照现在的市价,二两银子一亩地,将你们所有的田地都卖给我。”
孙新看了看两人,很是直接的说道。
“孙先生,这个价钱太低了,真的太低了。”
“市面上的价格也是因为大家被逼无奈之下才卖的如此低的,以往即便是最便宜的时候,也要卖五两银子一亩地。”
“你这二两银子一亩地,比市价都还低一两银子。”
郑良佐直摇头说道。
“买不买你们说了算,现在能够一口气拿出怎么多的银子的人可不多,也就是我看好淞沪,所以才愿意真金白银的过来买地。”
“其他人,现在都已经去南京这边了。”
孙新看了看两人,很是平淡的说道。
“孙先生,您知道我们手中有多少田地吗?”
徐浦看了看孙新,脑海中努力的联系起来,这个孙新的口气真是大,一口气要买下他们所有的田地。
他们两个虽然现在被逼债逼的很难堪,但是手中握着的土地却是货真价实的,整个淞沪,他们两个人土地加起来差不多都占了淞沪的一半了。
“有多少我都吃得下。”
孙新看了看徐浦,很是淡定的说道。
郑良佐和徐浦互相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无奈。
家里面能够卖的东西都已经变卖的差不多了,就剩下这些没人要的田地了,催债的人都已经住到他们家里面去了,没有拿到银子,他们是不会走的。
而且拖久了,他们还是拿不出银子的话,到时候他们就真的完蛋了。
“卖~”
“全卖给你。”
徐浦一咬牙也是说道。
二两银子一亩地卖出去,他们是要亏本,血亏,连祖上传下来的家业都要赔的七七八八,但是却还是能够将所有的债务都给还清了,这样一家人的小命至少还是可以留着的。
正如孙新所说的,现在能够拿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