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大汉重生-第2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程昱绝不是无的放矢的人,他看得清战场形势,也看得到一些普通武将看不到的战机。若这点本事都没有,也不可能做了曹操十多年重要谋士和身边红人。
踏冰走马,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程昱给曹操的建议是——降!
这仗没得打了,再坚持下去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
曹操岂会不懂?
只是心有不甘罢了!
曹操知道程昱对他忠心,可以说没有程昱的支持,他可能连袁绍那一关都过不了。现在程昱提出来降汉,确实是没有选择了。
“仲德啊,刘琦不可能让我活着做降臣的!”
程昱:“是啊!陛下之死,总得有人来背这口锅。王上可用昱项上人头,换曹氏一族生机。”
曹操:“仲德,汝随吾多年,一直尽心尽力为我图谋,还未享过一日清福。孤岂是过河拆桥之辈?”
程昱:“昱得吾主知遇之恩,这一生也算波澜壮阔,能为主公一族损命,也不妄我一生尽忠。王上,别在犹豫了!”
曹操摸着额头作头疼之状:“此事不要再提!着人令荀攸速回许都,我要杀了刘备!降与战,事后再议。”
程昱退去,心事重重。
颖阴荀攸很熟,那是他的老家。但刘琦也不陌生,毕竟在这儿求了半年的学。手中还有旬彧、郭嘉这些本地人。
颖阴是一个文化气息很浓厚的城市,因为这里有荀家,有举世闻名的颖川书院。也有从这里走出去的大才,荀彧、荀攸、戏忠、郭嘉、陈群……还有刘琦!
所以这里百姓是矛盾的。
在曹操手中,有荀攸镇着,他们不介意。
但如果有一天颖阴转手落入刘琦之手,他们一样会平静地接受。因为刘琦也是从这儿出去的骄骄者,何况他手下还有荀彧、郭嘉、陈群这些颖川的骄傲。
荀攸在颖川数月,早已了解了当地的民心。要想团结民众,抗击刘琦,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天时地利人和……
至少在颖阴,曹操是不占优的。
这仗再打下去,依然看不到胜算。
仔细想想还是小叔叔荀彧的眼光更加犀利呀!不过他不担心,不论谁胜谁负,他荀家都是有功于社稷的。怎么说都会让荀家的荣耀继续传承下去。
曹操紧急召回荀攸,确实也是为了问一问荀攸的看法。
荀攸的回答与程昱几乎一致:“刘备小人之志,虽然他不一定会在新汉中得到更好的结局,但也给了我们致命的一击。现在议降,尚有资本。战争如果再持续一年,估计刘琦都不在乎我们是降与否了。”
曹操:“为了兖豫百姓,这仗也确实不应该再打下去了。刘子玮已将大汉疆土十之八九收入囊中,这兖豫之地迟早也会归于汉土。刘琦已得天下大势矣!”
荀攸:“主公的意思是……”
曹操咬牙切齿地说:“刘备小人,出卖友求荣,孤欲除之!”
荀攸理解曹操的气愤,虽然曹操到最后也可能会败,但刘备的作为却象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刘备亲自领兵十万来犯汝南,好好谋划一番,却也不是不可为。只是其身后的刘汉大军,可能让我们无功而返……”
曹操:“公达,你速返颖阴,面见刘子玮,请他停战!待孤杀了刘备,必给他一个满意的答复。”
荀攸:“这……他肯吗?”
曹操道:“带着传国玉玺去!放心去谈,他会同意的!相对于我的投降,我想他应该更乐意见到我与刘备都消失。”
荀攸看着曹操眼中的坚决,知道已经无法改变曹操的决定,领命返回颖川,约见刘琦去了。
第495章 陷阱
曹操所给的,确实是刘备所不能比的。估计曹操只是用玉玺换刘备的人头,刘琦也会想办法坑死刘备的。
刘备为了表示对刘琦新汉的忠心,很快便完成了手中权力的交接和部队的整备。
张飞走了,刘备倒是伤感了一阵子。不过,也没有纠结太久。手底下还有一大帮子人指着跟着他捞点最后的功勋呢。
反正魏延是很积极。
接到刘备归顺刘琦,重归大汉之治的消息后,魏延兴奋了一夜。他也是跟随刘备多年的老臣了,与曹操手下的将士也打过不少的交道。
打曹操?
那可比刘琦手底的这帮人要轻松多了。
所以等刘备征他为讨曹先锋时,他迅速地整顿好兵马,领着丁奉等人回寿春去了。将合肥拱手让于黄忠屯兵。
刘备也顾不得年关将至,以最短的时间攻入了汝南。
汝南是中原第一人口大郡,也是曹操兵源、粮草的主要来源地。看起来汝南没有大将,其实曹操布置在汝南的兵士从来都没有少过。
不然,赵云大军与曹操大军相持于颖水数月,不可能想不到先打汝南。
关键是没那个机会。
夏侯渊驻守临颖,就是为了防止汉军突袭汝南。
夏侯渊是西汉太仆夏侯婴之后,他夫人为曹操之妻妹。曹操在家乡受某案件的牵连,夏侯渊代其承担。后曹操又设法营救,才得以免祸。当时兖、豫大乱,夏侯渊因为饥乏,舍弃了幼子,而养活亡弟孤女。
曹操在陈留起兵时,夏侯渊以别部司马、骑都尉职追随曹操。
建安初年(196年),迁为陈留太守、后又迁颍川太守。
曹操与袁绍战于官渡时,以夏侯渊行督军校尉职。袁绍败,夏侯渊督运兖州、豫州、徐州军粮,当时军中粮乏,夏侯渊及时运输补给,军势遂得以重振。
夏侯渊擅长千里奔袭作战,常常出敌不意。
是曹操最信赖的本家将领之一。
而此时,曹操在汝南为刘备挖一个很深的坑,等着他来跳。
刘备过淮水,沿颖水而上,连克慎县、富波、原鹿、汝阴等县。
但汝南是大郡,县城实在是多。东汉时期下辖三十七县,都能赶上江东三个郡了。
这是一个久经战乱的地方,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因为它实在是太富有了,巅峰时期人口达两百余万人,仅次于当时的南阳。
也正是因为如此,此地最后也成了黄巾祸乱的最要地方之一。颖川黄巾兵败后,刘辟、龚都带着数十人进入了汝南山区,立地为王。
后来袁术出兵攻打曹操,也是以汝南为依托。只是手下实在无能,最后偷鸡不成,还把颖川拱手让给了曹操。
再后来曹操打袁术,汝南也是主要战场。
也就是说,从黄巾之乱起,汝南一直都处于战乱之中,销烟从未熄灭。
一路的风卷残云般克城复土,让刘备突然找回了当年叱咤青徐时的感觉,也找到了逐袁术、灭孙权时的快感。
他以为曹操的主力都被刘琦大军牵制在了颖川战场,以及兖州防线。不由得觉得功劳来得太轻松。于是兵分三路分别向汝南东西进攻,收复县城。而他自己则领兵两万直扑汝南郡治平舆,魏延随行为先锋大将。
华歆建议他不要大意,最好是合兵一处,逐一破城。刘备不听,一意孤行。
令他没想到的是,待他大军深入西路田豫大军被曹仁所阻于慎阳;东路徐盛大军被张郃伏于宁国,进退不得。
战场形势瞬间反转。
刘备没有等到田豫、徐盛两路大军的消息便孤军突入平舆。
平舆城中仅有守兵三千余人。
刘备下令猛攻。
仅一天不到,城门告破,平舆守将投降。
刘备本来大功在握,心情舒畅。谁知第二日一起床才发现自己被曹军围在了城里。
刘备才发现曹操并不象他想象的一样不堪一击。纵然与刘琦的主力开战于颖川、兖州,却也不是毫无还手之力。
一夜之间,刘备才发现自己才是那个最天真的人。一直以为自己已经能与刘琦、曹操三分天下的呢。原来士族能给他的只有粮草、金钱和权谋。
战场,终归是需要勇不畏死的将士们去拼杀的。
直到这一刻他才发现,一个张飞对他大军的影响有多大。张飞之勇,不仅仅是可敌千军,而是可以影响整个部队的士气。这一点上,不论是田豫、魏延还是徐盛或江东众将,都无法比拟。
从讨伐董卓起,张飞一直都是刘备手下第一大将,大将军、军魂般的存在。
放在平时,或者顺风战的时候倒也不觉得。一但遇挫,军中则会响起对张飞的怀念之声。
“要是张者督在就好了!”
“张将军若在,视城外魏军若豚犬尔……”
仗还没打,城上的士兵就已经怯了。有的话传到魏延耳朵里,让魏延非常难受。
魏延其实一直都是一个骄傲的人,本来齐备就看重他,若不是一直有张飞在上面压着,他早就跳出来与田豫争夺刘备麾下第一将的位置了。
再怎么说夏侯渊也是四十多近五十的沙场老将了,而魏延此时却三十不到,正当意气风发之时。怎能忍得住夏侯渊在城下一南辱骂?
魏延开门迎战,却堪堪敌住老将夏侯渊。魏延久战不下,心浮气燥,被夏侯渊刺伤,逃回平舆城中,闭门不出。
曹军四面围城,刘备连消息都传不出去,心急如焚。
死到临头,刘备仍不顾华歆之谋,为保仁义之名而不肯劫掠城中富户。军中粮草吃紧,战况吃紧。
要命的不仅仅是平舆城外的围困。
要命的是刘备进城前收复的三千平舆守兵。
那哪是普通的守城兵卒,中间有两千是曹操身边的死士。
魏延受伤,刘备困在城中寝食难安,却给了曹军死士刺杀刘备的机会。
大家都忙于守城,就连刘备的近卫陈到都带着刘备的近卫白眊精兵登上了城楼。谁也没注意那两千死士怎么摸到刘备的住所的。
直到城中火光四起,从跟随刘备后从未离开过刘备身旁的头号保镖陈到才发现这座城,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陷阱。
第496章 刘备之死
等陈到赶回刘备的住所时,刘备已身中数刀,手持长剑斜靠在堂前的立柱旁。
一地的尸体,彰显了这里战况的惨烈。
刘备身边的五百白眊精兵,几乎死伤贻尽。而那冲进刘备行府的两千死士也仅胜下寥寥数十人,并人人负伤。
胜利在即,刘备的人头唾手可得。
那数十死却反而僵住了,不知该不该冲上去。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刘备居然这么能打。以近两千人的损失才换得五百近卫陨命,白眊精兵的战斗力也真不是吹的。可就是刘备近卫全部被杀以后,刘备依然在两百人的围攻下支撑到了两在。
刘备身旁那一地的尸体,有百人以上死于刘备的双剑之下。
刘备不甘心就这样死去,他拼尽全力亲自上阵打了他这一辈子最艰难的一仗。却还是挡不住死士们在他身上留下的道道血印。
陈到到时,刘备已无力支撑那疲惫的身体。
陈到双眼冲血,杀入死士阵中,手起手落,尽屠之。
可惜……
这并不能解救刘备,反而加剧了刘备的死亡。
死士!何惧生死?
既然来刺刘备,就没想过要回去。一直隐忍藏于城中,甚至登城屠杀曹军,助刘备守城,就是为了等待这一刻。
曹操的死命令!
不惜一切代价,诛杀刘备。
没有退路的死士们反而冲向了已经无力反抗的刘备,将其乱刀砍杀!
陈到仰天长啸,手刃死士数十人。
却不知另外千人魏军降兵打开了平舆城门,放夏侯渊大军入城。
陈到来不及救助受伤的魏延,领两千白眊兵,护着刘备的尸体及数名文官夺门而出。返回汝阴时,只余下八百余人。
魏延战死。
随军参军华歆被夏侯渊所俘。
刘备至死才想明白,自己还是想得太天真了,刘琦根本容不得他活下去。何况还予以高位呢?
这一切,都在刘琦的算计之中。
刘琦仁德?
那中对威胁不到他地位与权利的百姓而言吧?
敌人,永远体会不到那份仁德。
刘备没有去拆穿,没有一丝埋怨,换着今日得势的是他,他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默默的来,轰轰烈烈地去,战死沙场,也算是给他大起大落的人生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至少有一点,刘备与刘琦是一致的。
让大汉帝国延续下去。
如果不是刘琦的强势崛起,刘备一定是抗曹第一人。
只是造化弄人,他想走的路被人走了,他只能走另一条与众不同的路。
东汉建安九年,新汉二年(204年)冬,汉车骑将军刘备在平乱战争中卒于汝南,帝以国士之礼待之,谥昭烈候。终四十四岁。
这是宪英记载在史书的章节,也是刘琦对刘备的最终态度。
至于那个“昭烈”侯是什么意思,刘琦没有解释,后人争论不休。
估计谁也猜不到,那仅仅是刘琦一瞬间的恶趣味罢了。
事情当然不会就这么算了,好歹是当朝大将,位比三公。怎能就这样不明不白地丧命疆场?
曹操撤回曹仁、张郃,留下夏侯渊孤军镇守汝南。
其实定下这个计谋,选将时,就知道这是个有去无回的活了。
刘琦的默许,注定了刘备的宿命。
但刘琦却不能背上这口黑锅。
在刘琦的史书里,曹操一定是天下最大的那个反派。
黑灰多点少点,都不会让曹操变成汉之功勋。
最了解你的人,一定是你的对手!
与刘备的妄想不同,曹操早就看透了自己的结局。
成王败寇!
而夏侯渊成了曹操手中的牺牲品。
这是曹操的选择,也是夏侯渊自己的选择。
夏侯双杰,一样的勇猛,一样的刚烈,一样的忠心耿耿。
总有人去背这口锅!
至少曹操会尽力去保护和维护他的家小妻儿。
黄忠领兵三万西进汝南,接收了脱离各自战场的田豫、徐盛的指挥权。集大军十万兵围平舆。
夏侯渊选了一个最体面的死法。
约战黄忠!
承诺他若败,将人头与身后大军双手奉上。
黄忠敬佩夏侯渊忠义,承诺只要夏侯渊能胜得他手中大刀,便放他离开。
历史上的黄忠七十尚能斩杀夏侯渊,而此时黄忠尚不足六十。
报着必死之心的夏侯渊又怎能胜得了?
夏侯渊毫无意外地命丧黄忠刀下。
华歆、张昭等人议用夏侯渊人头为刘备陪葬,以安刘备麾下文武之心。
黄忠拒绝:“战场相争,刀枪无眼。各为其主,各安天命罢!谁杀了谁都要偿命陪葬,天下能剩几人乎?”
黄忠不顾众人反对,令人打造棺椁,收敛夏侯渊,还于许都。
好歹也是黄忠杀了夏侯渊,为刘备报了仇,众人也未太过纠结。
只是不知不觉间,刘备手中众将及兵卒便完成了阵营的转换。
郭嘉让诸葛亮领兵与黄忠汇合,重新整编汝南大军,将实权牢牢把握在己方手中。
刘备之死,不过是汉末群雄争霸故事中最最普通的一环罢了。袁绍都能之,孙策都能死,作为失败者的刘备又怎能幸免?
夏侯渊?
不过汉末英雄辈出的时代中一炮灰耳。
只是对刘琦来说,意义非凡而已。
除去一个令他头痛的刘备,又收得众心,同时开启和平统一的刘曹谈判序幕。
没有比这更完美的结局了。
曹操含泪下葬夏侯渊,就埋在其兄夏侯惇的坟旁。
曹操令人在两夏侯的墓后为自己修建陵墓。让夏侯两忠烈在亡灵国度与自己相伴,争战八方。
寒风中,曹操在曹丕之搀扶下,亲自为夏侯渊送行。望着夏侯一家,不禁潸然泪下。
送走夏侯惇才多久啊,夏侯渊又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