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大汉重生 >

第198章

三国之大汉重生-第198章

小说: 三国之大汉重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家!
    纵然茅屋一座,家也是让人感到安全温暖的地方。
    ……
    这个小小的渔港,就是太史慈选的登陆点。二十年未曾回来过,但他却依然熟悉无比。因为他从小在这里长大!
    别说乡里屯里没有驻兵,就算是整个东莱的守军全部放在渔港又怎样?几千人马,都不够战舰上的强弩射的吧!
    没有任何的阻挠,太史慈、法正、徐晃军团便在黄县登陆了。
    当夜便占领了东莱郡治黄县。
    黄县只有五百守军呀,东莱太守田楷,曾被风光无限的公孙瓒置为青州刺史,居平原与刘备共抗袁绍。后来袁绍得冀州、刘备得青州,华歆以三寸之舌说服田楷投刘备,留在刘备手下任职。
    田楷这人能力并不出众,只因是公孙瓒亲信,才得了个青州刺史虚名,他没那个能力治理一州。但在刘备早期也算是难得的一个可文可武的人才了。颇似简雍、孙乾之流。
    后来刘备地盘越来越大,人才越来越多,田楷又不如简雍、孙乾贴心,多少有些一技之长,就显得有些鸡胁了。于是便封他为东莱太守,守在东莱这个大后方的大后方,十几年不见升迁。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罢了!
    也不能说人家田楷软骨头,除去各县执勤战备的官兵,黄县城中仅有守军千余人。面对登陆的太史慈大军,换谁也硬不起来。
    最主要对面领军的黄县土生土长的太史慈呢,年少时的轻侠好义早就让太史慈名满黄县了。加上这些年东征西讨闯下的名声,早就成了黄县父母教养孩子时口中的楷模了。
    况且三十多岁的人这时候正是各行业的中流砥柱,就连黄县官衙和守军的中上官员都有不少都是太史慈年少时的玩伴呢。
    就算田楷不想降,那也得扛得住身边人的轰炸才行。
    无奈呀无奈!
    不过话又说回来,能够在公孙瓒、刘备手下都能混到高位,多少还是有些能力的。东莱再偏,一郡之守也是封疆大吏。至少他还是有些眼光的。
    刘琦高举汉旗,所向披靡,这天下早晚得归刘琦。早降晚降都得降,既然民意都倾向于降太史慈,自己何不大度一点?
    没有哪个战斗部队会随军带着许多治政人才的,正常情况下,新的任命下来之前,新打下来的城池都会沿用之前的官吏的。
    事实证明他赌对了!
    东莱各城重新挂上“汉”旗后,法正亲自上门请田楷继续担任东莱太守。只是这个太守再没了统兵之权。
    太史慈从中低层官兵中抽出部分将校,在东莱建立了冶安部队和守城军队。在将原来当地的部队收编至军中填补空缺。
    消息传到孔融耳朵里时,孔融顿时慌了神。
    让他当这个青州刺史本就是沿袭汉制让他做个监察的官员,平时悠闲地与一帮文人骚客一起舞文弄墨。
    这真碰到大事,他就不知道该咋整了。他手上也没多大权力呀,汉制下的刺史本就没多大权力。后来天下大乱,各地刺史拥兵自重成就了遍地的诸侯。
    所以后来,不管是曹操还是刘备治下的刺史又变成了汉制下的监察之职了。实际权利完全不如各郡太守,只是名声听起来好一些,再升便进入皇城中央了。
    青州两郡四国,平原郡换给了曹操,东莱太守田楷,北海相依旧由孔融担任,其他三国国相也都是青州当地名士。这些人倒是唯孔融这个圣人后裔马首是瞻,但同样的问题是,他们都不善军事。
    北海国、齐国、乐安国、济南国四国的兵力凑起来也不会有两万人。但是济南国正面面对张辽的十万大军,管亥都把青州的全部兵力调到东平陵,不可能还能调兵南援。
    孔融以刺史的名义紧急向齐国、乐安国调集守军至北海国布防。
    可援军还没到,太史慈大军便已进入了北海领土。所到之城,无人敢阻,各城守卫县令闻风而降。
    孔融不得已,领着手中不足万人的兵力屯在了都昌城,依靠潍水,妄图阻止太史慈大军西进。

第469章 太史慈∨S孔融,往事旧情
    面对孔融那么点人马,太史慈甚至不用任何的战略,仅让徐晃带着他手中的一万先驱营便可以拿下了。
    区区潍水,怎能挡住太史慈的水陆百战雄狮?
    大军西进时,舰队也沿着渤海湾南海岸驶到了潍水入海口。
    但是,法正的意思是能劝降的情况下还是不打的好。孔融天下名士,与其打到降,还不如劝降来得好一些。
    毕竟,汉朝对士人名士还是很尊重的。
    太史慈当然更不愿意打了。孔北海仁名远播呀!更重要的是孔融对他有恩。
    太史慈自小就十分好学,十七岁便做了东莱太守的奏曹史,所谓奏曹史就是负责向,上报告当地情况的人。
    当时地方上出了一件事,太守和刺史发生了矛盾,其中是非曲直也说不清,当时断案大多对能够先禀报的人有利。听说刺史先派了人去上奏,太守恐怕落后,于是选了太史慈前去送奏章。
    太史慈日夜兼程,抄小路到了洛阳。但他并没有直接去,上奏,而是在洛阳驿站门口等候,等见到刺史派来的人之后才开始要求上奏。向驿站的人说明来意后,驿站的工作人员让他们等候一下,自己先去通告一下。
    在等候接见的时候,太史慈知道其中的利害,于是假装不认识刺史那边的官吏,前去问候说:“您也是来洛阳上奏的人吗?”
    对方道:“是呀。”
    太史慈又问:“那您的奏章在哪里?”
    对方答道:“在车上啊。”
    太史慈于是眼睛一转,计上心来,便问道:“奏章可是给朝廷看的,你确定奏章题目署名都没有问题吗?要不拿来再检查一下?”
    对方一想也是,慎重一些更好,于是上车把奏章拿了过来给太史慈看看。没想到太史慈早就藏了一把小刀在怀里,拿过奏章就用刀戳坏了。
    对方一看,大吃了一惊,高声喊道:“有人毁坏我的奏章。”
    太史慈连忙上前捂住对方的嘴,将对方带到无人的地方,小声跟他说:“如果你没有把奏章拿给我看,我也不能把它弄坏,如果此事若是传出去,恐怕你也脱不了干系。与其同罪,坐以待毙,不如咱们一起逃走,至少可以保下性命,也不必受什么刑罚。”
    对方听此话,有些疑惑;“你为了太守毁坏了我的奏章,你已经成功了,怎么还要和我一起逃亡?”
    太史慈回道:“当初太守只是想让我来看看你们的奏章是否是先上奏的,但我却做得太过火,把奏章都给毁坏了,如果回去恐怕也会受到责罚,不如干脆和你一起逃走。”
    对方听了也觉得有理,于是慌不择路地和太史慈一起逃了出去。
    等到离洛阳已远,太史慈却找机会与那人分道扬镳,又偷偷回到了洛阳。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将奏章递了上去。
    而刺史得知此事后毫无办法,虽然自己先派人去的,但还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落后于太守一步,最后上级的判决对刺史很不利。太史慈虽因此事而被世人所知,但也和刺史结下了仇怨,为了怕被报复,太史慈逃到了辽东。
    那一年,太史慈才十八岁。
    后来,北海相孔融得知此事,对太史慈的机智聪慧赞不绝口,很是欣赏他,经常派人去照顾太史慈的母亲,还送一些衣食礼物。
    一直到太史慈投靠了刘琦,建功立业,回家接母亲北上并州时,孔融还亲自相送。
    孔母常念孔北海之恩,常常在太史慈耳边教导他要知恩图报。
    太史慈于公于私都不愿与孔融兵戎相见。这些事他对法正、徐晃讲过。
    三人在远征东瀛的这两年里已经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但军令如山,为了主公的大业,为了大汉天下的太平,兵临青州又是不可避免的。
    大军在下密城中驻扎,太史慈派人向都昌送去会晤函,以后辈之礼提出拜访会晤。
    孔融是孔学儒学的忠实拥趸,天地君亲师、忠孝仁义这些词被他天天挂在嘴首发
    政见不同其实不是他能左右的,他对于刘琦还是刘备得天下其实都没有太大的反感,反正都是老刘家的天下。但他对太史慈的推崇却依然如旧,不然东莱也不会有那么多关于太史慈的传说。
    忠义的典范。
    他很爽快地答应了太史慈的请求,邀请太史慈至都昌会面。丝毫没有对太史慈有任何防备。
    甚至拒绝了幕府提出的设下埋伏,以防太史慈突然发难的提议。
    他认为太史慈是君子,心怀坦荡,绝不会为小人之事。虽然各为其主,但开战前的会晤,仅以老友对之。
    太史慈也是对孔融的人品非常放心,或许是艺高人胆大,根本无视北海千军罢了。
    太史慈将军权移交给徐晃,带了百骑便渡潍水赴约。
    法正要求随太史慈同去,太史慈亦知论心机辩才,自己远远不能与法正相比,只好同意。
    若真能劝降孔融,那就真的皆大欢喜了。
    孔融真的是个书呆子,就那样大开城门地把太史慈一行给迎了进去。
    也得亏对面是太史慈,换个人说不定就要先夺城再谈了。反正法正是肯定会。
    “多年不见,使君一何可好?”太史慈见到孔融,立刻下马行晚辈之礼。
    “哈哈哈哈……子义果然人中龙凤,如今看来,真是威风凛凛啊!”孔融倒是很享受被尊重的感觉。
    “使君缪,慈愧不敢当!”
    “子义乃我青州儿郎楷模,当得!当得!我已备下酒宴,子义请!”驱外族,开疆辟土的英雄纵然乱世也是受世人推崇的。
    “对了,慈有一人向使君引荐!”太史慈指向法正。
    孔融疑惑:“哦?”
    法正快步向前,亦行晚辈之礼:“末学后生扶风人法正法孝直拜见文举公。”
    孔融一缓神,似乎想起了什么:“扶夫法家?不知可是‘玄德先生’那个法家?”
    法正:“正是家祖!”
    孔融:“原来是名门之后,来来来,里面请!”
    “使君请!”
    “文举公请!”
    法正的祖父法真,乃东汉时期名士、学者,对于诸子百家经典以及谶纬之学都颇有造诣。以清高而著称,有“玄德先生”的称号。

第470章 法正∨S孔融,天才之辩
    一行人驶入城中,径直去往县衙赴宴。哪里象是正在交战的敌对双方,反而象是多年未见的老友。!
    孔融还是那个老毛病,召集他能召集的文人骚客大摆宴席,招待太史慈一行。仿佛打仗与他无关,一顿酒宴,几番调笑,便可化解眼前的危机。
    这应该是天下名士的通病吧?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不战而屈人之兵?
    东扯西扯地相互恭维了半天,话题还是转到了刘汉大军进入青州的目的。
    “子义,为何领兵攻入家乡?”孔融率先发问。
    太史慈:“慈奉陛下令,收复乱土,归于大汉,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有孔融幕客起身道:“天子在许都,太史将军怎可另称陛下,实乃大逆不道也!”
    太史慈正要发火,身旁的法正立刻眼神制止。
    这种幕客,大多小有名气,有无甚大能耐,大多躲在名士府中附庸风雅。
    通俗来说,屁本事没有,就剩一张嘴。
    法正对着主位的孔融先行一礼,再对着刚才发难的幕客道:“不知先生高名?何处任职?”
    “鲁国巩随,吾乃使君府中客卿。”
    “先生去过许都?”
    “未曾!”
    “先生去过长安?”
    “未曾!”
    “先生识得吾主?”
    “不识!”
    “先生知吾主之功?”
    “……”
    几句话问得巩随哑口无言。
    法正却不再理他,区区幕客,井底之蛙,还不值得他浪费口舌。
    “文举公天下名士,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之事。不知文举公对曹操暗害先皇,吾主应命继承大统之事如何看之?”
    先给孔融戴顶高帽,然后暗讽巩随足不出户却妄评天下事,再把他提出的问题踢回给他主子。
    孔融狠狠地盯了一眼巩随,他知道这人是想为他出头,但那说话的语气确实欠揍。他已经看到了太史慈脸上的怒火。当着人家文臣猛将的面,言语轻薄其主,孔融都有些看不下去。
    好歹刘琦也是正统的皇室后裔,刘协封的汉中王,就算没有皇帝的外衣,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言语轻薄的。
    “呵呵……汉中王生于乱世,为大汉开疆拓土,驱外族、平内乱,功震千秋。又乃正统皇亲,高祖之后。若天子蒙难,汉中王继位并无不可!只是……”
    瞧人家孔融多圆滑,就是怀疑刘协之死的真实性,也不会说什么难听的话。
    法正也不解释,对于这种读书人,应该去言语诱导,让他自己去想。
    “文举公以为天下诸侯,何人真心为国?”
    孔融脱口便道:“玄德仁义无双,为百姓谋福,实乃国之幸也!”
    虽然刘备已贵为吴王,但在他看来依然是晚辈。
    法正:“刘备擅称吴王,公以为合乎汉制?”
    孔融:“时逢乱世,情有可原!且玄德亦为汉室之后。”
    摆明了,他更看好刘备。
    法正:“公以为吾主与刘备,谁更功高?”
    孔融:“论用兵之道,玄德不如汉中王。论维系祖制,安抚百姓,汉中王不若玄德首发
    法正:“文举公差矣!”
    孔融:“哦?愿闻其详!”
    法正:“没有千古不变的祖制,只有适时而生的法典。乱世重典,方能摒除顽疾。君不见新汉天下百姓安居乐业、国富民强,安能断言?”
    孔融:“汉中王擅改祖制,置天下士族于何地?”
    看来孔融也并不是不认可刘琦的功德,只足需要一个能说服他的理由罢了。
    法正:“君以为颖川荀家、钟家,太原家、郭家,襄阳庞家、蒯家、马家,南阳诸葛家、文家,冀州田家、沮家,辽东公孙家,我县法家非士族乎?”
    都是大汉天下出了名的名门望族啊,这一问让孔融颇感压力,稍有不慎,便会得罪于人。
    孔融一向以老好人著称,老好人看似忠厚,其实忠厚的外表下掩盖了一颗孤狸的心。
    “不不不!都是我士族中的望族,我辈楷模啊!”
    法正得势不饶人:“既如此,何来置天下士族于不顾之言呢?想必使君亦知田丰、荀乃吾主左膀右臂,郭嘉、钟繇、诸葛亮、徐庶、贾诩、沮授、庞统、郭准、王安,还有在下个个身居要职,吾等谁人不是出身士族?”
    “这……”
    法正继续道:“不过是换了一方式让士族过得更好罢了!”
    孔融:“汉中王收回士族土地,消弱士族权益,怎会更好?”
    法正:“土地乃民之根本、国之基础。士族手握大量土地,让民众无地可耕,不得不依附士族,生活得不到根本的保障。有人鼓动,便易跟随造反。新政收回土地,却返于民众。士族没有了土地,却有大量钱财可用于经商,不再去管天旱雨涝,专心治学,投身于政,治理天下……”
    “我等饱读圣贤之书,岂能一身铜臭?”巩随又没忍住,对法正所言嗤之以鼻。
    太史慈忍他很久了,这人一而再地置疑主公的决策,简直就是对他的挑衅,若不是给孔融面子,早就冲上去一顿揍了:“哼!汝以为读过几天书便不得了了是吧?汝比‘先师’郑玄老大人如何?汝比管宁先生强乎?还是说你的才学堪比蔡大家?”
    “我……”巩随顿时羞愧得无地自容。太史慈所说的这几位别说是他,就是孔融也不能相提并论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