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大汉重生-第1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巩随顿时羞愧得无地自容。太史慈所说的这几位别说是他,就是孔融也不能相提并论呀!
其实这些话不过是他代孔融说出来的罢了,只是他那不可一世的表情和语气着实令人气愤。
“小小门客,也敢聒噪!”太史慈怒目以对。
“子义息怒!何必与他一般下识?巩随,你先下去吧!”孔融赶紧出来做和事佬,并地巩随打发出去。
法正似乎并未受到太多的干扰,说实话当他还在益州任职时,他也有同样的困惑。只是到了长安后跟随荀、田丰打理政务,亲眼见到了关中地区的繁华与平稳才慢慢接受的。
每个男儿都有一个开疆辟土的热血梦,纵然是文士。
当刘琦以他为主脑开辟了海外瀛州后,那些在窝里争斗的所谓英雄、枭雄啥的在他看来都不值一提,比起眼光长远的刘琦,都是井底观天之辈。
“管子曰:‘士农工商,国之石民也。’士农工商,并非地位高低,而是治理一个国家的四个方面,又指轻重缓急。天下读书人安顿了,然后农民也就安顿了,士人就是为了统一思想,为百姓说话,这样天下自然安定。”
孔融:“确实如此!”
法正:“那士族赖以生存的方式是经营土地还是经商有区别吗?”
“哈哈哈哈……与君一席话,融受益匪浅也!请君共饮此杯!”
这些道理在刘琦治下几乎人人皆懂,但对于深受汉制影响的其他地区士人却一纠结着。
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听到这些解释的。
第471章 围三阙一
孔融与法正谈了很久。
后面孔融将陪同的幕客全部摒退,从治政到文学,最后聊到弃吴归汉。
好好的一个大汉天下,怎么可以让魏吴瓜分呢?
细细想来,刘琦确实比曹操刘备更为大汉作想啊!
甚至,比那个怯懦的刘协更适合做皇帝呢。
最后聊到郑玄、管宁、蔡邕、刘表在晋阳、长安办学,桃李满天下,孔融眼中羡慕不已。
每个人读书的追求不同,有人就是为了做大官,有人为了赚钱,有人为了带兵打仗……也有人为了将心中所学传给世人,留下贤名。
似乎,孔融更倾向于行先祖圣人之路,传世教人。
喝了很多酒,聊了很多东西。
直到孔融与法正聊成了忘年之交。
当然,顺便把刘备的青州给聊没了。
读书人嘛,理字当先。怎么看汉字大旗也比吴字好看不是?
不过这么一来,负责青州守卫的青州都尉管亥就尴尬了。前后夹击,被汉军围在了东平陵。
管亥也是个猛人,认准了的事就会坚持到底。就象当年黄巾已败灭,他却独自坚守在北海坚持着大贤良师的梦想。黄巾起义初期的梦想也是推翻这不公的世道,也百姓谋得生存的权利。只是后来偏离了初心。刘备的执政理念虽然偏重于结交士族,但却也确实让百姓不再飘伶。管亥从未后悔过降于刘备,在他看来刘备就是最最适合这天下的贤明之主。
管亥是个忠义之人,想要说服他投降并不容易。
本来管亥与了孔融就不合,所以就算孔融说服了整个青州的所有官员来降,也左右不了管亥的决心。在管亥看来,孔融这种表面上天天把“忠孝礼义”挂在嘴边的读书人,才是最不可靠的墙头草,风往哪边吹就往哪边靠。
所以,济南国发生了青州唯一的一场战争。而且十分惨烈!
管亥带着五万黄巾出身的亡命之徒死守东平陵城。城破了便转入城中巷战,死战拒降。
最后,城破被围的管亥被徐晃斩于斧下。
这一战打得很辛苦,面对五万人的死守,汉军阵亡人数达到万人以上。可以算得上是刘琦手下的部队南征北战以来,损失最大的一次了。若不是徐晃带着先驱营不畏箭弩,奋死登上了城头,估计最后的损失会更大一些。
就连徐晃都身中两箭,负了不小的伤。
不过,这一仗也让青州自孔融以下数十位大小官员看到了刘汉军队的战斗力。他们还从未见过有哪支部队在攻城战中的伤亡比例是反着来的。
这也坚定了他们对刘汉军事实力的认可。
孔融更是庆幸自己的选择。若真是跟人家开战,自己手中那点兵力,那样的战斗力哪里够看呀?
青州自古民风彪悍,损失的兵源根本就不是问题。
刘备让青州的稳定也让汉军的补给不用发愁。孔融为了表示自己诚心地支持大汉一统事业,亲自号召青州各大士家捐粮捐钱,还组织当地各郡县守军组成运输队伍,为大军的行动提供后勤保障。
既然背叛了刘备,那就做的彻底一些。不能给人反过来打脸的机会。
平原、济南一失,曹操沿河水布防的战略就突然失去了意义。
人家根本不用渡水抢攻登陆呀!
当年刘备为了收服藏霸,侵入泰山郡,硬是把泰山以东的几个县划到了济南国的治下。曹操为了维护刘备这个盟友也没说要回去啥的。
这样一来,张辽的大军便直接进入了大同山北面的茌县,直指济北国治卢县。
太史慈回到了海上,他的三万海军是刘琦手中王牌中的王牌,离了水,哪里还有优势?
徐晃因为受伤便留在了青州坐镇。
虽然拿下青州还算顺利,但青州可能成为直接兖州和徐州退路,没有大将驻守,实在是感觉难以放心。
法正也留在了青州,名义上是说助青州刺史孔融推行大汉新政。
其实,法正知道,青州都是文人士族掌权,在绝对的武力下他们没有办法坚持自己的原则。同样因为拳头不够硬,耳根比较软,没有得力之人在这儿撑着,他们依然有被再度策反的可能。
当然,刘琦给的命令是让他们军团配合中原各路大军,攻击刘备的东吴集团。他的决定也算是响应皇帝的号召。他说服了太史慈沿着海岸线绕过胶东半岛,直接绕过徐州,进入江水,给刘备出奇不意的致命一击。
而他自己留在青州,配合养伤的徐晃组建新的兵团,等待时机成熟,挥师南下,直取徐州。让刘备离了江东也无路可退。
张辽在茌县站稳了脚根后,便开始向卢县发动了试探性的进攻。
曹军在河水以南设立防线,济北的茌平也是重点防御城市。所以济北的曹军人数也不少,并且有曹魏名将于禁在此驻防。而且张辽在兵进茌县还不得不在奉高、赢县、莱芜驻下防兵,以防曹军从大山以南的其他城池北上,抄了后路。
所以张辽投入到兖州战场上的兵力削减至六万人。
让于禁有了挡住张辽的信首发
不过,不管曹军能不能挡住刘汉大军的猛烈进攻。曹操都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困局——他被打刘琦给围了!
而且这个包围圈越来越小。
在地图上看来,就象是一座被围三阙一的城池。他的退路只有南下汝南与刘备守望相助了!
其实他只是没有更大的大汉疆域全图,若是能有这么一份大地图摆在眼前,他就会发现,其实他和刘备已经被刘琦紧紧地逼迫在东边的这个角上了。
而且无路可退!
他们还没有从任何地方都可以入海逃遁的本领。
反而经过青州一役后,太史慈的海军开始在民间传出了名声。
巨大的船只,先进的装备,英勇的将士……
这支一直被刘琦隐藏的,开辟了海外瀛州的英雄部队,才是刘琦的后手吗?
一无所知的部队才是最危险的部队。这一次突然出现在东莱,那下一次呢?琅邪?东海?广陵?还是……
刘备想到了吗?
真的应该考虑一下集中两家的优势兵力往哪个方向打开一个出口了。
刘琦这小子,真是越想越可怕!如果这一切都是在他的计划之中的话,那么,他从一开始就没给自己和刘备留下什么后路。
第472章 宿命(三)
张辽与太史慈合兵济南,平定了整个青州。关羽的大军在河水以北也有闲着。
曹军为了配合河水南岸的布防,在东郡的河水北岸还是留下了三万人马分守在原本就属于东郡的各城之中。能阻挡一天,便给河水以南的大部队多一天准备的时间。
其实也送差不多是对这三万人马的放弃了。
被关羽大军咬住,能撤出去的机会几乎等于零呀,关羽军团的骑兵可是很多首发
关羽大军大繁阳集结,又兵分两路,分别从阴安、顿丘突入东郡,占据卫国,与濮阳隔水相望。
而河水以北的城池便只剩下东武阳、阳平、发干、乐平、聊城五城了。
每城也不过三五千守军罢了。
关羽与庞统经过研究后决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袭击五城,多消灭一队人马在河水以背,便会在将来的兖州战场少一分抵抗。
十五万人马,放出去五万,也够河北守城的将领受的了。
东武阳守将孔秀,阳平守将韩福,还没做出反应,便被关羽派出的徐荣、牵招围住。
而周仓则带着一万精骑长途奔袭,直奔离卫国最远的聊城动而去。
聊城守将王植生性贪婪,又好高骛远。仗着城池不肯投降,妄图立得些功勋回头到许昌邀功。不顾下属反对,强征城中百姓拆屋守城。
聊城县令胡班对王植的做法十分不满。
周仓屯兵城外,并不急于进攻。
河北各城皆已被汉军收复,断了与乐平的联系,聊城便成了一座孤城。围而不攻,城中必会不攻自乱。
事实上聊城的内乱比周仓想象的来得更快一些。
一万人围城,二比一的兵力,其实只要守城的将领还有些脑子,确实不那么容易就被攻破。
但面对城外的压力,王植在城楼上花费了太多的精力。逼迫了大量的百姓上城参与防守,你总得给人家吃的才行。总不能让人家饿着肚子干活。一天两天还行,但时间长了军中的粮草便供应不上了。
守城也是个技术活儿。
王植刚愎自用,不听胡班的劝告,执意带兵抢掠聊城城中富户大家,弄得城内一片狼藉、怨声载道。
当然王植能够做到一城守将,也不可能傻到城内城外危机重重都丝毫没有察觉。他知道胡班脑子好使,便接来胡班商议应对之法。
胡班早已对王植的胡作非为恨之入骨,不仅对他,甚至对曹军都失去了信心。有这样的将领在底层,视民心民意若无物,怎么可能守得大汉偌大的江山?遂心下一动,建意王植带领兵士带着从城中搜刮而来的钱财连夜出城。
王植有城可守还有些底气,但要出城迎战治军,他还是有些胆怯的:“令君,城外可是一万精骑呀,我有聊城可守,尚可不惧,但是出城的话……”
胡班:“将军识得城下将领否?”
王植摇头:“周仓?黄巾余孽而已,我如何识得。”
胡班:“将军以为他能力如何?”
王植:“无名之辈,一介草莽,若不是早期成了刘琦的守户之犬,才混得些军功,不然谁人识他?”
胡班:“关羽用兵,一向稳重,怎么会派出这么一个草莽之辈来袭聊城呢?而且都是骑兵,哪有破城的样子?”
王植:“还望令君明示!”
胡班:“班以为,这个周仓领兵来此,不过是为了切断聊城与乐平、发干的联系罢首发
王植:“那是为何?”
胡班:“估计乐平、发干、阳平、东武阳也难保了。没有猜错的话,关羽是要一口将河北诸城一口吃下呀!周仓断了我们与其他诸城的联系,就是为了不了让我们增援,同样也得不到增援。待其它城池被破,再大军压境,我们区区五千人马,如何守得聊城?”
王植大吃惊,明显的是被胡班的分析吓了一大跳:“那……如此说来,我们岂不是死路一条?”
胡班:“所以,班才劝将军连夜出城啊!”
王植:“可是城外的汉军……”
胡班:“吾今日登上城头,观周仓布阵。明显的西门兵多,约有四千人马,而且他的帅营扎于西门,估计就是防止我们往西突围与乐平守军汇合。其他三门仅有两千人马而已,将军带着四千精兵三更后趁敌不备突出南门,去往乌村渡口连夜返回河水以南。等周仓反应过来,一切已成定局。”
王植:“我若大军离去,恐敌人发现,会有所防备呀!”
胡班:“将军放心,夜色昏暗,吾将亲上城头,带一千士卒与城中百姓助势,为将军赢得时机。”
王植面露难色:“令君不与我同去?”
胡班突然一脸正气:“魏王于我有恩,正当报效之时,若能为魏王保存一员良将与几千生力军,班万死不辞!”
王植突然对这个经常与自己唱反调的文人肃然起敬:“令君大义,植不及也!”
胡班:“将军,兖州乃魏王根基,不容有失,多几千人马,便多一分生机。望将军大局为重!”
王植心中窃喜,有人给自己垫背是好事,管他呢,只要能逃回河水以南,自己便是有功之臣,这从聊城抢来的钱财便是自己实打实的私有财产了。但又不能表现得太过明显,表面还是表现得对王植非常不舍:“令君,我若能带兵退回河水以南,君便是大功,何不与我一同离开?”
胡班怎会看不出王植的口是心非,也就顺势陪他演下去:“将军,我们都走了,谁能镇得住城中军民?没有人指挥防守,恐会引起城外敌军的注意,到时候谁也走不掉啊!”
王植:“这……”
胡班:“有朝一日,魏王平定这乱世,还望将军照抚一下班的家小。”
……
若刘琦能看到这一幕,一定会给表演得如此精彩的胡班颁发一个“影帝奖”。
王植是真的信了胡班,因为他俩谈完话胡班便真的登上了城楼布置防守去了。没有任何的消息传出,王植的兵力调动,只以为是要准备对敌人发动奇袭。
胡班白天上城观过阵王植是知道的,他还亲眼看见王植朝城下骂阵的治军射出了一箭。
只是他不知道是这箭中另有玄机。
第473章 破五城,斩六将
王植领着四千曹军听从胡班的建议,在三更时分出了聊城南门。
他没有正面去冲击汉军南门的大营,而是领着大军绕过敌营,急匆匆地往渡口赶去。
谁知大军还没有完全通过治军大营便被汉军发现,王植只得让手下一边组织抵抗,一边南撤。
好不容易摆脱汉军的追兵,王植才发现自己带出来的四千人马经过汉军的冲杀只余下两千余人了。
好在,前方离渡口已经不远了。
登上了船,这些闹心的事就不再跟自己有任何关系了。
“走!抓紧时间赶到渡口,再晚敌人就追上来了。”王植大手一挥,命令部队继续南逃。
可是……
王植的眼中突然看到了什么不应该属于这里的东西。
是了,那亮光……
这漆黑的夜里除了自己这队人马手的火把,本不该出现的亮光,怎么会从渡口边传来?
“王植!”突然,一声大喝划破了夜空。
“嗯?”王植本能的应了一声。
“某在此等候多时,王植小儿,纳命来!”
然后……
铁蹄踏破了夜空,也踏破了惊慌失措的曹军的胆。
两千步骑被四千汉骑前后夹击,很多人甚至没来得及反抗,便被汉军夺去了生命。王植被周仓一枪刺于马下,至死都没想明白自己是为什么落入汉军的伏击之中的。
当夜,聊城令胡班打开城门,领城中千名曹兵和数万百姓降于汉军。
……
在周仓突袭聊城的同时,徐荣与牵招的大军将东武阳和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