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大汉重生-第1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说他主动请缨到刘琦的大后方策反时还带着一丝不成功便成仁的悲壮,而成功联合了南中所有的大部落后的他却有了些别样的思考。
也许——
在这茫茫的大山中一统南蛮,自成一国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是,这一切有一个必要的前提——击败诸葛亮,把刘琦的部队赶出南中。
越嶲已失,泸水南岸容不得半点闪失。最差的结果也要将诸葛亮赶回泸水以北去!
孟获?
猛则猛矣,比起高定,脑子也好用不到哪儿去。
而让司马懿疑惑的是,诸葛亮大军为何没有乘胜追击,而是返回了泸水畔安营扎寨,停止不前。
自己手上有各族的底牌,但是诸葛亮的底牌一样没有露出来。
不了解的对手才是最可怕的!
司马懿知道孟获的心思,这时候如果强令他强攻汉营,他肯定不会去,他绝对不愿意在大部队集结完毕前自己去做炮灰把自己的兵力耗尽。但他又同时想在诸多蛮王之中拔得头筹,以为后面在诸蛮联盟中占得有利地位。
最好的情况当然是自己亲临战场,掌握前线动态,随机应变,以对诸葛。
但是没有等到最强大的几方势力到场,他也不放心离开滇池。
当然,他还有自己的一些小九九。
还有三方主力,如果自己能其中两方以上彻底收归己用,那么就算最终不敌诸葛亮,自己也未必要以死明志了。
后路!
未谋胜而先谋败者,方能不败!
但眼前这个对手确实不容小觑,当年败走江夏在许多人看来他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但在他心底一直埋藏了一颗无法化解的心结。尤其是最后得知对手比自己还要年轻的时候。
天才,从来都是骄傲的!
尤其是天才中的天才。
水镜先生是本族大贤,手下出如何了得的弟子,司马家肯定是会得到资料的。
诸葛亮,早有耳闻,但司马懿却从来没认为自己会输给他。但事实是,江夏对决,确实是以他撤离为终。
而此次主动要求到南中,他一方面确实有为曹操谋天下的打算;另一方面却想在正面战场上堂堂正正地击败诸葛亮,为自己正名。
每每想起水镜先生司马徽所说:“卧龙智绝天下,汉中王刘琦有高祖识人之明,早晚一飞冲天。冢虎啊,识实务者为俊杰。自古良禽择木而栖,汝当隐忍,伺机而动,方可达闻天下。”司马懿便非常不服。
水镜先生摆明了不看好曹操,那司马懿在曹操手下肯定也是得不到好的下场的。
可司马懿心气极高,常以拯救天下士族为己任,他只恨自己比刘琦晚生了几年,若能早几年出道,以自己的能力和司马家的影响力,一定可以成为代表天下士族的一方豪主。
可事实证明司马徽是对的,自己没有机会成为一方雄主,甚至在用兵辅国上都难以与诸葛亮匹敌。
但他不服!
让事实证明自己的倔强绝非枉然!
自己走不了,司马懿便派跟随自己一路西进的族弟司马平随军参军事,让杨锋带着他本部兵马开往前线助孟获攻击诸葛亮。
就算不能将其逼回江北,至少也要让其不得寸进。
第432章 阻敌之计
杨锋在南中算不得多强的势力,下辖地盘人口都有限,能够凑足两万人的部队已经是他的极限了。
但是,他手中有一支部队,人数不多、战力惊人!
这也是他能够立足南中,成为强主的重要依仗。
这支部队仅两千人,却是杨锋手中的王牌。他们皆身披铁甲,能翻山越岭,善于使用弓弩和毒箭,尤其精于设置陷井,防守作战。
等杨锋和司马平带着两万人赶到牛兰山的时候,孟获正蠢蠢欲动想要找回场子。
汉军水土不服的消息瞒不住孟获的斥侯,那漫山遍地的金黄物除了恶臭,还暴露了许多问题。
说实话,孟获手中的兵力和战斗力其实是不弱的,就算与汉军相比有差距,却也不会象战斗中表现出来的那么明显。
归根结底,是指挥官所接受的教育有限,指挥能力有限。
孟获急需一场胜利来提升士气。
杨锋给他带来了生力军,司马懿为他派来了指挥大脑。加上汉军本身麻烦缠身,机会再一次降临到孟获头上。
诸葛亮自然知道自己目前面临的困境,但他绝不允许自己将好不容易得来的大好局面拱手让人。退回江北?绝不可能!
但是,非战斗减员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五千五溪飞虎营,实在是太少了一些。夹山险道,不容有失。
诸葛亮派张殷从大军中点兵两万,开往夹山,着令势必将蛮军挡在险道以南。
张殷领兵来到夹山,出山谷往南五里扎营。
夹山山谷险道两侧,已有沙摩柯所率的五千五溪飞虎营设伏。
那是大军身前最坚固的堡垒,只有不得已时才能靠伏兵取胜。现在两军还未正面相撞,他当然想把战线靠近敌方更多一些。
兵是精兵,唯一缺少的是冲锋陷阵的勇将。
所以张殷还是主动去找沙摩柯借杨朋及五百精锐飞虎营以为阵前先锋。
这是一场我守敌攻的战斗,不论敌人要斗将还是混战,他都必须要冲在第一线。
杨朋是一个猛人,统兵也是一把好手。其个人勇武其实并不那么突出,但他作为飞虎营的统帅和五溪飞虎营的副统帅已多年,在军中的威信非常之高。可以说在益州军团中,他的威信完全不比入川功勋大将严颜低。
张殷要求借调杨朋,也是作了最坏的打算。就算自己不敌对方,必要时刻有杨朋在还可以把自己带出来的部队带回去,带进五溪飞虎营的埋伏圈,让主帅诸葛亮的计谋得以施行。
不得不说张殷确实非常有培养的潜力,假以时日,他一定会成为一名合格的将领,成就不见得会低于其父张任。
——————————
夹山,北临泸水、南接牛兰山。山不算高,却也说得上险峻。但在常年生活在大山里的蛮人来说,夹山只算得上是一片丘陵地带。
孟获的前线大营设在牛兰山中,这里的地形比夹山要复杂得多。
杨锋与司马平到达大营后,孟获又玩了些花花肠子。虽然他名义上是暂代南蛮王,前敌总指挥。但司马平是司马懿的心腹,据说亦是武能领兵,文能献策的能人。杨锋此人桀骜,也是自己一统南中蛮族的直接竞争对手。他当然要将二人推到前方,让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二人去为他顶包了。
赢了,怎么说也是他这个总指挥功劳最大。
输了也没关系,先消耗消耗杨锋的实力,顺便也让司马懿无话可说。
说的好听是派来了个参军,说不好听应该是派来了个监军才对。
你不是能吗?
你能你上试试!
蛮营最后商议的结果便是杨锋为大军先锋,率本部两万兵马为大军开路,向诸葛亮大本营行军施压,司马平随军协助杨锋指挥。孟获、金环三结、阿会喃率大军紧随其后。董荼那继续负责大军粮草。
蛮将,或者说蛮人首领,皆以实力为尊,更敬重强者。
杨锋能成为一方霸主,当然也是强者,至少他自己从来不认为自己比孟获差。
当他的大军遭遇到张殷的汉军时,他根本没有多想,完全没听司马平的劝阻便冲向了严阵以待的汉军。
阵地战!
刀戈箭矛的直接碰撞!
倒不是说诸葛临时拉起的益州大军就远远胜过蛮军,但装备的莫大差距客观存在。
大战持续到天黑,杨锋的损失已超出了他的预料,无奈退兵五里据守,静待孟获大军前来。
张殷也不冒然追击,他坚守自己的使命,牢牢地钉在了夹山山前。
但这一仗也暴露了他的实力。
以至于孟获大军赶到后,几位蛮王没做太多的商讨便举大军五万猛攻张殷大营。
虽然战力强,兵甲利,但兵力对比在那儿摆着。阵地硬刚,那损耗也是相当巨大的。
死扛五天,实在有些扛不住了。张殷找来杨朋商议。
“张将军,撤吧!再打下去就要拼光了,这种打法不是主公想要看到的。”杨朋劝道。
张殷:“杨将军,我军现在情况严峻呀,多撑一天,便可为增援部队赢得多一天的时间。”
杨朋:“将军,根据军师的推断,可不只是我们在调集援军,敌人也在增援呀。早一天撤出去,便可在夹山险道多加一道防线。一样可以阻挡敌军靠近我大营。”
在军中的老人们心中,诸葛还是那个足智多谋的军师。
张殷:“现在敌人咬得这么紧,根本撤不出去呀!”
杨朋:“将军,你连夜带大军撤回夹山,我领部分将士照常巡逻,明早多点炊烟,迷惑敌军。在敌进攻之前撤出战斗,留给他们一座空营。”
张殷:“不可,风险太大!”
杨朋:“将军放心,不硬拼撤出战斗的话,不论是杨锋还是孟获他都追不上我。”
张殷:“杨将军,某有一计!”
杨朋:“将军有何高见,但讲无妨,某当全力支持!”
张殷:“既然要撤,我们玩把狠的!”
“何解?”
张殷:“立刻组织伤兵后勤人员往夹山险道撤离,其余将士抓紧时间休息两个时辰,丑时集合,寅时夜袭敌营,卯时撤出战斗。走,也要把他们打怕,让他们不敢随便追击。”
“我看行!我现在就去安排!”
第433章 擒孟获
事情发展的很顺利,本就辛苦奋战了五天并已逐渐占据了上风的蛮军根本没有想到汉军还有能力发动夜袭。
一阵猛攻,彻底把孟获给打懵圈了。
直到汉军撤离,孟获也不敢派人去敌营刺探发生了什么。
等到天亮时,敌营正常升起炊烟,蛮将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按常理,接下来便是双方出兵列阵,然后发起新一轮的比拼了。
可……
等了许久,敌营也没有一点动静。
“糟了!”司马平一拍脑袋,他没有司马懿般高绝的智慧,却也不会傻到什么都不懂。
结合昨夜敌人的举动来看,十有八九敌人是跑路了。
司马平急忙找到孟获,让他派人前去查探。
得到确切的消息后,司马平建议孟获全军出击,追击敌人溃军。
很明显,敌人已经撑不住与自己一方的相持消耗,撤回大营去了。而自己一方的大部队离前线也不过一日路程了。
返!
哪怕追到诸葛亮的大营,也要把握目前辛苦得来的先机。
也许是司马平的反应该比较敏捷,也许是孟获的应对比较迅速。追到午时,蛮军先头部队发现了汉军造饭尚未火熄灭的篝火。
这坚定了孟获追上汉军的信心。
追上去,干掉他们!
以雪被两次袭营之苦!
事实证明脑子是个好东西,可惜蛮人确实还达不到饱读诗书、料敌先机的程度。
司马平不是司马懿,甚至比不上司马八达中的任何一人。
我在险道峡谷前看到丢盔弃甲的汉军时,孟获和他的部队想都没想便冲了过去。
那个被司马懿派来做参军的司马平不但没阻止,甚至为了彰显自己的勇武,居然随孟获一起冲上了前线。
结果……
当然是被算计了!
伤兵和后勤部队昨夜便走了,张殷的主力比蛮军先走两个时辰。哪有那么容易被追到?
这分明是诸葛亮和他的手下为孟获挖下的坑,就等着他往下跳呢!
峡谷幽长,前方的汉军乱哄哄一团往前冲,一看就就为了避免被追上在拼命抢夺逃生之路。
眼看便要追上了……
可谷头怎么好象被人堵住了?
“咚!咚咚!咚咚咚……”
还在急行军,眼看便胜利在望的孟获突然听到两边的山顶响起了进攻的鼓声。
“糟了!”孟获心中大惊。
“有埋伏,快撤!”发现问题后,司马平才突然想到自己的职责。
……
哪里还来得及?
“轰隆……”
顺着山坡滚下来的巨石擂木,带着巨大的声响响彻山谷。
久久不能平息的还有蛮军不绝于耳的惨叫声。
任你勇武过人,任你力拔山兮气盖兮,在无情的滚石擂木面前都显得那么渺小,那么无力。
行在大军中间的司马平,寸功未立,便跟普通蛮兵一样埋骨山涧。
四万大军,除了后面见势掉头就跑的杨锋和阿会喃带出了五六千人,就剩下了金环三结所率的两万压后人马了。
从司马平来了以后,除去押运粮草的一万人,主力五万人马,经此一战,所余不足一半。
而大军的主帅孟获,也不知是运气好呢还是命不好。他本来身先士卒冲在大军最前面的,可伏击一开始,那从天而降的巨石便隔断了他与大军之间的联系。
他身边所领不足千人的队伍就这样赤,裸,裸地摆在了汉军的伏击圈里。
前路被张殷的回马枪所堵,后路做巨石和漫天箭雨封死。真有一种上天无门,下地无路的感觉。
孟获的心中甚至有了一丝丝后悔。
好好的汉蛮尊教的南中大族不做,没事跟着司马懿闹腾啥呀?
不造反,他一样有机会称霸南中崇山峻岭的!
而现在,该如何逃出生天都不知道了。
孟获被俘虏了!
司马平生死未卜。
蛮军甚至不敢去收尸。
夹山险谷成了真正的死亡之谷。
南方的丛林没有那么多食腐动物,天气这么闷热,估计不出三天尸体便会开始腐烂。本就充满了各种病毒的南中丛林,让诸葛亮丝毫不敢大意。
敌人不敢前来收尸,他却不能放任不管。
杀死一两万人只用几个时辰,可收拾残局却整整花了两天。
一把大火将尸体烧得干干净净,留下大火烧尸的恶臭在山谷里久久不能散去。
经此一役,主帅和参军都失去了踪迹,生死不明。吓得金环三结、阿会喃、杨锋再不敢冒进。
想撤又不敢撤!
全部家当都带出来了,就算现在退回去,也坐实了谋反的罪名,诸葛亮肯定不会放过他们。
何况司马懿也不见得会放任他们离去。
后路一断,以后就得在南中势力中除名了。
上了贼船,骑虎难下啊!
也不知孟获怎么想的,诸葛亮特意召回沙摩柯好言相劝,就是不肯投降。
诸葛亮也不再如历史上一般为了收服其心捉了放,放了捉。对手已升级,主公也已升级,这场战争的意义也不同了。
所以,作为叛乱的发起者之一,诸葛亮一开始就没打算放过孟获、高定等人。
杀鸡儆猴,也是一种征服的手段。
当然,现在也不可能急着杀了孟获,战争还在继续,说不定还有什么用。
不过这一场胜利,却为汉军赢得了足够的喘息时间。
在诸多医匠和随军军医的努力下,战士们的不适反应在逐渐好转。占领了泸水南岸和夹山险道后,给汉军建立了一个较为牢固的战略缓冲地带以及战略补给线。
当补给和药材源源不断地从江北越嶲郡运送而来时,汉军的战斗力便开始慢慢恢复了。
司马懿到了牛兰山,此时他手中已有大军十数万。秃龙洞元帅朵思大王最后带来的牌刀獠丁军已达八万;乌戈国国王兀突骨带来三万刀枪不入的腾甲军;八纳洞洞主木鹿大王虽然就带来了三千人,却带来了不明的各种猛兽毒蛇无数,当然它们不可能列阵行营,被木鹿大王的训兽兵安置在牛兰山中。
而汉军的援军只有先头部队另外五千五溪飞虎营先一步抵达,其余部队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