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大汉重生-第1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身边这三个与他实力相差不大的三洞元帅恐怕难以心甘情愿共他为主。
不过此时,司马懿却给了他机会。
独自领军至此,只要自己稍稍发挥,能的将诸葛亮的大军挡在天险北岸不得寸进,他便有大把的机会拉拢和收买三洞洞主的人心。
只要在南蛮各路大军抵达前线前,能让三洞洞主站到自己的船上,那么他便有了与各方大佬一较高下的实力。
在他看来,打不打赢诸葛亮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在这次南蛮大汇军中独占鳌头,顺势崛起。
在此之前,孟获一生最大的愿望也莫过于此了。
现在机会摆在眼前,他当然不愿意错过。
天天美酒佳希,夜夜佳人笙歌。
不得不说,孟获的豪爽也是极易拉拢人心的。
经过几天的接触和宴请,三洞洞主也基本认同孟获确实要比他们强一些。
尤其孟获的个人勇武更是三人所不能及的。
加上孟获一路来的行军调度,都让三洞元帅钦佩不已。
还有司马懿假曹操手谕,以汉帝刘协之名对孟获的提携,让几人更加认可跟着孟获将获得更大的利益。
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
财是下山猛虎,气是惹祸根苗。
酒色财气,也是收买人心的一种手段。
只是……
孟获以为一切都很顺利的时候,事情并未向着他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区区一条泸水,怎能挡得住诸葛亮南征的决心?
区区一条泸水,怎能挡得住刘汉百战雄狮?
万无一失的防线,从来都不存在。
更何况几个天天酒泡在池肉林中的指挥官,如何能在战争中保持着主动?
泸江水险,却也不是那么宽阔,一眼就能看到江对面的动静。
这也是孟获敢天天饮酒取乐的依仗。因为他能够清楚地看到汉军正在日以继夜地赶制渡江器械。他在心中讥笑诸葛亮的无知,如此湍急的江水根本不可能让大部队大规模地渡过。他只要挑选好有利地型做好防备,刘汉大军根本无法渡过泸水。
可诸葛亮的智慧岂是他区区蛮将所能理会的?
如果说关平、张殷等人是诸葛亮一手提拔起来的优秀将领,那么沙摩柯、杨朋所率领的五溪飞虎营就是刘琦手中一直就存在的王牌劲旅之一。
五溪飞虎营的存在,就是为这种丛林山地战争早早做出的准备。
到这时候,诸葛亮不得不由心地佩服刘琦眼光的长远。那远瞻性的战略目光是自己还远远不能达到的高度。怪不得刘琦会有如此成就。
想想自己刚刚出道便指挥过甘宁的的云梦水师。那时候自己还没把刘琦在没得到荆州便在远离大本营的并州千里之外开辟了一片新天地,组建了大汉天下最强劲的水师部队当一回事。事实证明其前瞻性的布局,让云梦水师在一统荆州和谋得益州的战争中在放异彩。而如今,更是南伐江东的主力。
最后徐庶大军北调西凉,独独留下了五溪飞虎营,当时诸葛亮还不是很明白刘琦的意图。
现在看来……
“呵……”
主公之智,深不可测呀!
难道他早就预料到会有今日的战争?
这也太可怕了吧?
人人都赞他诸葛亮大智若妖,可现在细细想来,自己还差得远呢!
不过诸葛亮可不是那么容易认输的人,现在他才是这个战场的最高指挥官,战争的走向都把握在他的每一个决定之中。
湍急的泸水,从来都不是他心中第一渡江选择。
对于五溪飞虎营来说,爬山涉水从来都不是什么难题。他们平日的训练从来就不在校场,而在山水之间。
沙摩柯早就在上一次脱离大部队准备伏击高定、孟获的计划中便已从更东的地方涉水渡过过泸江一次了。这一次诸葛亮的命令是,让他领军绕开孟获的视线再次渡江,夺取孟获大军的粮草,断绝其夹山粮道,让其不攻自乱。然后侍机袭营,让大军乘乱渡江。
这个任务对五溪飞虎营来说根本就不是什么难事。
沙摩柯、杨朋率众半夜渡泸水,夺了孟获心腹忙牙长的粮草,绝断了夹山粮道。孟获得报大怒,令武士重打忙牙长一百大棍,免其一死。
忙牙长愤愤大嚷,军粮被夺之事在军中传开,大军人心惶惶。
北岸汉军蠢蠢欲动,大有随时渡江之势,而自己一方则军心已乱。孟获紧急召来三洞元帅议事。
“大王,本帅以为汉军过江袭粮部队人数并不多,他们只是打了忙牙长将军一个措手不及罢了。请大王调拔大军一万予我,本帅定将过江之汉军全部歼灭,以保粮道。”第二洞元帅立董荼那立功心切。
阿会喃似乎很认同董荼那的分析:“本帅也愿为大王分忧,只请本部六千兵马,定为大王重夺粮道!”
董荼那却不甘心阿会喃出来抢功,大眼一瞪阿会喃:“哼!我只要五千兵马便可!”
孟获见状赶紧出来劝阻:“二位切莫自乱了分寸,大战在即,处处是功劳,岂可为了这么一支小部队而伤了和气?快坐快坐,我们边喝边聊。”
“哼!”董荼那非常不满地坐在了酒案前。
阿会喃也是白了董荼那一眼,愤愤地坐下。
这些人目前对孟获是有一些服气,并不代表他们相互之间会服气。
“哈哈,一家人,有事好商量,万莫伤了和气。咱们一起来听听金环元帅有何见解。”孟获将皮球踢给了金环三结。
金环三结是第一洞元帅,实力也比董荼那、阿会喃要强一些,因为他比二人的脑子要好用一些。
“吱咂!”金环三结饮了一口酒,咂吧了一下嘴道:“大王,我以为袭我粮道的汉军并不多。我们如果大军出动,他们定会遁去;如若放任不管,可能会反复扰我粮道。”
孟获:“金环元帅可有良计?”
金环三结:“大王,小股敌人根本无法彻底断我粮道,只有派人率大军一万护住运粮队伍便可化解。但……”
孟获:“有何顾忌,但讲无妨!”
金环三结:“这股敌人在我军身后不除,便如梗在喉,谁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跳出来捣乱,打乱大军的布暑。”
第430章 水土不服
“嗯,言之有理!”孟获听罢觉得是有必要清除这股隐藏在自己身后的敌军小部队:“董荼那听令!”
“末将在!”看到孟获端起面孔下令,作为改正的董荼那也不敢再闹什么妖蛾子。
“令你率本部兵马一万,即刻起程,返秦臧重新调运粮草,不得有误!”
“遵令!”
“阿会喃!”
“末将在!”
“令你率兵一万,于夹山两侧巡弋,把这股该死的汉军给我找出来,把它给我干掉!”
“遵令!”
孟获这人,也许脑子不是那么好用,但其勇武与果决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这一翻判断与决断也让众人不得不承认他确实更适合作一名统帅。
只不过,这是相对。
相对于三洞元帅来说,孟获虽然不是善于心计的,但他绝对是最有魄力、最有威信的。
可惜的是,这也只是相对于三洞元帅罢了。
而相对于他的对手来说,这些果决就远远不够看了。
他的部队刚刚离开营地,夹山设伏的沙摩柯、杨朋便得了消息。五千五溪飞虎营就悄悄地消失在了茫茫的大山之中。
他们的战斗力虽然很强,但毕竟人数有限,没有必要在敌人的腹部与人硬碰。二人非常明白自己过江的目的不是来找敌人血拼的,而是要想办法制造混乱,让大军乘势过江。
遁去,只是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
董荼那一脸来屑地领着一万人马押运粮草去了,而阿会喃则领着本部一万人马向夹山搜索而去。
别说一万的搜索队伍,就算董荼那和阿会喃加起来的两万人马,在这五千五溪飞虎营精英面前也是不够看的。在这大山的丛林之中,沙摩柯最少有一百种办法将他们拖散拖垮,甚至全部歼灭。
但是,孟获分出来两万人,却是沙摩柯和杨朋非常乐于见到的,这给他们奇袭孟获的大营减轻了极大的压力。
就在孟获派出去两万大军的当晚,五溪飞虎营突袭了泸水南岸的孟获本部大营。
当然,飞虎营再猛也不可能猛到可以面对八倍于自己的兵力而大获全胜。
但是夜袭从来都是扰乱军心的最佳手段之一。
一把火点然了孟获的粮仓。
本就断了粮道,这一下别说士兵会乱,就连坐在大营的金环三结都乱了阵脚。
火光起时,大营早已是一片慌乱。
慌乱中,多少蛮兵稀里糊涂地丢了性命。
“快!全体集合,敌人不多,消灭他们。金环元帅,你赶紧带人去粮仓救火。”相动于经常靠脑子算计别人的金环三结来说,孟获的应变和临场指挥更强一些。
但是……
消灭是不可能的了。
看到蛮军在孟获的率领下开始反扑,沙摩柯果断下令大军后撤。
虽然飞虎营在往后撤,却也没有快速离去,给了蛮军追上的希望。
当然,这希望也不过是一种策略。
目的,就是要调开孟获的主力。
四万蛮军,本就乱成一锅粥。孟获带了大部分人去追赶五溪飞虎营,金环三结带了一部分人去扑火救粮,还有许多伤兵需要救治……
谁还顾得上泸水上有什么动静?
当天空泛起鱼肚白,江面上黑压压的一片眼看就要登陆南岸了。
还没等蛮兵缓过神来,诸葛亮大军便在关平、张殷两支箭头的率领下冲上了岸,一头扎进了本已慌乱的蛮军大营。
孟获追击五溪飞虎营未归,金环三结组织大军反抗。
却哪儿挡得住过江猛龙?
金环三结身中流矢,被亲卫护着引残兵往南逃窜。
等孟获发现自己追不上飞虎营的时候,一切都已经结束了。只好合了金环三结、阿会喃组织溃军退入大山。
进入山区,地型不熟,诸葛亮也不敢冒然进兵,只好着令五溪飞虎营返回大营,与大军保持安全呼应距离的情况下搜索前行。
地型、军情都得边打探边汇报。
大军缓慢前行,以便诸葛亮随机应对。
初秋的南中丛林,白天依然炎热。南中多水,多木,气候非常潮湿。丛林中蛇虫鼠蚁也是令人防不胜防,还有那斗大的吸血的蚊子。南征的汉军战士不由得叫苦连连。
孟获被诸葛亮一阵算计,不免有一些胆怯。六万大军除去回去运粮的一万人,剩下不到三万人马。这一仗也让孟获充分地认识到蛮军与汉军的真正差距。说实话,他不敢再冲出去与诸葛亮正面对决。别说现在人数处于绝对的劣势,就是给他十万人,他也不觉得自己能正面战胜诸葛亮。
所以,一个字……
拖!
这茫茫的牛兰山处处埋藏着危机,自己手中的蛮军从小生活在这里,根本不惧。
依靠地型拖住诸葛便是胜利,待司马懿的大军到来,几十万大军把诸葛亮那区区几万人马一围,大事可定。
这是受伤的金环三结所献的计策,不得不说也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孟获不断地组织小股部队依靠地形对汉军进行骚扰,让谨慎的诸葛亮也不敢冒进。汉军每日行军不足十里,又找不到叛军主力决战,许多将士难免心中焦燥。
更严重的是有不少的士兵开始吃不下饭,开始拉肚子,严重的都开始脱水了……
水土不服!
越来越严重的水土不服!
除了长年在山林中训练的五溪飞虎营外,基本都多少出现了身体不适。更加严重的是这些情况会传染。
情况紧急,诸葛当即下令大军后撤三十里,依泸水立寨,让沙摩柯、杨朋率五溪飞虎营在大营十里外的夹山峡谷设卡布防,防备敌人突袭。同时让留守越嶲郡负责粮草运输的杨仪征集全郡医匠随运粮队伍渡泸水,为战士们治病。
非常时期,人手就显得有些不足了。
为防战斗力不足,诸葛亮派快马返回成都,让费祎再调大军两万和留在成都的另外五千五溪飞虎营将士火速南下,驰援南征战场。
同时,诸葛带着关平、张殷对前一仗捕获的万余名蛮兵俘虏进行整顿收编。
收编过程其实很顺利,但诸葛亮的表情却越来越严肃。
第431章 司马之心
丢了粮草而被孟获重责一百军棍的忙牙长因为行动不便也被俘虏了。
这几天忙着追击孟获的主力,还没顾得上审问他呢。
哪知道被晾了几天,心中本就对孟获不念旧情重责于身的忙牙长主动要求要见诸葛亮。
忙牙长虽然是孟获的部将,但也是南蛮军中排得上号的将领,当时他可是在益州郡参与了群雄聚会的。也就是说,他是知道南蛮军核心军情机密的人之一。
被俘虏这些天,汉军并非象司马懿所说的那般对异族赶尽杀绝,甚至都没有对他这样的将领威胁上刑。与其在孟获这种有了更大的利益便忘记兄弟的人手下任人驱使,还不如降了汉军,先保住性命来得痛快。
通过与忙牙长的谈话,诸葛亮确实发现了不少问题。
而这些问题是他南征前没有想过的,现在看来,平蛮之战似乎变得没那么简单了。
司马懿!
果然是司马懿!
这个心智不低于自己的人怎么总是阴魂不散,总是在关键的时候出现在刘琦的大后方捣乱。
南中蛮乱一直存在,诸葛也一直在谋划平定南中,但前提是他要先稳定好益州的大局。此次以朱褒、孟获、高定为首的南中之乱在诸葛亮的意料之中,所以他能够快速地做出决断,领兵南下。
可事态的发展却在他的意料之外。
仅这几个人的实力,以他之前的布局,足以将这次叛乱快速的平定。但从忙牙长提供的信息来看,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
不说叛军中有个实力与自己不相上下的司马懿坐镇,就说此次叛乱已经发展成了整个南中地区少数民族的集体叛乱就让人很头疼了。
先不管司马懿、孟获招来的各洞主国主是否真的有那么多兵力,单是从忙牙长所描述来看,木鹿大王驱赶毒蛇猛兽所成的野兽部队,兀突骨手下刀枪不入的滕甲兵都会相当难缠。
而大军南下时,并未准备好与整个南中的少数民族开战。之前在成都的讨论结果是,以朱孟高三人在南中的声名,只要能将他三人击败,便可达到杀鸡儆猴、威震南中的效果。谁曾想到司马懿来到了南中,而且将各族首领聚集在了一起,让南中各蛮兵力大增。如果再配上一个智谋高绝的统帅,那么这场战争别说快速结束,一个不小心战败都是很有可能的事。
诸葛亮将诸将分配至大营各处防备与照看军中情况,自己关在营帐沉思。
野兽兵,滕甲军……
另一边的大军统帅司马懿也在思考当前的战争形势。
诸葛亮大军南渡泸水,并战败孟获的消息已经传回了滇池,而各自回部落调集大军的几大首领还没有返回滇池。秃龙洞主朵思大王号称拥有十万牌刀獠丁军,兵力多则不利于快速集结;八纳洞主木鹿大王和乌戈国王兀突骨却是因为路途比较遥远而尚未领兵返回。到达滇池的只有银治洞主杨锋带来的两万人马和老带来洞主送过来的粮草。
之前诸葛亮不知道他的存在,但他却至始至终都明白自己的对手是诸葛亮。
如果说他主动请缨到刘琦的大后方策反时还带着一丝不成功便成仁的悲壮,而成功联合了南中所有的大部落后的他却有了些别样的思考。
也许——
在这茫茫的大山中一统南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