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大汉重生-第1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间长了,张任当年的忠心在刘璋的引导下变成了对大汉的忠心。
想开了,便坦然了。
大战一开,便被刘琦调到并州高顺手下为将去了。
也许是刘琦的入川并不象历史中张任与刘备结下难解的仇恨,所以张任的一家结局完全不同于历史。
所以,他留在成都的优秀的儿子便渐渐脱颖而出,并受到诸葛亮的重用。
当然,这跟诸葛亮自己本身的年轻也有不少关系。
他知道刘琦把他留在成都并委以重任是为了锻炼他,一开始师兄徐庶的大军在益州,他做任何事都有底气,也敢凭着年轻人的闯劲放手施为。
但是益州这么多年远离中原战场,发展得还是相对比较繁华的。搬迁、兴起了许多大家士族。他要在益州推行新政,不懂平衡的话便会困难重重。
他要组建一套完全忠诚于刘琦的班底,黄权、董和这些老油条他不敢留在自己身边,只能放到各郡去主持大局。而他则大胆起用费祎等年轻的益州才俊。
第422章 宿敌(一)
诸葛亮统兵南下。
南中叛军一片哗然!
造反一时闹得欢,可真面对朝庭大军征讨时,一个个的心里没底了。
诸葛亮兵分三路南下。西路军:领兵在两万;主要将领:主帅诸葛亮、参军杨仪、大将关平、张殷、龚禄。战役目标:消灭越嶲郡高定的主力,随后进击益州郡,消灭雍闓、孟获军。
中路军:主将沙摩柯、副将杨朋,领五千五溪飞虎营,其主要任务是从驻地平夷县(今贵州毕节)沿小路迂回益州郡(今云南东部),占领孟获的根据地,切断孟获援高定军的退路。由于需要翻山越岭迂回,整个刘琦手下众军也只有飞虎营和黑山营能胜任。而黑山营却早已被徐庶带走。
东路军:主将李严、参军李恢弱,敌人并不强,所以领兵也不多,10000人左右。其战役目标为直取最东面的牂柯郡(今贵州黄平西南)、消灭朱褒的叛军。因为牂柯郡距离益州郡也很远,要等李严从牂柯来会合,时间上是不够的。诸葛亮下达的任务是,消灭了朱褒后,李严留在当地进行抚恤等工作了。
高定更强?是也不是!
说起来,虽然取着汉人的名字,实际上高定本就是一个蛮人。他为什么能坐到越嶲太守的高位呢?
说起来高定也是个聪明人。当年徐庶大军南下,原越嶲太守焦璜不满刘琦鸠占雀巢,举兵相抗。高定本为越嶲少数民族首领,被刘焉之前的益州刺史举为越嶲夷王。
但他不象焦璜那样为刘焉父子死忠。看到徐庶军团来势汹汹,他便看出仅靠焦璜那点郡兵不可能挡得住。就算加上他的夷兵也不可能赢。
于是,高定便趁焦璜征他入城抗击徐庶的时候突然发难,刺璜于宴上。然后大开城门引徐庶大军入城。
为了表其功和维护夷人居多的越嶲郡太平,徐庶特书信与诸葛亮商议表高定为越嶲郡太守,以夷治夷。
为此,沙摩柯还与徐庶、诸葛亮二人闹了很长时间别扭。
为啥?
那特么是他弑母份父的仇人。
还是诸葛亮的一句话为他宽心,他才留在益州的。不然早跑去找刘琦了。
诸葛亮说:“夫反者,其志不坚,迟早复反!君耐心等候,必有手刃敌酋之时。”
这一次听说高定反了,沙摩柯甭提有多高兴了,终于有机会为父母报仇了!
终于等到这一天!
其实,诸葛亮没想到司马懿会到南中。
他的排兵布阵其实是有许多徐庶离开益州时留给他的信息。
带的将不多,兵也不强。除了沙摩柯和杨朋的五溪飞虎营算得上久经沙场的精英外,其他三万兵马都是益州各郡守城的郡兵和部分新征的士兵。
因为敌人并不强大,诸葛亮本着练兵和锻炼新人的心态而来。
可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就是那么弱的郡兵和蛮兵,利用地型,设障、断路、埋伏……各种计略层出不穷,一路阻挡着益州正规军,久久不得兵临城下。
此时的司马懿并未生出谋曹之心,说他一心为曹却也不见得是真。他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让他和他的家族,能够更好地生存下去。
或者说,他就是士族的典型代表。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从士族利益出发的。
他不可能选择刘琦,因为刘琦是传统士族的天敌。
“得民心者得天下!”
道理谁都懂!理解却各不相同。
在刘琦眼里,“民”便是天下百姓,不分高低贵贱。而在某些人眼里,只有高高在上的士族才能代表民心、民意。
就如刘备,他自己穷苦出生,却一心维护着士族的利益。这也是他能够崛起于青州,立足徐州,而站稳江东的根本。他,全靠士族支持。
就算曹操也摆不脱士族的牵制。就算他明明知道士族才是这世上最大的毒瘤,那他也没办法将其摆脱。不但不能,反而要好生供养,争取他们的支持。
河内近并州,刘琦在并州一路走来,司马家可谓心知肚明。作为河内士族的典型代表,他们一直都看不惯,甚至是看不起刘琦的所做所为。所以,他们不可能会选择支持刘琦。
他们甚至看不起泥腿子出身的刘备,虽然在尊士族上刘备做得更好。出身,限制了他的高度!
司马懿为了让自己的家族更好地存活下去,他选择了曹操。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相对于刘琦与刘备,司马家更看好魄力与出身都不俗的曹操。
这么些年来,司马懿从来被曹操摆上台面,他却在背地里为曹氏基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一次,关系到曹操势力的生死存亡,司马懿也不再将自己隐匿在暗处。
这一战,胜,他生;败,曹操也就快亡了!他进退皆无意义。
所以,对抗诸葛亮的南征部队,他施出了浑身解数。
硬是靠着这些缺乏训练的郡兵和一盘散沙的蛮夷兵马生生地挡住了诸葛亮的虎狼之师。
不管你喜欢或是不喜欢司马懿这个人,你都无法否认他的优秀。在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众多谋士之中,他绝对处于最优秀的行列。
司马懿的手段绝对不只是背地里搞点权谋那么简单。就他多次只身潜入敌人腹地,搅得天翻地覆,而后全身而退来看,他这个人就非常不简单。
他说服了朱褒后,亲自前往益州郡游说孟获。
说服孟获,其实并没那么难。
此时的孟获虽然年轻,却已然名震南蛮,受各族敬重。
孟获不但作战勇敢,意志坚强,而且待人忠厚,在彝族中极得人心,就是汉族中也有不少人钦佩他。
在益州郡,除了雍辏猓负趺蝗四芨枪浞缤贰
雍辏嬷菘ご笮眨餍胖谀贤痢5晃罡鹆量粗兀踔猎谕菩行抡庇幸獯蜓梗涠粤蹒闹握挠胁宦
司马懿在朱褒的引见下与雍辏Ы哟ィ捣淦鸨春骸
二人一拍即合,雍辏б韭碥菜捣匣瘛
孟获本无意叛汉,却奈何司马懿十棋高一招,先行说服了他梦中人祝融一族。
第423章 火神后裔
祝融,华夏族上古神话人物,火神。
其实……
祝融,是三皇五帝时夏官火正的官名,与大司马是同义词。历史上有多位著名的祝融被后世祭祀为火神灶神。祝融氏也是氏出多元的,历史上有颛顼族祝融氏和炎帝族祝融氏。
其中,炎帝后代、黄帝夏官、赤帝祝融容光为南方灶神火神,颛顼之孙重黎是高辛氏的火正祝融为北方人的灶神火神、颛顼之孙吴回(楚国先祖)在帝喾诛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
尧帝时弃用祝融官名采用司马一名,商朝祖先契为火正大司马阏伯“子卨”此为商人的火神。
《晋书》有记载:“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这句话明确的告诉我们祝融是夏官的官名。除了《晋书》以外《左传》也有祝融是夏官官名的记载。《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说:“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里面提到的木正即春官,火正即夏官,金正即秋官,水正即冬官。所以《左传》所说的火正曰祝融,意思就是夏官的官名叫祝融。
《史记楚世家》说:重黎居火正就被命曰祝融,吴回复居火正就为祝融。楚国始祖祝融本名吴回,因为火官的身份而被帝喾命名为祝融。
司马氏是高阳之子重黎的后裔,即夏官祝融。远古至商朝世代袭承夏官这一职位,到了周朝,夏官改称司马。周宣王时,先祖程伯休父平定徐方有功,恩赐司马为族姓。司马懿的十二世祖司马卬随项羽灭秦,受封殷王,建都河内。汉朝时成为河内郡,司马家族世代居住在此地。
而孟获所倾慕的那位奇女子祝融,相传便是火神后裔。
至于是哪一位火神,便无史料可考了。
在南中那广袤的山林里,蛮夷各族还保持着刀耕火种的生活形态。根本没有什么历史记载。
在这里,神是传说,世世代代口述相传。
传得多了,那便是真的了。
祝融此时年方十五,因出生时天生异象,漫天红光,而被传为火神下凡,其父遂为其取名祝融。
祝融从小精习武艺,善使长标,背插五口飞刀,百发百中,堪比小李他妈。
南蛮生于山间,长于洞穴,天生对火有一种畏惧与崇敬,火神是他们的信仰。
祝融从小便被南蛮各族敬若神明。
待女初长成,各部落世子无不想将其娶回家中。有神入户,无疑会加强自己部落的威望。单祝融的号召力亦足可将自己的部落推向顶峰。
孟获便是这诸多好逑世子中的一员。
也不得不承认,在此时的南方诸蛮的年轻一代中,孟获各方面的才能确实要高出一筹。
虽还未得祝融首肯,却也在众多追求者中脱颖而出了。
至少,祝融看他的眼光已从冰冷向柔软转变了。祝融对他也明显要好过其他任何人。
司马懿的才能可不仅仅是心思缜密、懂得隐忍,他那张小嘴一张,吧啦吧啦,死人都能说活。
他住祝融父亲的部落一钻,不知道用什么方法那么一说道,便说服了祝融的父亲,让其相信他司马懿也是正宗的火神后裔。末了,还让祝融与他结为异性兄妹。
有祝融的肯定,司马懿说服孟获似乎变得水到渠成,简单异常。
司马懿作为祝融的义兄出现,孟获更是待如上宾。
“大王名满南中,奈何甘为一寨之主?”司马见面就将了孟获一军。
孟获:“我等蛮夷,长承汉室庇佑,能安居于此,已然幸事,不敢作他想。”
司马懿:“孟兄差矣!汉室为天,却也远离南中。刘琦何德何能,可代汉室?”
孟获:“汉中王皇室正统,居领益州,如何不能?”
司马懿:“陛下尚在许都,曹丞相统领朝政,孟兄不尊丞相,不尊天子,为何独尊汉中王?”
孟获:“尊兄亦言,汉室远离南中,而汉中王居益州而传汉令,我等如何能不尊?”
司马懿:“君可见汉室四百年,或和亲,或安抚,何时若汉中王般诛灭周边蛮夷?”
孟获:“确无!”
司马懿:“兄以为,有朝一日,汉中王独得天下,会善待贵族否?”
孟获:“这……”
司马懿:“既如此,兄如何不趁其羽翼未丰,反之自立?”
孟获:“以我不足万人之蛮兵,如何反得?如何能敌汉中王虎狼之师?”
司马懿:“以兄之威望可联诸寨各洞之兵,吾已得牂柯朱褒、益州雍辏嘀敢巡蛔懵恰Nㄈ北樱⌒秩艟俦垡缓簦朔嚼丛ǹ沙瓢阅现校
孟获:“吾虽与各寨各洞之主素又来往,但事关用兵大计,恐不易也!”
司马懿“呵呵”一笑。
“啪啪!”双手一拍,屋外走进几个仆从,抬进两口大箱子。
孟获:“尊兄,这……”
司马懿:“兄打开一观便知!”
从古至今,那亮闪闪的金银珠宝都是收买人心的最佳物品之一。
说它是之一,是因为确实还有同等重要的其他东西。
美女。
权利。
……
金钱已然在侧。
美女?听说眼前这人同样是火神后裔,且是自己心上人的义兄。
权利?大汉朝庭册封的“南蛮王”还不够么?
孟获虽然在南中南蛮中颇有声望,但毕还是个二十多岁,血气方刚的年轻人。
司马懿拋出的种种诱惑,无不正中其下怀,他已失去了分辩能力。
他不但信誓旦旦地向司马懿表明了自己效命曹操的决心,同时帮助司马懿西进越嶲劝降高定。
高定本就不是真心归附刘琦,他做的一切都只不过是为了自己以及族人的利益。有了更多的利益,当下一拍即合。
当然,能挡住诸葛亮的进攻,并不是高定、孟获的大军有多勇猛。而是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加上司马懿层出不穷的计谋,才堪堪挡住。
这些乌合之众居然挡住了正规军的进攻,也足以惊着诸葛亮了。
“有高人?”
这是诸葛亮的第一反应。
第424章 谋定胜天
诸葛亮被惊到了,高定却骄傲了。
亲眼见证过徐庶大军南下时的威猛,让高定都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就凭他手中一万多的郡兵和孟获带来的几千蛮兵,硬生生挡住了号称“天下无敌”的刘琦大军,确实值得他骄傲。
虽然诸葛亮带的这部队甚至都算不上刘琦手中的正规部队,但它不顶着刘琦的名号嘛?
反正挡住了是事实。
这让高定傲骄的小尾巴翘上了天。
战局暂时稳住了,司马懿也放心了不少。有得打就好!
就怕没得打!
就怕被辗压!
大山有大山的好处,没有骑兵的辗压,靠两条腿两双手,谁能比谁差到哪儿去?
只要战术得当,利用好地形,这仗,有得打!
不过,孟获邀请前来助战的其他部落已有人抵达益州郡,需要孟获回去接待。司马懿也需要跟孟获一起回去。他得亲自见见这些人,看看他们有什么需求,有什么慾望。
要想马儿跑,就得给马儿餵饱。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光了解对手不行,还行清楚自己的队友,才能加以利用。
留下孟获带来的人马,和提前为高定制定好的战略,司马懿随孟获一起返回了益州郡。
司马懿在还好,高定就算不服也得受着,司马懿能压制住他。就算司马懿一直在背后活动,不怎么出名,但他代表的是曹操。
曹操是谁?当朝丞相!权力滔天,可谓天子以下,万万人之上的存在。
既然选择了投向曹,高定当然想有拿得出手的功勋以为日后争取更大的利益。
经过这么些日子与诸葛亮的交手,高定也能看出一些端倪。
此次诸葛亮所率领的南征汉军并不象徐庶当年南下的主力那么强大,相比而言甚至弱的不只是一星半点。
因为,换作刘汉集团入川时的任意一支主力,对于他手中这点郡兵和蛮兵来说那都是辗压。可事实表现出来,诸葛亮的部队没有这个优势。
那么,对他来说,这便是获取功勋的大好机会!
说实话,在他眼里,司马懿调伐有度,能够料敌于先,处处为刘汉大军设置障碍,他挺佩服。但他总觉得司马懿太过保守,明明佔优的时候都不冲锋,甚至连偷营都没用过一次。他总觉得司马懿少了些勇气与魄力。
但偏偏孟获却如此信任司马懿,完全听由司马懿调度。
要知道,说起来这越嶲郡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