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开局把李世民当亲爹 >

第219章

大唐:开局把李世民当亲爹-第219章

小说: 大唐:开局把李世民当亲爹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必这八百里加急,也与南水北调有关吧。

    想到这里,李根微笑着开口说道。

    「将太师的手书,呈上!」

    内侍接过传信兵带来的手书,恭敬的献给了陛下。

    李根拆开书信,熟悉的字迹,扑面而来。

    果不其然,和李根想的一样。

    房太师字里行间,无不尽是对南水北调工程的期许和期待。

    甚至坦言,当得知南水北调的消息后,连续几个晚上夜不能寐。

    「陛下,臣奉旨督办,太原炼钢厂,如今太原炼钢厂一切都已经走上正轨,臣在此地越发清闲起来。」

    「陛下委任程处默为南水北调总工程师,处默虽然为人正直,精干,毕竟还是太过年轻了一些……」

    「陛下,臣已年迈,若是能亲眼看到开天辟地,旷古绝今之工程在臣眼中实现,臣死,亦含笑九泉也!」

    「陛下,如今遗直等人,已经完全可以管理炼钢厂事宜,老臣,斗胆请战!」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读完房玄龄的手书,李根龙颜大悦的点点头。

    同时,心情也是沉重的。

    房玄龄,乃是建立大唐的功勋重臣。

    一生的心血,都附注在江山社稷之上。

    不是李根不想让这些老将出马。

    正所谓,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因为房玄龄,如今年世已高,身在太原督办太原炼钢厂,身边有房遗直等人陪护,想来不会有任何问题。

    没想到这封手书,最后竟然是一封请战书。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句话,在李根耳畔久久回荡。

    多好的一位良相,多好的一位太师,多好的一位伯父啊!

    与房玄龄相处的点点滴滴,在李根脑海里,逐一浮现出来。

    李根还未做出决断,显德殿外,再次传来一道声音。

    「报……」

    莫非,又是一封八百里加急?

    笑看风云再起

………………………………

第二百六十九章压力山大的程处默,总工程师也不好使啊?

    还真让李根猜对了。

    果然又是一封八百里加急。

    “陛下,杜太傅八百里加急…”

    李根一挥手,内侍总管李德禄,立即快步往殿外走去。

    李根从内侍总管李德禄手中,接过杜如晦的手书。

    拆开一看,和房玄龄所言,一般无二。

    二人,一人在陈仓,一人在太原。

    都是在督办炼钢厂事宜。

    这么短的时间里,不可能商议过后,再开始八百里加急。

    时间不允许,如此与南水北调,圣旨公告的时间也不吻合。

    房谋杜断!

    千古名相!

    李根虽无缘得见,二人年轻时的风采。

    今日算是看到了,两位前辈的心怀与胸襟。

    “陛下,老臣的命都是陛下所救,若非陛下当年出手,臣的坟头草都老高了…”

    “臣奉旨督办陈仓炼钢厂,如今陈仓炼钢厂运转一切正常,杜勾和杜林,完全能够管理好炼钢厂的运转。”

    “臣在陈仓,俨然已经成为多余而清闲之人。”

    “臣,恳请陛下,如此旷古绝今,造福千秋万代之伟业,能让臣亲自参与,亲眼目睹,哪怕是每日挖一筐土,背一篓石,臣,心愿亦足矣!”

    李根将房玄龄和杜如晦的,八百里加急手书。

    分别递给了朝堂之上的房遗爱和杜荷。

    两位尚书看过各自父亲的手书,也是心情复杂。

    文武百官有点疑惑,这八百里加急,按理说,肯定是公务。

    若是私事,岂能用八百里加急,活脱脱的浪费国家财产和资源。

    既然是公务,陛下为何不告诉群臣,而是先让房遗爱和杜荷查勘?

    “两位尚书,对于太师和太傅所奏所请,有何意见?”

    李根看到房遗爱和杜荷,分别看完了书信,于是开口询问道。

    “陛下,臣,恳请陛下,完成家父之心愿。”

    “哦……”

    李根见房遗爱和杜荷,都表情郑重,口气坚定。

    看着两位结拜哥哥,李根微笑着点点头。

    “宰相,你来看看如何?”

    李根命人将房玄龄和杜如晦的手书,转交到宰相马周手中。

    马周打开房玄龄和杜如晦,八百里加急送来的手书。

    看完之后,脸上尽是激动之色。

    “陛下,臣以为太师和太傅之心,乃是一片赤诚之心,望陛下成全。”

    “若是臣到了这般年纪,遇到此等大事,想必亦会如此!”

    李根微笑着点点头,缓缓开口说道。

    “善,大善…”

    “既然如此,朕便再无拒绝之理由!”

    “来人,传诏赵四和冯五。”

    李根一声令下,赵四和冯五,很快便来到显德殿觐见。

    “赵四,冯五。”

    “微臣在!”

    赵四和冯五,恭敬的施礼拜见。

    “朕,命你二人,立即奔赴太原和陈仓二地。”

    “将太师和太傅,接回长安城。”

    “微臣,谨遵陛下口谕。”

    赵四和冯五恭敬的领命而去。

    二人还未走出显德殿,李根的声音再次响起。

    “对了,开朕的座驾去。别忘记,多备几桶燃料。”

    赵四和冯五心领神会。

    所谓朕的座驾,就是那辆,非常舒适和豪华的汽车。

    所谓燃料,也就是陛下用橡胶桶所装的,名为汽油的燃料,专门为汽车加油的。

    李根之所以派赵四和冯五,一起前往太原和陈仓。

    一是为了安全考虑,二是二人可以轮流驾驶,免得一人太过疲劳。

    赵四和冯五,驾驶汽车,一路率先往太原而去。

    如今长安到太原的道路,已经铺设成水泥路面。

    宽敞的大道上,偶尔有几辆马车。

    没办法,眼下虽然早已立春,天气还是比较寒冷的。

    距离春耕还有一些时日,百姓们都在自己家中待着。

    道路上偶尔可见的马车,基本都是寻亲访友,举家出行。

    下朝以后,李根将程处默留了下来。

    “处默,今日房伯伯和杜伯伯,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尽是请战书,你也看看吧…”

    程处默看过以后,瞬间压力山大。

    毫无疑问,陛下既然派赵四和冯五,前往太原和陈仓。

    那房玄龄和杜如晦一旦返回以后,自己这总工程师也不好使啊。

    有房伯伯和杜伯伯监督,自己想要在南水北调工程中一言九鼎,指哪打哪,貌似有点不可能了。

    果不其然,陛下接下来的话,验证了程处默心中的一丝丝忧虑。

    “处默哥,朕有意,让房伯伯和杜伯伯协助你,一起做好南水北调工程…”

    ……

    现如今,整个大唐只有这一辆小汽车。

    另一辆被太上皇李世民带走了,现在应该还在邮轮上,跟随漂洋过海,前往南大陆。

    赵四驾驶汽车,冯五坐在副驾驶座上。

    二人沿路而下,速度开到极速。

    不得不说,虽然没有驾照,赵四和冯五的驾驶技术,已经达到大唐最顶尖的水平。

    换源app】

    毫无疑问,稳居前三甲。

    没办法,举国上下,除了陛下,也就他们二人会开车了。

    长安到太原不足千里。

    太阳落山之前,赵四和冯五,便抵达太原炼钢厂门口。

    门口守卫,看到一辆稀奇古怪的车辆,惊讶的大眼珠子差点瞪出来。

    两名守卫,手持长矛,直接将车辆拦下。

    任凭赵四和冯五如何解释,守卫毫不留情的拒之门外。

    最后,守卫直接将炼钢厂的大门,给关闭了起来。

    太可怕了。

    这俩货,他娘的肯定不是甚么好鸟,这车也肯定不是大唐能有的物件。

    赵四和冯五在门外,急得冒火,在长安城二人无人不知,无人不知。

    没想到,初来太原便吃了闭门羹。

    赵四和冯五,在门外急得团团转。

    两位护卫,将大门关闭以后,一人继续留守门口,一人则步履匆匆的,前去汇报给护卫队长。

    护卫队长闻言,甚是诧异。

    来自长安城的奇怪车辆?

    “来人可曾报上名来?”

    护卫队长眉头紧皱,开口询问道。

    “有,有,好像叫什么赵四和冯五来着……”

    “赵四和冯五…”

    护卫队长闻言,瞬间面色大变。

    两位护卫不知赵四和冯五是谁。

    护卫队长可是清楚的很。

    护卫队长来不及解释,一路火花带闪电,直奔厂门口跑去。


………………………………

第二百七十章开天辟地,旷古绝今

    炼钢厂大门被打开。

    大冷的天,护卫队长满头冒汗。

    「小的,见过两位大统领。」

    「两位护卫有眼不识泰山,还请大统领责罚…」

    「罢了,罢了,不知者不罪…」

    赵四和冯五,连连摆手。

    此时当务之急,还是面见房太师,将房太师尽早接回长安城,才是陛下的圣意。

    「本统领且问你,房太师可在炼钢厂内?」

    听闻赵四开口询问。

    护卫队长,立即毫不犹豫的开口回答道。

    「回大统领的话,房太师自从督办太原炼钢厂以来,从炼钢厂建厂第一天起,就一直吃住在厂内,一日不曾离开过。」

    闻听此言,赵四和冯五也颇受感动。

    「好,前面带路,本统领此次前来,乃是奉圣上旨意,前来迎接房太师返回长安城的。」

    护卫队长闻言,立即在前面带路。

    赵四和冯五,虽然位居百骑司大统领职务,在房玄龄面前,也不敢托大。

    二人没有开车前行,而是跟随在护卫队长身后,往炼钢厂里面走去。

    且说房玄龄,得知南水北调工程的消息后,当场就激动的浑身颤抖。

    南水北调,既可解决南方水患,亦可解决北方旱灾。

    房玄龄,彻底被新皇的宏图伟略所折服了。

    已经满头白发的房玄龄,感觉自己浑身上下,突然有使不完的力量。

    连夜写下请战书,八百里加急,送往长安城而去。

    算算时间,自己的手书,今日应该已经送到了新皇的手中。

    也不知道,新皇会不会传诏自己回长安?

    一间装修充满书香气息的房间里,房玄龄时而眉头紧皱,时而双手握拳。

    而在他面前的桌子上,则是一张大唐的地图。

    只不过这张地图,乃是李世民初登基时的地图。

    如此已经够了,毕竟,南水北调工程,正是以大运河为。

    天色有些暗了下来,房玄龄起身掌灯,并且带上了眼镜。

    这副老花镜,乃是新皇为自己制作的。

    房玄龄当宝贝一样珍藏着,至今宛如新的一样。

    「太师,太师,赵统领和冯统领,来了…」

    护卫队长在房玄龄门口五步处,中气十足的喊道。

    房玄龄闻言立即站起身来,虽然房玄龄不知,李君羡被罢免百骑司大统领一事。

    可是在官场上摸爬滚打半辈子的房玄龄,瞬间想到了新皇身边的赵四和冯五。

    这二人,成为了统领?

    那岂不是奉新皇旨意,来传诏自己返回长安城的。

    想到这里,房玄龄精神抖擞的,推门而出。

    果不其然,门外二人,正是赵四和冯五无疑。

    「赵四…」

    「冯五…」

    「见过房太师!」

    在房玄龄面前,赵四和冯五不敢托大。

    房玄龄在陛下心中的地位,赵四和冯五非常清楚。

    …。

    二人恭敬的施礼拜见。

    「有劳二位前来,快请进屋饮茶。」

    房玄龄微笑着开口说道。

    「太师,时间紧迫,吾等奉旨前来,迎接太师和太傅返回长安城,就不耽搁时间了。」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换源的上终于有了解决之道,这里下载huann。换源,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哦……」

    听闻赵四和冯五所言,房玄龄方知,原来杜如晦也在传诏之列,莫非克明也给陛下上书了。

    房玄龄微笑着点点头,想来必是如此。

    「老臣,谨遵陛下口谕!」

    「走,老夫现在便随二位返回长安城。」

    房玄龄现在,可谓是归心似箭啊。

    「太师,您不交代和安排下,炼钢厂事宜?」

    「都已经交代和安排好了,只是老夫没有想到,陛下的传诏来的如此之快。」

    听闻房玄龄所言,赵四和冯五点点头,说道。

    「既然如此,太师,我们马上前往陈仓去接太傅。」

    「好!」

    房玄龄跟随在赵四和冯五身后,直奔大门口而去。

    大门外,通体乌黑发亮的小汽车,让房玄龄瞬间眼睛瞪的熘圆。

    「太师,请上车!」

    赵四将后排车门打开,请房玄龄上车。

    房玄龄深吸一口气,现在不是询问的时候,还是先上车再说。

    想到这里,房玄龄登上汽车,一屁股坐在了后排座椅上。

    真软和啊!

    司机换成了冯五,冯五驾驶汽车直奔陈仓而去。

    一路上,房玄龄在赵四和冯五口中,得知了许多,自己离开长安城后,所不知道的事情。

    「太师,您睡会吧,天亮之前,就可抵达陈仓了。」

    汽车速度之快,让房玄龄完全相信,赵四和冯五所言非虚。

    车内不但平稳,而且温暖舒适,让房玄龄非常惬意的,闭上了眼睛。

    ……

    陈仓炼钢厂内。

    杜如晦彻夜难眠。

    在杜如晦面前,是一张已经泛黄的地图。

    之所以泛黄,因为此地图,乃是前隋地图,正是当年为大运河所绘制的。

    自从陛下南水北调工程的圣旨一出,杜如晦几乎是夜不能寐。

    如此旷古绝今,开天辟地之工程。

    其意义之大,格局之大,影响之大,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

    杜如晦深深被此工程所折服。

    若是今生不能前往此工程,实在是生而有憾也!

    为此,杜如晦当机立断,洋洋洒洒写下手书,并命人八百里加急送去长安城。

    「父亲大人,您又一宿未眠?天都快亮了。」

    杜勾推开房门,看到满头白发苍苍的父亲,心里很是心疼。

    「父亲睡不着啊,陛下一日不传诏父亲回长安,父亲简直是如坐针毡。」

    杜如晦站起身来,活动一下筋骨。

    「父亲大人,您的身子骨,陛下最为清楚,派您来陈仓,也是陛下一番美意,长孙无忌可是被陛下派去了岭南……」

    说到这里,杜如晦微笑着点点头,说道。

    「孩子,父亲当年身患顽疾,乃是陛下出手相救,若非如此,父亲的坟头草,都老高了。」

    「如今陛下颁布圣旨,以举国之力,大修南水北调之工程。」

    「如此旷古绝今,开天辟地之工程,实在是匪夷所思,也只有当今陛下,有此气魄…」

    「这可是一个历代以来,所有帝王想都不敢想的工程啊。」

    「其意义之大,看看欢呼雀跃的百姓们,答桉一目了然。」

    「若是陛下传诏,老夫即便是把这条命,留在南水北调工程之上,也是死得其所,今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