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局把李世民当亲爹-第2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意义之大,看看欢呼雀跃的百姓们,答桉一目了然。」
「若是陛下传诏,老夫即便是把这条命,留在南水北调工程之上,也是死得其所,今生无憾也!」
笑看风云再起
继续阅读哦,期待精彩继续!
………………………………
第二百七十一章温馨的接风宴,陛下有何求?
「太傅,太傅,房太师来了……」
门外突然响起护卫的声音。
让杜如晦和杜勾,瞬间一愣。
「杜勾,陈仓炼钢厂就交给你和杜林了。」
「为父,随玄龄返回长安城去。」
只是一瞬间,杜如晦便猜测到,房玄龄因何而来。
只是,老房他,他怎么能来的如此之快?
太原到陈仓的距离,即便是老房他从看到陛下圣旨,便开始坐马车出发的话,现在理应也还在路上啊!
来不及多想,杜如晦,赶紧出门迎客。
将近两年时间未见了,不得不说,甚是想念。
房玄龄和杜如晦的感情,绝非一般人可比。
「玄龄兄,别来无恙,一年多未见,玄龄兄风采依旧!」
「克明,没想到咱们竟然会在陈仓会面,赶紧收拾收拾,随老夫返回长安城。」
「玄龄,有啥可收拾的,一切事宜,吾早就交代好杜勾和杜林了。」
「果然如老夫所料,如此最好不过,咱们赶紧上路,莫让陛下久等!」
房玄龄和杜如晦的对话,搞的赵四和冯五一愣一愣的。
若非亲眼所见,赵四和冯五,绝对怀疑,这是二人早就商量好的剧本。
「太师,太傅,请上车。」
赵四和冯五,分别打开了左右后排车门。
「克明,上车,不用眼睛瞪这么大。上车老夫再为你解释。」
「陛下若是没有制造这种座驾的本领,怎么会有这南水北调之工程……」
看到眼睛瞪的熘圆的杜如晦,房玄龄哈哈大笑着说道。
「好,上车!」
杜如晦,早就见识过新皇的种种大本领。
正如房玄龄所言,连南水北调这样的工程都弄的出来,更何况一辆座驾呢!
冯五驾驶汽车,离开陈仓,直奔长安城方向而去。
一路上,四人谈笑风生。
房玄龄和杜如晦,实在是太高兴了,竟然难得的也开起了玩笑。
突然间,汽车趴窝了。
直接熄火,一动不动。
此时距离长安城,还有至少三百里地。
而且还是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
房玄龄和杜如晦,皆无奈的摇摇头。
此座驾虽好,奈何也有弱点。
一旦趴窝以后,那可就是一动不动了。
现在看来,马车自有马车的好处。
「太师,太傅,稍等片刻,待加上油后,便好了!」
赵四和冯五下车,从后备箱取出装满汽油的橡胶桶。
房玄龄和杜如晦亦跟着下车。
看着这未曾见过的橡胶桶,甚感奇怪。
一番询问过后方知,这乃是橡胶加工而成。
里面的汽油,更是这座驾的专用燃料。
加了一桶汽油后,汽车继续飞速的前行。
不过两个时辰而已,长安城便出现在房玄龄和杜如晦眼前。
「太师,太傅,要从那道门入城?」
听闻赵四和冯五所言,房玄龄和杜如晦,不约而同的开口说道。
「走明德门吧!」
「好。」
冯五答应一声,驾驶汽车,直奔明德门而去。
明德门口,守城的士兵,远远看到黑色小汽车疾驰而来。
立即开始疏导入城百姓让路。
守城士兵,自然知道,这辆黑色座驾,乃是当今天子所有。
冯五驾驶汽车,畅通无阻的痛过了明德门。
此时,尚未过去正月。
朱雀大道两旁,高高悬挂的大红灯笼,依然悬挂着。
每到晚上,便是灯火通明,这灯笼要过了正月,方才摘下。
汽车奔驰在朱雀大道上,直奔朱雀门而去。
守护朱雀门口的禁卫军,看到黑色座驾,立即开门放行。
从朱雀门进入皇宫,让房玄龄和杜如晦面现激动之色。
这皇宫里面的布局,他们二人,太过熟悉了。
甚至是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记忆犹新。
汽车停了下来。
房玄龄和杜如晦,迫不及待的推门而出。
二人整理整理衣襟,跟随在赵四和冯五身后。
「陛下,属下将太师和太傅接回来了。」
「善,大善,和朕所算时间,一般无二。」
李根爽朗的笑声,在房玄龄和杜如晦耳畔响起,让人如沐春风。
笑声落地,一身龙袍的李根携皇后,出现在房玄龄和杜如晦面前。
「老臣,参见陛下,参见皇后娘娘。」
房玄龄和杜如晦不敢怠慢,赶紧躬身施礼拜见。
「二位伯父,快快免礼,此处没有外人,无须多礼。」
「这二年,辛苦二位伯父了,陈仓炼钢厂和太原炼钢厂,能有今日之产量,都是二位伯父之辛劳换来的。」
李根言诚意切,让房玄龄和杜如晦甚是感动。
「陛下言重了,都是陛下治国有方,吾二人,方能看到南水北调之旷古绝今,千秋万载之大业。」
【鉴于大环境如此,
君臣惺惺相惜间。
一位七八岁的小姑娘,雀跃而出。
「爷爷,爷爷…」
「新月,给爷爷请安。」
「这是新月…」
房玄龄激动的热泪盈眶,不过两年而已,都长这么大了。
若是在外面相遇,房玄龄不一定敢相认。
让房玄龄和杜如晦,更加没想到的是。
房遗爱,杜荷,长乐公主和豫章公主都夺门而出。
「孩儿…」
「儿媳…」
「见过父亲大人。」
房遗爱,杜荷,长乐和豫章公主,恭敬的施礼拜见各自的父亲。
「爷爷,爷爷,父亲大人,母亲大人,还有姨夫,姨母。都是舅舅派人请来的…」
「舅舅告诉新月,今日里,爷爷肯定会返回长安城,舅舅早就备好了酒宴,让他们来给爷爷接风洗尘…」
小新月,自幼便口齿伶俐,嘴巴又甜又会说话。
「陛下,让陛下费心了…」
房玄龄和杜如晦,感动的眼眶泛红。
如此天子,想让人不死心塌地的追随都难。
「玄策,君买,命人上酒上菜…」
王玄策和席君买,恭敬的领命而去。
李根和皇后,邀请众人进殿入座。
酒菜很快便一一端了上来。
宫殿内,洋溢着欢声笑语。
温馨的场面,宛如一家人一般无二。
酒宴过后,再次提起南水北调之工程,房玄龄和杜如晦,激动之色,溢于言表。
「二位伯父,既然心意已决,朕,不答应,也得答应。」
「不过,朕有一个请求…」
李根话音落地,房玄龄和
杜如晦,纷纷起身施礼。
「陛下言重了,尽管吩咐便是…」
………………………………
第二百七十二章关于立太子的问题,大家都在踢皮球
“二位伯父,朕本无心,再让二位伯父操劳。”
“奈何二位伯父心比石坚,朕,也只能应允下来。”
“朕有意,任命二位伯父,为南水北调工程巡视总监。”
“赵四和冯五,会跟随二位伯父左右,负责驾驶车辆,保护二位伯父安危。”
李根话音落地,房玄龄和杜如晦,齐齐摆手说道。
“陛下,使不得,使不得,您只有那么一辆座驾,臣等怎敢夺爱。”
“二位伯父,请听朕慢慢解释。”
一番长谈以后,房玄龄和杜如晦,算是听明白了。
陛下给他俩配的车,不是刚刚接他们回来的座驾。
乃是比接他俩回来的座驾,还要高大威勐许多的座驾。
既可载人,亦可载货。
既然如此,房玄龄和杜如晦,自然美滋滋的施礼谢恩。
有此座驾,抵达江南,那可是大大节省了时间。
“二位伯父,朕所拜托之事,乃是吉祥和长安之事。”
李根话音落地,房玄龄和杜如晦,面色大变。
“陛下,三位殿下有何事?”
李根微笑着站起身来,对皇后说道。
“去把吉儿,祥儿还有长安叫来。”
魏芬芳心领神会,起身离开,去叫三个孩子了。
来到孩子们房间,仍然不忘记,叮嘱一番。
“学生,李吉…”
“学生,李祥…”
“学生,李长安。”
“给太师和太傅请安。”
李吉,李祥和李长安,踏足殿内。
立即恭敬的施拜师之礼。
“这…”
房玄龄和杜如晦,万万没有想到,会有这样一出。
他二人,完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啊。
“二位伯父,以后吉儿,祥儿和长安,就拜托您们了。”
“此次南水北调工之工程,朕有意磨砺他们三人。”
“劳烦二位伯父,一路上多多教诲。”
房玄龄和杜如晦算是听明白了。
陛下传诏他们回来,不仅仅是因为满足,他俩见证南水北调之工程的夙愿。
而且,还有另外一个更加重要的任务。
至今天下无太子。
三位殿下,李吉和吉祥同岁,如今已经十三岁了。
即便是嫡长子李长安,今年也已经九岁了。
要知道,当年李世民登基称帝后。
八岁的李承乾,便被立为太子。
“陛下,莫非此举,意在……”
当着三位皇子的面,房玄龄和杜如晦,给了李根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眼神。
毕竟三位皇子都已经懂事理,明是非了。
而且个个还都聪慧有加,颇有家父风范。
房玄龄和杜如晦,自然不想得罪任何一位皇子。
“二位伯父所言,朕心中自然明白。”
“如今天下大定,四海升平,波斯和大食已然尽归我大唐所有。”
“二位伯父,朕还年轻,还有诸多梦想未曾完成。”
“眼下这地盘,朕以为,还是太小了些…”
房玄龄和杜如晦无言以对。
这地盘已经大到无法想象了,陛下,竟然还嫌小。
若是太上圣皇和太上皇闻听此言,不知二人作何感想。
“陛下口谕,老臣莫敢不从,只是……”
“吉儿,祥儿,长安,还不多谢太师和太傅成全。”
三位皇子赶紧施礼谢过。
“好了,你们三个先下去吧,何时随太师和太傅出发,父皇自有安排。”
李根话音落地,三位皇子施礼告退。
房遗爱,杜荷,也心领神会的,带着各自家卷告退了。
偌大的宫殿里,只留下房玄龄和杜如晦二人。
“陛下,国不可一日无本,立太子乃是国之大事。”
“请陛下早立太子。”
“是啊,陛下,臣也以为,宜早不宜迟…”
房玄龄和杜如晦,个个理直气壮的,言之有理。
李根有些头疼。
这些老臣不回来,自己在长安城悠闲自在的很。
只要他们一回来,保准没完没了的事。
而且,件件都是让人头疼的大事。
代沟啊代沟?
朕和他们的代沟,何止是差了一代或两代。
从思想上来说,足足差了一千三百多年啊。
李根还不能责怪二位伯父。
往大了说,他们是为国之大事着想。
往小了说,他们也是为自己这个新皇建言献策。
“二位伯父所言,朕,自然深以为然,不过,朕还年轻…”
“陛下,这和立太子无关,太子是太子,您是您。”
“三位皇子,皆是人中龙凤,东宫不可空缺啊…”
“陛下,最要紧的是,早一日立太子,早一日稳定三位皇子的心……”
“时间拖的越久,三位殿下之间,怕是要产生隔阂啊…”
“历史上多少兄弟反目?又有多少兵刃相见?”
“仔细算来,很大一部分责任,都在龙椅之上的天子,优柔寡断上……”
房玄龄和杜如晦的话,让李根深呼吸一口。
有些事情,不是自己考虑不周。
而是自己太想当然了。
房玄龄和杜如晦所言甚是,不立太子,看似是给他们机会,实则是害了他们。
】
一旦三人,人人皆有夺嫡之心,人人都要走上从龙之路的话。
兄弟反目,兵刃相见,到了最后,是在所难免的。
即便是他这个做父皇的,皆是,也会陷入两难的境地。
手心手背都是肉啊。
如何抉择?
如何割舍?
这一瞬间,李根竟然为太上圣皇李渊,默默开始心疼了起来。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到了其位,方知太他娘的难为人了。
“立谁?”
李根决定,将皮球丢给房玄龄和杜如晦。
李根话音落地。
房玄龄和杜如晦对视一眼,二人脸上表情郑重,眼睛却闪亮了起来。
早立储君,乃是二人一路上密谋之事。
新皇登基这么长时间,竟然未曾立下太子。
房玄龄和杜如晦,心里确实有些不甚满意啊。
满朝尽是年轻官员,虽然有年轻人的好处,可是也有缺憾。
如此大事,竟然无人谏言。
真不知道这些官员,都是怎么为陛下做事的。
即便是回到府中,房玄龄和杜如晦,也决定,先把房遗爱和杜荷,狠狠臭骂一顿再说。
“陛下,至于立那位皇子为太子,这个,臣等只能说,按照祖制,立长不立幼,立嫡不离庶……”
“至于如何定夺,还是要看陛下的。”
房玄龄和杜如晦,将李根刚刚丢过来的皮球,完美无瑕的给踢了回去。
………………………………
第二百七十三章下了一盘,很大的棋
李根闻言,微笑着看向房玄龄和杜如晦。
房谋杜断!
这二人,还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啊。
“来人,换新茶…”
既然房玄龄和杜如晦,将自己说的心意大动。
那不妨,今日就议出个眉目来。
宫女将茶叶换掉,换上新茶以后。
房玄龄和杜如晦,开始美滋滋的饮茶。
嘿!
李根嘴角弯起一抹弧度。
一开始,是他俩着急立太子。
眼看朕心意大动。
这二人,立马跟没事人似的。
有意思,真有意思。
果然,姜还是老的辣啊。
要论权谋的话,自己显然还有许多不足。
好吧,既然你俩美滋滋的喝茶,那,朕就陪你们一起喝。
李根微笑端起茶杯,也开始美滋滋的喝起茶来。
果然不出李根所料,当自己澹定下来,跟个没事人似的时候。
就到了老房和老杜不澹定的时候了。
房玄龄和杜如晦心里苦啊。
这陛下,怎么不按套路出牌啊。
原本已经下定决心立太子了,而且还为立谁而难以抉择。
这会儿,怎么跟个没事人似的喝起茶了呢?
“陛下,刚刚…”
杜如晦忍不住了,率先打破了殿内的沉默。
“杜伯伯,刚刚咱们说到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