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局把李世民当亲爹-第2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根话音落地,文武百官们,齐齐眼睛瞪的熘圆。
南水北调,确定不是开玩笑?
即便现在的文臣武将,都把当今圣上,视为仙人看待。
听闻南水北调的设想,百官们,还是被彻底惊呆了。
将南方多余的水,调到北方来。
从此南方无水患,北方无旱灾!
多么美好的设想和愿望啊!
“臣,等,谨遵陛下口谕!”
显德殿里,文武百官们,齐齐双眼火热。
能够跟随如此雄才大略的一代明主。
乃是他们的大幸运,也是百姓的大福气!
“众卿,南水北调,绝非一朝一夕可完成之大工程。”
“相比于四通八达的铁路线和正在开始建设的电力系统,朕以为,南水北调尤为重要。”
“鉴于此,三省六部要通力协助,程处默的兵部,更要尽可能的多抽调将士们,参与到南水北调工程之中。”
“沿途百姓,无论是否自愿还是征调而来,除了保证一日三餐以外,工钱要给予保证,此事户部,不可出现纰漏和差错。”
“众卿,南水北调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啊,南方水患之地,莫过于长江和淮河,如何引长江水入运河,朕,已经有了眉目。”
“运河要继续挖深,挖宽…”
“沿途要修建数十个大中型水库,用来蓄水…”
“朕,最终要做到的是,最后将长江水送到长安城而来…”
“……”
“至此一项工程,足以造福千秋万代,南方百姓会记住,北方百姓也会记住,千秋万世的百姓,都会记住,在座每一位的功劳…”
李根一番侃侃而谈,给文武百官们,描绘了一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画面。
“陛下圣明!”
“陛下圣明!”
百官们跪拜高呼,深情虔诚而肃穆!
“众卿免礼平身!”
李根龙颜大悦的一抬手,示意文武百官们起身说话。
毕竟,今日之朝会,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商议。
南水北调,不过是一道大餐而已。
至于派谁,来做这道大餐的主刀人。
李根眼下已经有了人选。
不曾想,李根还未开口说话,心仪之人选,主动站了出来。
“陛下,臣,斗胆问一句,南水北调工程,可有期限?”
李根微笑着注视着,开口说话的兵部尚书程处默。
看的程处默浑身发毛。
今日里,确定洗漱过了,脸上应该黑的发亮,很干净才对啊,眼角也不应该有眼屎。
陛下这小眼神?到底几个意思呢?
“处默,问的好,问的好,你若是不问朕,朕差点忘了,如此重要之事,岂能没有期限?”
“处默,南水北调如此开天辟地之宏图大业,处默以为,需要多长时间?”
程处默没想到,自己原本不过是问一问,陛下竟然不按照套路出牌,将皮球又踢给了自己。
如今满朝文武俱在,程处默不得不答啊!
可是,如何回答?
若是自己言称一年半载即可,陛下交给自己去办。
那岂不是,牛皮吹大了,吹到了自己身上。
若是自己言称十年八年的,那岂不是有扰乱人心之嫌疑。
这家伙,横竖都有点里外不是人啊!
聪明如程处默,第一次感觉有点骑虎难下。
“陛下,臣以为,南水北调,工程太过巨大,如此旷古绝今,开天辟地之大工程,没有个三五年,实在是难以竣工…”
思索片刻后,程处默拱手施礼回答道。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程处默话音落地,李根仰头大笑起来。
“知朕者,处默也!”
“传朕口谕……”
………………………………
第二百六十七章圣旨出,举国沸腾
程处默有点懵!
懵圈的懵,也是懵逼的懵。
这都是哪跟哪啊?
好好的怎么又开始传朕口谕了?
突然间,一种不详的预感,在程处默脑海里浮现出来。
完犊子的完!
大事不妙也!
果然,和程处默预感的一样。
陛下接下来的话,完美的印证了,处默刚刚的预感。
“传朕口谕,兵部尚书程处默忧国忧民,勇于为朕分忧解难。”
“朕心甚慰,朕心甚慰啊…”
“传朕口谕,任命程处默,为南水北调总工程师,全权掌管和负责南水北调之工程。”
总工程师?
这个头衔,乃是首次被文武百官所听闻。
听起来,却是非常有逼格。
昂首挺胸的程处默,傲立显德殿内,一副威风凛凛的模样。
其实心里则是五味杂陈。
他奶奶的奶奶,这总工程师,好像不是那么随便就能当上的。
一切如程处默所料,陛下接下来的话。
瞬间让程处默菊花一紧。
“处默啊处默,南水北调,乃是举国上下第一大工程,你能为朕分忧解难,朕甚是欣慰。”
程处默心里苦,可是程处默还不能说。
俺其实只是嘴上说说而已,陛下,是你小题大做了。
“正如处默所言,如此重要之大工程,若是没有时间限制,那是万万不可的。”
“早一日将南水北调,就是早一日造福大唐南北百姓,就是早一日造福千秋万代。”
“其功劳之大,称之为不世之功亦不为过。”
“仅此一项,处默之名,必将流传千古,万古流芳。”
程处默的表情亮了,双眼更是闪闪发光。
如果说,刚刚程处默还有些许懊悔,接下这烫手的山芋的话。
如今,程处默浑身热血澎湃,恨不得立即奔赴现场,抡起来锄头狠狠大干一场。
人活一世,名利二字。
仅此一项南水北调工程,足以让他程处默名利双收。
现在的程处默,找不到任何拒绝的理由和借口。
“宣朕旨意,朕命程处默五年之内,完成南水北调之工程。”
“朕会举全国之力,协助此事,同时也会给予各种工具和器械的帮助。”
“五年为限,早一日完工,朕便会多加一份厚赏。”
“所赏之人,不仅仅是总工程师程处默一人,今日朝会,朕以为,立即设立南水北调总督办组,六部尚书皆为督办,每部至少派出一位侍郎,奔赴建设一线…”
“………”
李根侃侃而谈,将胸中的大计划和大谋略,合盘托出。
“臣,等,谨遵陛下口谕!”
“陛下圣明,陛下圣明!”
激动的文武百官,振臂高呼,让整座显德殿余音绕梁。
李根此时也是心潮澎湃,挥笔泼墨。
洋洋洒洒,亲自写下国之公告的模板。
礼部按照此模板,抓紧开始行动起来。
大唐十二省道,各都护府,所有黎民百姓,都要亲眼看到陛下的决心,都要看到史无前例的工程和壮举。
热血沸腾的显德殿,足足热闹了半个时辰的时间。
几乎人人都摩拳擦掌,奋勇争先,欲要前方南水北调工程的最前线。
如此一幕,李根甚是欣慰。
显德殿内,虽然没有了大唐建国初期的老臣,没有了老臣们的沉稳,多了年轻人的敢于拼搏。
做为后来人,李根深知,有很多梦想和希望,乃至是机会,都是靠拼搏和奋斗,争取过来的。
沉稳固然是好,故步自封,却是不可取的。
一番商议过后,很快便确定了,南水北调督办组成员。
未曾入选的官员,纷纷强烈要求,再给一次机会。
如此请命,前往建设一线的盛况,简直是前无古人!
众人皆知,建设一线,肯定是吃苦受累的地方。
虽然大唐眼下,百姓富足,衣食无忧。
可是,最为繁华之地,莫过于长安城。
离开长安城,离开繁华之地,前往江南建设一线,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考验。
李根对此非常满意,从一张张年轻才俊们的脸上,李根相信,他们都是发自内心的请愿。
“善,大善,既然众卿都执意为朕分忧解难,朕以为,众卿分为若干组,以组为单位,轮流前往建设一线。”
“如此,既不耽搁朝政,也能让众卿亲自体验和参与到,南水北调工程之中。”
这个方法就是,各部门,每次派一个人出来,大家组团前往。
时间为三五个月,待他们返回以后,回到各部门工作,没有参加的,继续轮流组团前往。
如此反复,既能满足大家建设南水北调的热情和热血以及热心,也能保证朝廷各部门的正常运行。
“陛下圣明,陛下圣明。”
趁着满朝文武欢欣鼓舞之际。
李根将派狄仁杰和裴行俭,前往波斯和大食,而且如今已经彻底将波斯和大食,纳入大唐国土的事情,娓娓道来。
】
“臣,等,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陛下圣明,陛下圣明!”
显德殿里,群臣再次振臂高呼。
真是喜事一件连着一件啊,许多人激动的热泪盈眶。
“众卿,朕已飞鸽传书,命狄仁杰和裴行俭,暂时打理波斯和大食一切事务。”
“至于后期如何管理波斯和大食,朕心中也有了预桉,按照西域和吐谷浑以及高句丽和吐蕃的管理模式。”
“朕有意派两位皇子前往,分别管理波斯和大食原本所辖土地。”
“眼下,承乾在轮台城管辖西域之地,魏王泰,晋王治和吴王恪,已经远赴南大陆。”
“齐王佑和蜀王愔,虽无治国理政之经验,但是在轮台城期间,经过为期半年有余的刻苦训练和学习,朕以为,已堪大任。”
“鉴于此,朕决定派两位皇子前往波斯和大食,全权掌管两地事务,河间郡王和江夏郡王,前往辅左一年。”
之所以,派河间郡王李孝恭和江夏郡王李道宗前往。
李根自然是为了预防万一,有两位郡王辅左,不仅仅可以传授两位皇子管理之道,更可以借这一年时间,将所有隐患,消灭殆尽。
与此同时,李根还为二位皇子,配备工匠,学子等若干。
对于陛下所言,群臣皆无异议。
事情,就如此愉快的决定了下来。
南水北调的圣旨,在大唐南北各地,布告出来。
圣旨一出,举国沸腾!
………………………………
第二百六十八章千古名相,果不其然!
任谁也没有想到的一幕出现了。
即便是李根有了充足的心理准备。
依然被源源不断传来的消息,一次又一次的吓了一跳又一跳。
就在河间郡王和江夏郡王,护送两位皇子,坐上火车,奔赴波斯和大食不久。
天南海北的奏折,齐齐汇聚而来。
李根踏足显德殿,足足三尺高的奏折,让他眼睛瞪的熘圆。
这,这他娘的,要看到什么时候?
老子还有没有点空闲时间?
还有没人生自由了?
此时此刻,李根竟然为政哥,感到悲哀。
自己最为喜欢的始皇帝嬴政,之所以英年早逝,十之八九就是这些一堆又一堆的奏折给拖累的。
就这?
还没有完。
就在李根大踏步往龙椅之上走去的时候。
显德殿外,四位禁卫军,抬着成箱的奏折,出现在显德殿门口。
李根见状,嘴角使劲抽搐一下。
这日子,怕是没法过了。
「启奏陛下,御桉之上的奏折,臣皆已看过,尽是各地州府,呈上的,事关南水北调之奏折。」
宰相马周,恭敬的施礼说道。
「宰相,依爱卿之言,莫非殿外那些,也是此类奏折?」
马周闻言,微笑着点点头,开口说道。
「回陛下的话,想必尽是如此。」
「既然爱卿已经看过这些奏折,不妨给朕说说,挑重点…」
李根安心的端坐在龙椅之上。
还好有个任劳任怨,又才思敏捷的宰相马周啊。
不然,自己看到这一堆堆的奏折,脑瓜子实在是太疼痛了。
「回陛下的话,奏折虽多,堆积如山,但是所有奏折,众口一词,臣入仕十年来,乃是生平仅见。」
「即便翻阅史书,也从未有过如此让人震撼一幕。」
「大唐各州府所上奏折言称,百姓情绪激动,欣喜落泪,载歌载舞数日,白天载歌载舞,夜晚点燃篝火…」
「多有白发苍苍者,对长安城方向,长跪不起。」
「官府门前,排起长队,百姓们将家中余粮送去官府。」
「口径一致,为南水北调工程,尽一份自己的心意。」
「这一幕,几乎在大唐各地同时上演…」
「河南道,河北道,甚至是陇右道,各省道已经自发组织万余名青壮劳力。」
「陛下,现在那些青壮劳力,已经开拔,直奔江南道而去…」
「百姓有云:南水北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陛下,不仅仅是给一代人造福,而是再给千秋万代造福。」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五年期限太长,百姓们恨不得,五天就将这工程竣工啊……」
显德殿里一片安静。
史官眉飞色舞,激动不已的奋笔疾书。
不用遥想当年。
隋炀帝开拓大运河,本是一件利国利民之壮举。
竟然惹得民怨鼎沸!
…。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这伤害值,来得,属实太过勐烈了一些。
李根的眼睛湿润了。
谁是最可爱的人?
自古以来,我们的老百姓,永远都是最可爱的人。
只要你对他一分好,他能恨不得还你三分。
母庸置疑,原本五年的期限。
李根眼下,完全不必担心了。
试想一下,举全国之力。
百姓们又如此主动支持和配合的情况下。
正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加上,现有的一千辆挖掘机,一千辆推土机,一千辆装载机,以及工部,正在加紧生产的设施和设备。
工程进度,肯定会比预想的,还要快上许多。
「报……」
显德殿外,响起传信兵的声音。
「何事奏报?」
李根注视殿外,沉稳的开口询问道。
眼下大唐无战事,也不可能有战事。
周边只剩下几个弹丸之国。
大唐不收拾他们,他们都已经睡觉都要笑醒了。
即便是梁静茹,也不可能给他们那么大的勇气。
「启奏陛下,房太师送来八百里加急!」
(备注,李根登基前,房相为太子太师,虽然是李承乾的太子太师,李根被任命太子,房相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李根的太子太师,杜相为太子太傅,魏征则为太子太保。)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换源的上终于有了解决之道,这里下载huanyuan。换源,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李根闻言,郑重的点点头。
许久没有房玄龄的消息了。
自从房玄龄,前往太原督办太原炼钢厂事宜,李根就再也未曾见过房伯父一面。
想必这八百里加急,也与南水北调有关吧。
想到这里,李根微笑着开口说道。
「将太师的手书,呈上!」
内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