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竟是书中大反派-第2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般情况都是手下人先谈,实在谈不拢的话正主才会最终一锤定音。
如今这场和谈也是一样。
虽然宁永年和李岐都在场,但具体细节却基本都是由司马从和闵中光来“商议”。
“商议”当然是一个比较委婉的说法。
大宁作为在战场上获胜的一方,和谈中肯定也占据了绝对优势。
简单来说,大宁将会提出一共五个条件。
只要这五个条件双方能谈拢,那么大宁便会撤兵。
而跟所有“不平等条约”一样,第一个条件自然是关系两国地位及领土方面的。
“自盟约缔结之日起,大奉需尊大宁为主国; 并割让九江府、党平府、密云府、江夏府、三川府,共五府之地归入大宁疆域,永不可追回。”
“。。。。。。”
尊大宁为主国,承认大奉为前者的附庸国。
并且还要割让五府之地。
与前世诸多“不平等条约”相比,这样一个条件乍一听好似十分苛刻。
但实际上,大奉方面却对此并没有太过激烈的反应。
又或者说他们早已有心理准备了。
打了败仗,割地求和是正常的。
至于五府之地多不多。。。。。。
大奉一共有二十四府,一个府不论是从面积还是人口上来看,都基本跟大宁的一个州差不多。
当然了,府与府之间是不一样的,有的重要,有的则是可有可无。
而这五个府郡都位于两国边界,并不算多么富庶。
所以,宁永年要的还真不算多。。。。。。甚至大大低于大奉此前的预期。
不过即便心中暗喜,但该做的样子还是要做的。
“哼!”
暗自与李梧桐对视一眼后,闵中光旋即冷哼一声,故作愤慨道:
“司马大人!此事绝无可能!”
“。。。。。。”
。。。。。。
大约半个时辰后,殿门缓缓被推开一半; 寒风夹杂着雪花登时挤入殿中。
一个宦官拿着一张小字条走出大殿; 将字条交给等在外面的礼官后便又重新返回殿内。
而礼官则是低头扫了一眼字条; 旋即冲身旁的几个兵卒点了点头。
“铛!铛!铛!”
下一刻,震耳欲聋的鼓声响起,沉闷且厚重。
府衙外瞬间变得骚动,站满了整条街的人群拥挤在大雪中,仰首屏息等待着什么。
然后他们便听到了礼官那波澜不惊,但分外清晰的声音。
“怀陵之盟,第一款!”
“两国暂已议定,自盟约缔结之日起,大奉需尊大宁为主国,并割让九江府、党平府、密云府、江夏府,共四府之地归入大宁疆域,永不可追回!”
“。。。。。。”
在宁永年的刻意安排下,双方的谈判进度第一时间便被公之于众。
很难说前者这么做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
反正对大奉百姓而言,很难有人在此时还能保持淡定。
个中滋味除了愤怒之外,更多的或许还是无奈。
“唉,真憋屈!”
“皇上和公主为什么会答应这样的条件!”
“行了,已经不错了,四府之地而已,不算多。”
“而已?!这可是我大奉疆土!!”
“可是朝廷打了败仗,除了割地求和还能有什么办法?若是皇上不答应,你觉得宁永年会怎么做?”
“这。。。。。。”
“咦?为何这四府之中没有咱们怀陵?”
“怎么?你难道还想做大宁走狗不成?!”
“仁兄莫要误会,我只是觉得奇怪,毕竟怀陵府亦处在两国边界之上。。。。。。”
“。。。。。。”
很快,府衙外的人群便开始或义愤填膺、或长吁短叹的议论起来。
而不论他们是何态度,是悲哀还是清醒,殿中的谈判却都不会受此影响,很快便就继续进行下去。
谈完了领土问题,那接下来肯定就是“赔款”了。
“战争赔款”五万万两,三年之内付清。
除此之外,大奉作为藩属国,每年还要向大宁上贡白银两千万两、良驹万匹、细粮千万石、绸缎牛羊等特产若干。。。。。。
相比于“割地”,“赔款”虽然不涉及主权问题,但对于一个国家造成的伤害却更加直接与凶猛。
毕竟大宁打仗烧钱,大奉同样也烧钱。
而在国库已经见底的情况下,那这些巨额赔款便只能是从老百姓身上剥削而来。
到时候各种繁复苛税定会层出不穷,百姓民不聊生,进而令大奉进入国力不断衰退的恶性循环,最终此消彼长,大奉将再也不会是大宁的对手。。。。。。
这个道理没人不明白。
不管是闵中光也好、李梧桐也罢,都再清楚不过背负上这样一个巨大“债务”的后果。
但是不答应又能怎么办呢?
因此,在双方底线没有产生冲突的情况下,“赔款”的问题同样谈的很快。
司马从依旧象征性的松了松口,减少了一万万两赔款。
而闵中光在屡次尝试无果后,最后便也只能接受了这样一个数额。
赔款四万万两,三年之内付清,其余条件不变。。。。。。
至此,五个条件已经谈妥了两条。
这两条可以说既在大奉方面的预想之中,也都在他们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
甚至李岐、宁永年、李梧桐三人在这个过程中都没有说过哪怕一句话。
前者是要装傻,不能说话。
后两人则是皆知道如今还没到需要他们说话的时候。。。。。。
屋外大雪依旧,礼官的声音又一次响起在怀陵城。
而随着司马从在片刻之后平静的说出第三个条件,殿中的气氛也终于第一次变得剑拔弩张了。
第532章 和谈(中下)
“闵大人。”
“既然大奉日后将为大宁之属国,那边防一事自然便也没有必要了。”
“盟约缔结之后,还望贵国可以撤去两国边界所有守兵。”
“当然了,如果贵国担心匪患山贼之事,我国亦可派兵助贵国驻守边城,绝不会容匪人兴风作浪。”
“此亦乃我国之职责所在。。。。。。”
“。。。。。。”
大殿之中一片安静,唯有司马从的声音回荡其中。
他文绉绉的说了半天; 但意思却很简单。
就是大奉不可在两国边界设防,甚至大宁军队还要驻扎在大奉边城,帮助后者“保护百姓免受匪人侵扰”。
其实到这里一切还算正常。
但司马从接下来的话却使得闵中光顿时便变了脸色。
“哦,还有。”
“为了防止两国日后再生战端,还望贵国圣上下旨,令三品境及以上武人不得担任军中之职。”
“另外; 为了惩办伤害两国及两国百姓之首祸诸臣,希望贵国可以将所有曾在军中任职的三品及以上将领交予我国处置。”
“我朝刑部定会依律惩治此等罪臣; 以慰此战逝者在天之灵。。。。。。”
“。。。。。。”
从此大奉军中不可再有上三品境的武人。
并且如今大奉军中所有上三品境将领都要交给大宁。
照司马从的说法; 这些人是犯了“战争罪”,必须得交由大宁来依律严惩才能告慰两国在战争中死去的将士和百姓。
但其真正目的谁也清楚,不外乎就是想借此机会来进一步削弱大奉的实力。
而那些上三品境将领的结局想来也只会有两个——
要么接受大宁的招降。
要么死。。。。。。
当司马从把所有话说完,大殿里一时间陷入了良久的沉默。
这还是闵中光第一次没有立刻对大宁的条件提出反驳。
并非他觉得这个条件完全可以接受。
恰恰相反,而是这个条件实在太难以接受了。
“司马大人,谈到这个份上,我国是否有诚意想必你是清楚的。”
“但是你们呢?”
“要我军把上三品的将领都交给你们?”
“啪!”
猛地一拍桌子,闵中光竟然直接站了起来,眼神中满是愤怒。
“凭什么?!”
“。。。。。。”
“闵大人,我刚刚说过了,这些人乃是祸害两国、引发战端的罪魁祸首,自然要受到应有的惩罚。”
看着怒不可遏的闵中光,司马从表情平静:“而我朝圣上担心贵国或许会包庇此等罪臣,因此才会有此要求。”
“当然了,如果贵国能证明你们绝不会姑息养奸,那此事也不是不能商议。”
“罪臣; 姑息养奸。。。。。。哈哈哈!”
“哈哈哈哈!”
听完司马从的话,闵中光一时间怒极反笑,身形都因为愤怒而有些颤抖:“两国百姓究竟是因何遭此劫难的,司马大人你不清楚吗?!”
“我很清楚。”
司马从眯了眯眼,寸步不让:“难道不是大奉最先攻打我国原州的么?”
“怎么,闵大人竟如此健忘?”
“你!”
脸色瞬间涨红,闵中光一阵气结,但终究没能说出什么来。
确实。
两国之战确实是由大奉引起的。
虽然之后的原州城灭城才是战争的转折点,但战争的发起方并无疑问。
而在“原州城惨案”的真凶双方各执一词时,这场战争“正义性”的定义权无疑是掌握在获胜方手中的。
换句话说,哪怕这场战争是大宁发动的,此时后者也是“正义”的一方。
更何况本就是大奉发动的战争。
“司马大人。。。。。。”
“我们要怎么做,才能证明我们不会姑息养奸。。。。。。”
低着头,牙关紧咬,闵中光几乎是从牙缝中一字一字挤出一句话来。
交出所有上三品境将领是不可能的,这不仅关乎着大奉所剩无几的战力,更会严重动摇军心。
毕竟没有谁愿意为了会出卖自己的国家卖命。
那么,闵中光便只能退而求其次。
他死死盯着司马从,等待着后者重新开出条件。
不过司马从却是没有立刻回答; 而是先扭头看向了宁永年。
当后者的视线停在蒙适身上时,答案便显而易见了。
“闵大人; 此事倒也简单。”
“蒙将军乃贵国主将,更是此战的最大祸臣,理应即刻伏法。”
“嗯。。。。。。这样罢。”
“如果闵大人愿意就在此处将蒙将军伏诛,那我国便相信贵国不会纵容其他罪臣。”
“如何?”
“。。。。。。”
把蒙适就地伏法,就可以保全其他上三品境将领。
如今的情况很明显,宁永年恐怕根本就没打算要那些将领,而是打从一开始就是想让蒙适死。
当然了,蒙适如今只有六品的实力,他想杀随时可以杀。
但这样一个功勋卓著、忠心耿耿的大将,死在敌人手里和死在自己人手里是完全两个概念。
宁永年就是要逼大奉自己杀掉蒙适,进而使得大奉内部分崩离析,亦让大奉百姓对朝廷彻底失望。
这个道理并不复杂,可以称得上是阳谋。
但是在谈判中处于极端劣势的大奉又好似无法拒绝。。。。。。
一时间,所有人的视线都集中到了低头不语的蒙适身上,甚至暂时忽略了表情一瞬间变得惊愕的李梧桐,以及似乎微微颤抖了一下的李岐。
这一刻,李岐有些装不下去了。
他知道宁永年现在一定在看着自己,自己只要出现一点纰漏便极有可能会被前者识破,从而使得之前所有的“卧薪尝胆”都功亏一篑,他将再也没有机会杀掉宁永年。
但是,他不论如何也不愿意眼睁睁看着蒙适就这么死去。。。。。。
揉搓衣角的力度不由得变大的几分,脸上的憨笑却一如既往。
李岐甚至都没有回头看一眼蒙适,只是强行压制住心中的悲愤与不甘,用尽力气维持着这幅愚钝的样子。
他无比希望李梧桐可以在这时候站出来,保下蒙适。
但后者却终究什么也没说。
包括闵中光,以及大奉这边十余个文臣武将。。。。。。
“。。。。。。”
“想不到我蒙某戎马征战一生,最后竟会因此而死。。。。。。”
身后,蒙适在众人各不相同的目光中,突然发出一声轻叹。
他缓缓站起,先是死死盯住宁永年数息,似乎想要牢牢记住后者的样子,然后又收回视线看了看李岐的后背。
蒙适知道自己不能跟李岐说什么,因此便只是轻轻摇了摇头。
而至于其他人,他则是连看都没有看一眼。
“砰!”
没有任何犹豫的,一掌挥向自己胸口。
鲜血四溅中,蒙适的生机就这么彻底湮灭。
但他竟然仍保持着站立的姿势,就像是一尊血肉铸成的雕塑。
屋外,雪更大了。
。。。。。。
。。。。。。
ps:最近看大家都在骂李梧桐,就说一下。
李梧桐打从一开始设计的时候就不是完全的“正面角色”,她心里是把“大奉”放在首位的。
至于她的蠢。。。。。。嗯,我感觉之前已经暗示过好多次了呀。
总之大家讨厌这个角色是正常的,因为就是这么设计的。。。。。。
不过真不是恶心读者啊!往后面看就知道了。
另外再次明确一点:李梧桐不是后宫之一,许岁穗也不是。
第533章 和谈(下)
前后不过几十息的功夫,蒙适就这么干脆利落的自尽了。
没有说什么类似“留取丹心照汗青”之类的豪言壮语,也没有在临死前狠狠咒骂一番宁永年。
甚至当他的身体倒下时,也只不过是如寻常人一般的“噗通”一声而已。。。。。。
到头来,留下的便只有那句——
想不到我蒙某戎马征战一生,最后竟会因此而死。
“。。。。。。”
鲜血慢慢因进地缝,大殿之中陷入了长久的寂静。
当蒙适倒下的那一刻; 李梧桐就像是受到了惊吓一样突然闭上眼睛,身子亦不住微微颤抖。
李岐则是依旧没有去看蒙适哪怕一眼。
在“牺牲蒙适”这件事上,这对父女皆选择了沉默。
但沉默的原因却不尽相同。
李梧桐是为了保全大奉,不得不妥协。
而至于李岐。。。。。。
其实,李岐的想法跟李梧桐并不一样。
他从来就没有相信过宁永年会放弃大奉。。。。。。哪怕后者如今已经坐在了谈判桌上。
又或者说,那两个剩下的条件,其中一定有远远突破大奉底线的内容。
“。。。。。。”
“闵大人; 既然蒙将军已经畏罪自尽,那我等便暂且相信贵国会秉公处置其余罪臣。”
另一边,瞥了一眼蒙适的尸体,司马从平静说道:“不过贵国军中的上三品将领必须要立刻卸甲伏法。”
“不知大人同不同意?”
从把人交给大宁审判,到由大奉自己审判。
虽然司马从口口声声说的是这些人仍旧必须要“卸甲伏法”,但谁也清楚他们肯定不可能“伏法”。
换句话说,蒙适确实没有白死。
“我知道了。。。。。。”
无力的跌坐回椅子上,闵中光双眼无神。
“那边防之事呢?”
司马从笑着再问:“不知大人可还有异议?”
“没有。。。。。。”
“好,既然这样,那盟约的第三款便暂先这样。”
点了点头,司马从挥手令人将蒙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