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我竟是书中大反派 >

第263章

我竟是书中大反派-第263章

小说: 我竟是书中大反派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锋利的剑锋慢慢抵住脖颈,位置正好处在一道刚刚愈合不久的浅疤之下。

    这道疤痕还是上次在蜀州城,李梧桐以死相逼魏长天时留下的。。。。。。

    仅仅相隔十天,两次求死,但目的却截然不同。

    这么想来,她的所作所为无疑十分可笑。

    又有些令人唏嘘。

    “。。。。。。”

    眼神中的痛苦已达到了极点,如玉般光滑的剑身反射着幽幽寒光。

    李梧桐浑身颤抖,指关节甚至都因为太过用力而变得惨白。

    但是,这一剑却迟迟没有挥下。

    如此距离,如果李梧桐真的想要自刎,即便宁永年是二品也很难及时拦住。

    就像此前的魏长天也没有把握拦住那柄匕首一样。

    因此,魏长天当时的处境和如今的宁永年其实颇有些相似。

    但二人对待李梧桐的态度却相去甚远。

    魏长天为了不让李梧桐自杀,哪怕心中再怎么烦躁,但最终还是放她离开了。

    而宁永年则根本没有一丝一毫要出手阻拦的意思。

    当然了; 作为威胁魏长天的重要筹码,李梧桐对他来说还是很“重要”的,宁永年自然不希望前者就这么死掉。

    因此他眼下之所以如此淡定,仅仅只是因为早已料定李梧桐不会真的自尽。

    并非李梧桐贪生怕死,而是她心中还没有真的放弃那最后一丝希望。

    呵呵,既然是这样。。。。。。

    “十息到了。”

    半明半暗的火光中,宁永年平静的说出四个字。

    李梧桐身子猛地一颤,然后便仿佛瞬间泄掉了所有力气一样,无力的瘫跪在地。

    天子剑亦重重坠落地面。

    “武平公主,看来你也知道自己不该就这么死了。”

    伸手一招,天子剑“沧啷”一声重归剑鞘,宁永年低头俯视着脚下的李梧桐。

    “既然这样,那朕便与你谈谈接下来的事。”

    “接下来。。。。。。”

    蓦然抬起头来,李梧桐急促问道:“你、你真的会撤兵?”

    “撤兵?”

    宁永年嘴角浮上一抹讥笑:“公主,如果你此前按照朕说的做了,那朕自然也会守诺撤兵。”

    “只可惜你并未遵守你我之间的约定,朕又如何能撤兵呢?”

    “我、我照做了!”

    李梧桐瞳孔猛然放大,样子无比狼狈:“你、你让我来找你,我照做了,照做。。。。。。”

    “你没有。”

    摇了摇头; 宁永年笑着打断道:“公主,如果朕没有记错的话,朕当时给你的期限是十三天。”

    “可即便按照你出现在九南县的时间来算,却也已超过了这个期限。”

    “。。。。。。”

    确实,在李梧桐离开奉元时,邬定是说过宁永年还会再等她十三天。

    然而当她出现在九南县城时却已经过去了十四天。

    所以严格来说,李梧桐确实“超时”了。

    “我、我并非有意拖延!”

    “只是我被人封住穴脉带去了蜀州,我、我已经。。。。。。”

    表情一瞬间变得惶恐,语气中甚至有些哀求之意。

    李梧桐急切的想要解释自己为什么没能在“规定时间”内出现,但宁永年却明显没有想听这些的意思。

    “公主,不管你有什么原因,总之没能做到便是没能做到。”

    “而既然是你没有守诺在先,朕又为何需要履行承诺?”

    “这个道理,我想你应该明白。”

    “。。。。。。”

    绝望的盯着宁永年,李梧桐干裂的嘴唇几度张合,样子就像是一条离开了水的鱼。

    仅仅只差一天。。。。。。

    李梧桐当然知道这只是宁永年的说辞。

    即便她在十三天之内出现了,后者也定会有别的理由。

    又或者根本不需要理由。

    原来魏长天说的是对的,宁永年真的不会因为自己而放弃大奉。

    一丝一毫的可能都没有。。。。。。

    头一点点埋低,支撑在身前的双手慢慢握紧成拳。

    李梧桐只觉得万念俱灰,而也就在此时,宁永年的声音却再次响起在耳边。

    犹如魔鬼的低语。

    “公主,朕并非是那种不懂得变通之人。”

    “你能来,朕很欣慰。”

    “所以朕虽然暂时不能撤兵,但却仍然没有杀死你的父皇。”

    “甚至,朕也不是定要你大奉亡国。”

    “。。。。。。”

    听到最后一句话,李梧桐的动作顿时僵住了。

    她颤巍巍的抬起头来,死死盯着宁永年,直到后者慢慢把话补全。

    “公主,看在你的份上,朕会与你父皇和谈。”

    “只要他能满足朕几个小小的条件,那你跟他不仅都可以活下去,大奉也能继续存在。”

    “你要知道,朕能做到这一步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但愿没让你失望。”

    “。。。。。。”

    。。。。。。

    另一边,怀陵城北城楼。

    就当宁永年正式向李梧桐表示会跟李岐和谈时,后者则刚刚被从高杆上放下来。

    被挂了半个月,换做普通人哪怕不死至少也不成人形了。

    但李岐虽然境界不高,可好歹有修为在身,所以眼下状态倒是并无大碍。

    “陛下,此前多有得罪。”

    笑看着一脸憨傻的李岐,邬定没有半点尊敬的拱了拱手:“本将奉我朝圣上之令来接陛下入城休息,还请陛下随我走吧。”

    “走!走!”

    憨笑着拍了拍手,李岐刚想要迈步,但双腿却因为被束缚了太长时间,暂时没有恢复气力,下一秒竟一头歪倒在地。

    而看到他如此狼狈的样子,周围兵卒不仅无一人上前搀扶,甚至响起了阵阵轻微的讥笑声。

    “陛下。。。。。。”

    邬定并没有阻止兵卒们对李岐的耻笑,反而弯腰蹲在后者面前,似笑非笑的轻声说道:

    “不着急,您先趴着好生缓缓就是。”

    “您放心,我朝圣上一向仁慈,以后不仅不会再如此对您,可能还要跟您和谈呢。”

    “哦,对了。”

    “您知道这和谈的机会是怎么来的么?”

    “哈哈哈,这可多亏了您女儿,武平公主啊。。。。。。”

    “。。。。。。”

    寒风如刺,在刺眼的阳光中吹乱了李岐本就破破烂烂的龙袍。

    后者趴伏在地,身体如虫般不停扭动,似乎是想要站起来。

    他的脸朝下,因此邬定并没能看清他的表情。

    那种满是绝望与痛苦的表情。

    桐儿,你傻啊。。。。。。



第530章 和谈(中上)



“和谈?”

    马车依旧在一望无际的戈壁中疾驰,魏长天在当夜便得知了这个消息。

    宁永年上午到的怀陵城,下午见的李梧桐,他晚上就得到了信儿。

    如此速度倒不是因为魏长天在怀陵城的情报网络已经到了手眼通天的地步,而仅仅是因为和谈之事如今在怀陵已经是人尽皆知了。

    毫无疑问,是宁永年主动放出的消息。

    他不仅要谈,并且还不是“闭门谈判”,而是会请两国的诸多将臣一同参加。

    大宁这边是负责外交的鸿胪寺官员,以及以邬定为首的军中将领。

    大奉这边则是随李岐同行来到怀陵的一众文臣武将。

    当然了,谈判、尤其是两个国家之间的谈判,双方多派点人倒是正常。

    但是这次未免也太多了些。

    更关键的是谈判时间也十分离谱,竟然定在了明天一早。

    好家伙,今天到了,明天就谈。

    就不需要准备吗?

    还有,宁永年为啥这么着急?

    “张三。”

    皱眉思索了一阵,魏长天抬头问道:“我们还有多久能到怀陵?”

    “回公子,两天。”

    张三回答一句,立刻补充道:“若是驶的再快些,差不多可以在后天一早便到。”

    “只是这样一来马儿可能会脱力,或许行至半路就累死了。”

    “嗯,总之尽快吧。”

    点点头,魏长天没有强行要求什么,将车帘重新合上。

    跟若有所思的杨柳诗对视一眼,两人都没有说话,而是各自思考着这次“和谈”的事情。

    魏长天之前不是没想过宁永年会与李岐和谈。

    毕竟现实中的战争不是玩电脑游戏,只要打赢了就能轻松占领敌人的领土。

    这其中还涉及着诸多类似“民族同化”、“民心向背”的问题。

    如果宁永年没有在蜀州吃那样一个大亏,那他或许还有能力和精力来徐徐图之,将大奉尽数吞进大宁的版图。

    但如今却没有这么多时间给他了,他必须要在短期内处理掉大奉的事情,然后掉头对付越发势大的蜀国。

    而“和谈”,便是能够以最快速度安稳大奉局势的手段。

    当然了,说是“和谈”,但本质肯定是大宁单方面提条件。

    魏长天不知道宁永年会提什么条件,不过想来狮子大开口是一定的。

    至于李岐的底线在哪里。。。。。。

    “公子,这对我们来说并不算一个好消息。”

    突然,杨柳诗轻声说道:“如果真的谈成了,那我们便更难杀掉宁永年了。”

    “。。。。。。”

    “是啊。”

    无奈的点点头,魏长天轻叹一口气:“不过若是真谈成了,对两国百姓来说倒是一件好事。”

    “嗯。。。。。。公子言之有理。”

    杨柳诗笑了笑:“但奴家还是希望他们谈不拢。”

    “奴家可没有容得下天下苍生的心胸,只愿公子一人顺心如意就好。”

    “呃。。。。。。”

    扭头看了眼杨柳诗,魏长天本来想调侃一句“你胸一点也不小”,但最后还是忍住了,只是随口说道:

    “我倒希望我能称心如意,可如今却是事事都不顺心啊。”

    “咯咯咯,公子可真是不知足。”

    杨柳诗笑着打趣道:“你还要怎样才算称心呀?”

    “自然是天下归一,无拘无束,妻妾成群。”

    “咯咯咯,那公子觉得这三样哪一个最难?”

    “废话,当然是第一样最难。”

    “可奴家却是觉得第二样最难呢。”

    杨柳诗的声音突然变小了一些,也严肃了一些。

    “若真的有一日公子做到了天下归一、妻妾成群,那又怎么可能无拘无束呢?”

    “只有无牵无挂的人行事才能真的不受约束吧。”

    “公子,你说对么?”

    “嗯?”

    看着杨柳诗的表情,魏长天突然发觉她好像是意有所指。

    稍稍沉默了半晌,语气不再随意。

    “你是在说。。。。。。李梧桐?”

    “是。”

    杨柳诗轻轻点头:“公子,如今武平公主定在怀陵城,也定已与宁永年见过面了。”

    “公子或许该早些想想该怎么。。。。。。”

    “。。。。。。”

    杨柳诗的话没有说完,不过意思魏长天却是懂了。

    很明显,眼下宁永年并没有直接“背信弃义”,而是仍然给了李梧桐一丝希望。

    他想要做的事用屁股也能想明白,肯定是要把李梧桐彻底拿捏,而不仅仅只是当做一个人质。

    至于李梧桐本人甘不甘心做这样一个“傀儡”。。。。。。在“保全大奉”的诱惑下,她恐怕可以放弃一切。

    那么到时候,自己又该怎么做?

    “放心吧,我心中有数。”

    冲杨柳诗笑了笑,魏长天扭头看向窗外的夜空。

    夜色浓重,乌云的轮廓渐渐化开,像是洇了水的墨,一团团不甚清晰。

    似是在回答杨柳诗,又似是在自言自语。

    魏长天眯了眯眼,慢慢说了一句没头没尾的话。

    “将子无死,尚能复来。”

    “有些人值得,有些人不值得。”

    。。。。。。

    。。。。。。

    翌日,辰时。

    怀陵城,府衙。

    白雪收残月,寒风散晓霞。

    毫无征兆的,怀陵就这么落下了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

    不同于极少下雪的蜀州,怀陵府地理位置更靠北,每年怎么也要落上几场大雪。

    只是今年这雪好似太早了些,才刚入冬就迫不及待的来了。

    如絮般的雪花在空中纷纷扬扬飘荡,落在地面、屋檐上便化作冰水,落在人身上便覆了一层白。

    府衙周围早已站满了身披“白袍”的大宁兵卒,数十衣着各不相同的奉宁官员踏上长长的石阶,鱼贯走入正厅。

    他们便是要参与这次和谈的双方官员。

    说是“参与”可能不太合适。

    最起码对于大宁官员来说,他们皆明白自己的任务其实只是“见证”。

    包括站在门外,准备时刻向百姓“传达”谈判进度的礼官。

    所有人都再清楚不过,这次谈判的双方其实只有俩人。

    宁永年和李岐。

    而鉴于后者如今比三岁小孩强不了多少的智商,那他的角色或许便会被李梧桐所替代。

    “。。。。。。”

    “公主殿下,我朝圣上马上便来,先请入座吧。”

    正厅之中,有官员低头向着李梧桐拱了拱手。

    后者如今已换上了干净的衣裳,头发也打理的整齐,再不似昨日那般样子。

    “嗯。。。。。。”

    轻轻应了一声,李梧桐看了看满屋端坐在位的两国官员,又转头看了一眼屋外。

    冷风刺骨,天地白皑皑一线,凄凉且空旷。

    看着这幅雪景,李梧桐一时间有些愣神。

    然而随着宁永年从屏风后走出来,殿门便被慢慢合上了。



第531章 和谈(中)



“皇上!”

    “皇上!”

    当宁永年缓缓绕过屏风、现身在正殿之中时,大宁方面的使臣无一不立刻起身行礼,神色无比恭敬。

    而大奉一边的人却表现的各不相同。

    有人悄悄打量着宁永年,表情忌惮。

    有人怒目圆瞪,牙关紧咬。

    有人低头不语,不知在想些什么。

    有人身子微微颤抖,似乎有些恐惧。。。。。。

    当然了; 李岐还是那副憨傻的样子,坐在长桌一侧的首位玩弄着衣角。

    至于就坐在他身边的李梧桐。。。。。。

    视线有些躲闪,她好像不太敢看宁永年。

    “。。。。。。”

    “哗啦啦!”

    衣袖抖动的声音响亮,待宁永年落坐于主位之后,一众大宁使臣便也纷纷敛袖坐下。

    “皇上。”

    一个身着紫服的白发老者晃晃悠悠站起身子,躬身看向宁永年。

    此人名为司马从,官拜鸿胪寺卿; 同时也是这次和谈大宁方面的正使。

    而大奉的正使则是一个叫闵中光的文臣。

    “。。。。。。”

    高大而空旷的大殿里静静的,除了众人的呼吸声外,一时间便别无动静。

    “嗯。”

    片刻之后,宁永年表情不变的轻轻点了点头。

    然后,司马从便清了清嗓子,一字一顿缓缓说道:

    “诸位,自两国开展以来,百姓多有因战乱流转离散、无辜丧生者,天下生灵涂炭。”

    “两朝圣上皆不愿苍生遭此劫难,故愿以仁义之心、安善之道、太平之举,以解两国之争。。。。。。”

    “。。。。。。”

    。。。。。。

    在任何一场谈判过程中,真正能拿主意的人往往都是说话最少的。

    一般情况都是手下人先谈,实在谈不拢的话正主才会最终一锤定音。

    如今这场和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