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五代逆天 >

第248章

五代逆天-第248章

小说: 五代逆天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煜禄岷廖抟晌示驮黾恿撕芏啾丁

    李廷儒冷笑道:“杨将军,依在下的拙见,刘崇必败无疑!”

    “李大人,这是从何判断呢?”杨衮问道,他不是傻子,河东军队他也观察了很久,算得是精兵强将了。所以,他才能这么安安稳稳的呆在汉军的侧翼。如果是蜀军的话,估计杨衮早就走人了。

    “刘崇有三败,第一,河东地势狭小,粮饷缺乏,而神武皇帝没有做到取粮于敌,他没有长期作战的实力。如果,周兵坚守不出,最先不下去的,肯定是河东;第二,神武皇帝虽然出身军旅,可是他并没有什么大战的经验,在汉太祖刘知远的麾下,他是最不起眼的一个节度使,可他偏偏又是一个好大喜功,刚愎自用的人,利令智昏啊,他现在骄傲自满以为天下无敌,汉兵已经变成了骄兵,骄兵可是必败的。第三,潞州还在周兵的手里,如果神武皇帝大军远赴晋城,潞州军出来捣乱怎么办?这可是腹背受敌啊。所以,如果大军一旦南下,那就只有一条路决战,要么胜,要么败。可是,如果周兵将晋城等地牢牢守住,当着汉军南下道路,可是,又不和汉军决战,那么……汉军危矣。”

    如果说李廷儒“三败”是忽悠的话,那么李廷儒最后描述的那个境地,却深深的打动了杨衮。决战并不是你想打,别人就会陪你打的。更可况,伪周已经转危为安,他并不需要一场快胜。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只要守一段时间,等汉军撤退的时候,再突下杀手,就足够消灭汉军了。

    杨衮问道:“既然李大人如此说,可是有了什么计策吗?”
………………………………

第93章 到后方去要啥有啥

    ,更新快,,免费读!

    第93章到后方去要啥有啥

    “汉军不利久战,但汉军在攻,周军再守,形势决定了只要周军不愿战、不想战,汉军就无可奈何。 ? 可是,因为汉军有将军这样的强援,一切就不一样了。”李廷儒卖着关子说道。

    或许是因为李廷儒在称赞自己,或许是因为李廷儒成竹在胸,杨衮一边缕着自己的胡子,一边说道:“计将安出?”

    李廷儒瞥了眼杨衮,不知道这家伙是在模仿关羽,还是又在故意做作。这杨衮异常的精明,绝对不是什么大字不识的老粗,这家伙造型有点搞笑,可这样的人,偏偏容易被人掉以轻心,被人忽略不计。可是,要真是小瞧了杨衮,那肯定是要倒霉的。

    李廷儒站起来,走到军帐左侧的简易地图旁,指着潞州说道:“周军摆了个阵型,调动我们的兵力,逼着我们上前。可我们照样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调动我们,我们照样可以调动他们。将军请看,这潞州东北面是邢州、正东则是相州、磁州(今河北邯郸南面),东南则是卫州。周兵将这些地方的兵力大部分集中到了潞州正南面的晋城。看样子,周军是要解潞州之围,可是,却把自己的东大门给空开了。如果贵军能够趁机而入,到邢州、大名府走上那么一遭,周军必乱!”

    杨衮抱着膀子,仔细的看着地图,神情淡然,李廷儒也才不多这家伙到底在想些什么。只是自己主意已经出了,要是杨衮拿不定主意,他也是徒呼奈何。

    杨衮沉思了许久说道:“伪周甚是看重河北,昔年郭威造反,河北精兵进入边境之后,大部分都去了南方,可为了巩固河北,伪周在河北大肆扩军,区区河北之地已经不下2o万人马,虽然良莠不齐,可蚁多咬死象啊。再说,郭荣素来知兵,他这样调集军队,又怎么知道他不是在邢州一带设好了圈套,正等着我往里面钻呢?”

    李廷儒大笑:“人称杨将军是当世骁将。今日一见,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啊。”

    杨衮涵养甚好,不仅不生气,还微笑道:“李大人,话好说,事难做啊。在下不能不提我麾下的三万弟兄好好考虑啊!这是三万条人命,可不是三万颗大白菜啊。”

    李廷儒左手负手,右手则指着地图,说道:“潞州之东,正是巍巍太行山,由此天险在,绝对不适合大军通过,所以,周军以此为仰仗,大摇大摆的将邢州等地兵马掉过来。他这么是因为,他根本就不用担心汉军还偷偷越过太行山。如果您是神武皇帝,这支汉军在您的统帅下,在眼下这种情况下,在潞州尚未攻克时,指挥军队翻过太行山吗?”

    李廷儒盯着杨衮,一字一句的问道。杨衮却是一笑:“在下自然不会了。先不说别的,单单是穿越者太行山,恐怕就要折掉不少人马,再说了,就算军队可以从太行山穿越,可是,粮草可怎么翻山运送啊?到了山那边,只要敌人坚壁清野,不用打,过不了三天,汉军自己就要垮掉。”

    李廷儒说道:“将军既然知道,那么您还认为周军会在太行山之东设下埋伏吗?再说了,单单在泽州(治所是晋城),周军就聚集了1o万人,如果还要在邢州设伏,那么河北其他的地方,岂不是彻底空虚了起来了吗?别不说,易州、雄州这些毗邻贵国的州县,周军也敢空虚下来吗?他没有那么多兵设伏!”

    杨衮摸着胡子又说道:“即便如此,恐怕周军也会在太行山派出一些人马警戒吧。只要再险要之处,放上几个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我纵使有三万大军,也没有办法啊。再说了,人可以爬山,这马可怎么爬山啊?”

    “杨将军,太行山之东是伪周,太行山之西则是汉国。太行山是两国边界,汉国手中也是掌控有穿越太行山的关隘的。”

    “李大人是说太原府之东的古关吗?从那里出太行山,至少要耗费两天之间啊,而且出了古关就是恒州,那里周兵极多。恐怕不易于作战吧。”杨衮说道。

    “将军的麾下,好像都是骑兵吧。您出了古关一路南下,谁能拦得住你啊。你大可以在邢州、相州、大名府一带来往纵横。等周军反应过来,您在徐徐退兵,也不晚啊。”李廷儒说道。

    杨衮点了点头,他又说道:“可是我要是孤军深入,别的不说,这军粮该如何解决啊?”

    抢呗。李廷儒心中暗道:你们契丹又不是第一次干,还装什么纯洁啊。可他毕竟是文化人,话到了嘴边,却变成了:“孙子云:因粮于敌。将军不会忘了吧。”

    杨衮瞟了眼李廷儒,笑了。读书人的事儿,偷不叫偷,叫窃。这抢粮食、打草谷,不叫抢粮食、打草谷,叫“因粮于敌”。杨衮皱着眉头道:“我军三万众,河北又贫瘠,恐怕不好因粮于敌吧?再说了,河北有了前些年的教训,恐怕也不太好打草谷了。”杨衮话里有话,这年头,河北战乱频繁,导致河北民风善战,7年前,大皇帝耶律德光,可就差点被河北农民给打死了。派出些小部队打草谷,各人自扫门前雪,那自然是不妨事的。如果大批军队进入,河北同仇敌忾,那可就不妙了。

    李廷儒瞥了眼杨衮,一时搞不清楚他是什么意思。莫非杨衮想问自己要钱,自己身为外交官,为了搞好关系,手上确实是有点钱的,可是,杨衮张口闭口就是三万大军,自己那点小钱,扔到三万人里面,连个回音儿都听不到,再说了,自己有钱,可也没有粮草啊。退一步讲,就算自己替楚帝马云答应给杨衮军粮,隔着黄河,楚军也是运不过来的啊。更何况,现在的楚国就缺两样的东西,一是士兵,而是粮草军械。想给也没有啊。

    看着李廷儒沉默不语,杨衮反倒笑了:“我听说李大人和田雨田大人是同窗好友,可是真的?”

    手机本章:

    本书最新下载和评论本书:

    为了方便下次,你可以点击下方的《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93章 到后方去要啥有啥)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

第94章 全国大吹捧

    李廷儒说道:“同窗倒不是不过却是同年考中的。”李廷儒边说边再观察杨衮的表情杨衮听到自己否认之后眼睛里竟然露出了一丝失望虽然这种眼神的变化只是一闪而过可还是被李廷儒敏锐的抓住了。李廷儒转口说道:“不过我和田大人在金陵就是同部官员关系向来极好。可以说不是兄弟胜似兄弟了。”

    杨衮一喜嘴上随意的感慨了那么一句道:“楚国人才何其多也。田雨田大人在上京据说可以经常出入皇宫不知李大人听说了吗?”

    李廷儒、田雨是鸿胪寺官员和捕风房互不相关。可是李廷儒、田雨并不是两眼一抹黑正因为他们身份公开互相传递信息反倒可以派****摇大摆的出入边境。比起捕风房的秘密活动还更加便利一些。李廷儒自然是知道田雨在契丹中混得很好和耶律璟的关系极为融洽可惜耶律璟不是什么雄主除了坚持“一日一喝逢喝必醉”之外耳根子很软对国家大政往往拿不定主意。不然契丹在北、楚国在南伪周想不灭亡都不成。当然叶绿景的这个德**在李廷儒反倒是好事耶律德光的?*卸云醯ど撕μ笠删罢庋奈尬畏吹辜恿似醯すΦ幕指础?br/》

    可李廷儒不能这么说他笑道:“我和田大人分别留住大汉和契丹为的就是增进大楚和契丹、大汉的关系相互之间自然又消息来往哎可惜贵国重臣早已丢失先人勇气如果早点南下契丹铁骑早就到了河北的花花世界里享受了。”

    李廷儒的话说的恰到好处他从大楚的利益出埋怨几句契丹重臣合情合理别人也挑不出什么**病。可他没有想到杨衮居然长叹一声:“哎。。。太宗皇帝驾崩之后国中群臣不识大**矣。伪周者契丹之仇雠也。觊觎燕云之心始终不死。若能和大楚联合共灭此酋则契丹大安、百姓大安天下大安矣。”

    这话又让李廷儒一愣他心中猜到这杨衮可能想和田雨搭上线却没有想到这杨衮对契丹掌权者如此的敌视。

    见李廷儒沉**不语杨衮不悦道:“李大人以为在下是想诳大人的话吗?在下虽不通文墨却也是铮铮铁骨的汉子这种下作的事在下还不屑为之。”

    李廷儒对杨衮现在只有一个印象这小子虽然有时装傻充愣可他绝对不是什么省油灯。不仅如此这杨衮演技还错。如果李廷儒不是因为立场不同对杨衮天生就有警惕心如果不是杨衮多次试探李廷儒让李廷儒更加戒备恐怕还真被杨衮给骗了。李廷儒淡然的笑着:“将军之名在下远在太原也是如雷贯耳。不过将军还是慎言需防隔墙有耳啊。”

    李廷儒不接杨衮的话茬杨衮却也不恼只是叹了口气道:“可惜朝中重臣没有一个支持南下的不然以田大人和陛下的**情两国联合也不是什么办不到的事情。”

    一石激起千层**。

    杨衮这话余味太多了。其中的意思让李廷儒不****了眼杨衮这小子是在暗示什么?他是想说如果自己能够上位的话是不是就站到大楚这边支持契丹皇帝耶律璟出兵南下呢?这几个月李廷儒和田雨**流过几次田雨多次抱怨道:契丹大臣对楚国抱有敌意的在他们看来灭了一个伪周又多出来一个大楚对契丹来说都没有什么好处只要像现在这样周楚并立两国相争契丹才安如磐石才能够任意而为。在他们看来周楚之间最好保持平衡保持一种均势谁也**不掉谁契丹才能够居中调解才能够获得最大的好处。

    契丹人不是傻子抱有这种坐山观虎斗的想法的人比比皆是。所以契丹人南下才那么的困难。可如果一个亲善楚国的契丹重臣出现那么契丹人南下的几率肯定打了很多。

    李廷儒脑子一转拿定了主意他笑了:“将军的意思在下明白。不过田雨田大人毕竟是楚国大臣楚国大臣推荐将军就算将军再善战恐怕也会被贵国上下所怀疑啊。到时手就算将军得受高位恐怕也不安稳啊。如果将军在跳出支持田大人那岂不更是受人一把柄了吗?”

    “这。。。”杨衮一愣略略思索之后神情之间不禁黯然起来。

    李廷儒反而笑着拍了拍杨衮的肩膀道:“可如果我大楚上下都认为将军是贤臣我皇陛下更是推崇将军认为将军是像霍去病、李靖那样的人那不知贵国朝廷将如何看待将军呢?”

    “恩?”杨衮略感差异不过转瞬之间紧皱的眉头就舒展开了。李廷儒的意思很明显不用田雨去推荐楚国可以派一个新的使者以别的名义来契丹。由于楚国的大国地位契丹皇帝不论如何也会在大朝会上接见楚国使者的而这使者只要在言谈之中提到“马云甚是欣赏杨衮”那么契丹无论如何就算是做做样子也会将杨衮给提拔起来的。免得被人认为是明珠暗投被人认为契丹朝廷昏聩无能不识人才。

    “妙啊。妙啊。李大人真是才思敏捷想出如此妙计。佩**佩**。”杨衮笑逐颜开的赞道。

    “不过杨将军这个办法若想让人不怀疑这里却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李廷儒说道。

    “什么问题?”杨衮奇怪的问道。

    “你要作出让我皇陛下佩**让我国群臣赞许的业绩出来那才行啊。如果像您现在这样寂寂无闻我皇从来都没有听说过阁下的名字这怎么能让他派人去推荐你呢?就算我皇大仁大量推荐了你可贵国群臣十有**会认为阁下暗中投靠大楚了吧。这样你不但没有什么晋升的机会恐怕小命不保啊!”李廷儒正**的说道。

    杨衮笑了:“将军放心我现在就去找刘崇老儿说明情况连夜出兵后日先锋就能到达邢州境内到时候我就把河北闹个底朝天!让天下人都知道知道俺杨衮的厉害!”
………………………………

第95章 新军情

    ,更新快,,免费读!

    第95章新军情

    刚刚达到泽州晋城的郭荣,视察了向训、樊爱能、何徽、韩令坤的军队,紧接着又召集将领们商量战术,作为拥有1o5州地盘的大周朝廷,对上只有区区12州的大汉朝廷,这种军事上、经济上的优势,那是显而易见的。

    到了这个时候,郭荣也不再刻意,又连连下诏,命令建雄节度使韩通出晋州(今山西临汾),直取汉国的汾州(今山西汾阳),又命令承德节度使符彦卿从恒州(今河北石家庄附近)出,猛扑汉国的太原府。而郭荣自己则统领十万大军,与汉帝会战与潞州,这具体的方法,则是郭荣带着白衣军还有向训部在中间,驻守晋城,而韩令坤驻守陵川,樊爱能、何徽则驻守端氏,十万人马从东到西排成一个颠倒的“品”字形。

    为了吸引汉军进入到自己的口袋中,郭荣派遣大将慕容延钊率领军队5ooo人,驻守高平一带,如果汉军前来,则一路诈败。

    可是,等了两天,斥候迟迟没有送来汉军南下的消息,这让郭荣心中不禁起疑,连忙着急李谷、赵匡胤、向训等人商量。

    “诸位爱卿,这两天斥候来报,刘崇的军队仍然布置在潞州(今山西长治市)附近的上党、壶关一带,并没有南下的意图。刘崇这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啊?”郭荣开门见山的说道。

    “刘崇听到陛下亲来,大军云集,摄于声威,心中恐惧,不敢南下也是正常之事。不过,河东弹丸之地,不利于久战,臣以为咱们只要坚持一段时间,汉军粮草供给困难,他们必然回军!到时候,咱们大军四出,可期必胜!”向训说道。

    向训这个办法四平八稳,就算不是什么妙计,也是切实可行的,只不过耗费的时间较长。郭荣并不表态,只是扫了眼李谷等人。

    李谷说道:“陛下,向大人之计,可谓稳妥。不过,臣以为刘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