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封神之我要当昏君 >

第192章

封神之我要当昏君-第192章

小说: 封神之我要当昏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声势浩大,人人都知道我家先祖的功绩,纣王还好意思将雕像摆的太下面吗?
  甚至不少囊中羞涩的贵族,直接免费发放起了报纸,比起直接大额捐赠,怎么看都是营造名声的成本要小一些。
  朝歌百姓也很配合的闹了起来,买三份报纸送一捆无心菜变成了买一捆无心菜送三份报纸,毕竟每送出一份报纸,就能找东家领一文钱,不要白不要。
  凌晨四点的朝歌有些冷,但百姓们已经纷纷起床,来到街上,打哈欠,揉眼睛,搓手跺脚试图让身子暖上一些。
  他们全都等着新报纸发售,往往白嫖最能调动情绪。
  街上出现了许多推车、挑担,里头装着的都是些吃食,一个个热腾腾的馒头引人垂涎。
  纣王下令种植小麦、稻子时,只有大商治下的百姓被逼听从,其他诸侯的领地可不会跟着瞎闹,种那些莫名其妙的作物,自然也享受不到白面馒头的美味。
  两三文的馒头朝歌本地的百姓来说根本不是什么负担,赌上一两次马就赚回来了,也不知道那个慈善道人哪来那么多钱可以输。
  “来了!来了!今天是谁家的?”
  “是伶家!”
  “他家先祖有啥功劳?”
  “伶家先祖伶伦制箫管,定十二律,是个音律好手。”
  “就这?伯夷大人还编了诗经哩,也没见有人给他立庙啊!”
  “这个是不行,看看这个,隶家的先祖!”
  “谁?”
  “隶首,黄帝时期的大臣,当时还是用结绳记事来统计数目,既繁琐又容易计错数目,导致库存物资数目越来越乱……”
  “就是他发明了算筹,方便计数?”
  “是啊……不,不对……”
  “怎么了?”
  “报纸上说隶首发明的是算盘。”
  “算盘是什么东西?没听过啊……”
  “说是当时隶首找来几支木棍和很多石片,将石片打孔,每十片穿在一支木棍上,穿好石片的木棍依次排列,从右开始,第一串计满十个后归位,第二串开始计一个,第二串计满后再计第三串,依次类推,就形成了算盘。”
  “这……这东西听起来好像比算筹方便些……”
  “是啊,今天回去就做一个看看,比算筹省事多了。”
  “隶首有功绩,应该排得高些!”
  朝歌百姓喜欢吃瓜,但如果只是吃瓜,还不足以让他们凌晨四点就起床上街,除非有足够的利益。
  而如隶首一般的贵族先祖的事迹,就是利益所在。
  上古之事,有太多不清楚的东西,好比隶首与算盘,如果不是被隶家登报刊载,根本没多少人知道比算筹更好用的算盘。
  这么一弄,得有多少不为人知的东西被揭露在了众人眼前啊!
  从报纸中,从贵族先祖的事迹中,这些在气运加成下得以识字的百姓,开始汲取知识。
  不光民间如此,朝堂同样喧闹无比。
  “诸位爱卿,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子受有气无力道,春天到了,妖精和动物一样,精力旺盛,昨夜折腾了一宿,没休息好。
  鲁雄出列:“臣有奏。”
  子受微微抬眼:“可是马耕之事?”
  鲁雄摇头,马耕进展顺利,没啥事:“是闻太师送来的南方战报。”
  “呈上来。”
  子受看了几眼,尽管有了毛衣,但南方的战事只是小捷,并没有太大进展,按闻仲的估计,想彻底将百越之地纳入大商版图,少则一年,多则三年,之前的预计太过乐观,百越并不好打。
  子受很满意,果然利用百越拖住闻大爷是最明智的选择,连着几个憨憨政令都没有太多阻拦,看看前阵子的马耕、兵役、公田,要是闻大爷在朝歌,还真不一定能推行开来。
  “臣还有奏。”
  又是鲁雄,就你事儿多。
  鲁雄又呈上一奏疏,子受翻两下,表情复杂。
  这份奏疏来自临潼关总兵张凤,水泊梁山的“贼子”已经开始对其他山贼出手,试图扩大势力。
  水泊梁山是他派出去的辛环四兄弟建的山寨,怎么去剿匪了呢?黑吃黑?
  我交给你们的任务呢?忘啦?
  在往下看去,子受眼露精光。
  张凤对水泊梁山的评价可以总结为四个字——“狼子野心”。
  根据他的说法,水泊梁山的头把交椅似乎想在扩充势力之后,就地称王。
  山贼王!
  张凤在奏疏中也表达了自己的无奈,临潼关经历萧银叛乱,缺兵少将,无暇分兵剿贼,希望朝中能够重视。
  子受在心中暗暗叫好,干得漂亮!
  鲁雄见着子受眉眼间带着喜色,连忙劝阻道:“陛下万斤之躯,莫要再想着御驾亲征之事,不过是些山贼,遣偏师便能轻松剿灭。”
  子受发觉到自己差点露馅,近来演技有些退步,不过鲁雄却是想错了,我怎么可能自己剿灭自己呢?
  山贼王的头衔一出,虽然不拦路打劫不杀人放火,但只要朝廷不出兵剿灭,放在那里就是人心惶惶,一份天大的昏庸值!
  他立即严肃起来,道:“重点注意水泊梁山,奏报直接呈入宫中。”
  这种好事,就得多看看,每天看一看都能笑出来。
  来来去去敷衍了小半天,子受退朝。
  退朝之后他召来了尤浑,朝会之中,有一件事他觉得得稍稍重视一下。
  各地的贵族都为了祖庙的事情来到朝歌,各种登报赞颂先祖,事情闹得很大,子受决定亲自去看一看。
  这里头有点问题。
  摆明了就是坑你们钱,怎么一个个的,还亲自跑来朝歌?
  天底下的贵族都是傻子,送起钱来一个比一个殷勤,还是真的愿意为几个破雕像献出大笔钱财?
  子受觉得,前者的可能性不大。
  如果真的都是傻子,就不会存在贵族这个群体了,如果是后者,那麻烦大了……
  完了,子受发现自己可能低估了贵族对先祖的敬重,也低估了祖庙对贵族的意义。
  找尤浑问清负责收钱的皮脩所在后,子受就立即乘驾溜出宫。


第425章 这是谁的陵寝?
  正在研究祖庙图纸的貔貅一愣,圣驾怎么来了?
  他连忙放下手中的设计舆图,拜道:“陛下怎得来了?”
  子受瞥见貔貅手上图纸,装出一副极为关心的模样,道:“祖庙是朕提出修建,自然要多加关注。”
  再不关注这东西就被你真的建出来了,我本来打算三七分,三成钱财肯定不多,就用来间建几堵破墙糊弄人,没想到贵族不仅傻了吧唧的送钱,你特么动作也快,都已经整出图纸了!
  貔貅笑了笑:“陛下,这祖庙事关重大,臣也极为上心!”
  子受一指貔貅手中的设计图,问道:“所以说,这便是祖庙的图纸?”
  貔貅点点头:“还请陛下过目。”
  子受伸手接过图,貔貅则是在一旁讲解。
  “陛下请看,这是最外围的围墙,用混凝土浇筑……”
  噢,围墙啊……
  等等,混凝土?
  这种虎狼之词出自……一个商朝人的口中?
  他佯装不知,问道:“这混凝土是何物?”
  貔貅笑道:“陛下有所不知,这混凝土出自大庭氏后人。”
  “大庭氏是上古时期的部族,主要活动在大地湾一带,是一个以建造大房子为特征的部族。”
  “臣对大庭氏也不甚清楚,不过那大庭氏后人以风为姓,风家族人来到了朝歌,也曾登报宣传先祖功绩,据说这混凝土就是大庭氏族人在打磨石器时,发现不断有碎石和粉末产生,为了防止石器发热和钻孔时打滑,他们不断地往石器上加水和沙子,无意间,石粉、沙子和水自然混合产生了凝结,这便是混凝土。”
  “以混凝土筑墙也是风家的提议,这混凝土臣查过,以手抚摸,感觉光滑平整,轻轻敲打,铿锵之声清晰可闻,质地极为坚硬,无论是筑墙还是铺路,都是上佳建筑材料,工部的万尚书也准备将之用在扩建的新城之中。”
  子受:“……”
  呵呵,水泥、混凝土之类的,不都是外国发明的吗?
  其实这并不稀奇,从现代发掘的大地湾遗址中的大量混凝土地面就可以知道,混凝土技术早在5000年前就被大地湾人熟练掌握,并广泛使用,那些由料礓石和砂石混凝而成地面平均强度相当于今天的100号水泥砂浆地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混凝土。
  甚至,在这些混凝土地面之下,还有一种可防潮保暖、坚固地基,类似现代“轻骨料”的建筑材料,而轻骨料的有据可查,始于清代晚期。
  好一阵子,子受才缓过劲来。
  算了,我不在封神世界跟你讲什么逻辑,混凝土你用就用吧,反正风氏也不是朝歌的贵族,发现混凝土好用之后,其他诸侯肯定也用了,落后就要挨打,大商还得多挺几年。
  子受继续看着图纸,发现貔貅手里还有一份。
  “这也是图纸?”
  “是啊。”
  “说来听听。”
  “遵命。”貔貅摊开图纸,这份图纸竟比刚才的那份还要大出许多。
  “这是地上的宫殿,内外两重城垣,内外城廓有高约8—10米的城墙。”
  子受点头,这一个祖庙还折腾出内外城墙了,估计也是那些贵族撺掇的,呵,享受还是你们会享受,不仅自己享受还要先祖也好好享受。
  “内城外围,北墙有两道门,东、西、南,三墙各有一道门……”
  子受继续点头,还挺专业,把先祖们都当皇帝伺候了。
  “内城之中,便是封土……”
  “封土底下,则是地宫……”
  越往后就越离谱,子受越听越迷惑,头上的问号甚至比万年的头发还要多。
  封土?
  地宫?
  棺椁?
  随葬器物?
  事死如事生?
  这……
  你是在修墓吧?
  子受有些迷茫地看向貔貅:“这些,都是祖庙的构造?”
  貔貅淡定道:“这是陵寝啊,七十二疑冢有些劳民伤财,臣觉得没必要,还有那地宫飞燕,怎么飞,臣还没有头绪,不过大致的构造,倒是已经设计好了。”
  子受:“???”
  “这是谁的陵寝?”
  “当然是陛下的啊!”
  我特么活得好好的,你就给我把陵寝给安排上了?
  什么七十二疑冢,也就是想着劳民伤财的时候随口扯了两句,根本没有还活着就修墓立flag的打算,你怎么能上纲上线呢?
  这个皮脩也太坏了吧!
  以前别的大臣擅自做主张,起码还有点分寸,这个竟然直接开始修陵墓了!
  巴不得我早点死?
  图纸都出来了,建好之后是不是还得把我强行摁棺材里抬进去?
  不行,得想办法把他调走,越远越好,朝歌已经容纳不了这种大才,张大怎么选了个这种憨憨入朝为官?
  呃,张大干得不错,选的对,是个庸人,脑子有点问题。
  连续几个深呼吸,子受还没能平复下心情。
  退一步越想越气。
  “皮卿家啊……”
  “臣在……”
  子受拉起貔貅的手,意味深长地道:“赵道长今日上奏,说要在其他地方建立钱庄,并举荐了你,朕寻思,赵道长乃仙家修士,慧眼识珠,既然有他举荐,朕也不能埋没人才。”
  貔貅赶忙道:“陛下过赞了。”
  “没有过赞,都是实话,这钱庄只有建在足够繁荣的地方,才能起到作用,朝歌、陈塘关、临淄、北海、灌江口……”
  貔貅点点头,这些都属于交通要地,他和他的貔貅兄弟们都准备好了。
  子受继续道:“这些地方,都不重要。”
  貔貅惊疑:“不重要?”
  “对,最重要的地方,在西岐。”
  “陛下要在西岐也开设钱庄?”
  “自然。”子受将貔貅的手握紧几分:“西岐钱庄乃重中之重,朕决定将你派去。”
  貔貅先是不解,咱们和西岐是敌人啊!
  可再一想,在人族这个大概念之下,不存在敌人。
  钱庄无疑是利民之物,难道西岐的民就不是民吗?
  感觉着手中的力道,貔貅越发肯定赵公明的猜测,纣王早就脱离了国家之间低俗的恩怨情仇,站到了整个人族的角度上思考!
  “朕得卿,如鱼得水,唯有……”子受面色复杂的看着手中的陵寝图纸,咬牙切齿道:“唯有如此人才,才能在西岐成功建立钱庄。”
  “陛下重托,臣岂敢不从?”
  貔貅心中激荡,谁会在看到自己的陵寝设计图后还能坦然相对,甚至交以重任呢?
  黄帝乘龙升天后,人们将其落下的衣物封存,建造了黄帝陵,貔貅也曾参与其中,这份设计图就参照了黄帝陵的构造。
  貔貅发自内心的感到,纣王足以与三皇五帝相提并论。
  他在纣王身上看到了轩辕黄帝的影子,竟是不知不觉间,回忆起了黄帝将他封为“天禄兽”的那日。
  这一刻,他变了,变得不再是为了朝歌乃天下之都,贵气之地,有着皇室宝库才仕官大商,而是为了一代圣王。
  听到貔貅接旨后,子受心里顿时好受了许多。
  把人调去西岐,等到商周开战之后,和流放国外也没啥区别。
  “随朕往祖庙去看看。”
  子受开始处理正事,他本就是为了祖庙而来,各地赶来的贵族们有点不对劲,得快些弄清楚原委,别出什么乱子才好。


第426章 迁陵
  子受换了身常服,与貔貅来到祖庙处。
  祖庙附近有一堆穿着宽袍大袖,趾高气扬、肥得流油的贵族。
  一看就知道,他们对祖庙的事情极为上心,他们除了吹嘘自家先祖的功绩外,就是在讨论着祖庙该怎么修,怎么样的材料最好,怎么样的雕像才足够匹配先祖的功绩。
  一点折扣都不打,用料全是稀罕物。
  子受有些怀疑人生。
  这么热情?假的吧?
  不就是修个庙立个雕像,应该不至于这么积极,听他们之间的对话,怎么还有一家之主级别的人物亲自到场?
  祖庙的雕像是雕像,他们自家的雕像也是雕像,没啥区别啊!
  子受想来想去,都想不通透,只能与貔貅在人群中走着,竖起耳朵收集信息。
  “我本来是不在意这破庙的。”
  “是啊,我也是。”
  “可家里老父不同意,说什么朝歌乃天下中心,人多,看见先祖功绩的人也多。”
  “我倒不是,我和家里老父都不在乎,但先祖在乎啊!”
  “先祖在乎?此话怎讲?”
  “先祖的排位倒了好几次,竖起来就倒,竖起来就倒,有的甚至半夜倒,将烛台贡品都打翻了。”
  “我家……也是。”
  “哎,非得在牌位面前说去朝歌立雕像才停止,这不是先祖逼着咱们来吗?”
  “不然谁会从西岐大老远的赶到朝歌?万一被纣王给莫须有了呢?”
  “倒也不无道理,毕竟朝歌乃天下中心,先祖是该在这里受人祭拜。”
  “听说姬氏也有人来了……”
  “还有娄氏,估计禹王后人就剩娄云衢一个人了,他不来也得来。”
  “他不是……在朝歌造过反吗?”
  “遮掩着来呗,不然下了九幽都不好和老祖宗交代。”
  隐在人群里的子受,则是满头问号。
  ???
  祖宗牌位倒了?连着倒了好几次?
  你骗鬼呢??
  祖祠里进老鼠了吧?!
  可所有人都这么说,那就是真的了。
  毕竟是个不能以常理推断的世界。
  “多亏了陛下,才能让天下万民了解到人族先祖的贡献啊!”
  貔貅感慨道,这也是纣王对人族的贡献,如果不是纣王弄出人族祖庙,不知道会有多少人族先贤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