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封神之我要当昏君 >

第191章

封神之我要当昏君-第191章

小说: 封神之我要当昏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鲁雄解释道:“姬昌因为发明龙骨水车与曲辕犁声名远扬,不能随意处置,但其身怀反心,绝对不能多留,会不会陛下知道这些政令会遭到民怨,打算将一切推给姬昌,以此为由将其杀了,永绝后患?”
  晁田想了想,摇头道:“我倒是也这么想过,但……得不偿失,推广牛耕能让百姓过得更好,依着陛下以往的作风,在陛下眼中,百姓的利益绝对超越了杀姬昌一人。”
  鲁雄点头:“是我多想了,难不成陛下当真是被姬昌欺瞒了?若是如此,我等还须早日觐见陛下,揭露姬昌的险恶用心才是。”
  “不!”晁田突然灵光一现,拍案阻止了鲁雄,将计就计,就是将计就计!
  “嗯?”
  “鲁尚书,我忽然发现,有一些问题。”
  “什么问题。”
  晁田静了好久,才缓缓道:“鲁尚书可知道,马耕为何不如牛耕?”
  鲁雄摇头:“不太清楚,不过刚才你也说过,马不如牛容易驯养,而且还没有适配的曲辕犁。”
  “不止如此。”晁田将手中的纸张摊开,指着上面的记录,一一道来:“马耕还有更多问题,喂养马匹所需的饲料比牛更精细,马蹄也比牛蹄更脆弱,经不起地里的小石头折腾。”
  “按照马场中驽马的花费来粗略估算,养马的成本是养牛成本的三、四倍,若是牛死了,还能宰杀卖肉,而马肉却是不太好卖,只能卖皮。”
  鲁雄又拍起桌案:“马耕竟然存在如此之多的问题,姬昌用心险恶,定要上谏陛下杀了那老儿!”
  鲁雄已是怒极,没想到姬昌都被关起来了,还敢忽悠陛下,暗地里搞事情,难道当他们这些大臣是摆设吗?
  “鲁尚书且慢。”晁田将鲁雄拉住,继续道:“既然有许多坏处,那鲁尚书可还知道,也有益处?”
  鲁雄不动了,瞪着晁田,等他将话说完,你小子怎么老是说话只说半截?


第422章 三位一体
  日夜守着马场的晁田,一说到自己的专业,便侃侃而谈起来:“相较于那些劣势,马的优势也很突出,马匹在速度上,远超于牛。”
  鲁雄狐疑道:“依你的意思,莫非是推广马耕后,农人们在农闲之余,还能体验下策马奔腾的感觉?”
  “哈哈哈!”晁田被鲁雄给逗笑了:“这也不是不行,兴许农闲时还能参与马场的赛马,争个名次!”
  他顿了顿,正色道:“速度是马匹的特长,马一天干的活,是牛的三倍甚至四倍,对于农人而言,快速犁完地,自然是好事。”
  “六畜为马、牛、羊、猪、狗、鸡,马居于首位,西园之中有牛房、羊房、豕房、狗房、禽房,唯独没有马房。”
  “而代替马房的,则是占地比整个西园都大的马场,这是为何?”
  “只因为马匹最为重要,用途广泛,驼、骑、拉,皆可。”
  鲁雄狐疑道:“这倒是没错,不过用途广泛,便能代替老牛来犁地耕田吗?”
  晁田点头:“自然,但不是单一的马耕,而是要结合多方面来看。”
  “结合多方面来看?”
  “除了推行马耕外,陛下还要强制农人服兵役。”
  “是啊,我之前就在为兵役而苦恼,怎么,兵役还和马耕有关系?”
  “这是自然,陛下已经做出了提示,陛下最初是想要在农忙时强令农人服兵役,只是被我等劝阻了。”
  “农忙时怎能服兵役,那只会让本就难以处理的民怨变得更棘手。”
  “不,鲁尚书可还记得反贼萧银提出来的军屯?”
  “记得。”
  “有军屯自然有民屯,陛下属意的,就是这民屯,以朝廷的统率力与威信为核心,调动百姓,让百姓有组织的进行屯田耕种,这样一来,喂养马匹的成本也会降低,既然喂养一匹马的成本是牛的三、四倍,而马的耕种速度又是牛的三、四倍,如果三、四户农人共用一匹马,成本不就降了下来,速度也与牛耕一样?”
  鲁雄在晁田的分析下瞠目结舌,一户农人养马,成本自然大大提高,可多户农人共养,成本就低了下来,而马的速度比牛更快,并不影响犁地效率。
  鲁雄完全消化这番话后,不断点头才道:“果然,这才是陛下的意思,在农忙时让百姓服役,通过兵役让百姓以朝廷为中心接受管理,使用马耕,这么一来,成本大降,一旦研究出有关马耕的新技术,也能迅速统一推广,半农半兵,提升耕种效率的同时,甚至在服役的农人,都会有成为骑兵的可能!”
  “甚至,这朝歌百姓就是最适合的马耕与兵役对象,有着马场与赌马,他们正是最了解马匹的人啊!”
  晁田的话实在太有道理了,一直以来,纣王给人的印象都是运筹帷幄、算无遗策,怎么可能栽倒在区区姬昌手中。
  姬昌想以马耕来算计纣王?不存在的。
  “等等……”鲁雄忽然想到一个问题:“莫要欺我,马耕比牛耕更快的论断,放在不同的地方,效果不一样,曲辕犁需要人与牲畜相互配合,从速度上看,马匹确实比牛更快,只是,耕地时,马的步伐快慢需要与农人的步伐协调一致,若马拉的步伐太快,扶着曲辕犁的农人无法适应,最终也不能保证耕地的效率。”
  “而且老牛的速度也不会太慢,因为犁地速度的控制权,始终掌握在农人的手中,此外,还有各种因素会影响到耕地的速度,如土地平整度,在平地上犁地比在坡地上犁地更快,农人犁地的技术水平、曲辕犁的质量,也会影响到犁地速度,并不是说马比牛快,犁地速度就会更快。”
  说完这番话,鲁雄竟感到十分诧异。
  这还是那个只知道行军布阵打打杀杀的自己吗?怎么连犁地都懂得这么多?
  再一想,他便明白了纣王的良苦用心,这还不是公卿下乡所带来的吗?
  这一切都是他亲自下到乡野,在地里一下一下,刨出来的经验。
  晁田笑笑,道:“我与鲁尚书一样,都下到过田间协助农人耕种,又怎么会不懂这些道理?这土地的问题,就涉及到陛下所提出的最后一个政令——将贵族的私田收为公田。”
  “这私田一旦成了公田,便可由朝廷随意处置,是服兵役的农人来耕种,还是贵族来耕种,只是一句话的事儿。”
  “而贵族的私田大多为沃土,均是平整无比,正是最适合马耕的土地。”
  “只是……”鲁雄眉头微皱:“改私田为公田至今还未有定论,难保贵族不会心生不满为叛乱……”
  晁田翻了翻手中的奏疏递给鲁雄,道:“不不不,贵族手中的田地可比服兵役的农人更多,而且此法只是一步步慢慢推行,而且陛下还有言在先,贵族们可自行开拓荒地,拓荒后的土地皆为私田,这都能缓解贵族的怨言。”
  “更关键的是,那些在贵族土地耕种的农人,可不是单纯的耕种,他们还是正在服兵役的士兵,这对贵族而言,不也是一种威慑吗?”
  “嘶……”鲁雄倒吸一口凉气,直直愣在原地。
  这么说,纣王匆匆颁布的三条政策,经形成了一个闭环?
  层层相扣,相互呼应……
  即成全了马耕,又得到了兵源,还将私田收为了公田。
  “可为什么陛下不在殿上明说呢?”
  鲁雄心中不禁又多出了一个疑问,要是都是纣王的计划,为什么不直接明说,反而要这样遮遮掩掩,如果不是晁田突然与自己沟通一番,自己还真想不到这三个政令之中的联系。
  不过刚有这个疑问,鲁雄就自己给出了答案。
  在想通这一切之前,他是怎样的想法?
  姬昌利用纣王的性格缺点,妇人之仁,算计了纣王。
  纣王中计了,这就是纣王想要给天下人看到的表象啊!
  示敌以弱,麻痹敌人,将自己不算弱点的弱点暴露在他人眼下!
  这还是纣王对麾下臣子的锻炼,毕竟不能凡事都让君王出面,等到日后东征西讨,正式与诸侯对立的时候,难道还要事事都指望纣王亲自出手吗?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啊!
  而且,这也是纣王对臣子的一种信任。
  鲁雄感慨良久,方才道:“好,这兵役由我负责,马耕由你负责,至于改私田为公田,则由刑部负责,刑部的人都在休沐,等到他们休沐结束,我们就可以一同开始,此事暂时不要传开,陛下示敌以弱,这都是算计。”
  晁田赞同道:“是啊,这才是陛下的将计就计,不是为了杀掉姬昌而放弃既得利益的将计就计,而是利益不损,反而示敌以弱再施一计的将计就计!”
  “恐怕陛下已经开始针对西岐以及各路诸侯布局,为人臣子,我等不能有半分懈怠!”


第423章 留香皮令
  赵公明作为户部尚书的有力人选,却并不喜欢呆在户部大殿。
  他习惯呆在钱庄里,甚至他都不是很想进入户部大殿。
  户部要管的事情太多,他只喜欢管钱,而且出出进进的,老是被莫名其妙的金子、玉器绊到。
  陈九公、姚少司两人自然唯赵公明马首是瞻,在他们看来,钱庄才是国家重心,甚至应该从户部中分离出来。
  今天,钱庄里迎来了一个新入职的户部官吏,度支令皮脩。
  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大商官员都懂得开小号。
  这皮脩,就是貔貅所开的小号。
  貔貅被称为招财神兽,因协助黄帝作战有功,被赐封为“天禄兽”,即天赐福禄之意,它专为帝王守护财宝,狴犴、獬豸这种都来了朝歌,它要是不来朝歌,就说不过去了。
  赵公明一闻就闻出了其跟脚,貔貅因为只进不出只吃不拉,全身只排泄异香。
  寒暄一阵,老赵便问起来由。
  貔貅轻轻叹了口气:“本来我觉得入朝仕官就行了,但是……”
  “实不相瞒,陛下遣我收拢各地贵族捐赠于祖庙的钱物,负责祖庙一应事务……”
  貔貅三言两语,就说出了自己的困惑。
  说白了就是一个问题,贵族的捐赠三七分,三成修庙,七成私吞。
  传说貔貅只进不出,纣王比它这只正牌貔貅也没差多少啊!
  “赵道长,我知道你仕官的时间长,而且久在钱庄管理财政,还请为在下解惑,陛下到底是在算计什么?”
  赵公明思考一番,问道:“那七成,陛下可有说过准备怎么办?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显然,这件事一旦曝出去,别说天底下的贵族都会觉得被纣王蒙骗,就连寻常百姓也不会说什么好话。
  连这种钱都吞,纣王不敬先贤啊!
  貔貅沉吟片刻,仔细回忆道:“似乎是打算修陵寝,我听陛下嘀咕过什么七十二疑冢、兵马俑、地宫飞燕、龙岭迷窟……”
  赵公明没想到纣王正值壮年就想着给自己修陵寝,一时间不由得愣住了。
  貔貅继续道:“好像还有什么粽子和黑驴蹄子。”
  赵公明缓过神来:“这应该没什么关系,驴……陛下应是在考虑替代牛耕的牲畜。”
  貔貅道:“不过那七成应该就是用来修陵寝的。”
  赵公明点点头,道:“但是,并没有那么简单,你仔细想想,陛下正值壮年,为何要修陵寝呢?”
  “是因为知道商灭周兴,成汤基业只剩二十三、四年气运吗?”
  “当然不是!”
  “先不说陛下知不知道,即使陛下知道了,也不会相信这些,必然选择以人力改命,与天命对抗!”
  “陛下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不信命!而不是知道必死无疑,提前为自己修建陵寝!”
  貔貅双眼瞪得老大,幡然明悟。
  “原来如此!这意思是说,陛下此举必有深意?”
  赵公明肯定道:“这是自然,其实我之前就有所察觉,人族的陵寝风水与气运有关。”
  “禹王出定鼎九州,铸龙脉塑人道气运永昌,可用什么来镇压气运呢?”
  “大鼎不够格,崆峒印是人道至宝,可依然不足以镇压气运。”
  “唯有人族圣贤。”
  貔貅面露诧异之色:“人族圣贤?人道圣贤不似你我,寿数有限,便是黄帝也乘龙升天,枯坐火云宫中不得外出,又如何能镇压气运?”
  赵公明肃然起敬:“这是陛下想舍身镇压人族气运啊!陛下身怀无量功德,百年之后足以与三皇五帝媲美,无论封神成败,这份功德都不会磨灭,足以进入火云宫之中。”
  “但,这并不是陛下的追求,什么打压贵族、剿灭诸侯,都只是陛下顺手而为,是他人曲解了陛下的意图,无论何时,陛下从没有着眼于一人一户,执着于一国一家,永远都是为了整个人族!”
  “所以,陛下宁愿在生前修造陵寝,不入火云宫,也要将一身功德带入地下,镇压气运?!”
  貔貅初一听,只觉得是个笑话,但深入思考,却觉得赵公明所言非虚,在见到各种神通伟力之后,纣王仍旧自顾自的发展着大商,依然打压巫祝不敬天神,这就是最好的证据。
  即便他不是人,也被感动到了。
  “难怪……陛下会做这么多惹人非议的事情,明明根本不需要做这些,只要兵发西岐就行了……”
  “这侵吞的七成,倒也实属平常,毕竟陛下宁愿舍去大功德,也要建陵寝镇压人族气运,这些贵族也为人族,不过是付出了些钱财修陵寝罢了,与陛下所付出的相比,根本算不得什么。”
  赵公明沉吟道:“这都是后话,当务之急是收取钱财,将祖庙建好,至于陵寝什么时候开始修,还得等陛下进一步的诏令。”
  貔貅点点头:“对,一切还得看陛下的意思,不过我这边可以提前做准备工作,图纸、损耗、钱粮等,都要早做打算,最起码也要让人明白气运为何物,冒然修陵寝,必为人所不解,免得被人说是大兴土木徒耗钱财。”
  “对了。”赵公明忽然道:“朝歌钱庄已经巩固完毕,下一步是在各地开设钱庄,如今贵族们经商已经形成了固定路线,只需在各个关键城镇开设钱庄,就能维持运营,我属意让你的族人来维持各地钱庄运转。”
  ……
  时间一晃,便来到了四月。
  四月本是诸侯朝贺的时节,但因为去年纣王朝贺时兵围诸侯,导致大多诸侯战战兢兢,不敢来朝歌。
  不过这些诸侯还在等待时机,并没有正式反商,因而还是得做一些表面功夫,多多少少都派了些使节前来朝贺,但贺礼肯定没有以往那么丰富。
  子受也挺发愁,照这么发展下去,赌石行业就进行不下去了呀!
  又过了几天,诸侯派遣的使节到了朝歌,令人惊奇不已的是,竟还有大量贵族家主随着使节而来。
  哪怕只是押运大额钱财,就足以贵族们重视,更何况这些钱都是用来修建祖庙,为先祖立雕像的,他们不在乎,先祖们也在乎,这可不是件小事。
  现在捐给纣王也是用来建祖庙,等到日后哪路诸侯带兵占了朝歌,还不是他们自己的?
  所以尽管大出血有些肉疼,但他们能乐观安慰自己,毕竟钱并不是花掉了,而是变成了先祖雕像,在天下中心,供万人敬仰,不亏,不亏……


第424章 山贼王崛起中
  在贵族们都来到朝歌后,纷至沓来的报纸见证了朝歌的热闹。
  买纸,印刷,一条龙。
  不为别的,就为先祖造势。
  将先祖的功绩用整整数个版面报道,让所有人都知道,先祖的伟大。
  钱不够没问题,财力拼不过别人,也没问题。
  声势浩大,人人都知道我家先祖的功绩,纣王还好意思将雕像摆的太下面吗?
  甚至不少囊中羞涩的贵族,直接免费发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