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错白月光是要火葬场的-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日的烟火一闪而逝,火光散尽,只余无尽的黑暗。
蛙声却越来越喧闹,没完没了地吵呀闹呀。
他们的故事将止于这个夏。
有浮光不断自颜嫣眼前掠过,她耳畔又响起悲怆空灵的鲸鸣。
她知道,一切都该结束了。
她看着近在咫尺的少年,弯起眼角,释然地笑了笑,“就像这场烟火,虽短暂,可我会记住。”
她顿了顿,又道:“告诉你一个秘密。”
“两百年后,我是你的枕边人,我们同床共枕八年,夜夜相拥而眠。”
“我真的真的很喜欢你,是每晚做梦都想嫁给你的那种喜欢。”
“只可惜……未能真正遇见少年时期的你。”
“你将来若是遇见一个叫颜嫣的女孩,能不能对她好一点?”
“算了,你还是忘了我吧,因为……我本就不该在这种时候出现在你生命里呀。”
为什么越说,她的眼眶越酸呢?
也是。两百年何其漫长。
他会遇见柳南歌,会遇见很多很多她不曾见过的人……
谁又会将一个萍水相逢之人在心中记上两百年之久?
她不过是他漫长生命中最轻描淡写的一笔,无足轻重。
两百年后的谢砚之根本不记得还有颜嫣这个人。
她又一次扬起唇角,眼眸中却不曾染上半点笑意。
“我也会努力忘了你,倘若我有能力杀你,我仍不会手软,若无那个能力,我亦会躲你躲得远远的,我们此生最好再也不要有任何交集。”
她的声音像是远在天边,又像是近在眼前,听不真切。
一缕清风刮过,颜嫣此人便在这个时空消失得干干净净,就像从未出现过。
。
影找到谢砚之的时候,已是次日清晨,他目光空洞地躺在狭小的船舱中,喃喃自语:“我为何会躺在这里?”
一连重复三四遍,他才恍然想起是颜嫣,是颜嫣说想与他泛舟赏荷,故而,他才会躺在这里。
“可颜嫣呢?颜嫣又去了哪里?”
影被他问得满头雾水:“颜嫣是谁?听起来是个姑娘的名字,可公子你何时与一个陌生姑娘有了交集?”
谢砚之混乱的大脑有着一瞬间的清明,他终于意识到事情有些不对劲。
“你不记得她了?”
这个名字乍一听是有些耳熟,可影着实想不起究竟在哪儿听过,他莫名有些心虚:“兴许是在哪儿见过罢?属下着实记不清了。”
复又将话题拐回正事上:“公子今日是否该启程回京了?”
谢砚之不曾回答,回到自己房中,翻出那副他偷偷藏下的画。
乌篷船半掩在接天碧日的荷花池中,影影绰绰露出个摘莲蓬的紫衣小姑娘,小姑娘笑得眉眼弯弯,颊畔还有两颗甜甜的梨涡,与他记忆中的颜嫣一般无二。
不是幻觉。
那是一个真真切切出现在他生命中的姑娘。
后来,谢砚之拿着那副画卷寻遍整个云梦镇。
却无人记得,云梦曾来过一个名唤颜嫣的姑娘。
谢砚之攥住画卷的指骨微微泛白。
为何所有人都忘了颜嫣?
甚至……连他的记忆都开始模糊。
他不禁在心中质问自己,世间当真有颜嫣此人?而非一场梦?
没有人能给他答案。
旺财探头探脑地在院子外面徘徊,犹豫半晌才进来,咬着谢砚之的衣摆,牵他来到那株尚未长大的紫藤花树下。
有人用刻刀在花架上刻了一行歪歪扭扭的字。
「颜嫣仍想嫁给谢砚之做新娘子。」
再往下,还有一行刻得更深的小字。
「不,不是两百年后的魔尊大人谢砚之,是少年谢玄。」
谢砚之踉踉跄跄后退数步,神色痛苦地捂住脑袋,自言自语般地轻声喃喃。
“颜嫣是谁?谢砚之又是谁?”
从他手中滑落的卷轴“咕噜咕噜”滚下石驳岸,落入湖水中,那幅画上的姑娘如他脑海中的画卷般,一点一点褪去了颜色。
谢砚之想伸手去捡,头却痛得愈发厉害,画中人是谁?他又为何会出现在这间院子里?
为何他什么都记不起来了?
旺财见谢砚之这般痛苦,急得直叫唤,咬住他袖子,想告诉他,什么都不要再去想。
它这一咬可谓是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只闻“刺啦”一声脆响,袖口被撕裂,谢砚之看见了那根被他缠绕在手臂上的红绸。
零散的记忆碎片自他脑海中一闪而逝。
他看见了挂满红绸、风一吹便“哗哗”作响的许愿树。
小姑娘猫着身子凑到他身后,想偷看他写在宝牒上的心愿,少顷,满目惊骇地瞪大眼睛。
“生生世世都要和我在一起?”
“我不同意!我不同意!你重新再写个!”
……
那些记忆太过零碎,他想看更多。
一把拆下缠绕在手臂上的红绸,首先映入眼帘的,却是一道狰狞的刀疤。
他脑海中又不受控制地涌现出一段段回忆。
“你是傻子吗?还愣着做什么?赶紧把伤口清洗干净,去找大夫呀!血再流下去,你怕是得去见阎罗王了。”
“我早就想问了,你这人到底怎么回事?手都伤成这样了,也不知道喊疼的?”
“快点跟我学!说我疼。”
“再来一遍,表情要可怜点。”
“都说了,表情要可怜点,最好能挤出眼泪,眼泪汪汪地才惹人怜嘛~”
“不行,不行,你这非但不可怜,反倒还挺欠揍。”
“哎,你还是放弃罢,没这个天赋。”
……
还有呢?
他一遍又一遍地质问自己:“还有呢?”
早已愈合的伤口再度被撕裂,本该消失在他脑海中的画卷徐徐铺展开。
小姑娘托腮望着他,表情焉坏:“看一样也是看,看两样还是看,好东西当然要分享出来,藏着掖着有什么意思?”
“为何你的脸这么红?难不成是害臊了?你既这般羞涩,把我拖回来做什么?”
“莫非你还不知道,我究竟想对你做什么?”
……
某个瞬间,那些画面统统消失不见,他脑海中一片空白,唯独那个声音不断在他耳畔响起。
“算了,还是忘了我吧,因为……我本就不该在这种时候出现在你生命里呀。”
他不想忘,一点也不想忘。
……
影再次找到谢砚之时。
他正倒在血泊中,一刀又一刀,划在自己血肉模糊的左臂上。
双目空洞地呢喃:“她到底是谁?”
“为什么,为什么……我又什么都想不起来了?”
第38章 【重写】
◎没关系,他会找到她的◎
三日后; 病入膏肓的谢公子被一神秘人送往盛京。
无奈之下,端华长公主只能放下手中政务,四处寻医问药。
那年大暑; 外出游历的玄天宗掌门容郁恰经此处。
容郁以仙门灵丹治好谢公子顽疾,一心想收这个资质逆天的少年为徒,奈何端华长公主不愿松手,兜兜转转,谢砚之还是回到了那间牢笼中。
同年冬; 小雪天。
蛰伏近二十年的端华长公主率兵逼宫。
鲜血灼灼; 染红盛京城中每一片雪。
那是一段史书都不敢浓墨重彩去记载的历史; 片纸只字; 寥寥数笔带过。
后人谈及这段这段被湮于时光洪流中的历史时。
首先想到的; 却是端华长公主与瑞帝那不清不明的姐弟情; 众说纷纭; 扑朔迷离。
恰值此时; 月色凉薄。
端华长公主染血的裙裾“沙沙”划过紫宸殿外厚厚的积雪。
她一步一摇曳; 身后是堆积如山的尸骸。
服侍了两代君主的中常侍捏着兰花指怒斥之; 措辞辛辣; 字字珠玑,寻常人听了; 怕是得以袖掩面无地自容。
奈何端华长公主从来就不是寻常人,面对中常侍的叱骂; 她充耳不闻; 反过来诘问他。
“余侍郎废这么多口舌,可曾考虑过; 你说得这些话; 本宫压根就不想听?”
她漫不经心扫视着已然被血洗的中庭; 不疾不徐地质问着余常侍。
“本宫倒想反问你一句,凭什么本宫要牺牲自己,成为你们维系权力的工具?凭什么本宫要像牲口一样被送来送去?”
“还有躲在紫宸殿中的那个废物。”
“他样样不如本宫,凭什么继承大统,又凭什么凌驾于本宫之上?”
接连发出这么多质问的端华长公主眼皮一撩,笑意散尽。
立于她身后的神武军将士手握长戟,隐忍不发,只她一声令下便可倾覆社稷。
紫宸殿中。
冕服加身的瑞帝掀起眼帘,给自己斟了一壶酒。
酒是三十年前,卑罗一族上供给大焱的陈年葡萄酿,映着烛光,流淌在半透明的琉璃盏中,熠熠生辉。
瑞帝年岁尚轻,及冠不足五年,未能见得大焱万国来朝的盛世景象。
只在幼时听阿姐端华长公主说:“那时,万国来朝,四海升平,莫说一个小小的卑罗,整个天下都听令于我大焱……”
他至今都记得,阿姐说这话时的神情。
明眸皓齿,顾盼生辉,其姿容无人能及。
“砰砰砰”的撞门声拉回瑞帝胡乱飘飞的思绪。
他无波无澜地看着那扇即将倒塌的门,又给自己斟了一杯酒。
沉淀近三十余年的佳酿入口醇厚回甘,瑞帝尚未来得及细品,沉重的殿门在神武军将士一下又一下的撞击下轰然倒塌。
月光洒入殿,照亮瑞帝秾丽似好女的绝色容颜。
他殷红的唇向上勾了勾,笑着与立于殿外的端华长公主招手。
“阿姐可还记得这坛酒?终是被孤找到了。”
“果然,如你当年所说得那般香醇。”
端华长公主静静凝视着他,不曾接话。
她右手微抬,一个端着酒盏的宫娥走了进来,若仔细盯着那宫娥看,会发现她的手在微微颤抖,盏中装得是何物,一目了然。
沉寂了足有十息,端华长公主方才开口,“我今日来,不是与你叙家常。”
瑞帝恍若未闻,仍在自顾自地笑。
他本就生得极好,这般直勾勾地盯着人看,当真是应了那句‘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
“阿姐你该知道的,孤奢侈浮靡惯了,非龙肝凤髓不食,非琼浆玉液不饮,也不知那盏中之物可能入喉?”
端华长公主又盯着他看了半晌,眉心微颦。着实懒得去与他废话,下颌微抬,宫娥便已颤颤巍巍地托着酒盏逼近。
瑞帝终于敛去笑意:“看来,阿姐是铁了心想要孤的命。”
是陈述句而非疑问句,他早知会有这么一天,又或者说是,他一直在等待这一天降临。
没有片刻的犹豫,瑞帝仰头将那盏鸩酒饮尽,定定望向端华长公主,目光迷离。
“孤这条命本就是阿姐从鬼门关抢回来的,还给你又何妨?”
无人知晓端华长公主心中所想。
她只是垂着眼帘,沉默不语地注视着瑞帝。
本该寂静的雪夜无端响起一声惊雷,饮下鸩酒的瑞帝浑身一颤,露出孩童般惊惧的神情。
他下意识搂住端华长公主腰身,如从前那般对她撒着娇:“阿姐,我怕。”
鲜有人知,荒淫无度的瑞帝怕黑,更怕打雷。
儿时,每逢电闪雷鸣的夜晚,他都会抱着枕头偷偷跑去阿姐寝宫,一定要她哄,才能安然入睡。
端华长公主冰冷的面容有着一瞬间的松动。
她一反常态地未将瑞帝推开,如从前那般轻轻拍打着他背脊。
岁月如梭,那个整日哭哭啼啼的鼻涕虫竟也长得这般大了,重到她都快抱不动。
大焱历代君主皆是出了名的情种,先帝先后少年夫妻伉俪情深,只生得他们姐弟二人。
奈何先皇后体弱多病,生下瑞帝不足两年便仙逝。
自那以后,先帝就像变了个人似的,不理朝政,日日躲在房中,钻研那黄白之术。
先皇后薨时,端华长公主刚满十二,一手给幼弟当娘,一手偷偷代父处理朝政。
先帝偶有清醒的时候,字字句句皆在感叹,为何她不是男儿身?同时还不忘叮嘱她,将来定要辅助好幼弟。
倘若不曾发生那件事,她定然能安安分分当一辈子的公主。
奈何,造化弄人。
屋外雷鸣声渐小,瑞帝搂住端华长公主腰身的胳膊却在寸寸收紧。
鸩酒的毒已然侵入他内腑,稠黑的淤血不断自他唇角溢出。
他目光望向远方,掠过那片被皑皑白雪覆盖的屋脊,随风飘向很远很远的地方。
“若非我幼年贪玩,非要出宫凑那劳什子的热闹,阿姐又怎会遇上那人?”
……
瑞帝口中的那人正是名动天下的卑罗王。
他年少成名,战功赫赫,短短五年内便已扫平塞外七族六部,野心勃勃的他早就想将已然走向末路的大焱一举拿下。
那一夜,孤身潜入盛京的卑罗王与端华在灯火通明的上元节惊鸿一瞥,祸根就此埋下。
这些年来,只要他想要,不论城池还是女人,没有他得不到的。
只可惜,年轻气盛的卑罗王太过傲慢,竟敢强娶端华长公主为侧妃。
玫瑰的刺早已与血肉融为一体,他想折断她的傲骨,拔掉她的刺,除非是死。
也就是那时候,端华方才明白,生而为公主又如何?
终究只是个任人摆弄的物件罢了,想要主宰自己的命运,想要不被人肆意玩弄,她就得爬上权力的最高峰……
瑞帝嘴角渗出的淤血越来越多,他视线亦在一点一点变模糊。
恍然间,他仿佛又回到了那年春,看见阿姐端华提着卑罗王头颅,一步一步迈上城楼时的盛景。
那是他此生见过最美的景,如刀劈火燎般深深凿在了他脑海中。
他想伸手去触摸端华近在咫尺的面颊,伸至一半,终还是把手缩了回去。
转而弯唇,展颜一笑。
“我阿姐是翱翔于九天的凤,我样样都不如你,这大焱,这天下,本就该是你的……”
他演了这么多年的戏,累了,终于能躺下,好好睡上一觉。
若有来生,他只愿再也不要与她做姐弟。
。
驸马谢敛率军冲入紫宸殿时,恰巧看见这一幕。
瑞帝长发铺散,唇角含笑,长眠于长公主膝上。
端华长公主与瑞帝的事早被传得有鼻子有眼,瑞帝生性残暴,却偏偏对端华长公主言听计从,二人共乘一车,共饮一盏,甚至,还有传闻说,瑞帝欲瞒天过海立端华长公主为后。
这些流言当然会传入谢敛耳中,可他从不信那些风言风语。
他与端华自幼相识,二人年少时便已许下终身,若非卑罗王横插一脚,他与端华之间从未出现过第三人。
瑞帝亦称得上是谢敛看着长大的。
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便处处针对他,时常与他在端华面前争宠。
也正因有了这层关系,任外头如何风言风语,谢敛从未往龌龊的方向去想。
此刻见了这一幕,他竟有着瞬间的动摇。
谢敛犹在纠结,自个头上绿不绿。
抱着瑞帝发了近半盏茶工夫呆的端华终于动了动。
她步步为营筹划了这么多年,眼看就要成功,心中却愈发茫然。
然后呢?她还要再花多少年才能名正言顺地坐上那个位置?十年?二十年?亦或者是三十年?
她杀了第一任丈夫,杀了亲手养大的胞弟,接下来还要再杀多少人才能爬上去?
从前的她有得是耐心,只因那时还年轻。
而今,她已至暮春之年,眼角生出了细纹,鬓发染上了白霜。
她究竟还有多少个二十年可用来蹉跎?
待谢敛缓过神来的时候,端华正在解瑞帝头上象征着天子权威的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