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阴霾天气 >

第20章

阴霾天气-第20章

小说: 阴霾天气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池屿本来是很讨厌omega无法摆脱的每一个发。情期,但是现在,又隐约感觉到幸运,不然今天就只会和以往无数个单调又平淡的昨天一样,无趣,一成不变,乏善可陈,他甚至都懒得回忆。
  路上还是闲聊,学生时代的话题无非就是生活,比如把班里的老师来来回回编排上三遍。
  走到小区楼底下,周池屿仰头问宋柏杨,“你怎么回学校?”
  “坐公交车吧。”
  周池屿一愣,“这个点还有公交车?”
  宋柏杨思索了一下,“好像还能赶上末班车。”
  周池屿微微皱眉,“错过了怎么办?”
  这下把宋柏杨问倒了,说话的时候都卡顿了一下,“就……看着办呗,反正肯定能回去。”
  周池屿难得语气坚决,“你在我家住一晚吧。”
  “正好明天也是周六,不用上课。而且我爸妈最近都出差,我家没人。”
  周池屿想了想,又说:“班主任那边我会打个电话和她说一声。现在确实太晚了,她应该能理解。”


第36章 “最喜欢的一本书。”
  “那我就——”宋柏杨笑出两颗虎牙,“不客气了?”
  A中年级第一的同学的家,随着两人来临的脚步,被缓缓揭下了神秘的面纱。
  周池屿四指按向开关,啪的一声灯被打开,客厅首先变得明亮起来。然后去厨房倒了两杯热水,捧着两个一模一样的玻璃杯出来,将手里其中一个递给宋柏杨。
  双手捧着玻璃杯,周池屿垂眸看到腾腾的热气从掌心之间向上盘旋,雾气氤氲,沾染在干燥的空气上,连眼睫都被惊扰而上下浮动。
  确实是口干舌燥,握住水杯的右手送到唇边,宋柏杨仰头灌了一大口水,突然想起来班主任那边是解决了,宿管阿姨还有“问罪”的可能,又跟周池屿借了电话,和自己另外三个室友串通了一下说辞,可算是大功告成。
  周池屿:“随便坐。”
  宋柏杨才有些拘谨地靠在客厅沙发上。
  视线略过墙角的木色吉他,宋柏杨看向周池屿,“你还会弹吉他?”
  “不会。”周池屿坐在一旁的小沙发上,低头开始捣鼓在医院拿的药盒,“准确的来说,是曾经会过。”
  宋柏杨看着周池屿的发顶,因为隐约明白周池屿的意思已经开始有些想笑。
  他问:“会过?”
  “我这个人学东西有一点三分钟热度,吉他也是,画画也是。”周池屿解释道,“觉得自己掌握之后就开始荒废,指尖可能连琴弦都按不住,背过的谱也基本上都忘了。”
  “现在只会弹小星星。”
  宋柏杨哈哈大笑,“怎么,你瞧不起小星星!”
  对方的笑声太有感染力,充斥耳畔的时候,很难做到无动于衷,很难不跟着一起笑。
  于是周池屿也笑。
  抽出长方形纸质药盒里三折的说明书,周池屿缓缓将纸张打开,开始浏览。
  看了一会儿才发现自己竟然无意间把宋柏杨晾在一旁,周池屿又从说明书的文字中抬起头,“你有过吃药前看说明书的习惯吗?”
  宋柏杨笑,“我一般都选择谨遵医嘱。”
  周池屿认真说:“挺有意思的。”
  又添了一句,“说明书。”
  宋柏杨:“?”
  “高中一整年化学学下来,我发现药物的说明书我基本上能看懂。”
  “难道说明书还有看不懂的地方?”
  周池屿看了宋柏杨一眼。
  然后他面无表情对着手里的布洛芬片说明书开始念,“布洛芬的化学名称为α…甲基…4…(2…甲基丙基)苯乙酸,请根据其名称写出它的化学结构式、分子式并计算出其分子量……”
  闻言,先是一愣。
  “艹。”宋柏杨笑成一团,“死去的化学突然开始攻击我。”
  可怕的是宋柏杨竟然还真的思考了一下,然后悲哀地发现某些化学概念竟然有点模糊了,于是急切地想要知道答案,“你把说明书借我看一眼。”
  周池屿把说明书递给对方。
  宋柏杨捏着薄薄一张纸,“我以前都没有注意到说明书上有药物分子式……”
  想到周池屿就连吃个药都在学习,宋柏杨表示,“谢谢,有被卷到。”
  接过宋柏杨递回来的说明书,周池屿将药盒统统塞回到塑料袋里,只留下今晚要吃的几颗攥在掌心,就着玻璃杯里的热水,一饮而尽。
  吃完药,他又问:“你要去我卧室看一看吗?”
  “好啊。”
  推开紧闭的卧室房门,窗帘被挂在两旁,落地窗外是浓浓的夜色,衣柜靠着门,中间是木床,墙角有一张学习桌,书柜被固定在学习桌正上方的墙壁上,上面装满了各种书籍。
  宋柏杨先是注意到了学习桌上的黑色有线耳机,是一圈一圈地绕好了,而不是散作一团。
  这很符合周池屿井井有条的风格。
  宋柏杨说:“你的耳机竟然是有线的。”
  周池屿仰头看宋柏杨,“不然呢?”
  “我习惯用蓝牙耳机。”宋柏杨解释道,“每次耳机线缠在一起还需要解开,我会觉得很麻烦。”
  “但我不太习惯入耳式的耳机,戴着会很难受。”
  “可能因为我平时戴耳机的时间比较长。”
  宋柏杨仔细一看,才发现周池屿的耳机并不是入耳式的,而是挂耳式的。
  “比较长?”
  周池屿说:“我有边听歌边写作业的习惯。”
  宋柏杨便随口问对方,“你一般都听什么歌?”
  “中文、日文、韩文、英文都有。”周池屿思忖了一下,“不过歌单里百分之九十五都是英文歌。”
  宋柏杨便问:“你喜欢听英文歌?”
  “也不能这么说。”周池屿看着宋柏杨的目光很真诚,“因为我以前觉得,听英文歌能够提高英语听力。”
  听到这个答案,宋柏杨已经开始笑了,“然后呢?”
  “然后发现并不能提高英语听力。”周池屿的语气稍显无奈。
  一瞬的怔愣后,宋柏杨笑得两个肩膀都在颤抖,然后视线又被书柜上的书籍所吸引。
  许多书宋柏杨都听过名字,将书籍上的书大致分为三类的话,一部分是和经济相关的,涉及到股票基金债券,主要集中在上层,中间和底层则是另外两类,古今中外名家小说和历史相关的书籍。
  其中很多宋柏杨曾经也看过。
  “你的书架上的书,和我的书架有很多重合的地方。”
  周池屿微微诧异,“比如?”
  宋柏杨指着书架开始念,跟报菜名似的,“比如《浮生六记》、《桃花扇》我家就有,《牛虻》、《百万富翁》先是我找别人借了看的,觉得很好看就买回去收藏了,《活着》看完的时候就感觉很震撼,现在回想起来依然觉得很震撼。”
  “还有《看见》、《人生海海》,我以为这两本书的名气没有那么大,没想到你也看过!”
  “最喜欢的一本是——”
  周池屿:“《围城》?”
  宋柏杨:“《围城》。”
  相视一笑。
  宋柏杨惊了,“你怎么知道?”
  周池屿:“我猜的。”
  其实并不是猜测,周池屿并没有这么神通广大。
  是因为高一的一次月考。
  宋柏杨的语文单科成绩在全校是出了名的,那次考试其他人的语文分数都还在一百一左右苦苦挣扎,宋柏杨考了一百二十六,已经在往一百三冲刺了。
  然后语文老师就把宋柏杨这次考试的语文作文打印出来,贴在班级后面的公告栏上,作为范文让同学们阅读。
  那篇作文周池屿来来回回读过好几遍,后来还问语文老师单独又要了一份作文的复印件带回家看。
  所以周池屿清楚地记得,宋柏杨在作文提到过,“《围城》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下一次再去书店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去买一本《围城》,也就是书架上放着的这本。
  不过这些并不适合告知对方,还不如隐瞒起来,顺便制造一种心有灵犀的宿命感。
  又听宋柏杨说:“你能借我一本书吗?我之前一直想看来着。”
  “嗯?”
  “那本王尔德的《夜莺与玫瑰》。”
  “可以。”
  宋柏杨看向周池屿,“那我自己拿了?”
  “你拿吧。”
  宋柏杨走到书架前,将那本书小心翼翼地抽出来。
  周池屿忽然间想到自己还在发。情期,并且背后覆盖腺体的阻隔贴差不多快要失效了,需要换一张新的贴上去,“我去趟厕所。”
  周池屿:“你随便坐,书架上的书都可以看。”
  “好。”
  宋柏杨的视线落回眼前,墨绿的封皮,中间是一朵金色的玫瑰,其实这是一本童话故事合集,但是又不像是完全绝对的童话,至少宋柏杨知道夜莺的结局并不美好,玫瑰也是。
  随意地翻了一下。
  宋柏杨突然发现书里夹了一张照片。
  作者有话说:
  按照隔日更,正常的更新时间是8、10、12、14号,一共四章,然后这周我要入v,所以就提前发了(不是加更不是加更不是加更),7号更两章,8号更两章(从8号的更新开始入v,感谢支持正版嗷嗷),一共四章,8号之后的下次更新在15号哈


第37章 “合照。”
  宋柏杨将这张照片拿出来,只见照片上是许多穿着A中校服的同学,排成两排站在水泥砌成的阶梯上,手里还拿着奖状,背后是学校领导,五星红旗友情出镜。
  应该是晨会,学校广场上。
  很快,宋柏杨在人群中发现了自己的脸。
  照片上自己笑的又傻又没心没肺,稚气未脱,稍显青涩。
  这是什么时候拍的照片?
  一些被淡忘的记忆开始慢慢复苏,宋柏杨想起来,高一下学期的时候,A中和别的学校一起组织过一场理科、文科联考竞赛,他报名的是理科,那次考试走了狗屎运,不确定的选择题都蒙对不说,就连做的模棱两可的填空题也拿到了分。
  于是破天荒地突破了一次能力上限,考到了全校前十。
  联考结束后的某次晨会上,考进理科前十名和文科前十名的同学上来颁奖,于是就有了眼前这张照片。
  对了,那次理科联考第一是谁来着?
  我记得是……周池屿。
  下一秒,宋柏杨就在合照中发现了周池屿的身影,他在人群里白的出挑,然后宋柏杨惊奇地发现,理科组每五个人一排,其实周池屿就站在自己下面,一个很靠近的位置。
  如果不是这张照片,宋柏杨可能以后都不会意识到——
  原来自己曾经和周池屿还有过“合照”。
  宋柏杨笑了笑。
  捏住照片的指尖却倏忽触碰到一些奇怪的凸起,宋柏杨疑惑地翻过来,发现相片背面有一行钢笔留下的字迹,宋柏杨认识周池屿的字迹。
  凸起大概是因为写字的时候,笔尖很用力。
  上面写着——
  “你笑起来真像好天气。”
  宋柏杨微怔。
  他在心底又将这句话无声地念了几遍。
  虽然平时都是大大咧咧的作风,但是语文成绩突出的人对于文字的都会异常地敏感,细细品味过后,宋柏杨隐约明白了什么。
  记得江君和自己说过,周池屿是有喜欢的人的。
  虽然不知道是谁。
  想到这一层的时候,心情莫名的像是盛极而衰,今天的所有不平凡的体验带来的愉悦感被冲淡,仿佛坐过山车时翘首以盼登上最高点,却不想刹那后是猝不及防间落空。
  下一瞬手里的照片突然被抽走。
  照片边缘刮过掌心带来的摩擦感短暂又漫长地停留,宋柏杨与对方对视。
  周池屿攥着那张照片,转身往别处走,有些欲盖弥彰地说:“我终于找到了……原来夹在书里……之前找了好久……”
  宋柏杨习惯说话时带着笑,尽管有时候内心觉得并不好笑,他看着周池屿的背影笑着问:“你好像有点紧张?难道这张照片上有什么吗?”
  周池屿脚步顿了一下,唇瓣翕动,想说什么又没说出来。
  这样的反应几乎佐证了宋柏杨心底的猜测,慢慢地笑意又散了些许,冒犯别人的隐私是宋柏杨以往从来不屑于去做的事情。
  很可惜这次却没有忍住——
  “照片背后的那句话我看到了。”
  或许称之为懊悔的情绪伴随着落下的音节开始膨胀。但是已经问出口了,也没有收回的权利。
  周池屿浑身都僵硬了一瞬,然后他缓缓转过身。
  “简媜的《烟波蓝》。”他说。
  “这只是一句书摘。”他又说。
  宋柏杨静静地看了周池屿几眼,最终还是眯着眼睛笑了。
  “嗯。”
  虽然宋柏杨觉得不会有人把书摘写在照片后面,一笔一画还如此用力,对方的理由给人的感觉很拙劣,但是周池屿不想说。
  那就不追问了。
  十几分钟前所有微妙的气氛似乎因为刚才短暂的对话盈满则亏,然后被夜风吹走,霎时消散得干净,一时间谁也想不到什么挽回的好办法。
  宋柏杨书包里没带作业,就坐在周池屿的卧室里,捧着那本《夜莺与玫瑰》一目十行地阅读,周池屿则是坐在台灯下写作业,笔耕不辍。
  四周都静悄悄的,无人打搅。
  临近十二点,周池屿从床头柜的抽屉里翻出了从酒店捎带回来的洗漱用品,递给宋柏杨。周池屿的家有三个卧室,有一个卧室平时都是闲置的,被理所当然安排给宋柏杨睡觉。
  “啪——”
  洗漱完毕,客厅的灯又被关上了。
  回到卧室,周池屿一个人躺在床上,信息素带来的冷意因为温暖的被窝而有所缓解。只是大脑却不知死活地不肯停止运转,调动记忆,开始在眼前重演今天的故事。
  非要把这段记忆反复咀嚼到失了味道,才肯罢休。
  这很像失眠的前兆。
  阻隔贴上的胶水黏在皮肤上的感觉并不好受,时刻提醒着自己后颈处有东西,平躺的时候这种感觉会更加明显。
  果然,一个小时之后,周池屿又翻了一个身,他还没有睡着。
  掀开被子去客厅里倒了一杯水,走的时候,周池屿的视线略过椅背,脚步也顿了顿。
  椅背上是一件校服,尺码很大,是宋柏杨的。可能是洗漱的时候脱下来顺手放在这里的。
  就在这时候,周池屿突然听到有一个声音在耳边响起,很小声的告诉自己,像在说悄悄话——
  想要那件校服。
  周池屿站在原地纠结了几秒,然后加快了步伐,逃似的窜回自己的卧室,同时将卧室门带上,甚至锁好。
  夜深人静的时候人总是会有一些奇怪的想法,可以原谅,周池屿反复催眠自己,并且闭眼,躺在床上一动不动,企图驱散意识,下一次睁开眼的时候已经是明天。
  然而,几分钟之后——
  某个卧室出现了开锁的声音,门被悄悄地打开。
  一个黑色的身影蹑手蹑脚地走到客厅中央的椅背上,静悄悄地捎走了椅背上的校服外套。
  坐回到床上,周池屿看着手里的校服,觉得自己好像在偷东西。只好用“宋柏杨在公交车站的时候主动把他的校服外套给我穿,但是我怕他冷所以没穿”来安慰自己,以此降低内心的罪恶感。
  然后周池屿整个人都缩进了这件大号的校服里。
  闻不到alpha信息素的味道,因为宋柏杨的信息素是无味,但是确实可以被感知到,周池屿不像最开始那样手脚冰凉了。近乎贪婪地汲取校服外套上的微量的信息素,确实太过温暖,因为温暖所以困意终于不会被寒冷驱散,终于开始发挥催人入睡的功效。
  周池屿知道自己本该在入睡前放回到椅背上,装作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