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躺赢的科举人生 >

第122章

躺赢的科举人生-第122章

小说: 躺赢的科举人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荣亲王康亲王禁足府内,不可外出一步。”
  “不许任何人探视。”
  皇后听见这话,垂眸掩住眼底的光芒。
  赵云衢走进屋内,虽是白日,屋子却有些暗淡。
  赵娟小小的人躺在床上,身上压着被子,显得那么的稚嫩。
  “娟儿?”
  赵云衢颤颤巍巍的伸出手,触碰着女儿的脸颊,曾经柔软温暖的孩子,此刻却那么的冰凉。
  她的唇瓣微微发紫,大概是换过衣裳,整理过容貌,并不显得狼狈。
  可曾经活生生的,会喊爹的小姑娘,就这样无声无息的躺在床上。
  赵云衢的身体在颤抖,他一下下抚摸着女儿的脸颊,意图唤醒她。
  “娟儿,爹爹来接你回家了。”
  “我带你回家。”
  可床上的人,却再也没有了回应。
  赵云衢万分的后悔,为什么他要顾全大局,将女儿送进宫,为什么那一日不直接带走赵娟,为什么明明答应了女儿,却没有做到。
  千言万语,无数的亏欠,最后也只化成了一句。
  “对不起,爹爹这就带你回家。”
  等他从里殿出去的时候,脸上却恢复成平日里老成持重的赵大人。
  “陛下,娘娘,请允许微臣带女儿回家。”
  皇帝眼神一沉:“赵爱卿,朕愿意以太子妃之礼为她下葬,入皇陵,享皇祠。”
  赵云衢却跪下请罪:“娟儿还小,微臣怕她一个人孤孤单单,倒不如回到赵家祖坟,还有长辈看顾。”
  不等帝后再说话,赵云衢重重磕头。
  “请陛下应允。”
  皇帝叹了口气:“罢了,既然你执意如此,朕追封赵娟为护国公主,以公主之礼下葬。”
  皇后也道:“赵大人,赵娟是为太子而死,此份恩德本宫会牢记在心,为她立长生碑,点长生灯,日日夜夜为她祈福。”
  赵云衢只躬身道:“谢主隆恩。”
  来时,是他一个人。
  走的时候,却带上了那只小小的棺材。
  离开宫墙,赵云衢扶着棺材,只觉得喉咙一甜,一口鲜血喷了出来。
  “大人!”砚书惊叫道。
  赵云衢却只擦去血渍:“我没事,不必惊慌。”
  “可是……”
  砚书忧心不已,奈何赵云衢执意送女儿回家,并不把这一口血放在心上。
  皇帝看着赵云衢的背影,心底也有愧疚,当初他将赵娟召进宫,为的是稳住永昌伯府。
  甚至在他心中,赵娟一直是太子妃的最佳人选之一。
  可没想到……
  皇帝忍不住叹气:“赵家子嗣单薄,赵云衢膝下只有一儿一女,如今嫡女早殇,只怕心中悲痛的很。”
  谁知皇后却说:“赵家子嗣是单薄了一些,陛下不如多多赏赐,等赵大人又有了别的女儿,心底也能宽慰一些。”
  皇帝皱了皱眉,没有接话。
  永昌伯府赵老夫人寿诞的喜气还未褪去,厄运便降临到头。
  卢氏满心满眼等着丈夫接女儿回家,哪知道等来的却是一副小棺材。
  “娟儿!”
  听闻噩耗,卢氏直接晕了过去。
  刘氏也哭得整个人摇摇欲坠,拍着胸口懊悔道:“早知如此,当初就算抗旨不尊,祖母也不该让你进宫啊。”
  只剩下沉婉容坚强一下,又要安置大嫂,又要照顾婆婆,一时忙得脚不沾地。
  赵瑾脸色苍白的扶着卢氏,咬着牙强忍着眼泪。
  赵云衢沉着脸,低声道:“先扶老夫人和夫人回去休息。”
  “祖母那边先瞒着一些,不好让她老人家跟着伤心。”
  可这样的大事,哪里能瞒得住赵老夫人。
  她很快撑着拐杖出现了,看见棺材身体就是一晃:“娟儿她……”
  “祖母。”赵云衢凄然道,“娟儿走了。”
  赵老夫人伤心难过,却又气愤不已:“这样大的事情你们还要瞒着我,永昌伯府好好的姑娘送进宫中,如今却被抬着出来,老身无论如何都要问帝后要个交待。”
  说着便要穿戴诰命,入宫面圣。
  “祖母,娟儿替太子而亡,陛下已经派人彻查此事。”赵云衢拦住她。
  赵老夫人人老,脑子却清醒,很快就反应过来。
  “作孽啊,他们皇家的争端,却祸害到了我家娟儿身上。”
  赵云衢冷声道:“祖母,娟儿不会白死。”
  赵老夫人看着他冰冷的眼神,皱起眉头,握住他的手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劝解。
  这孩子膝下只有一对儿女,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都疼,偏偏造化弄人。
  一想到赵娟小小年纪就要入宫,不到一年就香消玉殒,赵老夫人悲痛不已。
  满屋子人哭倒在棺材前,刘氏与卢氏都不能主事,只能由沈盼晴顶上。
  赵云衢交待道:“三弟妹,此事就托付你了,皇帝追封娟儿为护国公主,到时候还需要按照公主之礼操持丧事。”
  夭折的孩子,尤其是父母长辈都还在世的,按理来说是不能大操大办丧事的。
  但赵娟的情况不同,赵云衢执意如此,赵老夫人与刘氏卢氏婆媳也不反对,沈盼晴自然也会多嘴。
  沈盼晴自己没有女儿,对这侄女也很是宠爱,如今很是唏嘘。
  她瞧着赵云衢眼皮下全是青黑,卢氏却哭晕过去三次,根本没有心力顾及。
  不得不劝了一句:“大哥,你也要好好保重身体,大嫂和瑾儿还需要你。”
  “我知道分寸。”赵云衢只能这么说。
  沈盼晴心底依旧不安,等赵云平回来,便交待道:“这几日你就留在家中,多陪陪大哥和瑾儿,他们俩很是让人担心。”
  赵云平点头应了,又很是愤愤:“皇宫就是个吃人的地方,这次若不给个交待,老子非得……”
  沈盼晴叹了口气:“大哥心底已经很难受了,你在他面前可别说这些。”
  赵云平揉了揉眉心,忍不住说了句:“你说我们一个个忠君爱国,为的难道就是那些玩意儿。”
  沈盼晴脸色微变。
  赵云平也没再多说,转身出去:“我去看看大哥。”
  等他走了,沈盼晴幽幽叹了口气,略歇了一会儿便起身去看望刘氏和卢氏,怕她们悲痛过度,到时候闹出个好歹来。
  赵云平一路快步到了书房门外。
  “大哥?”他见砚书守在门口,就知道赵云衢在里面。
  推门进去却是一片黑:“你怎么不点灯。”
  “别点灯。”赵云衢出声阻止。
  黑暗之中,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却又那么的平静。
  赵云平也就没点灯,摸索着过去坐下来:“大哥,你——节哀顺变。”
  除了这个,他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在赵云平的印象中,他家大哥自小就是别人学习的榜样,虽然体弱,但聪颖过人,从没有他解决不了的事情。
  可是现在,明明屋内是黑的,赵云平却感受到了大哥的脆弱。
  赵云衢的声音一直很平静:“三弟不必担心,我没事。”
  他越是这么说,赵云平心底越是担心。
  “大哥,你若是难受就说出来,你这样弟弟不放心。”
  赵云平向来是个粗人,不会安慰人,此刻忍不住想念千里之外的赵云安,若是他在……若是他在,安儿那么疼孩子,只怕要跟着一起伤心。
  他一咬牙,道:“大哥,此事帝后若不给交待,弟弟我去宫门口常坐不起。”
  “你不要乱来。”赵云衢叹了口气。
  他站起身,自己点燃了蜡烛。
  昏黄的灯光下,赵云衢除了脸色憔悴了一些,似乎也没什么异常。
  “会对太子下手的,无非是那几个人。”赵云平冷哼道,“皇帝就是对他们纵容太过,才酿出今日祸害。”
  赵云衢却静静的看着他:“你觉得会是谁?”
  “不是荣亲王,就是康亲王,太子死了,他们便有机会。”
  谁知道赵云衢却冷笑了一声:“可是太子没死。”
  “要不是咱家娟儿……”赵云平说到一半,忽然意识到不对劲,“太子没死。”
  赵云衢只静静的看着他:“三弟,皇后掌控后宫多年,当年张太后还在的时候,尚且还有一争之力,如今后宫之中,宸妃昭妃,哪里是她的对手?”
  能在太后的打压下蛰伏多年,又老蚌生珠,扭转局势的皇后,绝不是普通人。赵云平张大嘴巴:“大哥,你的意思是皇后自导自演?”
  赵云衢摇头道:“我不知道。”
  “但是这还重要吗,我的娟儿已经死了,她再也不会喊我爹爹了。”
  屋内一下子寂静下来。
  许久,赵云平猛地一拍桌子:“凭什么,到底凭什么?”
  “他是君,我们是臣,他是主,我们是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赵云衢淡淡道。
  昏黄的灯光中,却能看见他明灭不定的目光。
  赵云平在书房里不断的转圈,像是一只困兽:“难道就这样算了吗,今日是娟儿,他日还会是瑾儿谦儿,甚至是你我,是父亲,是七弟。”
  当年永昌伯想尽办法,得到重用,便是因为没有地位,便会人人欺压。
  可如今呢,永昌伯府看似热闹,烈火烹油,可却依旧受制于人。
  “三弟,你坐下。”赵云衢道。
  赵云平却骂道:“你怎么还坐得住,若真的是皇后,那——”
  “那又如何?”赵云衢反问道。
  赵云平咬牙骂道:“那也不能轻饶了她。”
  赵云衢开口道:“当年二叔的仇,父亲用了整整十年时间,终于大仇得报,如今为了娟儿,我也可以做到。”
  赵云平几乎没有犹豫:“大哥,我帮你。”
  “当年父亲只有孤身一人,可我们却有这么多兄弟,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赵云衢也是动容,他没有说话,却用力的拍了拍弟弟厚实可靠的肩膀。
  赵云平又说道:“娟儿的事情,要告诉父亲和安儿吗?”
  “不得不说。”赵云衢并不想让他们跟着一起伤心,却知道即使他不说,父亲和安儿知道也是早晚的事情。
  与其等他们从别的渠道知道,倒不如他来说。
  赵云平叹了口气:“幸亏他们远离京城,反倒是清净一些。”
  听了这话,赵云衢忽然眼神一动:“三弟,你说将瑾儿谦儿送往漳州府,如何?”
  “这——”
  赵云平一想,这倒也是个好办法,那里远离京城,如今是弟弟的一言堂。
  以七弟疼孩子的程度,一定会好好照顾两个侄子。
  不过:“大嫂能答应吗?”
  “等娟儿的后事了结,我会与她商量。”赵云衢道。
  赵云衢打算的好好的,可连日来的悲痛过度,让他原本就不算强壮的身体撑不住了。
  赵娟出殡第二天,赵云衢起床时眼前一黑,直接倒了下去。
  京城的永昌伯府凄风苦雨,漳州府却热火朝天。
  赵云安一年来的努力没有白费,这一年也不算风调雨顺,夏日依旧雨水少,暴晒多。
  幸亏玉璋湖与运河河道都在春季疏浚完毕,存贮了春天过分多的雨水。
  等到夏日缺水的时候,赵云安便主张从玉璋湖和运河河道取水,先满足百姓们的灌溉需求。
  玉璋湖发挥了自己储水的功能,在紧要关头,又成了漳州府百姓的救命稻草。
  得益于赵云安的大动作,玉璋湖被挖的又深又宽,在原有的基础上硬生生拓宽了许多,这才抗住了这一年的干旱。
  虽说一个夏天过去,玉璋湖硬生生降低了几个水位线,可好歹是保住了秋收。
  百姓们累是累了一些,可看着一片片金灿灿的稻穗,再苦再累也觉得值得。
  春日有肥沃的淤泥,夏天有充沛的灌溉,时隔多年,漳州府终于迎来了一场丰收。
  秋收开始,赵云安便更忙了,整日也不在府衙带着,反倒是到处走。
  一段时间下来,秋收的场景看了不少,原本白皙的皮肤也成了小麦色。
  这一日,赵云安照旧带着常顺和马贵视察,见稻田丰收心底也高兴。
  百姓们被晒得满头大汗,脸上却依旧是兴奋的笑脸。
  丛白从地里起来,禀告道:“大人,按照这个进度,最多再过五日,这边的稻田就全部收割完毕了。”
  赵云安点了点头,又道:“你看着一些,今年夏季干旱,秋天到现在也一直少雨,就怕到了收割的季节下大雨。”
  到时候一场暴雨下来,稻子直接坏在了地里,就像是他院试那一年的云州。
  丛白应下:“属下已经再三催促各地的里正和村长,言明按照收割的快慢,到时候府衙会另有奖赏,他们一个个都顾着劲儿想拿第一。”
  这也是赵云安定下的计策。
  毕竟提前一些时间收割,会影响到最后的收成。
  赵云安集合漳州府会看气象的老人,按照推测都觉得越是往后,下暴雨的概率越大。
  为了避免颗粒无收,赵云安才会力排众议,用各种办法鼓励百姓们提前收割。
  如此,他也是担着很大的风险,若是到时候不下雨,少不得要被百姓们埋怨,指不定还得吃一顿排头。
  赵云安笑了一声,又叹气道:“本官又盼着他们对,又盼着他们错。”
  丛白看了他一眼,笑道:“大人一心为民,百姓们都知道的。”
  若非赵云安官声极好,百姓们从心底信他服他,又怎么会听从命令,提前收割呢?
  赵云安拍了拍这下属,因为在外的时候更多,丛白已经晒得快成焦炭了。
  “最近你也累了,等事情了结,本官重重有赏。”
  丛白笑起来,露出一口大白牙:“能为百姓办点事,属下心底高兴,回家饭都多吃两碗。”
  这话逗得赵云安哈哈大笑,暗道每天干活多了,累了,回家可不得多吃两碗饭。
  他挺直腰杆站在稻田旁,瞧着一轮轮稻田被收割,心底也安心不少。
  想了想,又问:“青州的白知府可有回信了?”
  马贵低声道:“白知府那边回了信,说他自有主张,还说——大人年幼,不必杞人忧天。”
  常顺脸上满是气愤:“大人好心好意提醒,他不听就罢了,居然还回信嘲讽。”
  赵云安倒是并不生气。
  这两年青州的秋收也不好,今年也是如此,若是提前收割又要折损一部分,白知府自然是不肯的。
  “幸亏周团练听得人劝。”
  青州营也有屯田,赵云安一封信过去,那边立刻有了动作。
  这也是白知府看不惯赵云安的原因之一,觉得青州营吃了漳州府的饭,如今已经对赵云安言听计从。
  赵云安不只是往青州送信,其余地方也有,但显然听的人多,信的人少。
  赵云升也收到了七弟的信件,他打开一看,笑话道:“七弟就是年纪小,听风就是雨的,这要是提前收割得耽误多少收成。”
  “再说了,就算是漳州下雨,我衢州也不一定会下。”
  倒是他手底下的知事提醒道:“大人,那位赵大人会不会从京城得到了什么消息?”
  “他能从京城得到什么消息,大哥若是来信,难道只告诉他,不告诉我?”
  赵云升不以为然。
  知事却说:“可属下听说,那位赵大人与钦天监也特别熟,那紫金莲茶就是钦天监算出来,然后告诉他的。”
  赵云升听了也是一愣:“还有这事儿,我怎么不知道?”
  知事为难笑道:“属下也是道听途说的。”
  “不够大人与他是亲兄弟,想必定能知道一二。”
  赵云升刚想说你们放屁,但转念一想,倒也不是不可能。
  他这七弟玄乎的很,早年皇帝还想认他当亲儿子,认了个地藏菩萨当干爹。
  听说七弟与宫中那位大太监马原关系也很好,钦天监的监正是谁来着?
  赵云升最擅长脑补,自己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