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躺赢的科举人生 >

第121章

躺赢的科举人生-第121章

小说: 躺赢的科举人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赵云安满脸无辜,王晨又说:“我瞧着今日的永昌伯府,就如当年的汪家。”
  “汪家上下一心爱国,誓死效忠,结果呢,落到了什么下场?”
  “赵知府,你不怕吗?”
  赵云安听他危言耸听,索性扔过去一个大大的白眼:“怕,怕的寝食难安。”
  “那你——”
  “那我这日子难道还不过了?”
  赵云安继续道:“在其位,谋其职,负其责,尽其事!”
  “仅此而已。”
  王晨愣了一下,随后却又笑了起来:“就冲你这句话,这买卖我做了。”
  临了又叹气:“真该让云南知州过来学一学,别整天整那些有的没的,让老百姓将日子过好了才是正经,至于其他的,算他个鸟。”
  赵云安笑道:“这是夸奖吗?本官就收下了。”
  两人喝着茶,就将这事儿敲定了。
  王晨意有所指道:“这天空大地若是晴朗,永昌伯府忠君爱国,自然是好的,怕只怕浑浊一片,妾心枉付。”
  赵云安挑了挑眉,没有说话。
  王晨又道:“赵云安,手里头有这些,你就没点想法?”
  赵云安的回答只是帮他倒了一杯茶。
  等到午夜时分,喝了一肚子茶水,吃饱了点心的王晨才起身告辞。
  赵云安笑着打趣:“我家的猫有些护地盘,下次走大门。”
  “下次我可不来了,怕你把我一块儿卖了。”
  临了摆了摆手,带着赵云安特批的白条,依旧是从墙头直接翻走了。
  临走还挑衅了大金猫一番,气得大金猫朝着他消失的方向使劲嚎叫。
  赵云安第二天起来,就听见门房抱怨,说冬天了大金猫还发情,蹲在墙头嚎了一晚上,也没有母猫过来搭理它。
  可怜的大金猫背了黑锅。
  赵云安特意从厨房要来一碗鱼肉,喂给辛辛苦苦看守门户的大金猫。
  另一头,王晨带着白条施施然的回去了。
  刚进客栈,里头就冒出声音:“姐夫,你去哪儿了?”
  “吓死我了,你属猫的吗,连个声响都没有。”王晨伸手拍了他一下。
  小舅子也不在意,揉着脑袋继续问:“你去哪儿了,没逛花楼上花船吧,我答应过大姐会看着你的。”
  “我是那样的人吗?”王晨坚持道。
  小舅子表示了怀疑:“那我哪知道,我就没见过不偷腥的猫儿。”
  “别老是猫儿狗的,我听着心烦。”
  王晨将白条扔给他:“老子干正事去了,回去别乱说,不然老子抽死你。”
  “紫金莲一百斤。”小舅子猛地瞪圆了眼睛,“虽然不多,但好歹也不算空手而归了。”
  “姐夫,你哪儿来的,你,你这儿有老相好?”
  王晨想到赵云安那副老成稳重的样儿,打了个哆嗦:“别瞎说,是旧友,爷们。”
  小舅子松了口气:“那就好,我怕回头跟姐不好交代。”
  “整天你姐你姐,你姐还能吃了我?”
  “会不会吃了你我不知道,但肯定会揍死我。”
  小舅子心有余悸:“幸亏姐夫有办法,还以为这一次白来了,没想到真能买到紫金莲,这东西现在精贵的很,偏产量还少,咱们带回去一倒手,赚得比这一批货物还要多。”
  王晨懒洋洋的躺在塌上,翘着二郎腿道:“明天就赶紧去领了货,领到了咱就走。”
  小舅子有些舍不得:“现在就走?要不再多玩两天?别说,这漳州还挺好玩。”
  “听我的还是听你的。”王晨抓过枕头扔过去。
  小舅子只得含泪答应:“行行行,听你的。”
  王晨意味深长道:“咱们早一日回去,早一日安全,这中原毕竟是是非之地。”
  小舅子奇怪道:“哪儿是非了,我瞧漳州挺太平的,街上连个欺男霸女的也没有。”
  “漳州没有,其他地方也没有吗?”
  想到他们一路走来,看到形形色色的事情,小舅子也跟着沉默下来。
  “也是,还是咱家好,都是姐姐说了算,谁敢乱来直接按族规处置。
  等到第二天,王晨果然早早的带着人过去取货。
  丛家主一看白条,二话不说直接让他们买下了紫金莲,也并未多问。
  王晨倒是省了满肚子的解释,暗道赵云安很是会□□人,瞧这丛家主多识相。
  他哪里知道,丛家主见他一副异族人的打扮,心底嘀咕了半天,又实在是怕了儿子念叨的本事,索性先给打发走了,省得麻烦。
  买到了货,王晨果然没在漳州府多留。
  即使如此,临走的时候他们车队里也多了不少小玩意。
  小舅子还坐在车把头,嘀咕道:“这次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等明年过来,我可得好好逛逛,他们说小玉璋山上的长生碑可灵验了。”
  王晨回头看了眼斑驳的城墙,暗道赵云安修筑了那么多地方,也不知道把漳州府的门面修一修。
  “会有机会的。”
  他不知道的是,赵云安此刻也在想修缮城墙的事情。
  城墙旧一点还能用,所以赵云安将它的优先级放在了最后,如今手里头有钱了,才想到修缮的事情。
  修缮城墙可比疏浚玉璋湖容易多了,不过工期也不短,赵云安想了想,索性打算往后推,放到秋收之后的农闲期。
  这样一来,服役能拿到工钱,老百姓肯定乐意在农闲时期多赚一分钱。
  除了漳州府的政务,赵云安还特意寻了一些新鲜的东西,打算一道儿送往京城,为赵老夫人贺寿。
  金氏已经将贺礼整理的七七八八,这一日对他说:“也不知道是哪儿走漏的风声,漳州府都知道老太太要过寿了,好几家都送了贺礼过来。”
  赵云安皱眉道:“一概不收。”
  金氏点头:“娘都吩咐过了,不管值不值钱统统不收。”
  主要这礼物是要送到京城的,金氏怕里头藏了什么要命的,到时候可是有嘴都说不清了。
  “妤儿亲手绣了抹额,她年纪小,绣工倒是不错。”
  赵云安也低头看了看,夸道:“确实不错,针脚细密,配色明亮好看。”
  “我也觉得是。”赵妤是金氏看着长大的,如今朝夕相处,两人的感情就更好了。
  赵妤得到夸奖,高兴道:“二奶奶和七叔喜欢,我再给你们绣荷包和帕子用。”
  “只一个就好,我们妤儿别太累,仔细眼睛。”赵云安笑道。
  想了想,金氏又低声说了句:“原本贺礼也该问一声二郎那边,可之前送了信过去,一直没有回音,再等下去可就来不及了。”
  “那咱们就先送吧。”赵云安不在意道。
  金氏抿了抿嘴角,有心说想几句老二夫妻的不是,但看了眼赵妤还是没再说。
  赵云安又说道:“祖母过寿,我也没什么好送的,就自己抄了一本佛经,到时候一起送过去就是了。”
  倒是不提他专门找来的土产。
  金氏笑道:“你有这个孝心就够了,你祖母见了肯定高兴。”
  准备完毕,金氏比送年礼时更加重视,特意让京城过来的一个婆子跟上回去,免得到时候下人不经心。
  如今河道畅通,从漳州往京城送东西也不再折腾,直接送上船坐上半个月就到了。
  赵老夫人年纪大了,如今越发不爱动,早早说过不用办寿宴,只自家人热闹热闹。
  即使如此,消息灵通的人家知道她的寿诞要到了,也早早的派人送礼上门。
  永昌伯府如日中天,门前自然是车水马龙。
  刘氏却不能跟金氏那样的光棍,全给打回去了,礼物是要收,但收也收的有讲究,人情往来互相差不离才行。
  幸亏有卢氏在旁,不然年纪上来,刘氏也有些吃不消。
  又打发走一门远亲,刘氏坐下来喝了口茶,忍不住锤了锤肩头:“老了老了,才见了两个人就觉得吃不消。”
  卢氏笑着帮她捏了捏肩:“母亲还年轻呢,只是这位远方姑奶奶说话太不讲究,媳妇听着也觉得心累。”
  赵氏摇头道:“谁让她也是长辈,母亲不愿意见,我们却得客客气气的。”
  “也是这几年伯府过得好,所以他们一个个才争着抢着上门,还记得以前,那时候你还没入门,逢年过节都没这么热闹。”
  卢氏笑道:“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是这个道理。”
  赵氏拉住她的手,叮嘱道:“越是这样,你对他们就越发要客气,不能给人落下话柄。”
  卢氏点头答应了:“媳妇记住了。”
  刘氏很是满意,又说:“娟儿过几日也能回家,你们母女好长日子不见,这次可得好好说说话。”
  “也不知道她有没有瘦了。”想到能见到女儿,卢氏也有些激动。
  不只是她,家里头从老太太,到赵瑾,都惦记着住在宫中的赵娟。
  赵云衢已经早早的上书,说明是祖母的寿辰,想请中宫放人让赵娟回家住几日。
  帝后已经应允,再过两日,赵娟就能出宫了。
  虽说还要再回去,但好歹能在家住一段时间。
  赵云安送来的贺礼果然提前五日就到了,一车车的运到了永昌伯府。
  刘氏直接让人抬到了老太太屋里,一打开就笑:“还是弟妹和安儿知道母亲喜欢什么,尽是些新奇的玩意。”
  虽说不值钱,可胜在心意。
  赵老夫人一瞧果然也喜欢,笑容满面:“好好好,我不用漳州府,倒是也见识到那边的风光了。”
  “快拿过来让我瞧瞧。”
  她一件件自己仔细看了,又说:“这么多,我一个老婆子也吃用不完,大郎媳妇,你让人入了库,到时候全家人一起吃。”
  “也让老大几个尝一尝,这是他们七弟送回来的。”
  刘氏笑道:“弟妹肯定也这么想,所以一车车的送回来,这么多,咱们伯府年底不买年货都够了。”
  “二郎媳妇也是个实在人。”
  赵老夫人又接过那佛经,眼底有些泛红,抓着那婆子问了许多母子俩的事情。
  听说他们一切都好,赵老夫人才安了心,笑道:“安儿自小是个沉稳的,一切都好就是最好的。”
  “母亲,安儿不止沉稳,还有本事,就说他弄出来紫金莲茶,如今可是一两难求。”刘氏夸道。
  赵云安每次送东西回来,上上下下都能照顾道,从未忘记她这个大伯母,刘氏心里也高兴。
  尤其是对比其他几个,这侄子,倒是比儿女都好。
  赵老夫人笑道:“你是不是馋了,我这儿还有,尽管拿去喝。”
  “那我可厚着脸皮拿走了。”刘氏笑道,她也不是真的缺,只是哄着老太太玩。
  正说着话呢,赵瑾下学回来了,一进屋就喊:“□□母,祖母,娘,是不是我七叔送礼回来了?”
  卢氏替他擦了擦额头的汗:“跑这么急做什么,七弟惦记着你,你跟娟儿的份儿都有。”
  赵瑾已经靠着赵老夫人坐下,笑道:“我指望七叔给我写信,他写的可有意思啦。”
  “七叔还说,玉璋湖有一处地方鱼儿特别多,半天能钓上来一大桶,还有玉璋山上都是紫金莲,远看都是紫色的山头。”
  “这孩子,感情把你七叔的信当游记看了。”刘氏取笑道。
  赵瑾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又说:“妹妹也喜欢,等她回家,我也读给她听。”
  赵老夫人搂着孩子,觉得这孩子虽然是老大家的,却最像老七。
  她莞尔笑道:“娟儿马上就能回家了,到时候你可得记住了。”
  永昌伯府内已经换上了喜庆的红灯笼,虽说赵老夫人不愿意办寿宴,但刘氏和卢氏却不敢随意糊弄了,还是将里外收拾一新。
  府内欢声笑语其乐融融,身在户部的赵云衢却频频皱眉。
  国库的情况堪忧,上一次充盈还是漳州府富豪被一锅端了。
  可惜那些银钱并未能多留,很快就用于填补虚空,以及修筑摘星台。
  皇帝沉迷炼丹,那摘星台耗费无数,满朝文武劝诫,却也挡不住皇帝一句话:“朕自登基以来,从不事享乐,如今唯有一项,众爱卿也不同意吗?”
  国库还未丰盈几日,又开始日渐消瘦。
  赵云衢几乎可以确定,若是今年秋收又一二差错,又会陷入去年那样的糟糕境地。
  正祈祷着今年秋收一切顺利,外头匆匆忙忙进来一人:“赵大人,陛下有请。”


第113章 殇
  赵云衢是皇帝面前的红人,被单独召见的次数并不少,但这一次他敏锐的察觉不对。
  前来带路的小太监一直低垂着脑袋,看也不敢多看他一眼,显然在逃避什么。
  赵云衢皱了皱眉,低声道:“公公,陛下今日心情可好?”
  小太监抬头看了他一眼,眼底带着怜悯:“赵大人去了便知道了。”
  赵云衢心底咯登一下,抿了抿嘴角没有继续追问。
  小太监引着路,很快就越过一座座宫殿,赵云衢不禁奇怪:“公公,我们这是要去哪儿?”
  “赵大人请跟上来。”
  若不是这是张熟面孔,赵云衢知道这是马原手底下的小徒弟,怕以为他要陷害。
  “陛下,娘娘,赵大人带到。”
  赵云衢抬眼看向宫墙,这是皇后的宫殿。
  他微微松了口气,心想莫不是祖母寿诞快到了,帝后体恤,让他提前带女儿回家。
  这般想着,赵云衢心底却总有挥不去的阴影。
  不妙的预感,在他踏入宫殿,参见帝后的时候达到了顶峰。
  “赵爱卿,朕对不住你!”
  皇帝面色疲倦,眼下都是青黑,悲怆到眼眶通红:“朕没能保护好你的女儿。”
  赵云衢眼前一黑,浑身一颤,却依旧保持着冷静:“陛下何出此言,若娟儿有什么不懂事的地方,还请陛下看在她年幼无知,宽容一二。”
  坐在旁边的皇后落下眼泪来,泣不成声:“赵大人,是本宫的错,竟让人钻了空子,葬送了娟儿的性命。”
  赵云衢不敢相信这话。
  皇后哭着喊道:“这原本是冲着太子来的,娟儿是替太子挡祸,本宫绝不会亏待了她。”
  她一哭,皇帝伸手拍了拍她的手背,沉吟道:“原本召臣女入宫,便是为太子选妃,既然赵娟因替太子受过而殇,朕赐她以太子妃之礼入葬皇陵。”
  赵云衢知道自己该说什么,但他喉咙梗塞,能言善辩的嘴,此刻竟说不出话来。
  “赵爱卿,朕对不住你,对不住永昌伯府,此事朕一定会彻查到底,为赵娟寻一个公道。”
  皇帝见他脸色惨白,心底也是叹息,亲自伸手扶起他来。
  赵云衢浑身僵硬,许久才开口道:“陛下,请允许臣再见娟儿一面。”
  “赵大人……”皇后还要说什么。
  皇帝却阻止了她的话语:“她就在屋内,你去吧。”
  “微臣失礼。”
  赵云衢起身,脚步踉跄的走进屋内。
  皇后看着他的背影微微皱眉,垂泪道:“若不是阴差阳错,赵娟吃下了那碗茶,太子只怕已经……”
  皇帝眼底闪过一丝冷意:“到底是谁胆大包天,竟敢对太子动手。”
  皇后冷声道:“陛下,此人今日能对太子动手,他日岂不是敢对陛下龙体伸手。”
  皇帝眼神变幻莫测,显然他心底明白的很,会对太子动手的也就那么几人。
  皇后幽幽叹气道:“这次是太子运气好,赵娟却……她也是永昌伯府的宝贝女儿,臣妾有亏伯府,对不起郡主姐姐的托付。”
  “陛下,臣妾无言再见伯府的人。”
  说着,哭倒在了宫女的身上。
  皇帝果然更加恼怒,拍案喝道:“来人,立刻缉拿宸妃昭妃,彻查此案。”
  “荣亲王康亲王禁足府内,不可外出一步。”
  “不许任何人探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