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历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 >

第105章

(历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第1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此可见这兰陵王也是个人物。
  就是不知是这兰陵王是哪个朝代的人,兰陵目前可没封出去。
  唐太宗时期
  尉迟敬德:“……”又是一个因为长得好看所以当上主角的人。
  他啧了一声,“在军中混了这么多年,再好看的脸也混糙了,能好看到哪里去?”
  李世民不赞同道:“敬德此言差矣,不是所有人在军中混久了都会混糙的,朕就没有。”
  尉迟敬德:“……”
  其他武将们:“……”
  陛下您还可以再自恋点。
  【别误会,女主没有见一个爱一个,她只是平等的喜欢每一个长得好看的美人,就看看,和美人一起吃个饭、游个湖什么的。
  毕竟秀色可餐,对着美人都能多吃两碗饭。
  可惜别人不这么想。
  在别人眼中,赵凌舒就是看上展昭或者狄青了。
  这个造成的误会我们待会再说。
  剧情来到陈州,前面说过庞太师花园埋尸案被发现后,连夜将儿子庞昱派去陈州赈灾。
  看过原著的应该知道,包青天铡庞昱也是一个名场面。
  因为庞昱到陈州后,不放赈银,违旨抗命;强拉民夫,私造软红堂;□□民女;杀死杏花、嫁祸他人;威胁地方官,陷人入罪;强纳民妻,一共六大罪。
  这是原著的内容,书里因为展昭意外发现花园埋尸案,庞昱去陈州是避难的,他没敢像原著中那么嚣张。
  不过狗改不了吃屎,人的本性是很难改变的,庞昱安分了但没完全安分。
  这一回他是不敢全部吞掉赈灾的银子,但还是吞了一半。强掳民女、□□良家妇女、杀人嫁祸的事他也没少干。
  包拯才刚请旨去陈州调查,还没到陈州呢就遇上了三波前去开封府找包拯伸冤的苦主。
  包拯忍无可忍,快马加鞭来到陈州。
  赵凌舒原本没想去陈州的,但得知包拯前脚刚走,后脚庞太师也出了京后,便进宫找太后求一份懿旨。
  各版本的包青天时间线都很乱,因此时常分不清剧里出现的太后是刘娥呢,还是杨太后、李太后。
  按照历史上的时间线,仁宗亲政时,刘娥已经去世了,是仁宗的养母杨太妃在位,后尊杨太后。
  而李太后完全就是虚构的,仁宗的生母李宸妃至死都是宸妃,一直到刘娥去世,宋仁宗知道自己的身世之后才将其追封为“庄懿皇太后”。
  所以,按照正常时间线,仁宗时的太后应该是杨太后才是。
  不过小说嘛,篡改时间线是常规操作啦。就像包拯明明只比仁宗大十一岁,剧中确改成老年包拯和年轻皇帝。
  咳咳,扯远了。
  因为原著时间线本来就混乱,所以同人放飞时间线也就不奇怪了。
  这本小说中的太后是刘娥。
  赵凌舒进宫找太后的时候,简直槽多无口。刘娥还活着,仁宗怎么可能亲政嘛!
  就赵祯那点本事,怎么可能斗得过刘娥?
  明明历史上,刘娥在时,赵祯连大气都不敢喘。】
  宋仁宗时期
  朝堂上一片死静,大臣们:天幕,求求别说了,官家敢不敢大喘气他们不知道,但再说下去,他们真的连大气都不敢喘。
  赵祯脸上的笑意消失了,他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开始亲政,至今已有十四年。
  虽然确实是养母章献太后去世后,他才亲政,但那时他也才二十三,章献太后临朝称制时,他才十三岁,太后不放心垂帘听政也没什么不妥。
  至于他及冠之后章献太后仍不想归还朝政,他也能理解,毕竟他年轻,而且权力动人心。
  加上他的性子也不可能反抗养母,所以才由太后继续掌管朝政。
  但他绝对没有连大气都不敢喘!!
  这是污蔑!**裸的污蔑!
  狄青缓缓松了一口气,不是他想的那样就好。
  另一边,庞籍一言难尽。
  虽然知道庞太师不是他,但一想到后世都以为是他,庞籍就难受。
  尤其听到这段庞昱罪状,庞籍更是想破口大骂,这么蠢的儿子怎么可能是他的儿子。
  想到天幕之前说的“全家都丧尽天良,坏事做尽”,庞籍就心累,一个儿子都犯了这么多罪。
  他有五个儿子,四个女儿,要是全都写出来,那不就是罄竹难书吗?
  庞籍眼前一黑,咬牙切齿道,这些故事到底哪个混蛋杜撰的??
  公元1025年,宋仁宗时期
  刘娥还以为天幕不会提起她了,毕竟这个故事的背景是老年包拯时期,她那时候早就作古了。
  没想到居然还能这样,涨见识了!
  刘娥嘴角轻勾,目光期待地期待地望着天幕。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刘彻:破案了!
  终于知道这个大宋为什么这么奇怪了,连通敌叛国这样的大事都能轻拿轻放。
  原来是皇帝不行啊!
  一个被女人挟制的皇帝,要不是熬到太后去世,估计又是一个汉惠帝。
  啧啧……
  太弱了!
  太后算什么,太皇太后他都不怕。
  像他这般天纵之才果然少有。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一掌拍在桌子上,怒道:“这庞昱连赈灾银都不放过,简直就是罪大恶极!”
  众人忙劝:“陛下息怒,这是小说胡诌的,历史上未必有庞昱这号人物。”
  李世民:“是没有庞昱,但有张昱、钱昱,历朝历代贪官污吏还少吗?”
  “辅机,贪污枉法一定要重重的罚,遇赦不赦,记下。”
  长孙无忌能说什么,只能掏出小本本记下。
  【赵凌舒的生母早死,一直养在刘太后膝下,刘太后对她视如己出。
  所以赵凌舒求见太后,连流程都不用走就直接进去了。
  这是赵凌舒穿过来第一次见到刘太后,原著中狸猫换太子的大反派。
  赵凌舒看着眼前御姐范气场全开的女人,眼睛都亮了,这就是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的刘娥。
  真人啊!
  啊啊啊,姐姐美得让人挪不开眼啊,太…太好看了!】
  公元1025年,宋仁宗时期
  狸猫换太子?刘娥眉头刚皱起,就听到天幕夸她好看。
  已经五十二岁的刘娥抬手抚了抚自己鬓边的白发,再怎么养颜终究抵不过岁月,书中赵祯都亲政了,她年纪只会比现在还大。
  还会美吗?
  宋仁宗时期
  赵祯眼皮直跳:“……”不会吧,不会吧,不会连女子,而且还是上了年纪的女子都不放过吧?
  嘶,后世的人都这么恐怖吗?
  还有,狸猫换太子又是什么典故?
  大秦
  秦始皇默默扶额。
  平等的喜欢每一个长得好看的美人原来是这种平等吗?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刘彻挑了挑眉,同道中人啊!
  爱美人有错吗?没有!
  不过太后年纪是不是有点太大了?
  刘彻回过头看见百官们窃窃私语,有些意外道:“怎么?你们也觉得不妥?”
  “天幕说刘娥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这‘吕’莫非指的是吕太后?”
  刘彻“唔”了一声,若无其事道:“估计是吧。”
  ……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嘴角抽了抽,“不用说,这‘吕武’说的肯定是刘邦的吕后和咱们大唐的武后。”
  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好啊!这要是他李唐家的媳妇该多好。
  【赵凌舒那么直白的眼神,刘太后想注意不到都难,她笑道:怎么了?许久不来,把母后忘了?
  赵凌舒内心:人美,声音更美!怪不得能被赵恒一见倾心。
  这谁见了不迷糊。
  赵凌舒坐到刘太后身侧,想和漂亮姐姐贴贴又不敢,她支支吾吾说完来意。
  刘太后扑哧一笑:还以为你有什么了不得的大事来找哀家,原来是这点小事。这是先皇御赐的印信,见它如见先皇,哀家借给你了。
  赵凌舒没想到那么顺利,惊讶道:真的?
  刘太后点点头:哀家还会哄你不成?不过太师手中有皇上御赐的尚方宝剑,你要是压不住他,哀家也没招。
  赵凌舒当即抱住刘太后贴贴:有母后相助,别说庞太师,就算是皇上出马也得退让三分。
  刘太后笑得乐不可支,和赵凌舒说了两句玩笑话,便道:皇上是越发糊涂了,被庞贵妃迷得连赈灾这样的大事都可能交给一个混账玩意去办。你且去吧,回头哀家会和皇上说的。】
  宋仁宗时期
  赵祯愣住了,尚方宝剑?能先斩后奏那个?
  这种东西怎么能随便给人,他才不会这么昏庸呢。
  然后天幕接下来的话更是震碎了赵祯的三观:
  【赵凌舒带着先皇御赐的印信赶到陈州时,包拯正在升堂审问庞昱。
  庞昱仗着有个贵妃姐姐,堂上还有庞太师在,嚣张得不可一世,连听审都是坐着的。
  他傲慢道:包拯,本侯乃皇上亲封的安乐侯,贵妃的亲弟弟,当朝国舅,你无权审我,只有大理寺才有权审判,什么时候轮到你个小小的开封府尹。
  包拯:本府奉旨陈州查案,当然有权审判。
  庞昱:你有权审,却无权判。
  包拯一拍惊木:本府就让你心服口服。你且看来,此乃皇上御赐的龙虎狗三口铡刀,龙头铡可铡皇亲国戚、凤子龙孙;
  虎头铡可铡贪官污吏、祸国奸臣;狗头铡可铡土豪劣绅、恶霸无赖,三口铡刀皆可先斩后奏,如皇上亲临,如何判不了你?
  话落,指着庞昱道:来人脱去他的紫金冠,扒去他的滚龙袍。
  本府奉旨依大宋律令判你铡刀之刑,来人啊,龙头铡伺候。
  就在庞昱的头搭上龙头铡之时,庞太师赶到了。
  庞太师手握尚方宝剑,上来就和包拯好一番掰头。
  赵凌舒等的就是这一刻,她举着先皇印信道:庞太师,先皇御赐的印信在此,见之如见先皇。
  你是连先皇的旨意都要违背吗?
  庞太师没想到会在这里看到公主,他愣了一下,很快便道:公主,后宫不得干政。
  赵凌舒:哦?这话前几年怎么不见你对太后说呢?
  庞太师:……
  庞太师见赵凌舒手上有先皇御赐的印信,包拯手上有皇上御赐的三口铡刀。
  不管是重量上还是数量上,他的尚方宝剑都比不过,无奈放下举着的尚方宝剑。
  不过这并不代表他要放弃救庞昱,庞太师继续和包拯掰头。
  先是威逼,威逼不成又来软的:包大人,庞昱是老夫的独子,娘娘的亲弟弟,皇上的亲眷啊,难道你连皇上的脸面都不顾了吗?
  包拯:本府公堂之上只有万死难以其咎的罪犯,而不见有任何人的亲眷。
  庞太师:包大人,你存心跟老夫过不去?
  包拯:太师,本府眼中有公无私,有法无情。
  庞太师:包拯,你不要欺人太甚!
  包拯:庞太师,你不得扰乱公堂。
  庞太师快被气死了,他哆嗦着手指着包拯:包拯,皇上已经下旨不准你对庞昱动刑。
  包拯:敢问太师,圣旨何在?
  庞太师:老夫先来,圣旨随后就到。
  可包拯是谁,包拯可是连关门拒圣旨都能做出来的狠人,他会因为一份还在路上的圣旨就放弃铡了庞昱这个祸害?
  包拯道:那就请庞太师拿到圣旨再来。来人啊!把庞昱搭上龙口铡。
  开铡!】
  各个时空的百姓听着这场为民请命战胜权贵的故事,激动得直拍手。
  “好!包大人真是个好官啊!”
  “包大人就是再世青天。”


第131章 一百三十一 包拯才是最受宠的
  “要是当官的都能像包大人一样铁面无私; 公正廉明该有多好?”
  听着百姓们对好官的期待,一个瘸腿男人不屑道:“别想了,这样的好官能有几个?要是当官都能这样; 这包青天也不会这么出名了。”
  就是因为少所以名气才大。
  当官的能有几个是不贪的呢?
  宋仁宗时期
  沉默,沉默,沉默是今日的朝堂。
  众人眼神不由自主往包拯身上瞟; 嘶; 这书是谁写的,都快把包拯写成神了,太师可是当朝正一品,从四品也敢跟太师这么说话,这是以下犯上啊!
  而且龙虎狗三口铡刀,上至皇亲,下至黎民百姓都可先斩后奏,有一说一; 恐怕官家都没有这个权力。
  官家的圣旨必须要经过中书门下和枢密院; 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在接到皇帝的圣旨后也要参照前后敕令; 审度可否; 再经过付录门下省审读,才能颁发。
  包拯这个先斩后奏,还掩门拒圣旨,对圣旨不管不顾非要处死犯人的行为; 就离谱。
  官家要真对一个臣子宠信至此,先皇的棺材板都要按不住了。
  还有!开封府尹位置特殊; 根本不可能让臣子担任,开封府尹基本等于太子位,怎么可能会让臣子担任。
  包拯那是权知开封府!!最多相当于开封知府; 只能管管经济创收什么的,其他的兵马调动,想都不要想。
  写这本书的到底有没有了解过宋朝的官员制度啊!?就瞎写。
  他们随便写写都能比这强好吧。
  想到这里,众人心中一动,他们干嘛不自己写呢,连包拯都能化身文曲星,名留青史不说,更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
  要是他们自己写自己,让子孙一代一代传下去,将来未必不能达到包拯的高度。
  **
  包拯本人被看得有些不自在,不过心里却有些暗爽。
  要不是不合时宜,他都想喊一声“好一个有公无私,有法无情。”
  这很符合他当官的初衷,为民请命,造福一方。
  可惜人力有穷,很多事情,都不是他一个人就能做到的。
  包拯是爽了,但庞籍心里堵得慌,道理他都懂,但书中的反派能改个名,别叫庞吉了吗?
  赵祯已经不想说话了。
  尚方宝剑,如朕亲临;御赐铡刀,如朕亲临;御赐印信,如先皇亲临。
  呵呵。
  有这么多可以代替皇权的东西还要他这个官家做什么?
  简直离谱。
  大秦
  秦始皇难得赞赏道:“彩!”
  好一个有公无私,有法无情,这样的人才简直就是为大秦量身定做。
  怎么就跑到尚儒的宋朝去了呢?应该来他的大秦才是。
  秦始皇无比可惜地摇了摇头,目光转向自己的大臣们,“众卿可看到了‘法’的魅力?”
  提到‘法’,出身法家的李斯瞬间支棱起来了,一改往日的兢兢战战,躬身道:“陛下远见,以法治国可清吏治,可正朝纲……”
  朝臣们听着李斯洋洋洒洒夸了一通法家思想的好处,以及狂吹秦始皇彩虹屁,众人:“……”马屁精。
  但秦始皇显然很受用,他看着李斯满意地点了点头,还是李斯好用,“天幕这次说的故事很不错,趁着这股东风,把新编的律颁发下去,务必要讲解清楚每一条秦律存在的好处。”
  没错!就是好处!过去黔首们只看到秦律严苛,却看不到秦律存在的必要性。
  新秦律删了不少内容,废除了不少刑罚,比原来的秦律宽容,加上天幕背书,一定能被黔首接受。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都狠狠羡慕包拯的待遇,三口铡刀啊!上至皇亲,下至平民百姓都能铡,这是多么大的权力。
  原以为卫霍已经很受陛下的宠信了,没想到一山还有一山高。
  和三口铡刀相比,卫霍的恩宠算什么。
  如果他们也有三口铡刀,他们也能做一个不畏权贵,为民请命的好官。
  没有三口铡刀,尚方宝剑也行啊。
  汉朝也有尚方宝剑,不过并没有什么先斩后奏的权力,只是尚方令、尚方丞为陛下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