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长媳(重生) >

第115章

长媳(重生)-第115章

小说: 长媳(重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颐拽着李承基的胳膊,眼眶的泪绵绵地往外涌,“她铁定落水无疑,你去告诉王书淮,叫他别费功夫了,让他好好着人打捞尸身,早日让初儿入土为安吧…”
  她覆在李承基肩上大哭不止。
  冷杉查到兵变那一晚有人杀了皇宫东北角望楼的将士,从那里跳下护城河,王书淮断定那个人是信王,由此,越发肯定信王把云初掳走了。
  整整三日,王书淮不眠不休,亲自将附近百里的关卡全部盘查过,过关记录全部阅过,葫芦山方圆十里的山坡也来回翻了几遍,可惜依旧没有信王的踪影。
  越没有结果,心越慌,甚至无所不用其极,吩咐兵马司和武都卫,挨家挨户搜查京城每一处角落。
  从长途奔袭回京,至搜寻谢云初的下落,整整五日,王书淮没有阖过眼。
  七月初五的午时,阳光炽烈。
  王书淮回到内阁,独自一人坐在宽大的紫檀长案后,那一身绯红的官袍已被荆棘划破几处,平日一丝不苟的鬓发湿漉漉地黏在鬓角,隐隐间了几根白丝,玉冠是斜的,眼眶凹陷进去,瞳仁干涩猩红,就像是两个可怖的血窟窿嵌在那瘦脱形的面颊上。
  这几日除了喝几口羊乳,他什么都不曾咽下,两颊的肉全部褪去,深深往里凹陷着,面色由最先的黑青转为煞白,跟个从地狱爬回的厉鬼似的,没有半分生气。
  他修长的脊梁微躬贴在圈椅背搭,双目无神望着洞开的门庭。
  他已经竭尽所能,铺下天罗地网,拦截信王。
  只要信王还活着,就不可能不留下蛛丝马迹,
  可事实上是,信王像是从人间蒸发了似的,杳无痕迹。
  信王逃脱不要紧,
  云初呢?
  难道他错了吗?
  就在这时,门前一晃,一道身影垮了进来。
  明贵看着王书淮这模样,泪如雨下,小心翼翼问,
  “二爷…二老爷遣小的来请示您,这几日京城官宦女眷均上门询问,何时给二奶奶办丧,她们都要来祭拜,感念二奶奶救命之恩…”
  明贵也不知道自己那个字刺激了王书淮,圈椅上的那个人像突然活过来似的,飞快从长几绕出,绷着最后一口气冲出去,疾驰回府,铁骑从王家东面巷子口一跃而入。
  入目的是门庭上挂满的丧幡。
  刺目的白令人目眩,扎的他浑身抽搐。
  胸口郁结的那团痛楚化作怒气直窜眉梢,他从马背上一跃而下,飞快地扑上去,将那挂着的白幡全部扯下来,腰间软剑随之抽出,将那些白幡给剁了粉碎,
  “谁挂的?出来受死!”
  门庭内正在忙碌的仆人被他恶魔一般的模样吓出了魂,纷纷跪在地上直打颤,
  王书淮提着剑,携着一身磅礴的杀气,脚步千钧般往正厅迈去,剑尖在烈阳下泛着森冷的寒芒,仆人均吓得四处闪躲尖叫连连,
  正厅台矶上立着一人,正是吩咐管事采买丧仪之物的二老爷,他偏首瞧着一人双目狰狞,浑身淬了毒似的杀进来,瞳仁震撼,
  “书…书淮…”他差点没认出儿子来。
  王书淮诡异地笑了一下,抬剑往他耳边削了过去,嗖的一声,剑锋径直插在正北国公爷亲自题写的对联之上,
  这一剑虽然没伤到二老爷,却彻底将他吓坏了,他身子剧烈地抖动,人便这么跌坐在圈椅里,“你……”
  他不敢相信一向重规矩的儿子做出大逆不道的举动来。
  王书淮阴鸷的脸这么压下来,恶狠狠地盯着他,一字一句道,
  “谁办丧,我杀了谁!”
  仆从们纷纷惊恐万分地从地上爬起来,手忙脚乱将方挂好的白幡全部给收下。


第111章 
  又是一日过去了,王书淮回到内阁,面对下属的询问,还是一个字,
  “查!”
  信王尚有旧部在萧关,王书淮遣了两位心腹去萧关接手信王的兵力,更是为了搜查信王的下落。
  还是一无所获。
  高詹几人进来时,见他沉默地坐在圈椅里,那身官服褪下了,换了一件月白的广袖宽衫,胸膛半露着,还有些不曾擦干净的水珠,浑浑噩噩坐在那里,模样像是风烛残年的老僧,精神气却如同一片游魂。
  几人瞧在眼里,十分痛心。
  陆陆续续从外头进了衙署内,有锦衣卫都指挥使秦信,羽林卫都指挥使高詹,南军副都督李承基,冷杉及身受重伤勉强救过来的齐伟。
  在他们看来,王书淮这是在做无用功,
  他只是不肯接受谢云初已逝去的事实。
  再这么查下去,朝廷都要乱套了。
  江山是王书淮给打下的,很多事还得他来拿主意。
  虽说这几日百忙当中,他已抽空将各部堂官人选给定下,可新朝初立,还有太多事等着操持,新皇念着谢云初功勋卓著,又看着王书淮的面子,已经将登基典礼推迟,算是缅怀这位首辅夫人,但是,也不能再拖下去了。
  这里头高詹资历最深,也算王书淮半个长辈,大家伙朝高詹使眼色,怂恿高詹开口劝王书淮。
  高詹抚了抚额,硬着头皮道,
  “书淮,你心里难过我们都知道,也感同身受,可是怡宁回来那晚我便问过,她不认为云初还活着…”
  李承基听了这话,顺着他说下去,
  “没错,沈颐也告诉我,她走在最前,听得最清楚,王夫人那一声叫是从半空水面上方传来的,而不是岸边,她很确信地告诉我,王夫人是落水而死…”
  王书淮听了这话,没有半分反应,双臂无力地搭在扶手,脖颈仿佛撑不住脑袋似的,整个面额往一旁偏着,与过去意气风发的年轻阁老判若两人。
  高詹见他无动于衷,继续道,“若真是信王所为,这些天总该有些眉目了,他总不能插翅飞走吧。”
  “你查了这么多天,一点线索也没有不是?”
  这才王书淮苦思冥想也想不通的地方,慢慢捂住绷到极致的头颅,将脸埋在掌心下,发出一声极低的苦笑。
  高詹看出来了,这是不见尸首不死心。
  他转身来到门槛处,问外头候着的侍卫,
  “渡口可有消息传来?”
  这些天渡口的搜寻一直没有落下,前两日下了雨,水面湍急,明夫人等人终是被劝回去了,这两日放了晴,又加大了搜寻力度。
  侍卫摇摇头。
  高詹暗自叹息,正待转身,赶巧外头穿堂奔进来一道身影,那人背身插着几面旗帜,是城中哨探,高詹见他脸色不对,立在门槛等着他。
  那哨探一口气穿过门庭前的石径,跃上台矶,来到高詹跟前,喘气不匀道,
  “高将军,在下游快至通州河段的岸边找到了…找到了少奶奶的…”哨探面色惊恐,颤颤栗栗,后面的话不敢说出来,高詹一把揪住了他衣襟,厉声问,“说,到底找到了什么!”
  “少奶奶的一只手…”
  这话一落,屋内顿时安静极了。
  高詹浑身冷汗直往外冒,艰难转过身,去看王书淮。
  案后那人忽然坐直了身,暗哑的声音异常冷静,
  “在哪?”
  “禀首辅,送…送去了王府。”
  王书淮眼重重一闭,仿佛有硬硬的疙瘩硌得他疼,眼前的光线晃了一下,脑子锈掉了似的做不出任何反应,凭着本能扶着案几起身,慢慢往外踱去,这一回没了昨日那番劲头,脚下轻浮,步子迈得蹒跚乏力,冷杉要来搀他,被他推开。
  一刻钟后,众人随同王书淮回了王府。
  王书淮来到了阔别半年之久的书房。
  廊庑下跪着一群人,正是夏安等人,怕惊扰两个孩子,一行仆人哭得极是压抑,细细密密的闷哭反而跟蛛丝网似的,听得人透不过气来,高詹诸人听得心里均不是滋味。
  王书淮神色木讷来到廊庑下,院前石桌上被搁着个宽大的锦盒,盒盖被掀开,里面搁着东西,他一步一步迈过去,盒子里的景象也由着一点点在他视线里展开。
  最先看到的是一只白色的手掌,白得泛铅,格外可怖,因浸泡数日的缘故,浮肿不堪已辨不出原先的模样,一串红珊瑚的珠子格外醒目地箍在手腕上,炫目的红瞬间如同银针刺入他瞳仁,漫天血雾裹入他脑海,侵入四肢五骸。
  整片天塌下来压在他心口,天旋地转,微末的意识随着那抹鲜红一同被卷入黑色的旋涡中。
  众人七手八脚将失去意识的王书淮抬入书房内室,方才路上高詹以防不测,已遣人去请太医,这一会儿太医也赶到,及时入内给他把脉,只道哀痛过度伤至肺腑,人已陷入昏迷,又多日不休不眠,有气绝之症,立即给他施针挑穴,将那些郁结在穴位的淤血给挑出。
  太医在忙碌时,高詹出了房门,瞥了一眼那锦盒,来到夏安跟前问她,
  “确定是你家姑娘的手串?”
  他问的是珊瑚珠,实在指的是尸身。
  夏安抬起红肿的双眸,那日她随船先走,也将那一声尖叫听得真切,明白姑娘断无生还之理,讷讷点头,“是长公主殿下当年赐给我家姑娘的一串珊瑚珠,姑娘甚是喜欢,一直待在手上…”
  夏安又往那只手瞥了一眼,痛得双目直闭,哽咽道,“我家姑娘是左撇子…这手恰恰是左手…掌心的茧也隐约对得上…”
  说完这话伏在地上嚎啕大哭。
  只寻来一只手,便知其他尸身已裹入鱼腹了…
  高詹眼眶被刺痛,深深吸了一口气。
  消息陆陆续续在王府传开。
  长公主的尸身已被安置回公主府,朝廷不许大费周章办丧事,只一些姻亲故旧来探丧,段家无人庇护,被人翻出旧事,大老爷和大少爷等男丁均被下狱,女眷被幽禁在府邸不许外出,三老爷和四老爷一齐在公主府给母亲筹办丧事。
  那王怡宁亦在灵前哭灵,又闻谢云初尸身被鱼啃得不成样子,两重伤加在身上,呕了一口血昏厥过去。
  三太太这一日什么都没吃,卧床不起。四太太直接给吓病了。
  怀孕的周敏也吐了好几轮,伏在塌上哭得寸断肝肠,
  “她一辈子积德行善,怎么落了这么个结局?不应该,不应该啊!”
  许时薇听得心神俱碎,来到周敏的屋子里,陪着她一道哭。
  窦可灵见一个个都倒下了,强打精神操持家务。
  唯有宁和堂一切照旧。
  姜氏也是无可奈何,谢云初是走了,孩子还得有人照看。
  其他几房的孩子都在给长公主服丧,姜氏将自己几个孙儿全部拘在院子里,又解释给珂姐儿听,说是曾祖母过世。
  珂姐儿却想到另外一层,眼眶泛红问,“那我娘亲呢,她怎么还不回来?”
  姜氏喉咙一哽,看着瘦了一些的孙女,心疼地将人抱入怀里,
  “你外祖父不太好…你娘…你娘一时半会回不来…”
  王书淮那把剑还插在正厅,就连国公爷也不置一词,姜氏和二老爷吓坏了,不敢跟孩子透露半点风声。
  至于那谢晖,也着实不行了。
  明夫人回府后落了病,谢晖念着妻子辛劳自是撑着拐杖去看望妻子,哪知行到一处花廊,听得里头有婆子哭哭嘤嘤,提起谢云初姐弟落崖的事,谢晖给吓没了魂,慌慌张张回到书房将管家唤来询问,管家跪在他跟前支支吾吾据实已告,谢晖一口血喷了三尺远,昏过去后再也没有醒来。
  王书淮回京后,朝中给谢晖平反,封了个忠武侯,昭德郡王也曾是谢晖学生,立即着太医去府上施救,只是救了两日了,依旧没有起色,今日辰时有消息传来,谢府都在预备后事了。
  珂姐儿一听这话顿时哇哇大哭,拉着姜氏往外走,嚷嚷着非要去外祖家看望外祖父,姜氏好哄歹哄,劝了半日方劝住。
  虽是寻到了一些尸骸,王府上下无一人敢提给谢云初办丧的事,只等着王书淮醒来,让他自个儿做决断,二老爷直接给气病了,姜氏也被儿子那一通举动弄得有些寒心,毕竟是亲生父母,他媳妇没了,也不是谁愿意瞧见的事,他却疯了似的寻父母撒气。
  只是这话只能在心里想一想。
  王书淮心伤莫大于死,国公爷只能替他在朝堂掠阵,听闻府上几位太太都病了,只一个姜氏还好好的,便让她管家。
  姜氏一要张罗孩子的事,二要坐在议事厅当家,这可是八百年头一回,光是那是七七八八的账目,便看得她头昏脑涨。
  一日下来,姜氏连喝口茶的功夫都没有,这才尝到三太太和四太太的苦,也越发怜惜谢云初的好了。
  “说到能干,淮哥儿媳妇是头一份…偌大的家,还有外头那么多产业,也不知她一人怎么周全得过来。”
  这才感同身受,留下了真情切意的泪。
  这是谢云初来到成玄故居的第七日。
  谢云佑这几日依旧专心致志寻找出路,又或时不时给信王制造点麻烦。
  谢云初少时博览群书,在谢晖的教导下,学了些天文地理之识,通过这里的日照方向,树木种类判断出他们恐在京城以南,大江以北的位置。
  又见孔维的机关阁楼里奉着诸葛孔明的神像,怀疑这是南阳或襄阳一带。
  摸清楚方位,心里也有了数。
  这一日谢云佑去后山闯关,谢云初则坐在孔维的院外发呆。
  每过去一日,她便担心一日,担心家里孩子和父母的安危。
  听着孔维在里头叮叮当当敲打不停,脑海忽然冒出个主意。
  她这次为什么轻而易举便为信王所挟持?
  可不就是因为她没有防身之术么,这会儿要她练功夫不大可能,却是可以学些暗器防身。
  孔维虽说心无旁骛,很多时候像个呆子,到底是信王的人,不可能轻易授之以渔,以防谢云初逃走。
  谢云初坐在他身后的小杌子上软磨硬泡。
  孔维的阁楼共有三层,第三层是成玄先生的书房,第二层是起居之地,最底下一层则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兵刃暗器及孔明灯的原型。
  孔维这一日正在调适孔明灯架下方一个机关,此机关十分精密,可用它操控灯幕的收缩,从而控制行驶的速度及高低,只是机关极小,是个双向的轮子,孔维来回几次都不曾调试好。
  这是成玄先生生前遗作,孔维依照图纸想把机关卸下来,可惜两个齿轮相互嵌着,想要打开,必须左右同时发力,且力道均匀方向相反,孔维左右手各执一根钳子,试图同时拨动齿轮总是失败。
  谢云初观摩许久,笑吟吟问道,
  “要不,我来试试?”
  孔维回头纳闷看着她,
  “你怎么可能会?”
  谢云初扬起唇角,“我怎么就不能会?我们女子擅长针线活计,比你们心灵手巧,再者我还是个左撇子,没准能帮到你呢。”
  孔维听说她是左撇子,神色一亮,连忙让开位置。
  “好好好,那谢姑娘来试试。”
  谢云初却坐着没动,“若是我成功帮你卸下机关,你能不能教我暗器。”
  “一言为定!”孔维豪爽道,
  为了孔明灯,他果断出卖了信王。
  孔维先示范了几次,告诉谢云初如何操控,谢云初试了几次,终于在第五次时,顺顺利利帮他撬开了机关,孔维喜极而泣,看着她眼神布满热切和佩服,
  “姑娘,左右您在这庄子也无所事事,每日帮我打打下手如何?”
  谢云初欣然应允,想说服信王放人是痴人说梦,谢云初没打算费那个神,孔维便成了她下手的目标,从他这学些机关术,没准能走出庄子的五行八卦阵。
  孔维说到做到,将一个小葫芦似的竹雕给了谢云初,
  “你将这个小葫芦悬挂在腰间,若遇到危险,可用拇指抵住上方那个机括,便有银针朝前方漫射,这是女子防身最实用的暗器。”
  谢云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