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大炎不良人 >

第381章

大炎不良人-第381章

小说: 大炎不良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西征军的未来,许一凡是抱着悲观态度的,倒不是因为西域联军有五十万大军,而是因为,许一凡根据目前掌握的情报,敏锐的嗅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东西。

    伏虎大将军安德烈,放在平时,绝对是一军的统帅,可是,现在他却只是先遣部队的统领而已,安德烈统兵的能力如何,不用过分的去探查,根据之前的战役,就可见一二,可以说,安德烈的能力不比殷元魁差多少。

    除了安德烈之外,还有降龙大将军康德,也参与了这场战役,同样的,康德也只是给人打下手而已。

    如果说安德烈是新起之秀的话,那么康德就是军中宿将,一个能以八千人对战三万人,不但活下来了,还打赢了,这本身就是本事和能力的凸显,这样的人,哪怕是放在人才济济的大炎王朝,也找不出来几个。

    关于康德的情报,其实并不多,大多数的情报,都是在几十年前的东西了,因为康德自从被册封为降龙大将军之后,就极少亲自带病作战,而随着其年龄越大,露面的次数越少,可越是这样,越是不能小觑这个老人。

    现如今,西域还活着的十八位大将军,只有七人而已,这一次,一口气出动了两位,这还是探子探查到的,至于还没有大将军参与其中,还尚未可知。

    即便没有,就目前的局势,对西征军是极为不利的。

    还有一个可能被所有人忽略的问题,那就是这次西域联军的作战方式,出现了重大的变化。

    如果说,镇西大将军秦嘉涆负责西征的时候,西域的重甲兵出现,是一个意外的话,那么,这一次,西域联军来势汹汹,他们不像以前一样,只是盲目的进攻,而是采取了很多战术,还有各种器械的运用。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西域贫瘠,算是一群原始人,无论是在粮草被服,还是在盐铁方面,都无比的稀缺,然而,一个能够制造出重甲兵,一个能够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制造出不少大型攻城器械的军队,他们真的如此的不堪吗?

    西域出现了高人,这是许一凡在初次听到西域出现重甲兵的时候,率先想到的,要知道,中原疆土广袤,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能工巧匠更是数不胜数,中原人都没有制造出重甲来,西域这个一直被压着打的国度,却率先制造出重甲来,这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

    大炎王朝又不是清朝,并没有闭关锁国,按理说,不应该出现这样的情况,可是,偏偏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这无疑说明了一个问题,西域出现了一个极其优秀的人物。

    除了重甲,还有对方在控制瘟疫的问题上,还有现如今攻城器械的出现,这都说明了一件事,西域人在战争当中,不断的学习,飞速的成长和进步着,从而快速的拉近他们跟大炎王朝的差距,而这如果说,西域当中没有一个重要人物的话,打死许一凡都不相信。

    说完西域联军,再看看炎军,之前连下六国的伟大功绩,已经让很多人心满意足,沾沾自喜起来,而许一凡提供的军备三件套,展现出了极大的威力,让他们充满了迷之自信,觉得炎军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存在。

    然而,真相真的是如此吗?

    不,情况恰恰相反,从十二号开始,西域联军尝试性的攻城之后,许一凡就发现了问题。

    虽然,许一凡没有亲自上城墙,去观看这三天的

    战役情况,但是,他当时在临时医院,查看那些被抬下来的伤兵的时候,就看出一些端倪来了。

    第一,西域联军的箭矢,出现了不小的变化。

    可能是受到许一凡制造的箭矢的影响,西域联军的箭矢也出现的变化,箭杆用的是西域这边特有的胡杨木制成的,这种树木,不管是在硬度上,还是在韧度上,都比他们之前用的箭杆强很多,很难损坏。

    箭头也出现了变化,箭头虽然还是扁平的棱形,可是,在箭头上居然出现了放血槽,还有倒钩,这让许一凡很意外,在之前三天的交战当中,有不少炎军将士,在这种箭矢上吃了不少亏。

    箭头上出现放血槽,还有倒钩,最先这么做的是许一凡,当然了,许一凡不是第一个这么尝试的,在此之前,也有工匠尝试过,只是不知道为何,没有被采用,而许一凡做出来的箭矢,是他为了自保而设计的,在给西征军提供的箭矢当中,并没有这样的设计。

    炎军没有采用,西征军却采用了,虽然和许一凡弩箭的样式有一定的区别,但是,可以看出,对方就是根据许一凡的弩箭,进行了改造,这不得不让人多想。

    第二,西域的战刀,也出现了改变。

    在此之前,西域的战刀和北蛮的弯刀很类似,整个刀身呈现一个弧度,跟笔直一线的炎刀,有很大的区别,可是,这次出现的战刀,虽然也是弯刀,可是,它的样式却跟许一凡的军刀有点像。

    说直白一点儿,就是跟尼泊尔军刀很类似,尼泊尔军刀的杀伤力和破坏力有多大,没有人比许一凡更清楚,这种战刀对士卒的伤害很大,伤口往往很大,也很难愈合,基本挨上一刀,不死也会丧失战斗力。

    单单从战刀而言,西域联军的战刀要比以前强上很多。

    第三,重甲升级了。

    在之前三天的尝试性进攻的时候,安德烈并没有直接派出重甲兵正面作战,可是,为了沿河攻城军的时候,重甲兵是出现过的,重甲的样式还是和之前一样,但是,无论是硬度,还是抗击度,都比之前强上不少,至少,炎军的箭矢很难一箭射穿甲胄。

    抛开这三样东西不说,单单就安德烈之前拿出来的那些攻城器械,就够炎军喝一壶的了。

    人数上,西征军不占优势;装备上,西域联军虽然要比西征军差一些,但是,也差不了多少;优秀将领上,西域联军跟西征军是旗鼓相当,甚至还要强上一线的,这些可都是对西征军极度不利的消息,然而,殷元魁他们仿佛没有看出来一般,这让许一凡很无语,也很无奈。

    在攻城初期的时候,许一凡虽然没有参与其中,但是,他也知道会议的内容,大部分人无一例外,都在唾弃、咒骂叛将申屠侯,但是,在守城方面上,他们却自信无比,这种态度可不是什么好事儿。

    根据情报显示,这次主持西域联军的是法阿和尚,据说这个人的年龄并不算大,但是,许一凡一直在怀疑,西域联军真正的统帅是不是找个法阿和尚。

    法阿和尚,许一凡不认识,但是,看过他的画像,许一凡很肯定,他从未见过这个人,但是,从西域联军改变的军备三件套来看,对方很明显是抄袭了自己的东西,这让许一凡心中很不安。

    要知道,许一凡从安民镇出来之后,两年多的时间里,一直都待在东海城,虽然之前也离开过东海城,去往其他洲,但是,时间都不长,而在这两年时间里,许一凡除了在初到东海城的时候,在黑木崖见到过西域的和尚之外,其他的时候,根本没有接触过和尚,而不管是弩箭,还是军刀,亦或者是重甲,这些东西都不是一般人可以接触到的,可偏偏西域人接触到了,并且还根据这些,进行了改造和量产,这很不对劲。

    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说明一件事,许一凡身边出现了叛徒,可是,许一凡思来想去,这么多天过去了,他至今都没有想到这个叛徒是谁。

    从东海城到西域,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在这个交通不发达的时代,从东海城走到西域,没有个一年半载的很难做到。

    就算对方在很早之前,就掌握了军备三件套的秘密,想要传递回去,并且进行量产,是需要很长时间,不是许一凡小看他们,就西域联军现在用的这些东西,没有个三五年,而是很难量产的,不可能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就制造出来这么多,达到全军标配的地步。

    如果排除了身边出现叛徒的可能性的话,那只有一个可能,西域当中,有人掌握了超过这个时代的技术,只有这个解释,才符合逻辑。

    因为重甲的首次出现,是在两年前,秦嘉涆带兵西征的时候,那个时候,许一凡才到东海城没多久,百货楼才刚刚建立,炼铁厂都没有出现,至于重甲,许一凡更没有去想,而西域那边却已经出现了。

    这说明什么?

    说明西域在很早之前,就制造出重甲,并且进行了量产,训练出来了一支重甲兵,而这件事,大炎王朝居然毫不知情,如果大炎王朝知情的话,秦嘉涆的二十万大军就不会全军覆没了。

    如果按照这个时间线来算的话,那现在许一凡看到的这些军备武器,就跟他没有多大的关系了,而如此一来,许一凡就更加的不安起来,这让他开始怀疑,在西域是不是有一个和他一样,生而知之的人,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就有意思了。

    当然了,这些都是许一凡的个人猜测,很多东西都做不得准,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西域存在一个掌握了超越这个时代东西的人,如果不把这个人找出来,那接下来的局势,恐怕会很不妙。



第四百一十一章 洞察观火的大都蔚



宴席还没有完全结束,许一凡就率先离开了,而大都蔚汤芮也紧随其后离开了,跟着汤芮一起离开的,还有秦之豹。

    在整个西北的军队当中,汤芮是一个很特殊的人物,虽然他只是一个都蔚,可是,论资历,论军功,论威信,没人比得过这个老人。

    秦嘉涆还在世的时候,对汤芮极其倚重,在镇西军当中,一向都是秦嘉涆主外,汤芮主内,带兵打仗的事情,秦嘉涆说了算,而军中大小事务,则是汤芮说了算,整个镇西军却无人觉得不妥。

    秦嘉涆跟汤芮的关系,就像是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当然了,秦嘉涆不是刘备,汤芮也不是诸葛亮,但是,没人觉得这个一年四季都穿着粗布麻衣,腰间别着一根旱烟袋的老人,是一个谁都可以随意拿捏的软柿子,哪怕是作为三军统帅的殷元魁,在来到西洲城的时候,第一时间就去拜访了这位老人。

    整个军队的人,都很尊重汤芮,可是,要说汤芮有什么出奇的地方,还真说不上来,说领兵打仗吧,汤芮除了在年轻的时候,上阵厮杀过之外,之后的无数年里,他再也没有披甲上阵过,说他有人格魅力吧,汤芮长得也不帅,为人也很低调,放在人堆当中,属于那种很不起眼的存在。

    如果非要找出一个可以值得说道的优点的话,那就是,汤芮在从军三十余载,凡是他处理的事情,都是有根有据,井井有条,不会出现任何一点纰漏,也挑不出任何一点儿毛病。

    这个优点看似没什么,可是,要知道,镇西军固定的编制是二十万大军,最高的时候,可以达到五十万,而汤芮负责管理和处理整个镇西军的大小事务,不但没有出现纰漏,反而还无比的顺畅,做到了人人都满意和信服的程度,这就很了不起了。

    二十万大军,又不是二十头猪,说管理好就能管理好的,就算是二十头猪,想要管理的井井有条,也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汤芮的住宅没有在元帅府附近,而是居住在军营当中,他没有居住在营房内,反而是住在帐篷内,看似很奇怪,却也不奇怪,因为这是汤芮的习惯。

    不管是在镇西军的时候,还是现在在西征军的时候,亦或者是以前,只要随军出征,他住的地方,往往都是紧挨着军营和军械库的帐篷内。

    对于汤芮为何要这么做,没人知道,以前还有人问,可是,汤芮从来没有回答过,久而久之,将士们也都习惯了,懒得去问,反正也不是什么大事儿。

    离开元帅府,回到军账,汤芮习惯性的席地而坐,掏出旱烟袋,点了一窝旱烟,有一搭没一搭的抽着旱烟,而跟着汤芮一起来的秦之豹,则像个下人一样,忙着生火烧水泡茶。

    秦之豹的先生很多,尤其是他在京城生活的那些年里,秦之豹去过纵横书院,摆在儒家一位兵家先生门下,离开纵横书院之后,他又去过国子监学习,又多了几个法家先生门下,从国子监出来之后,秦之豹又进入过翰林院学习,又多了几位先生,但是,秦之豹的第一位先生,或者说师父,不是他父亲秦嘉涆,而是眼前这个犹如老农一般,抽着旱烟袋的汤芮。

    秦嘉涆有五子,而真正被汤芮看中和看重的,只有秦之豹一个人而已。

    当年,在许淳卸任镇西大将军,担任镇南大将军,秦嘉涆晋升为镇西大将军之后,朝廷需要秦嘉涆送一个儿子去往长安,按理说,送往长安的儿子,不是嫡子,就是庶子,可是,真正去往长安的,确实当时只有八岁的秦之豹,而且他是汤芮亲自挑选出来的。

    水开了,开始泡茶,率先递给汤芮一杯,然后,秦之豹坐下,自己也拿起一杯茶,慢慢的品呷起来。

    汤芮和大部分的将领一样,会喝酒,也爱喝酒,但是,相对于酒水而言,他更喜欢喝茶,这一点儿,在军队当中算是异类了,而秦之豹因为常年生活在京城,喝茶的次数要多过喝酒的次数。

    在西北,茶叶可是很稀罕的东西,其实,不单单是西北,对于很多百姓来说,茶叶都是奢侈品,因为朝廷除了对盐铁管制极严之外,对茶叶管制的也很难,茶树在西北这个贫瘠的土地,更是无法存活,所以想要喝茶,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是,汤芮却从不缺茶叶,而且还是上好的茶叶。

    第一个给汤芮寄茶叶的,不是别人,正是许淳,第二个是秦嘉涆,第三个才是秦之豹,秦之豹在京城生活的那些年,每年送往老家,最多的就是茶叶了。

    “看出什么了没有?”汤芮看着正悠然自得品茶的秦之豹,吐出一口烟雾,开口问道。

    “嗯?”

    秦之豹微微一愣,下意识的问道:“看出什么?是许一凡,还是廉嘉庆?”

    汤芮瞥了秦之豹一眼,没有说话,而是放下烟袋,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秦之豹见状,瞬间明悟过来,放下茶杯,笑着说道:“葛明德前来,我不觉得奇怪,我很奇怪的是,为何陛下会把廉嘉庆派过来。”

    “有什么好奇怪的?廉嘉庆是副院使,西征军出现了瘟疫,他不来谁来?”汤芮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声音响起。

    秦之豹却摇摇头,分析道:“汤叔,你看啊,葛明德是辅佐过两位帝王的太医了,虽然官职不高,可是,深受两代帝王的重用,他虽然不是院使,却不比院使的地位低,西征军出现了瘟疫,陛下派葛明德前来,就足够彰显他的重视了,为何还要派廉嘉庆这个副院使呢?”

    “更重要的是,廉嘉庆是副院使,虽然在官职上比葛明德要高,可是,真正有话语权的,还是葛明德,可是,这次朝廷派来的人,却以廉嘉庆为首,这就很不合情理了。”

    听完秦之豹的分析,汤芮满意的点点头,吐出一口呛人的烟雾,缓缓地开口道:“那你觉得,陛下把这二人派来,是何用意啊?”

    秦之豹想了想,说道:“如果单从医术而言,葛明德要高于廉嘉庆,可是,要从权利地位来说,廉嘉庆要高于葛明德,我感觉,陛下把二人都派到康城来,不完全是冲着瘟疫来的,汤叔,你觉得呢?”

    “咚咚咚。”

    汤芮磕了磕烟袋,然后放下烟袋,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微微皱了皱眉头,说道:“水太沸了,这么多年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