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注定要位极人臣的女人-第1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不?如我们?再作一个交易。
“据我所知,当初频繁骚扰方?国边境的其实是辛国宗室,若按皇太后您本身的意愿,是不?会在此时南下?的,现在反而是您被迫和谈,多少有点赶鸭子上架。若是两厢比较,比起辛国宗室,我还是更愿意与皇太后您合作。
“若是您愿意答应,义军之?后会以方?国的名义,赠予辛国皇室一定数额的布匹——布匹在义军之?地并不?难得,但?如此一来您就可以宣称,十二州不?是战败而失,而是与方?国交易卖掉的,维护皇室的威严。
“另外,义军可以帮助您压制辛国宗室,如果您想亲自动手,也可以提供给您一些火器——规格不?会超过义军的武器,不?过足以让您解决宗室的麻烦。
“互利共赢,对我们?都有好?处,您意下?如何?”
李太后的手指在扶手上点了?点,似有所思。
第二百一十六章
这日; 李太?后?与谢知秋聊到深夜。
两?人之间难免有拉锯,有来有往,但最终还?是勉强在平衡中达成了?共识。
谢知秋将要离去?时; 李太?后?又叫住她。
此时; 李太?后?看她的眼?神,已带上了?欣赏之意。
“谢知秋; 你的确是个有趣的人。”
她说。
“我在辛国的女性中也算是强势好胜的; 不客气地说; 我一向认为自己颇为特别。”
“不过,你,一个从方国来的姑娘; 在倔强上居然不逊于我; 而且你的确聪慧能干、与众不同。”
她停顿了?一下,道:“在辛国皇太?后?的立场上,我十分不希望方国有你这种人。不过; 只从个人喜好来说,我倒是有点喜欢你。
“要是你回到方国,没有斗过方国皇帝; 不妨过来投奔我。”
这句话说完,李太?后?自己就?笑了?,又说:“不过我答应你的条件; 就?是将注压在你头上了?,还?是希望你前程似锦吧。”
谢知秋闻言回头; 对李太?后?作了?一揖:“承蒙皇太?后?厚爱。”
谢知秋垂眸; 又言:“既然如此; 皇太?后?若是见过我妹妹知满、义军的女将姜凌,或许也会喜欢她们; 还?有我的弟子雀儿,她虽还?有些懵懂,却一直在刻苦学?习,将来必有破茧而出的一天。
“她们没有我这样的名气,是与时运有关,并非人人都?有我这样的机会,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下获得崭露头角的契机。
“不过在未来,皇太?后?或许会听见更多女子的名字。”
李太?后?从她的话中听出了?一些弦外之音,撑着头笑道:“你回到方国,好像打算做些什么的样子。既然这样,那我就?拭目以待,看你究竟能搞出什么名堂来。”
她顿了?顿,道:“愿你一路顺风,前途无量。”
谢知秋行礼,一本正?经地道了?谢。
*
如此,谢知秋又在上京留了?几日,待敲定了?与辛国停战的种种细节后?,方才带着可谓收获满满的盟约之书?,踏上回国之旅。
两?国停战,谢知秋不费一兵一卒、就?顺利收回十二州的消息,不等使者队伍回到梁城,已然伴随着三月略带暖意的春风,传遍了?大江南北。
使者的队伍才刚到梁城郊外,竟已遇到了?专程过来迎接的百姓。
欢欣鼓舞的百姓涌在道路两?岸,对着谢知秋的马车抛洒鲜花水果。
不知道是谁起的头,人群中开始有人高呼谢知秋的名字,还?有人出声大喊:“梁城谢女,无去?异乡,留相天子,活我百姓!”
这句话似乎引发了?某些功名,引得人接二连三喊起来,最终会成声潮,呼声震天——
“梁城谢女,无去?异乡,留相天子,活我百姓!”
“梁城谢女,无去?异乡,留相天子,活我百姓!”
人群竟然跟着谢知秋的车辆,一路高喊,一路相随,从郊外,一路跟入了?梁城。
*
城中高呼之声甚响。
若要问世?上谁听到这个喊声最焦虑,非赵泽莫属。
十二州顺利收回了?是好事,而谢知秋从辛国平安归来……他?虽接纳了?史守成建议,一度给辛国寄信、想借辛国之手除谢知秋,可得知这个消息,不知为何,他?心情纠结之中,竟又隐隐松了?口气。
——然而,义军统帅依旧围着梁城。
非但如此,谢知秋此次回梁城,极有可能会带回更多义军军队和将领。
十二州已平,她和辛国说了?和,义军不用与辛国再打,可以全心全意来对付朝廷军!
谢知秋在民间的声望又如此之高,前方的道路可谓畅通无阻,她就?算真的用义军夺取了?朝政,只怕舆论也不会对她过于苛责。
就?连过去?对谢知秋反对最大的朝堂,由于收回十二州这事实?在占全大义,也有松动的迹象,至少绝没有人敢在这件事上报以反对。
赵泽思及此处,只觉得太?阳穴突突直跳,前额一阵一阵地作痛。
要下决心了?……他?真的必须要下决心了?。
赵泽低下头,捏了?捏鼻梁,只觉得前途一片渺茫。
他?明明贵为天子,竟早已把握不住江山这艘巨船的舵盘,甚至觉得自己已如俎上鱼肉,随时要任人宰割。
*
“好厉害,大家都?在喊姐姐的名字!”
另一边,知满与雀儿跟谢知秋同乘一车,谢知秋安静看书?的时候,她们两?个偷偷撩起车帘一角,兴奋地往外看。
雀儿兴奋地来拉谢知秋的袖子,道:“小……咳咳,大人,好多人在喊希望你留在梁城、继续当宰相啊!太?好了?,小姐,你当年的愿望算是实?现了?吧?”
谢知秋闻言,一顿,没有在这个时候去?纠正?雀儿颠三倒四的称呼,下意识地想伸手摸她头,但雀儿也长得高了?,她便又收了?手。
谢知秋顺着两?人撩起的车帘,往外瞥了?一眼?。
众人已入梁城。
这条从城内连通城郊的路,谢知秋犹记,她当年也坐在马车中走过。
那时祖母逼她成亲,给她塞了?块姻缘石,让她去?月老?祠参拜。
如今,还?是同一条路上,却是百姓们夹道相迎,求她再入庙堂、留相天子。
一时间,忽然有些感慨。
谢知秋忽然想到,她说服李太?后?那一晚,宋问之带着其他?人从密道里出来,对她竟然真能从李太?后?手中脱身十分震惊。
宋问之问她:“孤身一人去?面对李太?后?,你一点都?不怕的吗?”
谢知秋如实?回答:“怕。”
“那你为何……?”
谢知秋深深看了?他?一眼?。
要是因为害怕就?止步,她今日根本不会站在这里。
宋问之似乎从她的眼?神中得到了?某种讯息,又问:“凡事没有绝对,若是你真的棋差一招,死?了?怎么办?”
很难得的,谢知秋对他?笑了?一下。
她走过的不少路,都?是在悬崖边缘旋转,随时有可能会死?。
但是比起让她安分守己地度过此生?,她宁愿波澜壮阔地去?涉险、去?按自己意愿活一次。
谢知秋回答他?:“那我这一生?,也算跌宕起伏、活得不错。我若死?在这里,必当名垂千古,今后?青史之上,又不得不留我一笔。”
第二百一十七章
“最近朝中给人的感觉……有些不妙啊……”
“周大人你也这么觉得?”
“那谢大人在出使前就被授了同平章事?一职; 如今又立下了收回十二州的大功,她在民间声望如此之高,总不能在这种时候给她降职……不但不能降职; 还得继续捧着她、给她封赏呢。当下在朝中; 她简直是圣人一样的人物,她说一; 没人敢接个二。”
“我觉得没人敢反驳; 倒不是她声望高的缘故; 当年萧斩石民间威望何等之高,还不是直接下狱,差点就没命了?现在没人敢动谢知秋; 主要?是城外那些义军还推着炮拿着枪围在墙边守着呢……”
“确实; 连皇上都只能对她笑脸相迎,一直没敢出面说什么。皇上什么时候受过这种委屈,脸看起来都要?笑僵了。”
“不过; 谢大人围了梁城,既不撤兵,也没有真的攻城; 还一本正?经地当起宰相来了,她到?底在想什么?”
“可能还没想好吧。义军里的将领都对她唯命是从,不像有人能越到?她之上; 但女帝像这样改朝换代,过去未曾有过先例; 谢知秋许是拿不准自己能不能坐稳江山; 还有犹豫。”
“谢知秋看上去像是会?顾忌有没有先例的人吗?”
“这……”
“谢大人那里的想法不好说; 但我觉得这种僵持的状态,皇上迟早会?忍不下去; 接下来必有一场此死彼亡的大动荡。”
“咳,那你们觉得,谁……?”
“不好说不好说。谢大人义军是强悍,但禁军素来是精英中的精英,想来也没有那么容易就被打?败。”
“可禁军也有问题啊,那日谢知秋回梁城,连禁军都有人跑去欢迎了,我还见过禁军士兵跑去城外与义军称兄道?弟,实在……”
一处宅邸中,几个朝中重臣门窗紧闭,私底下议论了一番各自对朝中局势的不安。
然而商讨半日,大家只都同意当下的局势扑朔迷离,前途难料。
最终,一名官员叹了口气,总结道?:“当下还是不要?掺和这一团乱麻了,静观其变为好。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
翌日。
朝堂上,谢知秋头戴貂蝉冠、身着大紫官服,手执笏板,站在百官最首。
理论上来说,这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天?下官员人人向往的宰相之位,所谓的位极人臣,正?是如此。
但谢知秋站在这个位置上,给其他人的感觉又好像有哪里不对。
谢知秋道?:“当年本官还任国子监祭酒之时,在朝中负责工技营造之义学改制,时隔五年归来,本官竟发现这一改革一点进展都没有,实在令人遗憾。
“万幸本官在北地之时,自行?摸索出了一套教育选拔体系,且效果甚好,这回能取回十二州,也有赖于这一体系与体系中的工匠们。
“本官以为,时机已?经成熟,可以将这一体系全国推广。
“明年开始,除了建造教授工技之学的义学之外,本官还打?算试加一轮考试内容包括工技之学的新?科举,广征天?下之英才,人人皆可参考,并且与旧科举错开一年,双线并行?。
“不知诸位大人,以为如何?”
朝堂之上,百官垂头,鸦雀无声。
祝维平适时地站出来,说:“皇上,臣同意谢大人的想法。”
祝维平开腔后,有几个开始支持谢知秋的官员陆续站出来,皆表示谢大人的提议甚好。
谢知秋笑而颔首道?:“看来诸位大人都没有什么意见,那么皇上意下如何?”
赵泽:“……”
赵泽看谢知秋这个架势,只觉得自己不过是个点头傀儡,可是谢知秋归城后,义军已?经不只安于留在城外,有相当一批人跟着她进了城,他现在受到?的威胁比过去更?大了。
不但如此,义军不少将领都退辛有功,在谢知秋打?着“论功行?赏”的旗号下,他们堂而皇之地站在了朝堂上。
更?不要?说,朝堂中以祝维平为首的一批官员,似乎也倒向了谢知秋,明面上都有这么多,私底下或者摇摆不定的,更?不知道?有多少。
赵泽光是一想就觉得恐怖非常。
这根本不是他同不同意的问题,相反,他虽是皇帝,可反驳谢知秋,反而不得不掂量一下后果。
赵泽迫于压力,只得皮笑肉不笑,扯了扯嘴唇:“那就试试吧。”
谢知秋笑道?:“多谢皇上信任。”
赵泽:“……”
既然这件事?就算定了,那么由哪位官员负责,也要?提上议程。
谢知秋道?:“待今后义学与新?科举完善,自能从天?下人中善于工技的人才,但当下人手不足,臣以为不妨沿用当初为义军效力的人选。
“他们在退辛之战中有功,本就应当封官受伤,且对体系熟悉,是当下少有的经验丰富之人,他们与北地之人已?经有了信赖关系,要?调动过去北地的工匠也方便。
“臣总共有四个人可以举荐——
“过去在工部任职过的官员叶青、萧将军次子萧寻初、臣妹谢知满,还有这些年为义军工坊效力颇多的管事?燕玉姑娘。”
燕子这些年一直为义军效命,燕子本是她自己的小名,又是她自己在离开月县时选择了舍弃旧姓,以前也就算了,后来正?儿八经要?在北地谋职了才发现这个名字会?让想喊姓氏的人没法称呼她。
于是她自己认了“燕”姓,又自己起了名字叫“燕玉”,也算有了大名,亲近的人还是喊她燕子或者燕姐,正?经一些的场合便唤“燕姑娘”。
谢知秋道?:“若沿用旧职,叶青技术精湛,又善于育教之事?,弟子众多,可承接义学教学之务。
“萧寻初以钻研开发军火为主,可为军中献力。
“燕玉姑娘致力于实业,在管理工坊与工匠上甚有经验。
“至于舍妹谢知满,她理论与实践皆长,实绩亦多,在云城时,她就多次负责修订义学所用之教材以及城中弟子的考核选拔。
“臣以为,第一次新?科举的主考官,不如就由她来担任。”
这安排虽由谢知秋在朝堂上提出,但实际上当初在云城负责这一块的人,私下已?经一起讨论商量好了,并分配好了各自的工作,并不真是此时才开始商量。
知满在云城时,已?是墨家弟子中十分有威望的人物。
而且接下来若再?收新?弟子,也属于是她下一辈的人了,由知满来当考官正?合适。
这既然是谢知秋亲口说的安排,而且其他朝中官员基本对墨家术没有丝毫了解,根本插不上话,这桩事?当然轻而易举就算定了。
新?科举的考题由知满来出,而其他一众事?宜,则交由礼部负责。
礼部官员第一次主持这样的科举,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觉得很多地方很迷茫。
礼部侍郎考虑了半天?,还是在这种诡异的朝堂氛围中硬着头皮开了口,道?:“虽说当下人手缺乏,可考生皆是男子,同平章事?大人之妹若是担任此职,待放榜后,考官与考生难免会?有请教、道?谢之类的来往,这会?不会?……”
礼部侍郎很小心?,这话实际并没有想要?冒犯谢知秋的意思,只是想要?弄清楚细节,免得之后出错。
可是他此话一出,谢知秋只是静静地望着他。
谢知秋这个人给其他人压迫感很强,以前尚且如此,如今她在朝中说一不二,这样盯着别人不说话,就更?吓人了。
这时,旁边的祝维平轻咳一声,又开始友好地替谢知秋解释。
他循循善诱道?:“侍郎大人,新?科举是同平章事?大人在云城已?然摸索成熟的政策,在云城时,修习工技之术的弟子就是男女皆有,现在本来人才就不足,若是只限于男子,就少了一半劳力。
“而且,同平章事?大人刚才说的是‘广征天?下之英才,人人皆可参考’。”
祝维平语气放缓了一些,说:“侍郎大人直接认为这句话是只限男子考试,岂不是默认没将同平章事?大人这样的女子放在这个‘人’字里吗?这可是平白?无故让我国少了一半人口啊,下回莫要?这样说了。”
第二百一十八章
这日退朝时; 谢知秋平静地离开了紫宸殿,礼部侍郎却被吓得大气都不敢出,等回过神来; 后背已然出了一层细汗; 连官服都被浸湿了。
等礼部侍郎摇晃着?脚步颤颤巍巍地离开,赵泽胸口郁气难疏; 一抬手就砸了个杯子?。
史守成从朝堂绕来垂拱殿面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