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客栈-第4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有人都是一怔,这才想起一事,李玄都出任太平宗的代宗主,于情于理,秦大小姐都该到场祝贺才是,却迟迟不见人影,还以为是她另有要事在身,不会前来,没想到现在才到。
话音落下,却见两名女子并肩走上山来,其中一人黑袍大袖,另一人身着淡青衣裙,正是李非烟和秦素。
李玄都望向秦素,两人眼神交汇,一切尽在不言中。
秦素给了李玄都一个安慰眼神,先是向温仁敛衽为礼,然后开口道:“大祭酒所言谬矣。”
温仁微微挑眉,道:“秦姑娘何出此言?”
秦素道:“方才大祭酒说太平道乃是黄巾作乱,那小女子要问上一句,太平黄巾为何作乱?”
温仁道:“自是为了满足一己之私欲,这才叛乱割据,图谋天下。”
秦素淡笑道:“这就有意思了。古往今来,想要做天下共主之人不知凡几,可为何只有太平道能够掀起如此大的声势,而其他人就应之了了?”
温仁不屑道:“太平道以妖法蛊惑人心,以符水之道蒙蔽百姓,故而才有如此声势。”
秦素道:“说到妖法邪术,地师如何?”
张静修接口道:“若论术法之道,怕是当世无人能出其左右。当年秦中总督祁英便是死于地师暗算之下。”
秦素道:“大天师所言极是。地师如此人物,术法通天,智谋也深,其手腕之厉害,操纵西北五宗多年,纵横江湖,无人能挡。曾经暗中扶持青阳教,可青阳教也只是疥癣之患。地师真正起家成事,还是依仗金帐汗国,又趁着皇帝驾崩,帝京内乱,这才割据三州之地。较之当年太平道占据半壁江山之声势,相去甚远,这又是何故?”
听到秦素之言,温仁不由微微色变。先前他并未将这个小女子放在眼中,所以回答时颇为随意,万没想到竟是被这小丫头抓住了话语中的破绽。如今话已经出口,想要反悔,却是难了。
其他人也反应过来,纷纷道:“是了,地师如此人物都做不到,太平道又是如何做到的?”
秦素微笑道:“所以在小女子看来,不在于地师如何,或是太平道如何,而在于百姓们怎么想。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当年的太平道之所以能占据半壁江山,不是因为太平道善于蛊惑人心,而是因为世道不公。”
此言一出,李玄都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竟是小觑了秦素,难怪江湖上将她与苏云媗等人并列,果真有不俗之处。看来平日里相处的时候,秦素是有意藏拙,或者也可以说是不太在意这类事情。
秦素不给温仁反驳的机会,接着说道:“有道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寻常百姓可不管什么儒家大义,道德规矩,终日奔波只为饥,仅仅是为了活着而已。遍观古今,百姓们只有活不下去的时候,才会求于漫天神佛,说到底都是为了一条活路而已,这点浅显道理,大祭酒不会不明白吧?”
秦素朗声道:“所以太平道起事,只是因势利导,顺应天心民意。至于史书上为何会对其多有诋毁之词,毕竟普通百姓连字都不认得,哪里会去著史留书,而且太平道已经覆灭,死人不会为自己开口辩解。另外,当年与太平道一同起事的还有正一道,方才大祭酒背诵《大道家令戒》,第一句就是:‘于蜀郡临邛县渠停赤石城造出正一盟威之道,与天地券要,立二十四治,分佈玄元始气治民。’敢问大祭酒,这‘治民’二字何解?若是意为治理一方百姓,那么大祭酒如何评价割据蜀州的正一道?我还要问大祭酒一句,当年太平道起事时,是谁人当政,总不会是道家之人吧?”
在场之人都是信奉太上道祖的,闻听此言,自然对秦素的话大为支持:“是了,那时候我们这些道家弟子都已经流落江湖了,哪里有资格去牧守苍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那时候当政的该不会是你们儒家中人吧?”
“我就不明白了,百姓为什么抛了性命不要,非要跟着太平道造反?”
“我知道,这些儒家中人治国的本事不行,弄得天怒人怨,百姓活不下去,于是纷纷信了太平道,儒家中人为了自己那点名声,于是就
倒打一耙,说太平道蛊惑人心,然后关于被饿死、病死多少人只字不提,对于太平道作乱死了多少人,却是记得清楚。”
“要不怎么说书生手中的笔才是最锋利的刀,咱们这些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差远了。祖龙焚书坑儒,就被这些儒生记恨了几千年。给你泼点脏水,那是抬举你,和祖龙一般待遇。”
听到这些话语,饶是温仁养气功夫极佳,也忍不住脸色铁青。
“小女子并非对儒家有所意见,古往今来,儒家圣贤不知凡几,都要让人心生敬佩。”秦素道:“张相爷就是儒家子弟,曾言:‘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地师为何难以成事?因为张相爷在位时,已然有了中兴气象,海晏河清,人心思定。《太平经》有言:‘澄清大乱,功高德正,是为太平。’太平世道,耕者有其田,百姓可安居乐业,谁会去冒着杀头的风险造反?纵然地师能耐再大,也只能聚集一批野心勃勃之人,却不可能让百姓们跟随他去造反,强行为之就是逆势而为。若是天下大乱,百姓流连失所,饿殍遍野,就算没有地师,也会有其他人出来作乱造反,一呼百应,这便是大势所趋。此为天道至理,大祭酒安得不明?如今大祭酒不思当政之人不能安民之过,却要追究百姓造反之错,难道百姓们在活不下去的时候,只能活活饿死才算是守规矩吗?”
“若是这样的规矩,我看不守也罢!”
最后一句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几乎让人不敢相信是从一名女子口中说出。
圆坪广场之上众人轰然叫好,声震云霄。
便是萧时雨也对身旁的白绣裳感叹:“秦素虽是出身于邪道,但此等心性,却是比我们许多正道之人强出太多。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倒是让我汗颜。”
李玄都更是心潮澎湃,若非此时在大庭广众之下,否则他一定要对秦素倾诉自己的满腔仰慕之情,什么叫巾帼不让须眉,这就是了。
秦素对大天师敛衽为礼,道:“正一道也曾起事,如今仍旧雄立世间,为世人所敬仰,敢问大天师,若是重立太平道,是对是错?”
张静修刚才被温仁用系天师的名头压了一回,心中自是不快,此时便顺着秦素的话说道:“当年重阳祖师创立全真道之前,曾起兵反抗金帐汗国,如果说太平道不合规矩,那么正一道、全真道全都不合规矩了,难道大祭酒醉翁之意不在酒,不是反对李先生做太平宗的宗主,实是要将我道门从此除名?”
整个广场骤然一静。
这顶大帽子,可真是比天还大了。
第九十八章 谋定大事
温仁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用系天师压住了张静修,又驳倒了李玄都,却因为一时疏忽,栽在了秦素这个小女子的手中。
当然,儒家弟子也不是只会动嘴不会动手,当年的墨家游侠派是敢于行刺君王的刺客,曾经刺杀祖龙,道家更是敢兴兵造反,席卷天下。儒家能先后斗败墨家和道家,其中弟子自然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不过今日不同,这里是太平宗的大本营,设有各种阵法,又有正道大批高手聚集于此,甚至就连张静修都到了,三人虽然是天人境大宗师,但是敌众我寡,倘若翻脸动手,那可是凶多吉少。所以三人脸色不好,却也没有贸然出手。
温仁沉默了片刻,道:“道门乃是太上道祖所立,谁人敢说将道门从这世上除名?大天师言重了。”
秦素淡笑道;“那也未必,当年墨家何其兴盛,被誉为天下之言不归杨就归墨,巨子更是与儒家圣人相提并论的人间神人,可时至今日,哪里还有纯粹的墨家之人?当年鼎盛一时的墨家可不就是被儒家从世上除名了吗?”
站在温仁身旁的老者怒道:“墨家不合时宜,不顺大势,是自然消亡,与我儒家何干?”
秦素淡笑不语。
张静修道:“当年至圣先师曾经问道于太上道祖,儒道两家也算是渊源颇深,存续相依。如果大祭酒不是来将道门除名的,那么我们自是以礼相待,可如果大祭酒想要对道门不利,那也休怪我们这些道门弟子不讲情面了。”
温仁没了刚才的气焰,眼中神光这时也慢慢收敛了,又变回到古井不波的样子,开口道:“大天师既然这样说了,老夫还有什么可说的,老夫这就告辞。”
说罢,他毫不拖泥带水地转身离去,两位学宫祭酒自是跟在他的身后随之离去。这太平山的主峰虽然雄伟,却也挡不住三位天人境大宗师的去路,其他人见大天师没有阻拦之意,自然也不会贸然出手。
在三人离去之后,李玄都重新回到台上,开始继续升座大典。
只见李玄都走到象征太平宗宗主的宝座前,这次没有犹豫,直接转身坐下。一众太平宗弟子整齐划一地拜倒在地:“太平宗弟子恭迎代宗主升座!”
与此同时,立于高台上的太平七老也纷纷向李玄都弯腰作揖行礼。
除此之外,前来观礼的众多江湖中人也一起开口出声:“恭祝李先生接任太平宗代宗主!”
近三千余人的声音响彻如雷鸣,连满天的云霞都震的颤了一颤,滚滚回音在群山之间回荡不休。
大天师张静修带头离座而起,包括各宗宗主之内都向李玄都拱手行礼。
李玄都从座上起身,一一还礼。
至此,升座大典算是告一段落,接下来就是一场由太平宗提前准备好的大宴,以太平宗的底蕴,又有七天的时间准备,应付这千余来客完全不成问题。届时作为主人的李
玄都自然要在宴席上再次感谢诸位宗主,交结联络感情。毕竟正道十二宗的顶层圈子,满打满算也就二十人左右,除了十二位宗主之外,还包括两位太上宗主和几位宗内的实权人物,如张静沉和张海石,以前的李玄都不管境界修为多高,身份不够,都是圈外之人,如今终于是跻身这个圈子,算是新人,自然要混个“脸熟”,毕竟还有许多宗主对于李玄都只是久闻其名而未见其人。
于是接下来诸位宾客在知客弟子的引导下按照身份高低前往不同的殿阁入席,诸位宗主、长老单独一殿。而其余太平宗弟子则是开始拆除临时搭建的高台,并将宝座搬回太平宫中。
今日能得太平宗邀约前来观礼的皆非等闲之辈,对于太平宗的安排都无异议,毕竟如今正邪局势一触即发,大天师不惜亲自赶来太平山,还不是要借着诸位宗主齐聚一堂的机会,议定对邪道“用兵”之事,正所谓谋划于密室之中,自然不能让寻常人去搅扰诸位宗主的大事。
太平宫四周有四方殿阁,仿佛众星捧月,分别以四象神兽为名,诸位宗主的筵席就被安排在青龙殿中。按照道理来说,应是效仿古礼,每位宗主都是独自一桌,依次排列。不过今日却一反常态,特意准备了一张巨大的圆桌,足够数十人围坐。
诸位宗主围桌而坐,一番谦让之后,李玄都坐在主人位上,大天师张静修坐在主客位上,其他宗主依次排列。不过引人注目的是,秦素也被邀请到这张桌上,不是李玄都的意思,而是张静修的意思。
众人入座之后,张静修微笑道:“今日之所以用了圆桌,是贫道特意请紫府安排的,用意只有一个,寓意我们正道十二宗同气连枝,若是分桌,就好像是四分五裂,甚是不美。”
李玄都笑道:“大天师所言极是,若不能同气连枝,还能叫正道十二宗吗。”
张静修话锋一转:“不过十宗之人,也不能一概而论。”
在座之人都是老狐狸了,立时听出了张静修用词的不同,是“十宗”而非“邪道”,果不其然,张静修说道:“辽东五宗,一向与我正道十二宗交好,这也是众所周知之事。”
此话一出,殿内骤然一静,诸位宗主神色各异。
秦素微微一笑,接话道:“大天师说的是,当年家父接掌忘情宗,时任无道宗宗主的宋政就百般阻挠,若非各位宗主助阵,家父也不能顺利接掌忘情宗,小女子在此谢过。”
说罢,秦素端起酒杯,环敬一周之后,以袖掩面,一饮而尽。
李玄都第一个举起酒杯回敬,然后是张海石和白绣裳,萧时雨因为对于秦素的好感,也举起酒杯,于是其他宗主也纷纷举起酒杯回敬秦素。
一杯酒饮尽,便是认同了秦素列席的身份,正如几位宗主因故无法前来,就派了宗内实权人物,秦素此来也是代表了秦清。
在众人放下手中酒杯之后,张
静修继续说道:“西北五宗,罔顾祖宗教诲,为了一己之私欲,里通外敌,祸乱天下。方才秦姑娘已经说了,天下太平时,地师是注定难以成事的,地师自然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要做的事情就是让天下大乱,这样一来,他才有成事可能,这些年来,他和宋政联手布局,先后扶持青阳教,勾结金帐汗国,已经卓见成效,而我们正道十二宗却因为内部意见不合而无暇顾及,及至今日,已是到了不能不管的地步。”
这次正邪大战的根本原因,众人都心知肚明,只是在台面上的话却不能这么说,必须要打出为了天下苍生的旗号,这样才能师出有名,正一宗尤为擅长此道,与清微宗的阴阳怪气、静禅宗的劝人大度并列齐名,就连大天师张静修也不能免俗。
众人心中明白是一回事,却不能点破,纷纷点头应是。
张静修环视一周,道:“所以贫道想要联手正道十二宗之力,外加辽东五宗,一起讨伐北邙山,不知诸位有何高见?”
这是李玄都与张静修早就议定的事情,他自然第一个开口表态道:“大天师所言甚是,本宗两位宗主先后遭地师暗算,太平宗自当从命!”
太平七老中的六位负责招待客人,只有沈元重在席上,哪怕他心中有所疑义,却也不能付诸于口,因为李玄都说的实情,太平宗在不到十年的时间中换了三位宗主,与地师脱不开干系,已是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更何况太平宗和阴阳宗还是多年的宿敌,李玄都的这番话挑不出半点毛病,无论认不认可,都只能赞同。
在李玄都开口之后,白绣裳和悟真作为张静修的左膀右臂,也开口赞同。
除了未到的静禅宗之外,此时共有十一位宗主,已然有了四位宗主赞同,还剩下八位宗主。在这八位宗主或代表宗主的长老中,萧时雨因为牝女宗炮轰漩女山之故,又是第一个赞同。法相宗和真言宗一向是墙头芦苇,也就随之同意。
只剩下四宗,三位真人俱是出自全真道,与正一宗的正一道并非一路,实质上更是尊奉李道虚为盟主,于是一起望向代表了清微宗的张海石。
张海石在来此之前,就曾专门去见过李道虚,征询他的意见,师徒二人商议了小半个时辰,李道虚让张海石随机应变,实质上就是默许了张海石可以全权做主,甚至是暂时放下争端与正一宗联手。
张海石稍稍沉吟了一下,道:“江湖上有个‘四六之争’的说法,不可否认,我们之间的确是有些争执,就如大天师方才所说,是意见不合。不过这些都是我们自家的事情,还轮不到外人指手画脚。如今外敌当前,自然要先放下争执,一致对外。”
张静修道:“海石先生的意思是,同意了?”
张海石点头道:“这是自然。”
张静修脸上有了笑容,举起酒杯:“海石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