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客栈-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虬髯出刀之人,难道是传说中的神仙?
下一刻,高有数丈的水墙轰然崩碎,汹涌河水再度填满水道河床,激射无数大浪水花,水气弥漫。
两艘战船也身不由己地随着河水向一线合拢的方向靠拢,然后轰然撞在一起。
第四十二章 再起涟漪
两艘战船相撞,原本站在甲板上的兵卒,别说继续射箭,就是站立也难,纷纷落入水中。
好在他们都是水师出身,又不曾披甲,落水之后,顶多是丢了手中的弓箭弩箭,还不至于丢了性命。
想来是胡良听到了李玄都方才的一番言语,念在他们都是有父母妻儿之人,再加上胡良也在军中待过一段时间,这才手下留情,换成早先时候的胡良,这一刀就不是朝着河面去了,而是要直接将其中一艘战船劈成两半才行。
不过话又说回来,一刀分河,看着威风,可也就是看着了。
这一刀的背后,意味着李玄都和胡良先前做的一切努力都付之东流,两人辛辛苦苦抹去踪迹,又不惜用逆剑破去青鸾卫高人的浑天望气术,就是为了不让青鸾卫找到他们的确切踪迹,结果却被瞎猫碰上了死耗子,偏偏让这些芦州本地的官兵撞破了行踪。
从这一点上来说,两人的运气无疑是坏到了极点。
不过话又说回来,青鸾卫之所以会来此拦截,也不全是运气,毕竟青鸾卫素来以追踪缉捕而闻名于世,他们能判断出李玄都等人可能会从风阴府逃往中州益阳府,这便是多年办案侦缉的经验所在了。
所以不等渡船靠岸,李玄都和胡良便不顾满船乘客的惊骇目光,直接带着周淑宁纵身跃出渡船,在河面上一连串蜻蜓点水,留下一串串涟漪之后,以最快的速度离开此地。
两人在奔行之间,背着周淑宁李玄都沉声道:“为今之计,只能暂时改变方向,先不急于离开芦州,找一个地方暂避一二,然后再伺机而动。”
胡良也是老江湖了,顿时明白了李玄都的意思,青鸾卫设卡绝不会仅仅只设这一道关卡,如果这时候还想按照原定路线前往中州,极大可能是一头撞进青鸾卫已经设好的大网之中,以他们两人之力,想要从正面硬抗青鸾卫乃至于整个芦州地方衙门,无疑是痴人说梦,若是与青鸾卫交手而陷入进退不得的泥潭境地之中,引来青鸾卫大批高手驰援,那便是凶多吉少,所以暂避一二才是最好的选择。
胡良直接问道:“去哪?”
李玄都犹豫了一下说道:“我有一位故交陈孤鸿,当年他被正一宗的高手追杀,走投无路时被我所救,如今就隐居在芦州的九河府,我们不妨先去他的庄园栖身,然后再作打算。”
胡良简简单单地说了个好字,没有任何质疑,完全相信李玄都的判断。接着两人调转方向,不走大路官路,进入密林之中,在茂密林间如履平地,往九河府方向而去。
李玄都在奔行时,心思几转。
说起来这也不是他第一次被人追杀了,当年他以不足弱冠之龄横空出世,轻狂意气,惹下仇家无数,也曾被这般追杀过,而且那次的阵仗可比如今要大得多,仅仅是玄元境的高手就有十几位之多,还有七个先天境高手和两个归真境高手。
如此阵仗在四州之地联手追杀,可到头来还不是让他逃了出去?而且还反过头来把这些人砍瓜切菜一般杀了个七七八八。
那时候的他,可从未想过会有朝一日被区区几个玄元境青鸾卫追杀。
有些时候,李玄都自己都快忘了紫府剑仙是谁。
又还有谁还记得刀剑评中排名第二的人间世?
……
天色渐暗,天空中又飘起了雨丝。
在这条分割了芦州和中州的卢河岸边,有一位白发老人,脸色枯槁,神情萎靡。
在河上则是飘着一艘乌篷船,身着青色锦衣的辜奉仙站在船头上,任由雨丝打落在身上,神情晦暗。
两人相对而立, 辜奉仙首先开口道“涉及到朝堂上的争斗,再小的事情也是大事,我们以为人家是孤家寡人,可实际上人家还有帮手,钱大人之所以会死,已经很说明问题。”
老人不愿在此事上纠缠不休,避开这个话题,问道:“那名虬髯刀客是何方神圣?能有先天境的修为,想来不会是无名之辈。”
辜奉仙摇了摇头道:“不好说,倒像是曾在帝京一战中出现过的一位用刀高手,我之所以对他印象深刻,是因为那人手中有一把在刀剑评上排名第十的大宗师,曾经一刀斩掉上任都督大人的手臂。”
老人的神情沉重几分,说道:“既然涉及到帝京一战,那么此事怕是很难善了,我觉得应该禀报都督府,请几位都督大人定夺。”
辜奉仙点头赞同道:“理应如此。”
老人想了想,又说道:“现在看来,那个劫走周听潮女儿的年轻人也不简单,很有可能是四宗之人。”
辜奉仙的脸色顿时有些古怪,语气犹疑道:“想必你也知道,如今那四宗之人应该不会在这个时候与太后娘娘为敌才是。”
“难说。”白愁秋摇头道:“人心易变,这些宗门无论做什么都不会奇怪。先前我以浑天望气术追寻此人的行踪,却被人以清微宗的逆剑生生破去……”
辜奉仙脸上露出几分震惊之色,道:“如今的正道十二宗,有半数依附于晋王殿下,尤以正一宗为甚,可在十二宗中能与正一宗相提并论的,无外乎静禅、太平、清微三宗,如今静禅宗闭门封寺,太平宗封山,可就只剩下一个清微宗了。”
辜奉仙的脸上渐渐布满阴霾,“如果此事还牵涉到了清微宗,那可……那可……”
这位青鸾卫指挥使竟是半天没能说出话来。
委实是因为清微宗的势力太大,尤其是清微宗的老宗主,素有大剑仙之名,哪怕他如今已经很少在世间露面,可作为名列老玄榜的当世高人,其身份地位丝毫不逊于正一宗的老掌教,更有传闻说,这位大剑仙已然踏足长生境。
在堂堂长生境高人的面前,先天境也好,归真境也罢,还不都是土鸡瓦狗一般?
白愁秋同样是脸色阴沉,“牵涉到了清微宗,那就只能请都督大人再派人来,否则单凭你我二人,可承担不起如此大的干系。”
辜奉仙沉默了片刻, 缓缓道:“白大人也不要太过忧虑,芦州毕竟是太平宗的地盘,清微宗还不至于把手伸到这边,至于事后,自有都督大人去应付,你我当好差事便是。”
白愁秋想了想,脸色依旧阴沉,不过点头道:“也只能如此了。”
辜奉仙又道:“对了,刚刚接到总督府的呈报,我便赶到此地,已经派人仔细查验过,所幸他们三人走得匆忙,没有来得及掩饰踪迹,应该是往九河府方向去了。”
白愁秋点了点头。
细雨继续纷纷而落。
两人在一番会晤之后,分道扬镳。
两人各有职司所在,除了各自调动青鸾卫和芦州地方衙门的人马展开一张围杀大网之外,他们还要以千里符之术,将此地的情形上报给帝京的青鸾卫都督府,无论是日后应付清微宗的追责,还是派遣援兵,都要由青鸾卫都督府中几位都督来亲自决定。
第四十三章 九河南山
九河府,位于芦州中北部,地处大江之畔,因为府内有九条河流经过,故名九河府,又因它与荆州、中州交界,又有“中州咽喉、江南屏障”之称。
因为芦州乃是太平宗所在,九河府毗邻太平山所在的怀南、风阴二府,并无宗门立足,江湖散人众多,鱼龙混杂,所以陈孤鸿才会选择在此地隐居,躲避正一宗高手的追杀。
这么多年辛苦经营下来,陈孤鸿算是积攒下了一份相当不薄的家当,在九河府城的城外二十里依山傍水处,拥有一座宏伟庄园,名为南山园,占地上百亩,仿照江南园林而建,精美雅致,又在庄园内以奇门遁甲之术建成大阵,再加上陈孤鸿这些年来招揽的众多江湖散人,委实不容小觑。
九河府的府城距离风阴府府大概有六百余里,李玄都一行三人避开官道驿路,逢山过山,遇水涉水,用了大概两天的时间来到九河府的境内。
南山园建在九河府岭秀山南侧的半山腰位置,在登山前往庄园之前,还要经过一座位于山脚的小镇,就叫岭秀镇,人来人往, 很是热闹。
来到小镇之后,胡良按耐不住酒瘾,向李玄都借了几块散碎银子,在小镇里买了两壶据说是江南正宗的极品花雕,李玄都则是去买了些便于携带的干粮,不过不是给他们两个准备的,而是给小姑娘准备的。买完酒水和吃食之后,三人离开小镇,往半山腰位置的南山园行去,只是到了南山园的门口之后,李玄都就发现自己有些失算,因为这儿竟是车水马龙,随处可见江湖散人,其中甚至不乏入神境的好手,而这些都是想要登门拜访之人。
胡良找了个人略一打听,这才知道缘由。原来是陈孤鸿这些年来仗义疏财,喜好接纳四方豪杰,被誉为九河府孟尝,使得许多散人纷纷投效于南山园的门下,令南山园声势大振,大有九河府境内首屈一指第一家的架势。声势一大,架子自然也水涨船高,所以这些人都是前来投奔之人。
一行三人直接登门求见,接待三人的是一位中年管事,大概有归神境的修为,待人接物也很是不俗,只是一听说三个无名之辈想要见本地主人,虽然脸上不见如何,但心底便有些不快。要知道主人可是名副其实的先天境修为,放眼偌大一个九河府,那都是一等一的高手,就算主人被誉为再世孟尝君,可大多数时候也就是派个管事接待一二,然后根据来人的需求,或是在园子里安排住下,或是送上一份盘缠,主人并不经常出面。若是谁想见就能见,真当堂堂南山园是招待八方来客的客栈了?
说到底,什么样的身份受什么样的待遇,除非是在江湖上有名号的豪客大侠来访,否则根本见不到这位南山园主人。
于是三人就碰了一个不软不硬的钉子,吃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闭门羹。
芦州的江湖,不算太大,因为刚好处在江南和江北之间,比不上正道八宗所在的江南,也比不上有清微宗、静禅宗、妙真宗所在的江北,以胡良的先天境修为,在九河府已经可以横行无忌,再加上他手中的大宗师,罕有敌手。
若是胡良肯露出真实修为,自然能轻易见到陈孤鸿,可当下的关口在于,此地人多眼杂,要躲避青鸾卫追捕的三人不好太过招摇,而且园子里阵法重重,若是不经通报而擅自进入其中,说不定还会闹出更大的动静。
李玄都想了想,无奈道:“实在不行,就只能递拜帖了。”
说话间,他从手腕上的流珠中取出一封镶嵌金线的名刺,正面上书“紫府”两个大字。
胡良见到这张帖子,不由笑道:“没想到你还留着这东西,我曾经听人说起过,当年紫府剑仙挑战江北群雄,每次都是先是送上这么一张帖子,然后再登门挑战,在那段时间里,人人都见之色变,将这张帖子称之为‘紫府帖’,紫府客的凶名也由此而来。”
李玄都脸上破天荒地露出几分尴尬之色,“当时年少轻狂,有些自以为是了,弄出这么个唬人的噱头,最后还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胡良不客气地从李玄都手中拿过这张‘紫府帖’,“此事就交给我了,反正这儿也不算江北河朔之地,就说我们是紫府剑仙的门人,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李玄都点头道:“也只好如此了。”
这一次,胡良不再故意遮遮掩掩,显露出大概抱丹境左右的修为,大步上前走去。
江湖其实就是一座圆形的湖,大圆套着小圆。
越是靠近岸边,圆的面积也就越大,越是靠近湖心,圆的面积越小。反之,靠近岸边也就意味着水浅,被淹死的概率就要稍小一些,湖心位置则是水最深的地方,没有足够的本事就贸然过去,只有被淹死的下场。
所以江湖中多的是初窥门径之人,少的是出神入化之人。
当然,到了湖心位置,想要从江湖中脱身,想要上岸,那也变得千难万难。
此时在南山园门外的江湖散人,其实只是在岸边的浅水里扑腾,没有什么湖底老鳖,也没有什么走江蛟龙,就连大鱼也没有几条,多是些小鱼小虾,此时胡良显露出抱丹境的修为,便已经十分气势凌人,远道而来的各方江湖散人,纷纷主动让路。
之所以让胡良来做这个差事,是因为他这幅虬髯形貌,更符合传统意义上的江湖豪客,不会太过惹眼。
李玄都和周淑宁则是跟在胡良的身后,再一次来到南山园的门前。
那管事看到又是他们三个,便有些不耐烦,只是摄于胡良的气势,把这些许的不耐烦给悄然藏了起来,拱手告罪一声,返身进了山庄。
很快山庄中又有一位身着锦缎的中年女子出门迎接,却是有玄元境的修为了,径直走向三人,身姿婀娜地施了一个万福,然后微笑问道:“不知三位到我南山园,有何贵干?”
第四十四章 人心似水
胡良递上拜帖。
中年女子笑吟吟地接过拜帖,当她看清拜帖上的“紫府”二字之后,心中倏地一惊。她跟随主人也有些年头了,算是见过些世面,自然听说过紫府剑仙的名头,所以当他看到拜帖上的“紫府”二字时,第一时间便联想到了那个曾经一人一剑便横行江北河朔之地的紫府剑仙。
李玄都轻声开口道:“劳驾将这封拜帖送到陈先生的手中,就说故人来访,至于见或不见,请他来决定吧。”
牵涉到紫府剑仙,这位中年女子不敢自作主张,接过拜帖后,告罪一声,转身进了园内。
很快女子便去而复返,迎向李玄都,轻声道:“我家主人不好亲自出迎,还请三位恕罪,请三位随我来。”
进了庄园,绕过影壁,穿廊过堂,来到正堂处,有一位白发白须的老人已经等候在此处,见到李玄都后,立刻迎来上来,先是挥手示意几名管事退下,然后才笑着拱手道:“恩公多年不见,别来无恙否?”
躲在李玄都身后只露出半张小脸的周淑宁望向这个老人,须发皆白,笑意慈祥,一身漆黑鹤氅更是显得仙风道骨,只是不知为何,她对老人总有一种隐隐的畏惧,远没有面对李玄都和胡良时的亲近之感。
李玄都拱手还礼道:“有劳惦念,倒是你比以前要好上许多。”
这位老人便是在九河府境内大名鼎鼎的陈孤鸿了,他摆了摆手道:“不过是小打小闹,与那些占山为王的山大王在本质上没有太大区别,徒惹笑料罢了。”
然后老人侧身伸手做了个请的手势,请三人进到正堂之中。
待到分而落座之后,李玄都介绍道:“这位是胡良,西北人士。”
胡良冲陈孤鸿抱拳一礼。
陈孤鸿拱手还礼,“久闻‘西北一枭胡一刀’胡兄弟的大名了。”
李玄都又望向坐在自己旁边的小丫头道:“她叫周淑宁,算是我的义妹。”
小丫头怯生生地起身施了个万福。
老人含笑点头。
李玄都犹豫了一下,说道:“实不相瞒,我这次前来,其实是有事相求,想要在贵地暂避风波。”
老人微笑道:“恩公这是哪里的话,当年我被正一宗之人追杀,若不是恩公出手相救,我陈孤鸿早已是一捧枯骨,哪里还能有今日。如今恩公遇到了难事,我又岂有袖手旁观之理?只要恩公一句话,我辜某人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胡良皱了皱眉头,没有说话。
李玄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