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太平客栈 >

第1087章

太平客栈-第1087章

小说: 太平客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余如大理寺、通政使司、都察院、太仆寺、苑马寺、青鸾卫都督府、五军都督府、光禄寺、鸿胪寺、翰林院、国子监、詹事府、尚宝司、太常寺以及六部侍郎等堂官的具体任命,再由内阁商议决定。
  除此之外,秦清还宣布宦官不得干政,以司礼监为首的二十四衙
  门回归其本来职能。至于原来的司礼监掌印大太监杨吕,秦清打算物尽其用,使其掌管青鸾卫都督府。
  大体而言,秦清打算继承大魏朝廷的制度,不过要在细节上略作修改,比如将原本只是暂时职务的总督、巡抚、总兵官常态化,成为拥有明确品级的正式官职,同时延续张肃卿的改革,废黜藩王镇守地方的制度,给予亲王参政的权力,以宗室和武官代替宦官来压制、平衡文官势力,甚至秦清还有意彻底废黜宦官制度,缩减宫廷规模,他自己只有一位妻子和一个女儿,实不知要这么多的宦官有什么用,只是如今局势未定,各种事情千头万绪,还顾不上这些细枝末节,只能留待以后。
  秦清接见了这些魏廷降臣之后,接下来的几天便是辽东老人轮番觐见秦清,他们都是为了同一件事而来。
  如今大魏皇帝徐翊厚已经被废黜,国不可一日无主,那么就该有一位新君。
  毫无疑问,秦清就是新君,这又牵扯到了定国号,册封太子等等大事。
  古来国号,除了少数例外,多是以受封的地名为国号,秦清以辽东起家,世人也都说辽东大军如何如何,于是就有人提议国号为“辽”,是为大辽。秦清否决了这个提议,因为辽东三州是为幽州、奉州、辽州,辽州与金帐接壤,幽州靠近关内,奉州位于两州之间,虽然被统称为辽东,但是秦家的根基却在幽州。
  正所谓幽燕之地,当年慕容氏在龙城起兵,以“燕”为国号,于是又有人提出以“幽”为国号,秦清允之。
  如此,新朝正式定下国号,是为大幽。
  至于皇后、太子,秦清决定一切从简,立白绣裳为皇后,暂定三弟秦道方为皇太弟。
  盖因秦道远与秦清年岁相差无多,已是知天命之人,说不定要比秦清先走一步,而秦道方不过不惑之年,最为年轻。
  消息一出,秦道方坚辞不受,亲自赶赴玉青园,面见秦清,痛陈利害。一则是他膝下无子,日后无人继承,二则是兄长秦道远在前,长幼有序,万没有越过兄长立他为皇太弟的道理,有伤兄弟情分。
  秦清无法,只好决定改立秦素为皇太女,有明空女帝的先例在前,儒家之人已经无力出声在后,再加上秦素不仅仅是秦清的女儿,还是李玄都的夫人,一时间竟是无人敢于出声反对。
  秦素不由叫苦,不想做什么皇太女,不过被李玄都劝住。
  李玄都并不反对秦素担任皇太女,因为秦清在人间还有四十多年的光阴,这其中的变数太多,秦清会再有一个儿子也说不定,秦素可能只是用以过渡,毕竟现在的秦素不是“天下棋局”中的秦素,情况不能一概而论,秦素最后还是会回归道门这边。
  ……
  六月初九,秦清离开玉青园,进入帝京皇城,次日在帝京城外南郊举行登基大典,定国号为“幽”,建元太平,改“载”为“年”,册封白绣裳为皇后,立秦素为皇太女。
  太平元年,六月十二,秦清颁布《谕中原檄》,以兵部尚书秦襄为大将军,率军二十五万,南下中州、芦州、楚州、荆州。


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十六真人
  六月初六,秦清离开玉青园,由司礼监大太监杨吕引导,从德胜门入,经承天门步入内殿,召见群臣,查看国库,此时大魏国库的存银已经不足百万。
  秦清下令让户部尚书秦道远会同刑部尚书景修,追缴国库一应欠款以及被贪墨之银两,命杨吕清查皇帝内库银两。凡贪墨之人,严惩不贷。
  秦清又下令:“敢有伤人及掠人财物妇女者杀无赦。敢有哄抬粮价囤积居奇者杀无赦。重新开放漕运,调粮入京,平抑粮价,敢有从中贪墨私吞者杀无赦。”
  秦清第三道命令是清查各部库存,如兵部工部等衙门,都有自己的“私库”,其中牵扯的银钱都在百万之数,此事则由秦不二负责。
  在秦家的四位门客中,秦不三和秦不四两人颠三倒四,不堪大用,可秦不一和秦不二却是颇有才具,完全可以胜任。
  最后,秦清委派礼部尚书梅盛林和工部尚书霍四时准备登基祭天大典的一应事宜。
  六月十五,秦清在帝京城外南郊举行登基大典,祭告天地,定国号为“玄”,寓意黑水起源之地和道门的别称玄门,建元太平,改“载”为“年”,册封白绣裳为皇后,立秦素为皇太女。
  秦清并未大封功臣,他与群臣约定,待到一统天下,开得太平,再行论功行赏。
  大玄太平元年,七月初五,秦清颁布《谕中原檄》,以兵部尚书秦襄为大将军,率军二十五万,南下中州芦州楚州荆州。
  如今辽东掌握了辽州奉州幽州齐州晋州直隶等地,两京一十九州已得三分之一,若是能攻取中州芦州楚州荆州等四州之地,便占据半壁江山,其余地方,传檄可定。
  不过这四州之地,却并非没有抵抗之力。当日帝京之围,共有三路勤王大军,其中幽燕总督徐载元兵败身死,全军覆没,晋州被玄军顺势攻占。荆楚总督赵冰玉同样兵败身死,不过楚州荆州芦州等地因为距离遥远的缘故,并未被玄军攻占,待到赵良庚和燕王逃出帝京,两人会同秦中总督,于六月三十,拥立燕王世子徐载钧在江州金陵府登基称帝,改元永武,继续沿用“大魏”国号。
  徐载钧登基之后,仍旧以赵良庚为内阁首辅,加封自己的父亲燕王为太上皇。
  不过秦清不再承认大魏,所以大玄朝廷在徐载钧等人的称呼前加上了一个“伪”字,正如当初大魏朝廷称呼西北大周为“伪周”一般。徐载钧被称作“伪帝”“伪永武帝”,以“伪魏”区分于“前魏”。因为其位于南方,许多人私底下称其为“南魏”小朝廷。
  如此一来,天下间竟是有了三个帝王,分别是大玄朝廷秦清大魏朝廷徐载钧大周朝廷澹台云,不过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大玄朝廷占据帝京城,怀有“传国玺”,兵锋最盛,已有正统气象,却是其他两家不能相比。
  不过南魏小朝廷也有几分底气,关键在于秦清和李玄都的均田赋之策,虽然得了百姓之心,却是大大得罪了各地士绅,哪怕道门击败了儒门,各地士绅仍旧是同仇敌
  忾,紧紧围绕在南魏朝廷周围,誓死不降。
  道理十分简单,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让这些士绅老爷们去做一个自食其力的普通百姓,还不如一刀杀了他们,他们自然要奋力一搏。
  不过这种情况也在李玄都和秦清的预料之中,在两人看来,不怕这些士绅反抗,只怕他们不反抗。新朝事事都要把事情做在明处,力求光明正大,士绅们不反抗,新朝就必须按照规矩行事,丈量清退土地,追缴欠税,如此下来,只是大士绅变成小士绅,可还是士绅。可如果士绅们反抗,那么性质就全然不同了,必须抄家灭族,其财产收归国库,土地分给百姓,解决问题更为彻底。
  秦襄此番领军出征南魏四州之地,除了大玄将士的战力远胜南魏的残兵败将之外,还有一个关键,那便是这四州之地中都有道门势力,到时可以起兵呼应,而且清微宗的水军已经顺流而下,直奔大江入海口。
  秦襄是沙场宿将,从收复西北到北伐金帐,再到南下入关,一生经历大小战事不下百余场,行事稳重,不会轻敌冒进,以二十五万大军配合水军齐头并进,又有道门和依附道门的各路世家暗中配合,在秦清看来,南魏小朝廷不足为虑。
  在此期间,李玄都的精力则主要放在儒门身上,他不杀一众儒门大祭酒山主,就是为了让这些大祭酒山主来帮他稳定局势,毕竟以道门现在的力量,还无力在短时间内全面接手儒门留下的权力真空,仅就眼下而言,扶持一个听从自己命令的儒门来协助道门掌控天下,是最合适的办法。这也是李玄都主张三教合一的缘故,在三教合一的名义下,扶持儒门就显得顺理成章。
  除此之外,就是李玄都关于进一步整合道门的谋划了。
  张静修李道虚秦清三人在北邙山翠云峰上清宫祭天,重立道门,三人被尊称为掌教大真人,是为初步整合道门。
  李玄都如今决定在三人基础上更进一步。
  主要便是增设一位大掌教,又称掌教大真人,统领道门上下。大掌教不能实行继承制,不能以师徒血缘伴侣的关系进行继承,而是推选制,类似于上古时的禅让制。
  在大掌教之下,设有三十六位真人和三位大真人,三位大真人是为副掌教,在大掌教空缺或者暂时无法履行职权时,三位副掌教轮流代行大掌教权柄,重大事宜则由三位副掌教共商而决。
  三十六位真人拥有推举大掌教的资格,也拥有被推举成为大掌教或者副掌教的资格,地位尊崇,在道门位于第三层级,仅次于大掌教和三位大真人。
  先前李玄都封玄真大长公主为玉盈真人,又封上官莞为栖霞真人,便在三十六位真人之列。
  李玄都深知事情不能一蹴而就,先前的道门散落成二十余个宗门,现在想要一下子便将二十个宗门整合成道门是不现实的,故而他决定暂缓一步,效仿儒门的理学心学之分,在宗门和道门之间恢复“道”一级,也就是太平道正一道全真道,分别对应三位大真人,三位大真人既是副掌教,又是三
  道首领。
  正邪两道二十二个宗门,除去无道宗道种宗金刚宗真言宗,还有十八个宗门。再除去静禅宗这个佛门宗派,还有十七宗,李玄都打算将蜀山剑派唐家堡递补进来,并将两家以及其他蜀州势力合作一家,称蜀山宗,将天乐宗浑天宗真传宗等几个小宗并入忘情宗中,统称真传宗,总共十五个宗门。
  如此便是三道十五宗,每道五个宗门。
  按照李玄都的设想,太平道包括清微宗太平宗补天宗皂阁宗牝女宗。正一道包括正一宗慈航宗法相宗蜀山宗真传宗。全真道包括阴阳宗妙真宗东华宗神霄宗玄女宗。
  太平道作为李玄都的嫡系,同时拥有清微宗和补天宗两大宗门,又有太平宗这个财神爷,最为势大。
  正一道中的蜀山宗真传宗皆是几方势力整合而成,实际数目远不止五宗之数,又有慈航宗这个财神爷,再加上正一宗这个老牌大宗,也不逊色太多。
  如此一来,全真道虽然拥有阴阳宗这个大宗,但还是最为势弱,李玄都为平衡三方势力,将巫咸陈眠纳兰絮玉盈真人归入全真道之中,使全真道不逊于另外两道。
  三道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如划分州界,犬牙交错,使其不能形成独立割据之势。
  再有就是三位大真人的人选,李道虚和张静修已经飞升离世,秦清登基称帝之后,也不再适合担任大真人,李玄都则要出任大掌教,三位大真人的人选便要从一众宗主中挑选。
  首先是太平道大真人,李玄都要选一个能够同时压服清微宗和补天宗之人,除了李玄都本人之外,秦素是不二人选。
  其次是正一道大真人,因为白绣裳已经成为皇后的缘故,执掌两大仙物的大天师张鸾山无论身份资历还是境界修为,都是最合适人选。
  最后是全真大大真人,李玄都决定让上官莞以地师身份出任,一则是因为上官莞立有大功,二则是上官莞境界修为极高,三则是上官莞更为年轻。同时李玄都决定保留上官莞的栖霞真人身份,这是秦素和张鸾山不能相比的。
  至于张鸾山和上官莞的联姻,考虑到两人的境界修为,多半没有子嗣,倒是不怕两人会形成世袭门阀。
  为此,李玄都还专门询问过上官莞的意见,上官莞得知自己能够出任大真人后,大喜过望,主动提出将栖霞真人的名号让给姚湘怜,李玄都考虑之后,同意下来。
  李玄都又征求其他人意见之后,初步草拟了除去三位大真人和出仕之人的三十六位真人的人选:张海石李非烟陆雁冰云承宗宁忆沈元舟陆时盈兰玄霜柳玉霜冷夫人陆时贞司徒玄略颜飞卿苏云媗张岱山左雨寒齐饮冰唐婉楼心卿谷玉笙百媚娘姚湘怜陈眠纳兰絮玉盈真人万寿真人太微真人三玄真人李世兴钟梧王仲甫诸葛錾萧时雨玉清宁魏臻石无月。
  其余齐王门客李太一等人,则打算出仕,进入大玄朝廷。


第二百五十三章 新政
  李玄都打算将三十六位真人分为四派,每派九人。
  其中太平道九人:张海石、李非烟、云承宗、沈元舟、兰玄霜、柳玉霜、冷夫人、陆时贞、司徒玄略。
  正一道九人:颜飞卿、苏云媗、张岱山、左雨寒、齐饮冰、唐婉、楼心卿、谷玉笙、百媚娘。
  全真道九人:姚湘怜、陈眠、纳兰絮、玉盈真人、万寿真人、太微真人、三玄真人、玉清宁、萧时雨。
  剩余九人:宁忆、陆雁冰、陆时盈、李世兴、钟梧、王仲甫、慕容画、季叔夜、石无月,直属于大掌教。
  所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几位明官,是上官莞的属下,却被李玄都划分到了自己的名下,而巫咸和两位伪仙本该归入李玄都的名下,却被李玄都划分到了全真道中。
  其中原因,便好似划分州界。汉中府的百姓与蜀州百姓无论习俗还是语言都十分相近,却要将汉中府从蜀州剥离出来,划分入秦州,因为汉中府是蜀州门户,如果汉中府属于蜀州,那么蜀州就变成了四面环山的易守难攻之势,极容易割据自立,所以要将汉中府归入秦州,以此来制衡蜀州。
  全真道是一样的道理,如果将众明官全都放入全真道中,上官莞又与姚湘怜、玉盈真人交好,很容易使全真道成为上官莞的一言堂,所以李玄都将三位明官调出,又将与上官莞没有什么渊源的陈眠、纳兰絮划入其中,既增强了全真道的实力,又形成分化,防止全真道成为独立王国。
  至于其他两道,也是大体如此。
  如此一来,未来的道门格局差不多定下,再有就是一些细节上的修改。
  其实李玄都还有一些想法,不过他与秦清数次深谈之后,放弃了过于激进的想法。
  秦清作为长生之人,并不像凡夫俗子那样过于执着于皇位,对他来说,有则最好,没有也不是什么天塌地陷的大事,两人甚至探讨过是否能够废黜皇帝尊位。
  两人最后得出的答案是不能,或者说暂时不能,想要完成事实上的变革,必然要先进行想法上的变革,就好比从只有贵族才能做皇帝到平民也可以做皇帝,便是想法上的改变。当天下人都认为皇帝不应该继续存在的时候,人心所向,那便可以废黜皇帝了。
  可如今的现实是,儒门的礼教仍旧深入人心,没有废黜皇帝的土壤,如果强行废黜皇帝,只会造成人心混乱,反而平添许多不可预料的麻烦。
  如果真有大同世界,那么大同世界不是一天就能建成的。九层高楼,没有只修建第九层楼的道理,前面的八层一层也不能少。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世道的发展总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个规矩的好坏关键在于能否适应当下的世道,太过超前等同于拔苗助长。
  正因如此,太上道祖有言:“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如今李玄都和秦清两人能做的是引导世道进一步发展,脚踏实地,而不是一步登天。
  清退田地、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