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客栈-第10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百五十章 欧帝三拳
秦清和李玄都并未第一时间入城,陆雁冰作为打前站之人,先一步进入皇城。
毕竟她曾在太后谢雉身旁待过一段时间,又曾在青鸾卫都督府任职,对于皇城更为熟悉。
皇城中的禁军已经投降,当陆雁冰穿过承天门进入皇城之后,立时就见到了司礼监的掌印大太监杨吕。
虽然杨吕是天人造化境的大宗师,陆雁冰不过是初入天人境,但陆雁冰代表的是李玄都和秦清,所以杨吕主动行礼道:“见过五先生。”
陆雁冰抱拳还礼道:“龙老人伏诛,老师傅功不可没。”
魏廷的惯例,文臣中地位尊崇之人被尊称为“老先生”,宦官中地位尊崇之人则被尊称为“老师傅”,陆雁冰好歹是在朝廷混过几年,对于这些规矩还是十分熟悉。
杨吕笑道:“不敢居功,不敢居功。”
陆雁冰与杨吕并肩而行,只觉得快意无比。
放在当年,她做青鸾卫的右都督,见到这位大内首宦,要主动行礼,以下属自居,就算抛开朝廷的身份不提,以境界修为而论,她也不过是个晚辈,没资格与杨吕这等人物平起平坐,可如今两人不仅仅并肩而行,甚至杨吕还稍稍落后了半步,给了陆雁冰很大的面子。
陆雁冰很明白这些是从何而来,皆因她是李玄都的师妹。
人是需要感情的,没有真正能够太上忘情之人,李玄都也不例外。
李玄都是个孤儿,没有父母兄弟姐妹,对他来说,师父即父,师兄即兄,她这个师妹便与亲妹妹无异,而且还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亲妹妹,感情深厚,哪怕日后陆雁冰做出种种忤逆行径,李玄都仍是原谅了她,还像过去一样待她。
正因如此,旁人都不敢小觑陆雁冰,这与陆雁冰本身的能力无关,哪怕她只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姑娘,也是如此。
在杨吕的引领下,陆雁冰径直往天宝帝的书房行去。
事实上,在李玄都和秦清的眼中,这位小皇帝是个无足轻重的角色,所以秦清接见魏廷的文武百官,李玄都见了儒门的大祭酒山主,最终派了陆雁冰来见小皇帝。
陆雁冰在事前就询问过李玄都,到底要怎么处置这位末代帝王,是准备让他主动禅位?还是让他死得无声无息?
李玄都的回复是,都不必。
李玄都的想法很简单,新朝廷是否稳定,不在于一个皇帝名号,而是人心所向。如果秦清建立的朝廷能够为天下苍生谋求太平,人人安居乐业,那么休说是一个末代皇帝,便是把大魏的历代皇帝都搬出来,也没什么意义。反之,如果秦清建立的新朝廷倒行逆施,人心尽失,那么就算没有天宝帝,也会有无数的徐家子孙被人推出来,杀不胜杀。
秦清的想法与李玄都并不相同,却也殊途同归。
因为王朝更替总要讲究法统,所以才有那么多的禅位,不过秦清不是权臣得位,他一直否认自己是大魏的臣子,这次出兵更是在檄文中明言要推翻大魏朝廷,而非遮遮掩掩的清君侧。换而言之,秦清建立新朝,法统必然不能来自于大魏,而是要往前追溯。
从徐氏皇族的大魏朝廷往前推移,分别是特穆尔
皇族的金帐赵氏皇族的大晋李氏皇族的大齐,金帐不必多说,第一个排除在外,关键就在于大晋和大齐。
秦清早就考虑过这个问题,一直在大晋和大齐之间摇摆不定,大晋太过软弱,名声不好,而且大魏是伐金帐继大晋,从这一点上来说,大魏是继承了大晋的法统,秦清再去继承大晋的法统,便有些不合适了。大齐强则强矣,可难免让人联想到如今的齐州和李家,秦清相信李玄都的操守,可如果李玄都不在世后,有人借机生事,也是麻烦。
不过李玄都将“传国玺”交给秦清之后,秦清彻底坚定了一个想法,那就是继承李氏皇族的大齐法统。
原因很简单,还是在于“传国玺”。
历代帝王皆以得“传国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
由此便促使欲谋大宝之辈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玉玺屡易其主,辗转千余年,忽隐忽现,待到大魏太祖皇帝起兵驱逐金帐时,已经杳无音信。
有传言说大齐哀帝火烧玄武楼之后,传国玺便不知所踪;有传言说大晋幼帝被金帐大军追到南海之滨,抱着传国玉玺跳海而亡;也有传言说金帐将“传国玺”带回了草原王庭,大魏太祖皇帝和太宗皇帝两代帝王之所以数次北伐,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要追回传国玉玺。
其实“传国玺”落在了儒门手中,根据社稷学宫的记载,“传国玺”来到社稷学宫的时间正是在火烧玄武楼后不久。
换而言之,大晋金帐大魏三代都是没有“传国玺”的。
如今秦清得了“传国玺”,便意味着他可以越过没有“传国玺”的大晋金帐大魏三朝,直接继承拥有“传国玺”的大齐法统,更何况这枚“传国玺”还是由有“齐王”之称的李玄都亲自交给他的,更多了几分名正言顺的意味。
既然秦清要继承大齐的法统,那么大魏的末代皇帝便无关轻重了。
当杨吕引领着陆雁冰来到御书房,不必杨吕吩咐,那四个负责看管天宝帝的宦官便主动退下,陆雁冰也示意其他人止步,只有她和杨吕一起走入御书房中。
天宝帝折腾了一天一夜后,已经没有多少气力,此时正坐在书案后面,闭目休息。
听到脚步声,天宝帝猛地睁开双眼,目光落在陆雁冰的身上,惊诧道:“陆卿!?”
天宝帝是认识陆雁冰的,毕竟陆雁冰曾有一段时间跟随在谢雉身边,只是那时候的天宝帝还是个小小少年。
陆雁冰沉默了片刻,开口道:“陛下,这是我最后一次称呼你为‘陛下’。”
天宝帝的脸色立时白了,可双眼却是通红,是那种想要杀人的血红颜色。
陆雁冰接着说道:“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你是叫徐翊厚。”
“大胆!”天宝帝下意识地怒斥道。
在他的记忆中,已经很久没有人直呼他的名字,便是太后谢雉,也只是称呼他为“皇帝”或者“皇儿”,而不是直呼其名,以至于这个名字都有些陌生。
杨吕想
要开口说话,结果被陆雁冰抬手阻止。
她笑了笑:“帝京城已破,你降是不降?”
虽然天宝帝早就已经有所猜测,但听到陆雁冰亲口说出这个消息,还是心头一震,忍不住道:“你你说什么?”
陆雁冰说道:“你的大臣们打开城门恭迎王师,大军已经入城。”
天宝帝陷入沉默之中。
过了良久,天宝帝咬牙说道:“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
字字泣血。
陆雁冰无动于衷,沉声说道:“徐翊厚,从即日起,你不再是皇帝,限你于三日内,携带妻子家眷,立刻离开皇宫,我已经在内城为你准备好住宅。因为你不曾主动投降,所以取消原定的公爵待遇,以庶人百姓视之,宫内一应财物,不可擅动分毫,日后你要自食其力,养家糊口,希望你能好自为之。”
天宝帝仰天大笑:“朕哪里都不去,朕出生的时候就在这皇宫之中,这是朕的家,你们这群夺人家产的强盗,想要抢走皇宫,不如先把朕杀了。”
杨吕轻声道:“五先生……”
陆雁冰脸上的笑意渐渐淡去,摆了摆手:“无妨,还是个孩子。”
不成想,天宝帝仍不肯罢休,又伸手指着陆雁冰,骂道:“李玄都是吃人的恶虎,你就是他身旁的一只伥鬼,你们这对无君无父的兄妹终有一日会被万人唾骂,遗臭万年!煌煌史书之上,千秋万代之后,自有人仗义执言!”
陆雁冰有些不耐烦了,语气转冷:“大掌教念你过去多年不过是一个傀儡皇帝,并无实权,所以不把魏廷的一应罪责算到你的头上,你若听命行事,尚能保住一条性命,若是你再发痴发癫,拒不配合,历朝历代的亡国皇帝,便是你的前车之鉴!到时悔之晚矣。”
杨吕也道:“陛下,老奴也劝你一句,想想那些前车之鉴,哪个不是身死族灭,就连妻妾女儿,也要沦为他人玩物。辽王齐王二位殿下,慈心仁厚,行事光明,不愿也不屑行此等之事,故而宽恕陛下,不以刀斧加身。虽然陛下不能带走宫中财物,但皇后妃嫔的嫁妆,还是不动分毫,仅凭这些,陛下也可以吃穿无忧。皇后那边,老奴都已经安排好了,只等陛下过去,就可以动身出宫。至于住宅,虽然不大,但考虑到陛下家眷众多,也是一栋三进的宅子,算不得委屈陛下。”
天宝帝哪里听得进去,反而是朝着两人奔来,挥拳欲打。
结果被陆雁冰一把抓住手腕,动弹不得。
天宝帝大吼道:“你有种就杀了朕!”
陆雁冰心中涌起一股戾气,一把抓住天宝帝的衣领,然后朝他当胸连打三拳。
虽然陆雁冰有所留手,但天宝帝还是被打得差点背过气去。
陆雁冰松开天宝帝,看着他委顿在地,冷冷道:“朕,朕,狗脚朕!”
天宝帝捂着胸口,面色苍白,说不出话来。
杨吕眼观鼻鼻观心,听若未闻,视若未见。
陆雁冰冷哼一声:“给脸不要脸,提溜出去。”
立刻从门外走进两个宦官,一边一个拧住天宝帝的双臂提了起来,拖着走了出去。
第二百五十一章 改朝换代
在陆雁冰进宫的同时,秦道远在内城的齐州会馆召集了留在帝京城内的宗室勋贵,重申了当初秦清向燕王提出的六项条件。
其中的前三项条件,惩办以七隐士为首的主战之人,大魏皇帝宣布退位,三大营官兵立刻出城投降,已经成为定局,不必多言,
后三项条件中的第五条和第六条,大魏朝廷移交各级衙门的一切权力,各级官吏经甄别之后,除大奸大恶之徒以外,其余人去留随意,愿回原籍者,绝不阻拦。清查国库,追缴欠款和贪污所得。随着梅盛林、霍四时等人的主动投诚,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关键是第四项条件。
废黜一切皇室、宗室之特殊待遇,除有功之人外,收缴一切财物,包括皇宫、皇庄、行宫、内库及各大王府、公府、庄园,留一座普通宅院以供家人居住,此后以庶人视之。
宗室中的有功之人,唯有一人,那就是玄真大长公主。秦清特许保留玄真大长公主的爵位、府邸、庄园、田产等等,只需要按照律法进行清退田地、补缴税款即可。不过玄真大长公主以自己已经出家奉道为由,不再接受公主称号,主动要求让出公主府邸及名下庄园田产,只保留一座玉盈观作为容身之处。
秦清同意了玄真大长公主的请求,赐新币三万,李玄都封其为玉盈真人,与飞元真人颜飞卿、万寿真人、太微真人、三玄真人并列其名。
除了玉盈真人之外,栖霞县主上官莞也放弃了自己的宗室身份,表示让出齐王府,李玄都封其为栖霞真人。除此二人之外,其他道门有功之人,日后统一加封真人名号。
玉盈真人接受了真人名号之后,便闭门谢客,让许多想要找玉盈真人疏通关系的宗室无功而返,这些人自然大骂玉盈真人吃里扒外。
其余宗室、勋贵皆是无功之人,要被剥夺爵位,收缴府邸、田产和一应财物,仅留一座普通宅院以供家人居住,此后以庶人视之。
秦道远见到众宗室、勋贵之后,并未多言,只是讲了两个故事。
一个是大齐末年时李氏皇族的遭遇,历经三次大规模屠戮,十不存一。
一个是大晋末年的丙午之耻,金帐大军攻破大晋京城,俘虏了皇帝在内的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皇后、妃嫔、王妃、夫人、公主都沦为娼妇,一个铁匠只要几两银子就可以买到一位国公夫人,饿死的贵胄不在少数。
这并非秦道远杜撰,而是众所周知的史书记载,故而大魏宗室勋贵们无不脸色苍白,生怕辽东也要效仿行事。
秦道远表示,辽东虽然不会优待前朝宗室勋贵,只会将其视作平民百姓,但也不会无故加害、屠戮、折磨前朝宗室勋贵。
秦道远还专门解释了“无故”二字,诸宗室勋贵,凡有作奸犯科之旧事,允许他人告官揭发,一经查实,按照律法追究论罪,该下狱就下狱,该流放就流放,该抄家就抄家,该杀头就杀头,此不能视为加害、折磨。
说白了,辽东要把事情全部做在明处,杀不杀你,或是为什么杀你,都要
明明白白,有理有据,不做阴私之事,是为光明正大。
这些宗室勋贵之流,从来不把别人的性命当一回事,哪个手上没有几条人命官司,更不必说巧取豪夺等种种行径,闻听此言,无不惊骇。辽东虽然不亲自动手,但也是把他们往死路上逼,立时有人大声反对。
秦道远的回应只有一句话:“这不是商议,而是决定。如若不从,以律论罪。”
便在此时,一位王妃起身高声道:“辽东要杀人便直接操刀杀人,何必如此遮遮掩掩,做了勾栏女子,还想要贞节牌坊。”
此言一出,满堂皆静。
秦道远并不动怒,只是说道:“若是清白无罪,何来杀人一说?若是有罪,为何不能论罪惩处?大魏的哪条律法、祖训上说过王公贵族能犯法而不受严惩?今日我们依法办事,又与贞节牌坊有什么相干?”
王妃无言以对。
秦道远继续说道:“你们当中有人在过去知法犯法,不受严惩,不过是倚仗权势,官官相护,而不是律法许可,如今严峻刑法,清查旧案,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不会放过一个坏人,还望你们能够好自为之。”
说罢,秦道远不再理会这些宗室勋贵,起身离去。
这些宗室勋贵却不能离开,他们还要跟随辽东的官员小吏,返回家中,清查自家财产,悉数上缴国库,然后搬出原来的华贵住宅,搬到内城的普通民居之中。从今之后,便再也不是什么亲王、君王、国公、侯伯,只是普通的庶人百姓。
另一边,秦清在玉青园接见了以梅盛林和霍四时为首的诸多投诚官员。秦清早就给出了自己的条件,各级官吏经甄别之后,除大奸大恶之徒以外,其余人去留随意,愿回原籍者,绝不阻拦。愿意留下之人,酌情使用。
所谓酌情使用,大多是降级使用,毕竟是改朝换代,辽东这边也有许多从龙之人,必定由他们来主导日后的庙堂,不过两方交接,许多关键衙门,辽东之人未必能迅速接手,还是需要魏廷老人的协助,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过去的官员降级使用,成为辽东官员的附属。
在这其中,霍四时和梅盛林可以算是半个功臣,秦清对于两人的态度十分和蔼,表示仍旧让两人担任一部尚书,虽然是没有太多实权的工部尚书和礼部尚书,但还是让两人受宠若惊,连连谢恩。
至于其他四部尚书,秦清也有安排,赵政和秦道远作为他的左膀右臂,早在辽东的时候,便是一人主管人事一人主管财政,如今自然是顺理成章地担天官吏部尚书和地官户部尚书,再就是秦襄以大将军之尊担任兵部尚书,景修担任刑部尚书。内阁的阁员也是由六部尚书充任,以赵政为首辅,以秦道远为次辅。又任命胡良为辽东总督,主掌辽东三州军政大权。
其余如大理寺、通政使司、都察院、太仆寺、苑马寺、青鸾卫都督府、五军都督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