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太平客栈 >

第1085章

太平客栈-第1085章

小说: 太平客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天俸展开折扇,为杨吕扇风,说道:“老祖宗,魏姑娘回信了。”
  杨吕问道:“信中怎么说?”
  杨天俸道:“上官宗主亲口说,老祖宗是有功之人,她会在大掌教面前为老祖宗请功。再有就是,上官宗主还交代了,负责内廷这边的是五先生,毕竟五先生曾经做过青鸾卫都督府的都督,对于许多事情更为熟稔,五先生是上官宗主的副手,也不好怠慢。”
  杨吕的脸上有了些许笑意,点头道:“这是自然。”
  龙老人扭头望向没有任何动静皇城,终于是面露绝望之色。
  李玄都的三大化身将龙老人团团围住,再度展开攻势。
  这位儒门最后的守门之人,终于是不堪重负,逐渐显露出败相。
  紫府剑仙抓住机会,手中“叩天门”准确无误地刺入了龙老人的心口之中。
  气机急剧溃散的龙老人满头白发胡乱飘拂。
  无论龙老人如何神威无敌,终究人力有时而穷,挡不住大势所趋。
  如果仅仅是各为阵营,李玄都未尝不能放龙老人一马,不过龙老人手上还有大师兄司徒玄策的血仇,那便不能留手了。
  因为“未来星宿大乘劫经”的缘故,李玄都哪怕用了一次第三重“太易法诀”,也谈不上气机大损,他再次握住“青云”和“紫霞”,继续催动两大“刑柱”。
  然后就见在两大“刑柱”下方缓缓浮现出一座高台的虚影,正是正一宗大真人府中的镇魔台。
  “刑柱”名中有一个“刑”字,镇魔井是为囚牢,镇魔台则是刑场。
  当初老天师张静修在世时,可以召唤出镇魔井,用以镇压囚禁无法直接斩杀的藏老人,李玄都在这方面不如老天师张静修,却要比如今的大天师张鸾山更进一步,召唤出了用以行刑的镇魔台。
  李玄都一挥大袖,身形自行飞起。
  三大化身挟持着龙老人来到镇魔台上,然后整座镇魔台沿着两根刑柱缓缓上升。
  最终,整个帝京城以及帝京城外,都可以看到高悬天空的镇魔台。
  两根“刑柱”上的巨大篆文依次亮起,使得两根“刑柱”大放光明,在因为第三重“太易法诀”而变得漆黑一片的天幕上,格外醒目,又有无数电光在其表面流转,不过这次两大“刑柱”并未生出地仙三灾,而是汇聚雷光化作两根雷电锁链,一左一右将龙老人牢牢捆住。
  李玄都居高临下地俯瞰龙老人,第三次运用“未来星宿大乘劫经”。
  作为大成之法,“未来星宿大乘劫经”当然不止一种妙用,不过对于李玄都来说,其他玄妙用处不大,反而是借用气机一途可以极大弥补先天五太的不足。
  李玄都第三次借用气机,再次将自身气机补充至巅峰状态,然后松开手中的“天师雌雄剑”,右手掌心向上,五指如钩,一颗小如鸡子的黑色圆球跃出掌心。
  重伤的龙老人艰难抬头,望向李玄都,缓缓说道:“当年我偶遇第二十八代大天师张清衍,他为我看相,说我此生有一杀劫,要应在东海的一名晚辈身上,大天师劝我不要执着尘世,也许可以避开此等杀劫。我虽然不信神佛,但也不敢将这位大天师的话语视为儿戏,既然是晚辈,那便不会是李道虚,所以当司徒玄策声名鹊起之时,我认定司徒玄策就是我命中的杀劫。”
  “于是我几经谋划,趁着司徒玄策大势未成,亲自动手杀了司徒玄策。当时我欣喜若狂,认为自己已经破了大天师的天机,化解了杀劫,却没想到,司徒玄策是假,你才是我的命中杀劫。”
  李玄都道:“你若不杀我大师兄司徒玄策,我今日未必会对你痛下杀手,你为避杀劫而引来杀劫,一饮一啄,早有天数。”
  龙老人的声音越来越低:“天数?还是一波刚平而一波又起?”
  李玄都沉声道:“龙老人,你一心想要做儒门的力挽天倾之人,以此成为名副其实的素王,不惜逆势而动,合该有今日下场。”
  已无余力的龙老人不再多言,缓缓闭上双眼。
  “龙老人,受刑!”李玄都丢出了第四重“太易法诀”。
  一瞬间,一圈巨大的涟漪以镇魔台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迅猛扩散开来,所过之处,一切化为黑白二色,这道涟漪一直蔓延到帝京城外的玉青园和玉盈观,才缓缓停下脚步。
  从始至终,并未有人因为这道涟漪而丧命,只是被涟漪波及之人都变得凝滞不动,仿佛时间在这一刻止步不前。
  大概一炷香的时间后,天地恢复清明,就连第三重“太易法诀”造成的阴阳扭转也消失不见。
  镇魔台上已经是空空如也,只剩下一方纽交九龙的玉玺和一把没有剑身的剑柄。
  两根巨大“刑柱”连同镇魔台开始缓缓消散。
  李玄都一挥大袖,“天师雌雄剑”自行飞向张鸾山,然后三大三尸化身也依次回到李玄都的体内。
  见此情景,原本正在顽抗的儒门之人纷纷束手,不再反抗。只有少数人选择拼命逃窜。
  对于投降之人,道门之人没有痛下杀手,只是将这些儒门之人制住,暂时关押起来。
  远在渤海府的张海石站在城头上眺望帝京方向,在这一刻心有所感,忍不住老泪纵横,喃喃道:“大师兄,你的仇……终于报了。”


第二百四十九章 得道多助
  李玄都取过“传国玺”和“素王”,重新落回满目狼藉的广场上。
  承天门的城门已经被龙老人以后背撞毁,门户洞开,透过长长的城门洞,可以看到皇城内密密麻麻的禁军,只是这些禁军胆气已丧,不敢踏出城外半步。
  当李玄都的目光扫来的时候,所有禁军竟是下意识地向后退了一步。
  不过李玄都并不在意他们,他在等待另外两人。
  不多时后,两道身影从天而降,正是秦清和被圣人附体的“谢月印”。
  圣人毕竟是圣人,哪怕不是本尊,也十分难缠棘手,故而秦清略显狼狈,手中宝刀已经毁去,反观“谢月印”,仍旧是完好无损。
  不过两人的神情却刚好反了过来,秦清脸上带着淡淡笑意,“谢月印”却是神情凝重。
  李玄都望向“谢月印”,说道:“大势所向。”
  “谢月印”没有说话,只是叹息一声。
  毕竟不是本尊降世,纵然是他,也无法以一敌二,更不必说扭转局势了。
  李玄都将“传国玺”交给秦清,自己留下了“素王”,然后望向“谢月印”,问道:“不知圣人有何赐教?”
  “谢月印”问道:“你们打算如何处置儒门?”
  秦清看了李玄都一眼,没有说话,毕竟李玄都才是公认的未来大掌教,甚至现在已经可以把“未来”二字去掉,李玄都就是道门大掌教。
  李玄都道:“我一直认为,理学圣人和心学圣人推崇的三教合一,是为正途,儒门和道门之争,不过是以谁为主的问题,并非是你死我活的生死大仇。”
  “谢月印”长长叹息了一声:“三教合一。”
  李玄都不再说话。
  秦清掌托“传国玺”,同样沉默。
  如今的翁婿两人,一个得了“素王”,让儒门俯首,可称三教之主,一个得了“传国玺”,改朝换代,是为人间帝王。
  两人的态度,便代表了人间的态度。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如今的人间,已经不再是圣人的天下。
  纵然是圣人,也要无能为力无可奈何。
  “谢月印”有些释然,笑了笑,虽有几分涩意,但并无太多悲愤。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兴衰祸福,世上哪有万世不变的道理?儒门如此,道门同样是如此。
  “谢月印”抬起手,又缓缓放下,轻声道:“人间世,人间事,人间之人自了之。”
  李玄都抱拳道:“恭送圣人重返天上。”
  一个虚幻的光影脱离了谢月印的身躯,向天上而去。
  李玄都和秦清举头望去,目送这位圣人离世。
  只剩下一个昏迷不醒的谢月印。
  ……
  霍四时见大势已去,下令打开所有城门,亲自出迎王师,三大营将士放下手中兵器,出城投降。
  另一边,梅盛林也率领百官出城迎接二位殿下。
  帝京城,就这么一战而下。
  到了此时,李玄都并无太多喜意,只剩下唏嘘感慨,他三入帝京城,终于在最后一次,功成圆满。
  ……
  受损严重的永定门缓缓开启,身着各色官袍的公卿大人们鱼贯出城。
  为首之人是梅盛林和霍四时。
  燕王和赵良庚已经逃出帝京城。
  一支身披玄甲的骑军徐徐行来,沉重的马蹄声交织在一起,如同滚
  滚不休的雷霆之声。
  待到他们立定之后,杀伐之气扑面而来,让这些养尊处优惯了的公卿重臣们不由得一阵心神目眩,继而生出一股子惧意。
  有人不自觉地缩脖子咽口水。还有人已经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就在这时,一道身影从天而降,正是秦清。
  霍四时和梅盛林立时拜倒在地,两人身后的百官也随之跪了一地。
  所有骑兵同时翻身下马,然后单膝跪地。
  秦襄景修等将领也下马行礼。
  无数声音响起,山呼万岁,好似滚滚巨浪,排山倒海。
  此时天地间分明有万千人,却又仿佛只有秦清一人。
  秦清微微张开双臂,闭上双眼,沐浴山呼。
  ……
  李玄都没有与秦清同行,而是去见了道门之人,还有那些被暂时关押的儒门之人。
  被俘之人有:社稷学宫大祭酒黄石元万象学宫大祭酒宁奇金陵书院山主齐佛言白鹿书院山主卢北渠太室书院山主钱心炎岳阳书院山主南宫大成隐士白鹿先生伪仙陈眠伪仙纳兰絮。
  除了万象学宫大祭酒温仁身死之外,天心学宫大祭酒谢恒天心学宫大祭酒杨松圣人府邸姜夫人隐士金蟾叟隐士赤羊翁选择突围逃走。
  李玄都没有急于追杀逃走的儒门之人,龙老人已死,圣人已经重归天上,大局已定,这些人不过是瓮中之鳖罢了,苟延残喘,不足为虑。
  李玄都一直信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所以他不打算大开杀戒,而是让人将这些放弃抵抗的儒门之人请到了玉盈观,他要与众人谈一谈。陈眠和纳兰絮则直接被李玄都归入道门这边。
  玉盈观的正殿十分开阔,除了一尊太上道祖的塑像之外,并无他物。
  李玄都让人在殿中摆了蒲团,他与秦素坐在正中位置,背对着太上道祖,左边是列席的道门之人,右边是被俘的儒门之人。
  这次出席的道门之人,分别是:沈元舟白绣裳张鸾山兰玄霜太微真人三玄真人万寿真人萧时雨冷夫人左雨寒,都是道门之中颇具实力的“一方诸侯  ”。
  待到众人分而落座之后,李玄都当先开口道:“这次请诸位来,无他,唯有‘太平’二字。”
  众人皆是望向李玄都,静待下文。
  李玄都接着说道:“圣人离世之前,曾经问我,要如何处置儒门。我说三教合一乃是大势所趋,圣人并未反对。众所周知,我并非反对儒门,也从未想过推翻覆灭儒门,曾几何时,还有人说我是最像儒门弟子的道门弟子,我反对的是那些为了一己私欲而曲解先贤道理之人,亦或是好话说尽而坏事做绝的伪君子之流,如龙老人这等逆势而动罪大恶极之人,便不得不杀。”
  在座之人,无一不是心思深沉之人,哪里听不出李玄都的言外之意,这是要网开一面了。
  其实儒门之人也早有预料,过去几年中,李玄都向来是得饶人处且饶人,很少痛下杀手,所以这些儒门之人才愿意选择放弃抵抗,投降道门,而不是选择拼死一搏,玉石俱焚。
  李玄都话锋一转:“当年至圣先师问道于太上道祖,儒道两家的渊源由此而始,及至今日,不说旁人,就说我自己,也是与儒门多有渊源。家师当年在万象学宫求学,与司空大祭酒交情深厚;后来家师执掌清微宗,又与社稷学宫的玉斋先生多有来往;我的好友宁阁臣是宁大祭酒的孙子;我本人与张
  相的关系就更不必多言,张相的侄儿张白昼,又与卢山主的女儿情投意合,都说长兄如父,我作为白昼的兄长,说不定还能与卢山主结成亲家。”
  此言一出,气氛顿时变得轻松起来,诸位儒门之人的脸上都有了几分笑意。
  李玄都接着说道:“三教合一的大势,儒道两家的渊源,都说明儒门之争只是兄弟阋墙,算不得什么神州陆沉,更算不得亡国亡天下,不知诸位以为然否?”
  儒门众人互相对视一眼,纷纷点头:“清平先生所言极是。”
  李玄都脸上也有了几分笑意,说道:“正所谓家国天下,偌大天下就好似一家,儒门当家的时候,道门在旁边看着,若有不对的地方,便指出来。如今换成是道门当家,我希望儒门也能在旁边看着,若是道门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儒门同样可以指出来。如此,我们两家联起手来,齐心协力地为天下苍生开启‘太平’的大门。”
  说罢,李玄都朝着在座众人团团抱拳。
  众人纷纷还礼,齐声称是。
  李玄都道:“至于逃走之人,则专门列一个榜单,公之于众。”
  黄石元小心开口问道:“不知清平先生打算如何处置他们?他们虽然逃走,但儒道两家争斗了近百年,谁是谁非,只怕是一时之间难以论说,是否可以暂时搁置,留给煌煌史册公断?”
  李玄都不置可否道:“不管是谁,只要能够幡然悔悟,为天下太平的大业做出切实行动,都可以网开一面。”
  李玄都顿了一下,又道:“至于那些执迷不悟冥顽不化之人,龙老人便是前车之鉴。”
  儒门众人神色各异,却无人出声反对。
  过了片刻,白鹿先生缓缓开口问道:“方才清平先生说‘切实行动’,不知具体是指什么?”
  一直不曾言语的秦素微笑道:“有人说儒门是天底下最大的地主,就拿圣人府邸来说,名下田地多达十二万亩,佃户万余人,不过衍圣公已经幡然悔悟,清理了名下所有田地,并补缴了相应的税款。我们希望诸位先生能够效仿衍圣公,将各大学宫书院的田产集中清理一遍。”
  儒门众人心知这是在刨儒门的根基,可如今形势比人强,又拒绝不得,一时间谁也不曾主动开口。
  秦素早有预料,又道:“只要清理了田产,剩余田地便是合法所有,诸位还是学宫的大祭酒书院的山主,道门并无一手包办越俎代庖之意,还请诸位放心。”
  儒门众人再度互相对视,他们都明白一个简单道理,战场上得不到的,谈判桌上更不可能得到,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只得应承下来,许诺清理田产。
  当然,他们日后若是想要毁诺,自然会有人来帮他们信守承诺。若是暗中玩花招,不想体面,也会有人帮他们体面。只是这样的话语,李玄都不会付诸于口。
  李玄都给了秦素一个眼神,请她继续与儒门之人磋商后续细节,他则是起身离开,又去见了陈眠和纳兰絮二人。
  李玄都十分看重两人。
  一则是两人与儒门皇室并无太多羁绊,可以放心使用。
  二则是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李玄都想要清理天下田地,自然有人要拼死反对,日后少不得要镇压各地士绅,而道门中人也难免与各地士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阻力重重,这两人便是两把锋锐难当的利剑。
  ……
  承平九载,五月二十九,辽东大军正式进入帝京城中。


第二百五十章 欧帝三拳
  秦清和李玄都并未第一时间入城,陆雁冰作为打前站之人,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