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刃裁天-第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全胜,张晴柔三胜一负,所负者居然只是一名身材瘦弱的三脉新生,因为一名丁年云门的学生,虽是四脉还败在了林川手中,所以一个三脉甲字新生能战胜张晴柔倒也让齐舟有点意外。
次日又战一轮,这一次更让齐舟吃惊了,连林川也败在那人手里,两人足足打了一刻多钟,最后是林川惜败。贺齐舟让张晴柔和林川分别演练各自对战的招式,杨山则模仿那人出招,这一日正好是旬休,四人也没有出校游玩的兴致,仔细研究那人的招式功法。
看完两次对练,贺齐舟总算是摸到了些门道,说道:“此人非常聪明,眼光也很毒辣,精通云门、全真、华山等北派功夫,对金陵、峨嵋的功夫也很熟,你们的出招他都有预判,但他却有个很致命的弱点,你们有没有发现?”
张晴柔摇了摇头,说是只是觉得被对方压制,有种有力使不出的感觉,而林川认为自己最大的弱势是轻功和步法,论功力绝对不会在对方之下。贺齐舟看了看杨山,杨山道:“那人名叫刘骏之,和林川都是三脉巅峰,但我认为其实林川的实力更强,若是生死相搏,赢的肯定是林川,那人胜在出其不意,相同的招式能使出不同的组合和次序,让人一时难以捉摸,但我估计他抗打的能力不会太强,只要耐心点,实实在在打中他一两下,局面估计就会有所改观!”
齐舟点头笑道:“小山羊果然长大了,实力见涨,见识也跟着上去了,看来我如果不通脉就再也打不过你了。”
杨山忙道:“小叔笑话我了,师父说了,你只要一通脉,说不定就是第二个二叔公了!”
齐舟一听,笑容渐渐凝住, 黯然道:“可我现在连武备馆的大门都没摸到,唉,不谈这些了,林川,我估计那人应该是细筋细脉的体质,你只须在他出这一招时做出先受他一掌,然后再出拳击其肋部的态势,他必定会先变招,最可能的变招不外乎这两种……这样一来你就占据主动了,再充分利用你的体魄逼他和你对攻,不出十招他就要退到圈外认输了。而晴柔,你要赢那人还有点困难,不过应对巧了还是有五分胜机,你看他这两招经常连用,在和你们对战过程中出现了三次,你只要出这一招切段他两招之内的联系,逼他和你硬对一掌,放心,他的掌力虽强,但身体所能承受的冲击还要弱于你,如果他作为男生好面子不想躲开,那接下来你只要再……必能觅得胜机。”
贺齐舟又让杨山模拟着试了几次,两人对应对之法都了然于胸。果然第二日林川指名与那人对战,三十余招就赢了下来,第二天张晴柔苦战之后也赢了那人。经过几天的对战,贺齐舟对天刑院的年青高手都有了一定了解,除了胜过林川和张晴柔的那人外,还有两名学子实力颇强,都是丁字班的四脉高手,而且均为十九岁,其中一人已是四脉巅峰,和杨山对战过两场,均是在五十招左右落败,而那人的实力要比林川高出不少,虽经齐舟指点,林川也只是从六十招到八十招多接了二十招而已;
另一人是四脉上境,赢过林川一场,但经齐舟指导后,接连输给林川三场,落败之人只是一味的怨恨经常过来观战指点的段先觉偏心。
又过了一日,张晴柔和林川居然又双双败给了那个名叫刘骏之之人,一对招之后,齐舟不禁哑然失笑,道:“你们两个想过是怎么败下来的吗?尤其是你,林川,这分明就是一记虚招,你这一退,他再来记实的,你不得退出圈外啊?我教你的你也要灵活运用啊?怕什么,大不了换一拳嘛?还有晴柔,你的脚步不比那人差多少,这一招如果实在分不清虚实,就护住要害硬顶住,接下来他后面一连串的招式就使不出了,还是你的胜机更大,那人只是耍了点小聪明,他的体质实在太弱了!”
果然不出齐舟所料,林川和张晴柔又双双战胜了那人,次日下午,四人又齐聚柴房,边练功边说笑,忽然齐舟示意大家都停下来,一会儿功夫传来脚踩落叶的嚓嚓声,只是脚步声十分轻微,然后十余丈外传来一人声响:“下在云门甲年一班刘骏之,冒昧打扰了,不知允许在下过来否?”
贺齐舟道:“这树林是院里的,哪有什么可以不可以的,过来吧。”
刘骏之一走近,贺齐舟就知道自己所料一点不差,身高和林川杨山差不多,但明显要瘦上一大圈,而且还不是像许暮那种精气十足的瘦,就是面色苍白,看似疲弱无力的瘦。
杨山他们早已和刘骏之熟识,互相拱手致意,那刘骏之也不客套,直接说明来意:“这位仁兄想必就是林兄和张姑娘的幕后高手吧?”
齐舟已经认出来人正是那日在武道院因为体质太差而被拒之人,苦笑一下,道:“刘兄抬举了,你又从何得知是我指点了他们两个呢?”
第八十一章 第三次齐周大战
刘骏之道:“实不相瞒,我一开始还以为是段先生指点的,后来问了一下汪峻教授,得知林川似有可能,但段先生从未指教过张姑娘,输给林川我也就认了,但两次败在张姑娘手下,实在心有不甘,所以想过来看看,我们都是本届新生,久闻贺一拳大名,不想蜗居在此,真是有点出人意料啊。”
齐舟道:“这么说来刘公子和汪教授还是熟识喽?我们在这里也是他说的吧?你怎么不说是杨山教的呢?”
刘骏之道:“不瞒你说,家父确和刑部有些渊源,但我进天刑院可是一场场打进来的。至于是否为杨山所教,一开始确实有点疑问,但和杨兄弟交手两次,他都是靠更快的身法,更强的内力直接赢了我,和林兄、张姑娘应对的办法截然不同,所以怀疑另有其人。”
齐舟又问:“那兄台来此有何指教呢?”
刘骏之抬起头,向齐舟深深作揖,道:“我的那些小把戏当然骗不了高手,在亭子、圈子内还能打一打,如果没有限定范围,可能连寻常二脉都打不过,此来是向您求教的!”
齐舟仔细看了看刘骏之,说道:“你这样的体质能练到三脉巅峰吃了不少苦吧?看样子快破四脉了,没人和你说过些什么吗?把手伸出来给我看看?”
刘骏之老老实实伸出右臂,道:“我自幼体弱多病,家里都一开始都不让我练功,只是我心有不甘死活要练才东拼西凑学了些功夫,确实有人劝我不要再往上走了,说我这种体质可能风险极大,我到天刑院一开始还是瞒着家里的,现在木已成舟,他们也没办法了,但我知道,他们一定和院监说过了,一旦我有冲脉的迹像,就会散去我一半的功力,反正到那时也就听天由命了。”
齐舟搭过脉,沉思了一会,抬头问道:“那你此行要问什么呢?”
刘骏之道:“我想知道,昨日张姑娘破掉我连环扫踢之后,我该如何应对?”
贺齐舟眼睛一亮,问道:“你家是不是挺有钱?”
“是。”
“那你呢?”
“我也有点钱。”刘骏之的眼神都有点怪异了。
“你是不是真有诚意?”
“那是当然。”
贺齐舟笑道:“那好,咱们有言在先,指点一招十两银子。另外在教之前你先要帮我劈两担柴,放心你也有酬劳。”说完转身入屋拿出一颗药丸道:“这就是你的酬劳,劈之前先把这个吃了。”
刘骏之闻了闻药味,主要还是黄芪、当归之类温补的药,会心一笑道:“好的,最多上一次当。”说完将药丸往嘴里一扔,就去拿木墩上的斧子准备劈柴。
贺齐舟道:“等等,柴火大小我可有规定的,一尺长,径宽不可超过一寸,劈好了再找我们。” 说完也不再管他,把杨山等人带得远远的,继续研究各自功法。
半个时辰后,齐舟远远地看向刘骏之,只见他劈柴的速度已经远不如一开始那么快了,而停下休息的时间却越来越长,两担柴只劈了七成左右。
贺齐舟让杨山三人各回各家,自己则回到刘骏之身边,见他一身校服早已由里而外的湿透了,喘息声很远就能听到,斧子柄上已满是血痕。
贺齐舟拿起几根地上已经劈好的柴,让他暂时放下斧子,问道:“刘大少爷,以前从没劈过柴吧?不过尺寸还算凑合,要不今天就算了,剩下的半担柴先欠着,有空再过来补上吧,我把招式先和你说说。”
刘骏之脸上露出喜色,但一见贺齐舟有点调侃的神色,又拾起斧子,道:“大丈夫言而有信,今天我一定要劈完!”
贺齐舟也不再拦着,拉来一把木椅,用最舒适的姿势坐下,说道:“刘骏之,你的体格太差了,刚才劈柴差不多把真气都用完了吧?你先别急着说话,调整好呼吸,每次深吸三口再深吐两口,调息一柱香后劈柴一刻钟,尽量用双臂的臂力,你的目力不错,注意斧子的落势,要学会借力。”
刘骏之听后依言照做,果然觉得恢复了一些精神,比一味蛮干还要快上一些。
贺齐舟道:“看你刚才的样子,温补的药吃过不少吧?知不知道为啥没什么大的作用?算了,以后再和你说吧?你的体质比我原先想像的还要差了许多,回去后有空把平时吃的补药带来我看看。”
刘骏之应了一声,三次调息之后总算把剩下的柴火劈完,贺齐舟也把张晴柔破解他的招式仔细讲解了一遍,由于身体原因,贺齐舟给他支的招还是以奇破正的路子,只是这一招是金陵派以柔克刚的招式,刘骏之对金陵派的功夫虽有涉猎,借终归不熟,对齐舟这一招的应对也是极为赞同,当下就掏出一张百两银票。
贺齐舟退了回去,道:“既然你言而有信,我自不可食言,只要十两就够了。”他之所以帮助刘骏之,是觉得刘骏之和自己有许多相似之处,身体条件不适合练功,但意志力却是极强的,所以能帮就帮帮他,另一个目的,就是想通过刘骏之提高张晴柔、林川的实战应变能力,所以自不会把这新的变化告诉他们。
刘骏之无奈收回银票,又掏出一把碎银,大概十两左右,起身告辞,只是走路都有点打飘,被齐舟又叫了回来,喝了杯热茶,再调息一柱香时间才让他离开。
隔了一天,早上有课,贺齐舟照例又是第一个赶到课堂,而李若谷则只比老先生早到了一会儿,悠哉游哉地坐在齐舟身旁。
老先生扫了一下课堂中仅有的五六个人,叹息一声,真是一代不如一代,然后开始唾沫横飞的讲课。
今天讲的内容是第三次齐周大战,正是贺齐舟最感兴趣的内容,因为这部分史实私塾完全没有讲过,而杨家好像对此也有点诲莫如深,自己只是粗略地有些了解,听那先生讲得那么细致,连平时私下还和李若谷交谈几句都浑然忘却了。老先生主要从二十年前北周皇室变故说起,天禧三十年,也就是在第二次齐周大战十余年后,周帝赫连春山对按中原习俗立嫡长子赫连清风还是按草原习俗立幼子赫连晨雾仍是犹豫不决,虽然更喜欢年仅十二岁的幼子,但还是顾及大臣们的意见,想等幼子长大些再册立。
然而自己却忽然报恙病重,因二十五岁的长子长年跟随自己征战,在军中地位崇高,此时更是牢牢抓住军权,赫连春山希冀哪天能重得康健。为了平衡权力,将监国的权力交给二十一岁的嫡长女赫连明月,并让她照顾弟弟赫连晨雾,两方势力从此开始明争暗斗,北周朝庭暗潮汹涌。
天禧三十二年春,经过十余年的励精图治,齐国的实力有了很大的恢复,又通过土玉浑买入了大量战马,看到日益混乱的周国朝廷,姜帝决定再次出兵北伐,任命诚王姜珪为元帅,杨征为先锋大将。
皇帝听从了杨征的意见,兵贵在精而不在多,此次北伐集中了齐国的全部精锐二十万人,其中骑兵三万人,目的还是收复旧北燕国全境,将周朝军队赶回草原。
先锋杨征直接掌控的部队只有五千人,这五千人都是从武备馆体系里培养出来的,不仅武功超群,兵法熟识,对杨征更是唯命是从,令行禁止。
仅开战十日,杨征就率军往前推进四百里,收复城池十余座,直达北周南都燕京城下。由于先锋突击速度太快,后续部队无法跟进,只能在燕京城下苦等七日,白白贻误战机,姜琮大喜的同时恼恨弟弟姜珪无能,又拨出十万人交于杨征节制,还派出了太子姜杉作为先锋副帅。
燕京被围,周朝震动,赫连清风亲率五万骑,连同镇远关守军及败退残兵五万人马,直扑燕京城,不想杨征围城为虚,打援为实,周军连日奔波兵疲马累之时陷入齐军埋伏,一番苦战后,只有一半人马逃回镇远关,而燕京城被围一个月后,四万守军不战而降,其中大部分竟然都是上次降周的齐军!
杨征气势如虹,一面收拾北燕境内的周军残兵,一面集中主力,齐聚镇远关下。吸取了上次莽撞强攻的教训,杨征上书姜琮,希望调集全国骑,由其他关卡出关,绕道关外,袭往镇远关背面,对其形成合围,彻底解决后患,并让土玉浑东出大漠,袭扰北周旧王庭。
但皇帝和群臣认为集中全国战马也不过十万骑兵,而北周骑兵尚未伤筋动骨,轻易都能集中十余万骑,那时在一马平川的草原上,很可能全军覆没;而土玉浑王庭则对西出大漠也持有异议,秋冬之际正是漠北苦寒之时,别说打仗,行军都会死许多人!
“哼!”正当谭教授说得兴起,而课堂内除贺、李二人都昏昏欲睡外,忽然一声轻哼打断了谭教授的话语,谭教授怒目望向发出声音的贺李二人方向,沉声问道:“谁哼的?”
李若谷起身陪笑道:“不好意思,谭先生,鼻子有些堵,没忍住!”
第八十二章 下课
谭先生悻悻让李若谷坐下,继续讲课,接着说起土玉浑推脱出兵后,齐帝还是觉得机会难得,便让杨征亲率五千武校亲兵,绕道出关迂回镇远关,再拨一万骑兵作为后援,主要用于打击运往镇远关的粮草,而本已由杨征节制的大军仍交回大元帅姜珪和太子姜杉指挥。
一开始几个月,杨征率军幕天席地,辗转奔波,生生焚了三批运往镇远关的粮草,镇远关已是岌岌可危,最后赫连清风醒悟过来,调动各路大军围剿杨征孤军。可后继的一万骑兵根本就未曾出关,在连遭赫连清风大军多次夹击后,杨征无奈率仅余一千多骑的亲兵撤回关内。
不过关外之战虽然失利,但武校骑兵的战功却是有目共睹,那时我们天刑院也远比现在要威风,可惜那一战夺去了多少青年豪杰的性命啊!而杨征因为战功卓著,由五品游骑将军,一路飚升至二品辅国将军,还获封冠军侯,在军中的威望更是如日中天,众多将领仍希望由杨征掌军。
只因杨征在关外征战的那段时间,北周通过镇远关发起了几次突袭,齐军败多胜少,伤亡不小,而杨征一开始带领部队时,则无一败绩。姜琮顺理成章将杨征提到了副帅的位置上,由他继续带领十万余众,抗衡北周骑兵。
寒冬到来,镇远关外的十余万齐军补给过于困难,陆续退回到燕京城等几座大的城池内,最后一批四万多兵马后撤时由大将军杨征带领一万多精骑垫后,当时杨征定下的计策是诱敌出击,镇远城中大概还有三万多周骑,如果追击上来,他以自己为诱饵,准备且战且退三十里,然后由埋伏在那里的三万骑兵和五万步卒围而歼之。
只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