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兔眼迷离-第2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纵着,也轮不到底下人说话。太监抹着汗水,躬身退去。
李阿牛忙弯腰行了个礼,直起身道:“臣本不该擅闯,不过刚才听他们说起命案与反贼有关。本来我不认识此人,出了门一想,好像听啊凔……苏大人提起过。”
罗连偏头瞧他,道:“你说的是苏凔苏大人。”
李阿牛迎上目光,好似有些炫耀之意,道:“正是”,又道:〃只是他说是死人案子,我又不会这些活计,所以没注意听,你那会提起,我也没记得这个人来。
出去想了下,怪不得你们说跟我脱不了干系,啊凔说的是此人被霍相国陷害,霍相国正是我……〃
“李大人”,罗连怒声喝斥。李阿牛手指一紧,是个开合的动作。他习武数月,出生入死,竟也不自觉的一受人威胁,就下意识想要抓刀。
罗连又转了寻常语气,提醒道:“陛下面前慎言,梁,何来霍相国?”
魏塱温声全解着自己臣子:“罢了罢了,阿牛随性,一时改不了口,无须计较”,他附和着李阿牛的话:“若非阿牛,霍贼岂能伏诛,你们莫不是还当他共情霍贼不成。”
众人齐齐低头喊“不敢”,魏塱脸上又生慈爱之色,看向李阿牛道:“你回来了甚好,朕一见你,如见了雪娘这一胎安稳落地。”
言罢笑与众人:“朕登基数年,才得了这喜事。弄璋弄瓦都好,你们间数人早有妻儿,朕才初为人父,每念及此,不免与阿牛多一分亲近。说起来倒显的是朕纵容,非他一人之失。你们这般讲究,让朕自愧不已。”
除却李阿牛还巍巍然站着,其余人等皆瞬间跪倒在地。他愣了半晌,跟着屈膝,却不知如何答话,也没随着旁人喊“不敢”
魏塱笑着喊了众人起,道:“既是私下叙话,何须如此礼仪大防,朕这个皇帝,难道就当不得一时自在人么。”
罗连道:“陛下宽厚,是天下百姓之幸,然为人臣子,理当时时自持。”
“你又不是金銮殿上那学究,何时迂腐了来”。魏塱转向李阿牛道:“难得阿牛提起此事,不过京中命案,朕在朝堂上已有计较,此刻与罗连说的乃是一桩家事。朕……得了一桩密信,说是外祖……被奸人暗害,这才撒手人寰……”
“黄……”,李阿牛惊呼出声,又猛记起不能由着性子胡说,“黄老爷子死了”这句话便只吐出个黄字来。
黄家老东西缠绵病榻这般久,朝中无人不知,私底下,没准还凄凄猜过老爷子能有几日活头。只瞧着宫里御医灵药堆着,都说是能拖上一年半载,没曾想,他返了个乡回来,京中死了这么多人。
目光又齐齐聚过来,李阿牛哽着嗓子结巴道:“如……如……如何就去了,臣……这才听得……”,他看了眼魏塱,又飞快低下头磕绊道:“陛下节哀。”
魏塱与罗连对视过目光,叹了声气道:“斯人已逝,生者如斯”,又道:“阿牛先回吧,今儿朕就不留你用膳”。未等他答是,又冲着门外喊“来人”,交代太监将李阿牛送出宫。
如此就是赶客,李阿牛本不愿留,却之不恭称了告退,转身再次走出门外,这回可没机会再绕回来。
那太监领他进宫的那位,连连告饶道:“李大人勿怪,这是出了大乱子了,陛下气的要将黄老国丈的陵寝给开了,哪还有心思留您用膳,这都怪我,怪我,哎,早早将您给请了来。”
李阿牛还在思索,太监又呸呸两声,求着李阿牛道:“大人可别在陛下面前说起小人的不是,咱这宫里人最忌讳讨论朝堂上的事。”
李阿牛停下步子,郑重问道:“黄老爷子真死了?”
太监也是一愣,踱着脚道:“大人这话说的,那老爷子是仙去,怎么就死了呢。这事儿还做得假,奴才几个脑袋敢乱说。”
他伸手示意李阿牛赶紧走,不忘继续念叨:“这倒霉事儿赶在一处了,不定怎么闹腾。”
李阿牛脸上抽动赔了个笑,就此出了宫。
这场试探远比薛凌想象中来的隐晦,以至于李阿牛回到住处坐定,呆愣了两三时辰仍无法分辨,究竟皇帝是为了审讯他,还是真的在查京中命案,而恰好……那桩命案是真的和薛弋寒有关系。
不过真真假假都罢,唯一能确定的是,他实在恨透了罗连等人明捧暗贬的嘴脸。这些人口口声声喊他一句大人,实则话里话外不是说他见识浅薄,就是讽刺他踩了狗屎,全凭运气才得以与众人同台。
甚至对于魏塱最后有意支开他的举动也生了埋怨之意,想着自己如今也是朝臣,黄老爷子的事,有什么听不得?开口闭口君臣情分,这点小事也防着,岂不是有意在罗连等人面前让自个儿难堪。
他既没学过臣道,也没学过子纲,看着皇帝与自己年岁相差不大,几句阿牛喊的亲热,直把魏塱当苏凔。
却不想他走后,众人皆换了脸皮,罗连正襟危坐,讲罢大致经过,道:“目前来瞧,并无不妥之处,实在很难分辨。”
魏塱目光飘在台面上来回,甚久之后自言自语般道:“朕听闻,山野之地,百姓常知其父母官,而不知当今天子为何人。”
话到此处没往下说,罗连等了片刻,主动道:“陛下所思甚是,是而李大人不知才是常理,近年来,京中又对薛宋案讳莫如深,若他对着罪臣旧将侃侃而谈,反倒是个蹊跷。”
另一人道:“李大人既不知京中生了命案,又不知老国丈长辞,可见其返乡这段时间与京中素无往来。”
“他是真不知,还是假不知?”
………………………………
第675章 庭前月
这短短数字,可决生死,屋内许久无人敢答。
倒不是李阿牛其人何等重要,而是他牵一发而动全身。罗连等人跟随魏塱多年,大小事都有经手。皇帝在想啥,自也能猜出八九分。
于魏塱而言,自登基以来,功过都休说。近日里最得意的一桩,无疑是铲掉了霍家。可前儿夜里,突然黄旭尧进宫,说霍家之祸,是薛弋寒儿子一手促成。
当初那些疑惑不安顿时又冒了出来,思前想后,将霍家案的得利之人尽数想了一遍,仍是李阿牛最为可疑,且此人似乎最容易攻破。
个中详细,魏塱未全部告知罗连,只说是有了薛家余孽的动向,怕是和李阿牛有所牵扯,务必要设局试探一回。
若无,那自是再好不过。
皇帝并没说若有要怎样,但罗连听得明白,关键就在于这个“再好不过”。他深知李阿牛爬的虽高,实则皇帝并非当真倚重。本来一个存疑之人,又无多大用处,不能明面上罗织个罪名的话,大可暗中杀了以保周全。
问题是,李阿牛与苏凔苏大人有手足之情,既是同乡,又是一道儿进的京。若李阿牛有问题,那状元苏凔必定也是个乱子。而苏凔是行运使苏远蘅的表亲,苏远蘅苏家现在又跟沈元州所交匪浅。
这一摊子关系理下来,不由得叫人毛骨悚然。只怕皇帝在求神告佛的祈祷李阿牛是个踩了狗屎运的清白人,不然他半个朝堂都得与薛家余孽挂上。而剩下的半个朝堂几乎在黄家手里,偏皇帝正准备刨了人家祖坟。
是以既不能对李阿牛用刑拷问,又不能一刀取了性命了事,只能畏首畏尾在这置了桌茶水,连鸿门宴都称不上,虽李阿牛回去了能自个儿唱一出单刀会。
如此情况,哪敢有人轻易作答。到底罗连是个领头的,瞧左右迟迟不出声,只能率先道:“依小人之见,李大人反应不似做伪。第一回 听臣等说起京中命案时,他稍有吃顿,继而蹙眉张嘴,瞳孔放大。此等诧异举动,除非经年累月练习,不然乍然之间难以装的滴水不漏。”
停了片刻又道:“包括老国丈之死,陛下在此,慧眼远甚小人万分,必有高论于胸,臣等无需再做缀言。”
另一人低头道:〃罗大人所言亦是小人所想,单依今日来看,李常侍并无可疑之处。如果有,证明此人心机如海,寻常手段定不能试探得出。
既是有所顾忌,又不能捉拿拷问,不若从旁处着手。请陛下赐道密令,遣人往明县走一遭。待寻得蛛丝马迹,再议不迟。〃
魏塱又沉吟稍许,准了此提议。他确然不能明面上拿李阿牛如何,暗中杀了也无济于事,没准还打草惊蛇,便只能暂时搁置。
何况究竟有没有薛弋寒这个儿子,还是两说。黄旭尧死的确然惨烈,也未必就是真相,他被人蒙蔽,或故意陷害,都有可能。
霍家死无对证,李阿牛这边,眼瞧着也是难以往下查。唯独剩了个黄家那边,有大把人活着。且刚死的那个,尸体还没烂。
天地良心,他对自己的外公黄续昼颇亲近且尊敬,所以才尤其要刨坟掘墓将人挖出来一探究竟。
黄旭尧既然说外公是死于薛凌之手,尸体上总该有点什么。害人性命,无非用铁用药。
那么多人守着,刀剑屠戮必然会被人瞧出伤口。下葬之时许多双眼睛瞧过的,除了瘦弱些,别的并无异处。若真如黄旭尧所言,外祖之死有蹊跷,只能是用毒。
而黄续昼之死拖了那么久,其症状也很符合被人暗中用毒的情况。平日里所用之物沾染轻微剂量,或用相辅之物诱发,便让御医等人难以察觉。天长日久的积累,最终毒发身亡。
黄旭尧所言是真是假,薛弋寒究竟有没有这个儿子,答案就在一具棺椁之间。
似乎盖子一揭开,一切就能拨云见雾。唯一难办的是,黄续昼下葬不足七日。蓦然要开棺验尸,还没拿到朝堂上与众臣商议,先往自己亲娘处说了一声,昭淑太后率先哭的死去活来。言说非要开棺,她定要随父亲而去。
皇帝先是苦苦哀求:若是自家外祖真是被奸人所害,他为君不能替黎民伸冤,为子不能替祖父尽孝,有何颜面坐于文武百官面前。
可惜昭淑太后丝毫不为所动,母子情分第一次在人前撕裂。太监宫娥一堆眼睁睁瞧着皇帝丢下一句“此事已决”后扬长而去,昭淑太后还俯在榻上捂着脸小半个时辰没起来。
后宫喧嚣可以拂袖,金銮殿上却是撒手不得。魏塱无凭无据,单拎了个小厮造得一份口供说曾给老爷子投过毒就立马要开棺验尸,便是皇党死忠如沈家,亦很难跳出来附和,黄靖愢更是第一个反对。
死者为大,入土为安。若是铁证如山,受这一桩罪就罢了,现不明不白一张空口,就要掘了老黄大人的坟,先帝在时也不敢如此办案。
刑吏两部大半人丁都是黄家阵营,纷纷出言说是不妥。既然皇帝已有凶手归案,不如先查下去,若真另有隐情,又另作定论。若只是宵小之徒信口雌黄,也免了黄老爷子身后不宁。
剩下也有寥寥数声道是时日一久,只怕证据全无,陛下也是无奈之举。又劝黄靖愢大局为重,想来黄老爷子仙庙有知,断不会为个俗世肉体烦忧。
黄靖愢多年拿皇帝朝堂当自家后堂,即便为着黄旭尧一事有所顾忌,仍是当场发作,掷了笏板,一个暴起将那人踹到在地,口中连骂“贼杀才。”
周遭人连忙过去拉开,他仍扬袍舞袖冲着喊:“怎不将你那死爹埋了又挖出来,天杀的圣贤书都读作狗肚子里,往太岁头上动土了不是。”
一边骂着,眼神还时不时飘到了皇帝身上。
指桑骂槐这事儿,站着的谁还没见过。只是有人敢当着朝臣面骂皇帝,终究是个新鲜。更莫说黄靖愢这一骂,连先皇也带上了。
但人家是天子舅舅,苦主是皇帝外祖。你说论朝事,人没准是在谈家事,故而谁也拆穿不得。不拆穿,皇帝面子还在,拆穿了,总不能撺掇皇帝把自己舅舅以不敬之名砍了。能做的,不就是赶紧劝着黄靖愢不可在陛下面前失态,权当他真的在骂那倒霉臣子。
金銮殿上这般热闹,不怪乎李阿牛等了许久,魏塱才回。
………………………………
第676章 庭前月
这场争执以皇帝金口玉言作了个了结。芸芸众生,先君臣,后人伦。管他娘亲还是舅舅,遑论外祖还是国丈,到了都是个臣子。
魏塱一声“事关国体,势在必行”,黄靖愢总不能当庭喊“外甥岂敢”。起码皇帝到底还主动留了两三分颜面,没有要光天化日将老爷子请出来。而是退一步找来司天监的神棍算算时候,许诺寻个夜半三更的吉时开棺。
若再不识趣,任由争执下去,没准落个即刻遣人去刨土。朝堂人也看的门清,皇帝未必有多想替自己外祖洗冤。更多的,只怕是想借着此事敲打自己的母家,让舅舅娘亲都收敛些。
古来唇亡齿寒,霍家没了,黄家就显的碍眼。
他日黄家没了,不知皇帝会不会又开始忌惮亲信沈元州手上兵马太多?
后事不可知,君王多疑是常理。撇开朝堂不提,有了这么一出,恰让李阿牛有更多时间想的细致一些。
他记起苏凔正是因为此事下狱,自己与苏凔同吃同睡,若是一点不知,好像也说不过去,这便自作主张又转回魏塱面前,多编了几句瞎话。万一来日苏凔的身份被皇帝给扒出来,他也好说自己是被人蒙蔽,属实不是薛宋同党。
此举并非薛凌所授,江家也没想到这一出。终归江府上下是正儿八经的臣子,多年朝堂生涯,深知言多必失。推己及人,完全没想过宋沧会将这等朝事当作儿戏讲与身边人知,自也不可能让李阿牛多演半场。
然就因为这多出来的几句话,无疑让魏塱对他的信任又加深了些。苏凔是初初为官,必是做不到守口如瓶。李阿牛与苏凔所交匪浅,是该听过只言片语。
罗连更是以为李阿牛特意绕回来提起苏凔,是受了奚落沉不住气,所以搬出个状元爷自抬身价。暗示众人,他还有一堆亲朋党羽,并非全然是墙头芦苇根底浅。
这一堆弯弯绕将生旦净末丑悉数绕进去,浑水才好摸鱼,所以诸人皆求了个乐呵。皇帝疑虑消了大半,薛凌顺利离间黄家,江府将李阿牛轻而易举摘出事外。
如此,黄旭尧之死终于落幕。
薛凌自跨进江府门槛,总有些心神不宁。她既应了晚间要去李阿牛处将当年明显事说个究竟,难免记起许多往事。
偏那些过去的零零碎碎,不想还好。脑海里才冒了个头,人好像陷进了泥沼里,晕晕沉沉,怎么逃都逃不出来。
除却当年山高水急,生死寥落,还有一个更令人发冷的问题,是李阿牛究竟如何得知父母之死。
明县有人告知他固然最有可能,但也难保不是江府趁此机会遣了人去故意走漏些许风声,为的就是尽早离间自己与李阿牛。
正如昨晚江府已经绊住了李阿牛,两三句话找个空档说了就是,却要大费周章的让自己跑一趟。无非就是,当面算计别人,总会给人膈应。江府图着李阿牛的以后,便一点脏事都不想往身上沾。
这些薛凌不是想不到,只昨夜懒得计较这一茬,然这会再想,又别有心境。恐情绪失控,她一直在院子里来来回回舞着剑,试图转移一下注意力,消磨直至午间时分。
江府呈了膳食,含焉颇为心喜,与薛凌一道用膳,说了些府上趣事。有个人叽叽喳喳,多少好了些,饭后勉强能躺到床上合眼。
一梦醒过之后,起身披了件衫子往窗外一瞅,太阳已泛了黄。当下再不耽搁,招来丫鬟洗漱后快步到了江玉枫处。
江玉枫似有意等她,桌上竟摆了一盒点心,和逸白那日拿来作礼的一模一样。见了薛凌进来,江玉枫即道:“坐吧,本想早些差人去叫你,恐你在小睡。这些天晨昏不分,最是伤神,多歇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