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兔眼迷离-第2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歧方徊并没消失,在前方走着瞧不出什么异常。鲁文安与陈飞河等人眼色交汇,想要说话,中间却相隔两三人,根本过不去。
这蠢狗必然是故意的,鲁文安看着袁歧后脑勺,不知此人想玩什么花招。回头再看已然是一个平城的人都看不到,他大喊道:“袁将军,为什么一个平城的人都看不到,这好几年头一遭,我得回去瞧这点。”
袁歧现领军,依律挂帅,是为征将军,鲁文安这般称呼他倒无不妥。只袁歧怎会让他回去,方徊调转马头道后头有人瞧着,不必鲁文安上心。
一番争执仍是未曾走脱,鲁文安按下心思,终归鸟不渡只有十里远。便是由着胡人未到五十里内的缘故,队伍不用急行,至多一个半钟头也能到。那时候袁歧的人必定忙着部署,溜走更容易些。
反倒是陈飞河等人焦急不已,在屋里时他们已瞧出袁歧来者不善,现又被人围困,难免心急如焚。
而孟行的回烟,已经到了百里。探子用的是最好的军马,一日能行千里。短时间内无需歇息,时速更甚。
百里之内都没有胡人动向,那今日胡人不会过来,几乎板上钉钉。孟行疑虑大增,难道拓跋铣拿了平城的粮草就自行离去了?
对霍云旸来说,当然是桩美事,可现在于孟行而言,这就要了老命。他仍然没找到兵符所在,无法调兵出城去追。
胡人没来,如何向皇帝解释霍云旸死因?
只怕皇帝会借着此事将宁城一干人等全部清理掉,彻底抹杀和霍家有关的一切。原已拟定了几个人前往平城查看情况,若有万分之一的机会,那就一把火烧了霍云旸囤下的粮草。
再依鸟不渡之势,他有足够的把握在新任将军来之前打个漂亮的胜仗,哪怕是最近的沈元州过来。
而且,他扣了霍悭。
即使平城的人全部死在鸟不渡,这也是霍悭的事儿。霍悭是霍家旁系,与霍云旸沆瀣一气再正常不过。
后路都想的妥帖,最棘手的反而成了,拓跋铣居然没来。
孟行这一刻比刚听见霍云旸死了还要心慌,霍云旸死了,他有一堆眼前事要做,且做的下去。可如今拓跋铣不来,他就全无对策,毕竟他从未与拓跋铣联系过,便是有,现在也没有什么筹码让人一定要来。
百里已是很远,常规巡防不过五十里止步。底下人询问着孟行是否要继续往前,他沉默了好一会才道:“罢了,安排人往鸟不渡送些干粮被褥,就说今日胡人怕是不会过来,城墙上也暂撤兵力,留轮值的即可。”
下人应了是,退出后又有人来报,说是乌州方向回了信烟。
孟行皱眉,彻底瘫在椅子上。
乌州方向回了信烟,那就是说沈元州会来援。按理援军不是主帅带兵,可那是以往。以现在的局势,只怕沈元州最快今晚就能到。
沈元州居然真的会过来。
该来的没来,不该来的来了。
他终失了些镇定,听隔壁框里郎当的还在翻东西,抄起桌上笔架,砸将过去道:“别找了。”
那半枚兵符,找到了也没什么屁用。现在能做的,就只能说自己发现霍云旸与胡人暗中勾结,以粮草为诱饵,邀拓跋铣南下。宁城危在旦夕,他不得已兵变求存,杀了霍云旸,又探得胡人异动,率先焚烟求援。
好在,递往京中的绝密书信,上面写的是“霍将军身故,边关有变”。到时候说起来,也是恐有人借机生事,故略作隐瞒罢了。
所以,平城的粮草,还得留着。
孟行不知拓跋铣为何没来,甚至在想这人究竟到了平城没。如果到了,至少得停留两天吧。到时候沈元州到了,大军前去,看到胡人,方能证明他说的关于霍云旸的一切都是真的。如果拓跋铣因为什么事,压根就没到平城,起码也有一堆粮草在那坐实霍云旸罪证。
更重要的是,假如拓跋铣明日往宁城而来,到时候迎战的就是沈元州。如果这场仗赢的太过轻易,那宁城旧人,就会成为一堆废物。
有了理由,借口就找的分外容易。昨日胡人就在平城城外,现在肯定在城内,几个人去何谈烧粮草。白白送死而已。如果不在城内,那就是不会进城,何必去白白烧了,等沈元州到了拖回来不是更好。
他将拟好的前往平城名单尽数划掉,执笔重新往上填名字。通胡运粮草这么大事,霍云旸一个人截然是完不成的,城里少不了有他诸多同谋。
这些人,要么应该现在死掉,要么做好准备事后送去送审,也是极难选的。还得编排个不错的理由,解释为什么这么大批粮草出城,他这个副将居然一无所知让霍云旸得逞了。
他绝了往平城派人的心思时,薛凌刚刚够着平城的门槛,鲁文安已能看见鸟不渡入口,而雨谏刚离京不远。
可世事皆不如人意,孟行也想不到,沈元州压根就没起过要来宁城的心思。那缕回烟,不过就是想着现在霍家是只困兽。但凡留下丁点把柄,没准就要被咬死不放。
别的城池不及时回烟,只说要点兵查册,缓缓再应也无大错。然乌州可是他沈元州亲自坐镇,这些事该时时严阵以待,哪有推脱之理。若拓跋铣已经在宁城城外,那霍云旸参一本上去,虽不至于伤筋动骨,总也是个麻烦事。
且就燃一缕,看他霍云旸有没有胆子来乌州接兵。
………………………………
第512章 袍笏
显然霍云旸即使有胆,也早就没那个命。既有命且有胆的,是鲁文安。鸟不渡在望,袁歧拿了防图查看滚石巨木安置点,方徊则领人调转马头往后去分派兵马。
按袁歧的计划,上山控石的人不得超过五分之一,由方徊主理。剩下的皆需要就地扎营,死守谷口,由他亲自指挥。
他们过来步行较慢,宁城来传令的却是极快,袁歧已经收到信,知胡人今日不会过来。这个消息能极大的缓解平城来回奔波的颓丧气,自然被飞快的传达了下去。
这几日天气也好,除却早晚凉意甚重,但并不阴湿,减轻了野外宿营的难度。队伍停下来之后有歌声响起,袁歧等人对视一眼,情况比预料中要好的多。
相反是陈飞河几人,对自己被软禁的情况已然心知肚明。鲁文安虽有预感,但他顾不上与这些蠢狗商量如何出逃,反而一门心思在打探周围地形。
鸟不渡陡峭,上山的路只有两条极小的石梯,他上去检查时走过好几次。现在还不到石梯处,袁歧就喊了停,这蠢狗是绝对要将大多数人留在山下当墙用。
他仍然想不透为什么,明明这仗可以不这么打。不管平城有没有粮食,不管拓跋铣有多少人。看孟行不是个废物,宁城至少能撑十天半月的。有墙可掩,有城可依,伤亡总比在这山脚下要小些。
他能揣度的,就是孟行那句“在沈元州来之前立下军功”。所以孟行不希望沈元州来的太早。而且看样子,宁城并没有派人将霍云旸死讯告知乌州。
即使文书快马发往京中,皇帝又加急传旨沈元州往宁城,怕也得耽搁一两天。可胡人今天没来,已是意外之喜。鲁文安不知拓跋铣与诸方牵扯,只凭着自己探来的信息推测,最迟明天胡人一定会杀过来。
平城的人经过一夜休整,体力充沛加鸟不渡天然屏障,真要死守,估计也能撑住一天。可这些人,就要确确实实的死在这了。
如果现在立刻赶往乌州,那最迟明天天亮,他就能将沈元州带过来。到时候即使来不及将鸟不渡的人撤兵回城,起码能让沈元州下令向山里躲避,待胡人过去后再举旗聚集,攻退皆有余地。
鲁文安往远处瞧了些,周遭已经在撤马扎营。唯十来二十个人将他和陈飞河等围的严实,他急不可耐,拎了剑道:“我与袁歧有要事相商。”
陈飞河急急道:“安鱼等我,我与你一道。”
守着的人答话道:“袁将军片刻几回,诸位稍安。”
有霍悭屋子里的死人在前,先无人敢轻举妄动。鲁文安哪还顾得上陈飞河,他亦没想过要带着这蠢狗一道上路。
只上前两步自顾对着那人道:“胡人兵况是我探来的,原以为今日必到宁城,谁知道竟然没来。方才我想起了些许别的事,也许正是那些蠢狗没来的原因,必须立即报与袁歧。你在此搪塞阻拦,延误军机,你几个脑袋够砍。”
说罢不等人答话,剑横在胸前,牵马就要往队伍后头走。守着的人相顾几眼,来时袁歧已经特意交代过安鱼此人,自然提起过他的功劳。是故无人拦着鲁文安,只顺势跟了两人上来。
陈飞河喊着要一道,又被人挡了回去。他不比鲁文安无所顾忌,不敢强求,只能连连跺脚,暗自祈祷若真是自己走不了,安鱼能请得沈元州来也不错。起码沈元州来了,他们不一定会死。但沈元州不来,估计明儿就得去求阎王要个好胎。
推推囔囔到了袁歧面前,不等他皱完眉,鲁文安先冲到前头道:“我得回平城去看看”。
话说完袁歧眉头皱的更深,鲁文安眼珠子往左右一转,示意周遭人太多。袁歧
困着鲁文安等人,还是恐他们为平城旧将,一嗓子喊开了人心有变。
现鲁文安独自前来,又一副神秘急迫的样子,袁歧既嫌恶了一回底下人不会办事,又怕鲁文安耍花招,更恐是真有要事。
听他要说回平城,断定是与胡人脱不了关系。说来讽刺,一群人各怀鬼胎,居然目的是一样的,谁也不希望胡人能踏破宁城。
是故袁歧看了他鲁文安两眼,依着他,毁了挥手将四周屏退。方徊去了别处,这里只有他与鲁文安打过照面。
鲁文安急急上前小声道:“今日胡人没来,怕是占了平城后会前往安城,我得回去看看。我前些日子探得消息,有大批鲜卑人往羯族地头上去。”
袁歧错愕,猛地睁大眼睛,犹疑片刻,一把扯过鲁文安道:“我派两人与你随行,快去快回。”
鲁文安倒被他这一惊一乍搞糊涂,只顺手推开道:“随什么行,你给我找匹好马,我路熟,快得很。”
袁歧不答,转身向前去找马。鲁文安小跑两步跟上,还在想着谎话居然如此好用,他原以为还得跟这蠢狗掰扯半天。
他当然不知,袁歧已从孟行处知道了霍云旸为什么有十足的把握,一定能将拓跋铣阻拦在宁城城外,即使胡人拿到了大批粮草。
那是因为鲜卑无意攻梁,之所以向霍家拿粮草,实际是想剑指羯族。孟行提起这个,无非是想让袁歧安心。意思是没准原子上胡人已经在内斗,只要死守几日鸟不渡,说不定拓跋铣根本到不了平城城下。
袁歧现一听鲁文安说鲜卑人前几日就在往羯族地头上走,猛然记起胡人现在还没来,大抵还真是因为这个。
胡人里头什么模样,说不清楚。那些野蛮人全无章法,今日流血,明日可以是兄弟。假如鲜卑已经控制了羯族,两部联合走安城……这不是最坏的。万一,拓跋铣是在平城扎营,等剩下的胡人势力,集合之后再行攻梁……
鲁文安怕袁歧非要指派两人给自己的,凭白耽误事,急道:“将军将军,探兵这种事,人多反而动静太大,我一人去即可。我祖宗三代都埋在平城,闭着眼睛都能将城里转完,即使有胡人在城里,我去也合适。”
袁歧直走到马厩处,才停了脚步。说是马厩,不过就是山背处一原子。他对鲁文安并无其他看法,且在用兵一事上反而颇为欣赏。思忱片刻,觉得这么大事应该回去报与孟行定夺。反正就十里路,来回也不过半刻功夫。
至于鲁文安,要去便先去着。
………………………………
第513章 袍笏
孟行这一定夺,袁歧便再没派人前往平城。他牵回去传话的人一提起,反倒给孟行提了个醒。忙中出了乱子,他竟忘了还有羯人那一头。也许拓跋铣今日没过来,正是由于如此。那就愈加去不得平城,免了打草惊蛇,更添波折。
鲁文安在营帐里领了信烟,郑重其事的向袁歧保证,若平城一切无碍,那他就先燃信烟,再回来报告情况。若是信烟没有燃起,那就是胡人兵马驻扎在平城,让袁歧切勿再派人去。
袁歧应了声,吩咐底下人不得拦着鲁文安。陈飞河等人也只得眼睁睁看着鲁文安往平城方向而去,虽知他绝对是要半道儿逃跑,可此时拆穿,无疑是绝了自己后路。放任安鱼离开,起码还有一线希望。
鲁文安一过鸟不渡,随即转向往乌州方向狂奔。他原不该撒谎阻止袁歧再派人去探,可他怕万一胡人还没进平城,被孟行知道了,那孟行肯定不会止步于鸟不渡,而是要将兵马连夜往平城推。
若能顺利赶到再休息一晚,自然是普天同庆,怕的就是还未进城,胡人已然拔营起程,二者对上,那平城兵马当真是一点胜算也无。还不如留在这,既有时间休息,还有鸟不渡为屏障。且十里之后就是宁城,逃命也逃的快点。
只是这谎话未必有用,假如袁歧非要再派人去,那也没别的招儿,当务之急是他先走,沈元州过来了,一切都好说。
他从未想过放弃平城,可此时平城里面空无一人。
孟行未必就想弃甲丢地,更何况平城确实空无一人。
薛凌饮完水,搂着那盒肉干坐回粮仓前。火石是现成的,油库里羊绒也多。这玩意是西北处绝佳的引火材料,微末一点火星子沾上,就呼啦炸开一大蓬。
油纸紧密卷了再以细线系牢,是鲁文安教的土法子。纸层里不透气,所以烧不起来。但纸张又易燃,余烬经久不息。
因此只要将一端燃透,便成了个简易的火折子,下次要引火,猛吹两大口即可。小些时候她常用这方法带火种,也算是个有趣玩意。
油脂是下午就浇上去的,粮食堆积在一起内层会发热。守粮仓的人除了防耗子,还得按顿翻粮。霍云旸没安排人在这,大抵是因为料定胡人第二日晨间便会来取走,犯不着多此一举。
孰料今日拓跋铣没个动静,不过一日堆积尚无高温,只是这点热度已足够让油脂肆意流淌。薛凌手指整个没入粮堆,拔出来看到指尖亦是油润,知油已经浸的极深。
一把火下去,应该能烧透大半。
她小心翼翼打着了火石,将羊绒覆上去,看着火焰腾空而起,又急的直接将手捂上去。
火太大了。
天还未完全黑尽,昏黄火苗在夕阳余晖融为一体,几步开外大抵就已看不清。可她仍然怕这点东西能穿破城墙,燃进胡人眼里。
她大可现在就将火石打着直接丢进油污里,看着火海席卷过往与明日,然后绝尘而去。只是薛凌捏着火折子坐在那躲了又躲,寻了又寻,才拐进一间屋子里的角落。再次将羊绒引燃,把火苗渡到折子上,又扯了床上布匹将烟雾挥散,才提心吊胆出了门。
靴子落地之前远远比落地之后要可怕许多,拓跋铣迟迟不来,连薛凌都开始怕。她怕沈元州还没到宁城,她怕这一堆火起,拓跋铣立即就能知道城中有异,会立马杀过去。
或者即使沈元州已经到了,多一刻准备总有多一刻的好。她还不能放这把火,她要这座城继续安然无恙,尽可能的拖延些时间。
拖到,也许能拖到拓跋铣根本不能去宁城。
申屠易应该早几日就到了安城,他到底有没有找到石亓?石亓一回去,胡人便会内乱。这边又失了粮草,沈元州已经到了宁城,没准拓跋铣就不会南下了。
可是这些事情看不见也摸不着,她既不知道申屠易究竟能不能把石亓给弄回去,也不知道沈元州会不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