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表哥万福 >

第162章

表哥万福-第162章

小说: 表哥万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春晓看得出来,小姐很想抽上一签,大约是担心抽了不好的签子,反而不吉利,所以只好作罢了。
  一路出了宝殿,虞幼窈一眼就瞧见远处菩提擎天,绿盖如云,恍惚就想到,沐佛节那日,她掷到许愿菩提上的许愿帛。
  不知不觉就走到了菩提树下。
  卖许愿帛的大娘不在摊上,但摊子却摆在原地,上头挂了牌子,标注了各样许愿锦帛的价格,付了银钱,可自取。
  来宝宁寺的香客,都是信男信女,许愿的香客,大多都带有虔诚盼望之心,自然不敢在佛祖眼皮子底下造次。
  虞幼窈原想再买一条许愿帛,许愿表哥平安,
  可又想到,做人不能太贪心,既许了一愿,终其一生,便祈此一愿,唯以诚心,祈表哥一世安康。
  虞幼窈双掌合十,闭上眼睛,在树下诵了一篇《法华经》。
  《法华经》是功德经,
  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此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
  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
  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
  以是功德庄严,六根皆令清净。


第416章 危言耸听
  见于三千大千世界,内外所有山林河海,下至阿鼻地狱,上至有顶,亦见其中一切众生,及业因缘果报生处,悉见悉知。
  唯愿六千功德,消灾祸、隐患、凶险、罪恶、灾害、祸患,庄严六根,皆得清净。
  一篇《法华经》诵完了,虞幼窈缓缓睁开了眼睛,见宋明昭就站在不远处看她。
  虞幼窈着实惊了一下,便有些无语了。
  对于自己每回出门,都能碰到宋明昭,她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春晓小声道:“宋世子来了好一会儿,见小姐在诵经,就没让奴婢打扰。”
  虞幼窈身边虽然带了丫鬟,后面也跟了婆子,但到底不是跟着长辈一起,便也不打算与宋明昭招呼,打算像上次一样,远远行个礼蒙混过去。
  然而,宋明昭像是猜到了她的心思,她这礼才施了一半,宋明昭已经走过来了:“小姐今儿是一个人来宝宁寺?”
  虞幼窈客气道:“家中表哥远行,有些放心不下,便趁着今儿宝宁寺清净过来为他祈福。”
  听她提起表哥时,语气之中难掩亲近,宋明昭目光微深:“《法华经》消灾祸,隐患、凶险、罪恶、灾害、祸患,小姐有心了。”
  倒是没想到,虞大小姐小小年岁,还精通佛理。
  她声音嚥啭,透了水一般清透的质地,一篇《法华经》,倒真让她诵出了几分庄严六根,皆得清净的佛意,可见其心之诚。
  他从旁听着,却是声声入耳,字字入心,便也不禁有些羡慕起,那个被她放在心上,用心祈祷的周表哥了。
  虞幼窈笑了一下:“长辈不在身侧,也不好在外头多作逗留,便先走一步,若有失礼之处,还请世子见谅。”
  宋明世敛下眼睛,略一沉默,这才道:“小姐请便。”
  虞幼窈曲身行礼后,就带着春晓,以及四个婆子走了。
  宋明昭转头,少女碧绿的身影,宛如河岸上摇曳生姿的柳枝,纤细美好。
  虽然,虞大小姐是个知礼的人,几次见面,无论是礼数,还是规矩都是极好,一言一行处处都透着大方,叫人挑不出半分错处。
  但是!
  一次两次还能说是错觉,可三次四次,便是再迟钝的人,也能隐约察觉到,虞大小姐对他,似乎还真有那么几分,避之而唯恐不及的态度。
  恐怕不单单是男女大防!
  宋明昭上前一步,弯腰捡起了地上一片新绿的菩提树叶。
  他方才瞧得清楚,这片叶子,就是从枝头,坠到虞大小姐肩头,随着虞大小姐转身离开,飘落在地上。
  送了表哥出征,又给表哥祈了福,虞幼窈留在宝宁寺用了斋饭,不到申时(15点),就回到府里。
  天气实在太热,虞幼窈顶着大太阳赶路,便是坐在马车里,也闷出了一身汗。
  回到院子里梳洗了之后,换了一身家常的衣裳,就去了安寿堂。
  见孙女儿过来了,虞老夫人故着板着张脸,不说话。
  虞幼窈自知理亏,连忙拿着“福”袋,凑到了祖母跟前:“祖母,我给您求了一个平安符,您以后要贴身戴着。”
  去给表哥祈福,还记得给她求平安符,也没白养她一场,虞老夫人斜眼瞧她:“现在倒是想起还有一个祖母了?”
  虞幼窈蹭进了祖母怀里:“祖母,祖母,我知道错啦,您可别生我的气,不然您气坏了身子,我指不定还要往宝宁寺里跑,去给您祈福。”
  虞老夫人听得哭笑不得,忍不住戳了她脑门儿:“可把你惯得,眼里头还有没有我这个祖母?都学会了先斩后奏,管了一段时侯的家,就把你翅膀管硬了,把心也管大了,半大的孩子,张嘴闭嘴就要往外头跑,你还有理了……”
  虞幼窈乖乖听训,也不敢顶嘴。
  等虞老夫人训完了人,便忍不住一叹:“祖母也不是不允你出门,只是没得长辈陪着,到底有些不放心,你年岁小,是不晓得厉害,京里就有不少大户人家的姐儿,小时候叫拐子拐走了,甚至还有出门叫人冲撞,坏了名声,还有贼人,专门盯着大户人家的小姐,劫掳了去,索要赎金……”
  虞幼窈瞪大了眼睛,有些不可置信。
  虞老夫人道:“可别觉得我是在危言耸听,早些年,朝中有一位郑御史,她的女儿就曾被贼人掳劫过,等出了赎金,把人救回来,清白名声也毁了,没几天就吊了脖子,当时京里头流言蜚语,闹得沸沸扬扬,郑御史门风有损,只好辞官回乡……”
  虞幼窈从这话里,听出了别样的意味。
  她可没忘记,父亲也是一位御史,祖母特地拿了郑御史的女儿说事,怕也是大有深意。
  做御史就没有不得罪人的,君子易处,小人难防,难保有些人吃了亏,怀恨在心,使一些阴险卑鄙的手段。
  郑御史不就是因为女儿名声丧尽,不得不辞官吗?
  虞老夫人知道她听明白了,又道:“你爹这个人,虽然在庶务上有些拎不清,但在朝堂上,还是有几分刚硬,皇上命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司,审理幽王一案,你爹就在其中。”
  虞幼窈呼吸一紧:“祖母,今儿是我鲁莽了。”
  幽王一案牵涉甚广,父亲参与其中,也是干系甚大。
  如此一来,祖母的担心就不是多余的。
  越是这个时候,府里就越该更谨慎才是,否则整个府里都要受到牵连。
  也是她太过疏忽,竟没想到这一处。
  虞老夫人拍了拍她的手:“你年岁小,也是少不经事,不晓得其中厉害,殊不知,这朝堂上有个风吹草动,都跟家中祸福息息相关,一不小心行差错步,就要大祸临头。”
  虞幼窈点点头:“祖母,我知道了。”
  虞老夫人拍了拍她的手:“好在这一趟宝宁寺,是宜早不宜迟,既然走了这一遭,往后就把心定一定。”
  平叛大军于八日之后,抵达了山东境内,在琅琊山一带驻扎。
  又过了五日,虞幼窈终于收到了暗卫从山东送来的一盒阿胶,及一封表哥的亲笔书信。


第417章 安好,勿念
  虞幼窈迫不及待就拆了信:“《神农本草经》记载,阿胶药食两用,久服轻身益气,安好,勿念!”
  一封信,只有短短的一行字,虞幼窈一个字,一个字地认真数,数了一遍又一遍,二十三个字不多也不少。
  她翻来覆去地看信,“安好,勿念”这四个字,更是反反复复地念叨一遍又一遍。
  山东出产的阿胶,自古以来就是皇家贡品,被称为滋补圣品。
  短短的二十三个字,含而不露,可只要用心,便也能感受表哥字行之间对她的牵挂与关怀。
  信末处,连落款也没有,只印了鲜艳的琴瑟合鸣章印。
  章印左上角桐叶繁茂枝头,一串桐花妍雅可爱,长长的蕊丝从花心垂下,似在风中摇曳。
  梧桐花叶下,置一张香案,横放了一把弦瑟二十五弦,弦瑟琴之上,斜摆了一张瑶琴七弦,琴瑟在案。
  “这块灯光冻石倒也稀奇,我正好还缺个肖形印,往后用作与人书信往来。”
  “表哥打算篆刻什么纹印?”
  “表妹觉得呢?”
  “不如表哥篆刻一个琴瑟吧,琴瑟在御,岁月莫不静好,我就希望表哥往后琴瑟在侧,岁月静好。”
  “……”
  从前的记忆历历在目,虞幼窈心生欢喜:“原来琴瑟章印已经刻好了呀,真好看,和我的双鱼刻章一样看好。”
  她取了自己的双鱼刻章,在琴瑟章印下方,轻轻一压。
  一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一相呴以湿,相濡以沫。
  虞幼窈取了一张她前儿才做的莲花笺,粉红的笺纸上,淡淡的莲香,清新怡人,她迫不及待地磨墨,执笔,蘸墨。
  比起表哥的简明扼要,虞幼窈就啰里巴嗦,写了一大堆话。
  从窕玉院里的桐花开了,桐花挂于枝头,明艳明亮,蕊丝下垂,摇曳美好,像极了表哥刻的琴瑟章印。
  写到莲湖里,开满了粉的、白的、红的莲花,风乍起,吹皱一池碧绿,朵朵莲花亭玉生姿,整个窕玉院,莲风送香,沁人心肺。
  写到她摘了院子里的蔷薇花,做出了蔷薇花露,又用月季花,做了口脂,颜色鲜艳明亮,等表哥回来了,就抹给表哥看。
  写到表哥走后,她也没有荒废课业,每日都有练字、学琴、读史,研《天工开物》,还说许嬷嬷已经不拘着她学香、茶了,不过药理还要学。
  唠唠叨叨写了许多鸡皮蒜皮的小事后,就写了京里最近的一些变化,三司会审的进度。
  之后又嘱咐表哥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多保重身体,若带去的香丸不够了,就写信告诉她,她再准备一些,让暗卫带过去。
  到了信末,想到已经很久没见到表哥了,虞幼窈难免心情低落,不知不觉又写了许多想念的话……
  等虞幼窈停笔,倏然就发现,手腕又酸又沉。
  一偏头,十几张写满了字的信纸,铺在书案上。
  虞幼窈这才惊觉,原来在不知不觉之后,她竟然一口气也不带喘,半点也不带歇地写了这么多。
  虞幼窈一张一张地看,觉得自己太啰嗦了,犹豫着要不要重新写。
  但重新铺了笺纸之后,她提笔却愣在那儿,脑子里竟是一片空白,不知道要写什么好了。
  她只好放弃了重写的念头了,拿了双鱼刻章,蘸了朱砂,按在了信末处。
  虞幼窈取了信封,将厚厚的一沓纸塞进去,偏平的信封被撑得鼓鼓得,她用蜡封将信封装好了。
  一直隐藏在暗处的暗卫,这才走出来。
  虞幼窈这才有空打量他。
  这么大热天,暗卫穿了一身黑色劲装,头上缠了黑布巾,脸上戴了玄铁面具,只露出一双古井无波般的眼睛。
  虞幼窈将信递给了他,问:“你叫什么名字?”
  暗卫声音暗哑:“殷三。”
  这是什么名字?虞幼窈听得一愣:“表哥是不是养了许多暗卫,你在其中排名第三,所以才叫殷三?”
  暗卫:“是代号殷三。”
  虞幼窈好奇问:“有什么区别吗?”
  暗卫:“我若死了,会有人取代我,成为殷三。”
  虞幼窈呼吸微滞,她听表哥提过,幽王府养了许多府兵,还有暗卫,而这些人,大部分都是父亲战死,因为战争而沦为孤儿的孩儿。
  资质好的,就培养成府兵,或是暗卫,为幽王府效力。
  资质差一些的,只能送到庄子上做活。
  也算给了他们一条活路。
  他们都是从父辈就投身幽王麾下,为幽王效忠,父亲战死之后,自己又蒙了幽王的养育之恩,所以对幽王府绝对忠心。
  虞幼窈深吸了一口气,这才道:“这一路长途拔涉,表哥身体怎么样?到了山东之后,吃睡如何?有没有犯水土?派到表哥身边伺候的人妥不妥当?”
  殷三一一回答:“有表小姐准备的药香,少主一路上身体安好。”
  “到了山东后,表少爷每日,都有用表小姐准备的,冷香丸、避暑丸、通窍香丸,并无水土不服的症状。”
  “少主每晚临睡前,都会用表小姐做的药露沐浴净身,睡前会焚上宁神香丸,吃睡都好。”
  “皇上派到少主身边伺候的人,有好些是少主的人,自然是妥当的。”
  来的时候,少主仔细交代了。
  若表小姐问起他的身体,也不必多说什么,只告诉表小姐,他有听表小姐的话,每日都用了表小姐做的香丸。
  虞幼窈听后,果然放心了许多:“既然带过去的香丸都有效果,那我再准备一些,你与信一起拿给表哥。”
  虞幼窈连忙去了香房,将这段时间自己重新准备的香丸,挑挑捡捡,又准备了十多样,妥善地保存好了,拿回书房,交给了殷三。
  最后,将一个小包裹拿给了殷三:“我准备了一些干粮,你带在路上吃。”
  殷三有些意外,迟疑了一下。
  虞幼窈皱眉:“拿着吧,这么热的天,这样来回赶路,也是辛苦。”
  殷三这才接过来,身影一闪,就已经跳窗离开了。
  虞幼窈追到窗子,已经瞧不见殷三的身影。


第418章 一命两杀
  离府之后,殷三打开了包裹,里面是一个陶罐,他打开一瞧,是一满罐药酱牛肉,以名贵药材酱制,补中益气、强健筋骨,也易储藏。
  少主从前就没少吃。
  没想到表小姐会送他一小罐。
  收到了表哥的信,虞幼窈悬着的心,便也放下来了,心里依然牵挂着表哥,可也不像刚分别那些天,总心觉得心里难受。
  两日之后,夜深人静,远在山东的殷怀玺,收到了殷三送来的一个大包裹,以及一封鼓包包的信。
  殷三将陶罐拿出来:“表小姐给的。”
  殷怀玺淡淡瞥了一眼:“既然是她给你的东西,便收着吧,以后也不必再禀报。”
  既然给了一回,便肯定有第二回 ,甚至是无数回。
  营帐里烛光昏暗透出,殷怀玺拆了信,一字一字,一张一张地瞧,他瞧得慢,几乎每一句话都要揣磨了才行。
  便只是生活之中的一些琐事,他也不觉得厌烦,反而看得津津有味。
  眼中有字,脑里有思。
  她说到桐花开了,他便不觉想到,小姑娘坐在开满桐花,坠满蕊丝的青梧树下,焚香练字的画面。
  她说到莲湖开满了莲花,便也能想到,小姑娘泛舟湖上,采莲荷叶间的画面。
  她说用红艳的月季花,做了口脂,便也能想到,小姑娘涂上鲜艳的月季花口脂,应是娇艳欲滴,极尽芳菲才是。
  她说到课业,他便也能想到,小姑娘苦夏,定是不愿呆在屋里头,在湖心亭置一张书案,摆一张小榻,半倚在榻上看书,或立于书案前练字的画面。
  ……
  以上种种,却如身临其境一般,却憾不能陪她身侧,与她共赏桐花烂漫,荷莲满湖,与她泛舟湖上,为她作画吟诗。
  看到后面,小姑娘字行间,满满都是对他的嘘寒问暖,浓烈的关怀与想念,几乎从一点一划,一撇一捺,一横一竖之间溢出。
  足足半个时辰,殷怀玺看完了信。
  殷怀玺从香盒里取来麝香片,放进了香炉里,在炉底添了小炭,炉里的麝香香片,受热之后,发出嗞嗞地烟丝儿。
  殷怀玺拿了一张信笺,放到烟丝上薰烟。
  这时,一道黑影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帐内:“少主,今天晚上,济南木府的七少爷,在晚玉楼与冷府的四少爷争夺花魁,双方大打出手,冷四少爷不慎从楼上摔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