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在大明养生百年 >

第62章

我在大明养生百年-第62章

小说: 我在大明养生百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宁夏等地,回部众多,尤其是天方诸回,因为乃儿不花信景教,和当地回部多有冲突,最后忍不住负气出走,带领部族去了大漠。

    去了大漠之后,大漠草场繁茂之地,早就被各大王公贵族占据,想要投奔其他地方,也是举目无亲。

    西边的察合台汗国,因为帖木儿大汗崛起,陷入了无休止的内战,分裂成了东西察合台汗国,而且西察合台汗国全盘天方化,东边信奉佛教的东察合台汗国,因为大元势衰没有后援,渐渐被攻破,此刻也是在全盘天方化的边缘。

    再往西北,回归信奉景教的钦察汗国,金帐汗国,也很困难,那边金帐汗国也是内乱不休,国内的东正教和景教不对付,自己人打出脑浆子。

    乃儿不花见这小小的一个锦衣卫国安司总旗,居然都敢在自己面前大放厥词,不由重重叹气。

    他和索林帖木儿对视一眼,俱都心中苦涩,但是面上都对这大明使者,露出不屑表情。

    索林帖木儿,年约五旬,他和乃儿不花一样,在北元被排挤,不受重用,而且他曾经是大元鲁国长公主的家将,汉化颇深,麾下一万多部众,好些是汉人。

    此时的蒙古部落,有许多出生漠北的汉人,就似是朱棣手下大将张玉这种,而索林帖木儿手下这种汉人有数千。

    他们大部分,是蒙古王公的陪臣,匠户,奴隶。

    当年,因为元顺帝和太子元昭宗内斗,鲁国长公主卷入内乱,导致元顺帝死后,元昭宗对于这帮汉化颇深的鲁国公主旧人没一丝好感,处处刁难怀疑。

    他们部众,打又打不过那些蒙古草原上的王公,自己也没有草场放牧,只能在各地颠沛流离,或寄人篱下。

    如今的北元皇帝天元帝,也不敢信任这帮汉化程度太深的,有过叛变经历的部将,害怕被他们绑了去送给大明。

    毕竟,当年大元在甘肃等地养了一帮,察合台汗国王族后裔,钦察汗国王族后裔,伊儿汗国王族后裔,准备普通他们所养的高丽国王后裔沈王一样,在这几个汗国势力衰微时,直接派兵护送过去担任大汉。

    结果,这帮人非但不感激大元,在大明打过去之后,直接投降大明,反过来打蒙古人,渐渐形成了大明关西七卫的雏形。

    因此,乃儿不花两个人,都是北元万古的实力,却无人问津,也无人敢要。

    他两个只得结伴而行,听说张家口堡没被明军占据,准备来此打打秋风,顺便看看能否内附大明。

    谁能料到,大明如此轻视,居然派了个小小的总旗,就来招降了!

    而且,乃儿不花和索林帖木儿,都知道对方有投降的意思,但是抓不住他是不是真的想投降。

    毕竟,乃儿不花投降后又叛变,如今再投降,谁知道大明收不收留?

    二人都是眸子闪烁,心头情绪万转。

    “哼,你个小小的总旗,竟敢妄称大明使者!”

    乃儿不花也是蒙古贵胄,自有贵族的骄傲在,他曾经投降过大明,当时可是投降了大明曹国公李文忠,而且被李文忠亲自封为官山卫所指挥。
     宝 书 网  w w w 。 b  a o s h u 7 。  c o  m 

    如今,一个小小总旗就来招降!?

    乃儿不花开口之后,那索林帖木儿也是大怒。

    “我堂堂北元万户,岂轮得到你这和尚来劝!”

    “给我押下去,关起来!”

    索林帖木儿呼喊之后,当即就有两名蒙古士兵进来,将锦衣卫国安司张家口堡总旗李黑儿抓去,李黑儿还想言语,却见乃儿不花眼神不善,心知自己若是说错话恐怕性命不保,于是乖巧闭嘴。

    等李黑儿被抓走之后。

    乃儿不花道:“这汉人也太轻视我等,派了一个小小的总旗来招降,着实可恶!”

    索林帖木儿却道:“非也,我看这和尚应是邀功,自己为之。”

    “不过……”

    他轻轻皱了皱眉:“明人的确厉害,已经将谍子派来你我部众,恐怕我们自己暴露了。”

    “若是直接投降,你我岂不是良玉卖做土价?”

    乃儿不花也点了点头。

    他思索片刻,道:“张家口堡,距离北平二百余里,即便大明调兵遣将,也需要一两日,若是你我加快脚程,一人五马,可派遣兵马先占云泉寺,到那时,是投是战,你我也握有先机!”

    索林帖木儿当即站起身来:“此策大善,我这就率军前去!”

    “好!”

    ……

    朱棣亲率大军,一人七马,只带了三千精兵,此刻已经出了张家口,在张家口前方的草原上。

    他手下大将张玉,朱能,皆在一侧。

    张玉如今不到三十岁,年富力强,他身材健硕,宽肩细腰,和朱棣一样,留着短而密的胡须,一双眸子,如狼似虎。

    朱能也是身宽体壮,魁梧精干,骑坐在高头大马上,身上只着皮甲,背上背着两柄铁锏,黝黑面庞,双眼沉凝。

    他二人,都是能征善战者,且率领的三千精兵,全都能打夜战。

    明军这三千人,并没有带太多火器,基本上都是善于骑射,或者善于攻坚之人,

    似张玉,出生于蒙古大漠,本身是汉儿奴隶,为蒙古王公放马喂羊为生,自幼睡在羊圈,弓马娴熟。

    而朱能,则是家传武学,一双铁锏,重约十斤,善破重甲蒙古兵,他多次率领精骑,组成尖刀队冲锋陷阵,屡立战功。

    两人一左一右,护卫着朱棣。

    朱棣战马上挎着大刀,一边骑马,一边道:“这乃儿不花与索林帖木儿,既然携带部众,多有辎重,必定无法快行,若我没料错,他定会派精锐千户先来夺堡。”

    他眸子闪烁,低喝道:“此地,便是他等折戟断鞭,下跪投降之所!”

    说着伸手指了指前方。

    (



    第87章 勇士也当生擒之

    

听到朱棣言语。

    张玉皱了皱眉,说道:“王爷,蒙人善骑,我等人纵然不惧夜战,可是夜间遭遇,马力也已疲乏,我军虽一人七马,能战之军马只得两匹,此刻星夜疾驰,万一和他们怯薛军遭遇……”

    大明现如今虽然比较富裕,但战马还是稀缺。

    战马并非是一般马匹,在战场上,性子猛烈的战马甚至可以帮助将领撕咬敌人,而朱棣作为大明如今一线将领,长期在北平和蒙古人,高丽人,女真人作战,手底下的战马也不多,其他马匹只能用来代步骑行,真正上了战场,必须换乘战马。

    所以,张玉才有此隐忧。

    此时的北元蒙古人,仍然很强。

    他们的强,体现在蒙古人将战斗融入了日常生活的种种,蒙古人因为长期吃肉,没有夜盲症,晚上能看得清楚。

    而很多汉儿,因少肉食,有夜盲症,晚上看不清。

    在很长时间,汉人和蒙古人野战都是吃亏,大明也是在多年的战争中,逐步练出来了数支精锐的能打夜战攻坚战的部队,并且屡次在夜战以小股精锐明军,骑兵作战打的元军丢盔弃甲。

    此中之大成者,以常遇春,徐达为首。

    尤其是常遇春,屡次率领精兵,和蒙古阿速军,怯薛军硬碰硬,骑兵对骑兵。

    这是因为蒙古人将江淮一代很多地方改成草场养马,江淮安徽等地,本来宋代多是良田,百姓也没有机会养马,但是在元代,江淮许多地方是大片操场,似朱元璋,徐达这种务农子出身,自幼为蒙古贵族放牧养马,善于骑射,故而汉人也不惧怕骑兵对决,甚至从骑兵战术来说,此刻的大明更胜一筹。

    张玉说完之后,朱棣却摇了摇头。

    “我等不必星夜疾驰,就在此地设伏,准备迎战乃儿不花等人的精锐战兵。”

    “此地!?”

    张玉大惊。

    朱能也疑惑地看向朱棣。

    朱棣眼眸闪烁着精光,轻轻地点了点头。

    “此地乃是马驹儿堡,是以前金国人修建的长城,出草原前往漠北必经之路,周围只有此地有井水。”

    “我若没猜错,那乃儿不花与索林帖木儿,必定驻扎在张北的古驿站。”

    “他们部众数万人,除去老弱妇孺,能骑马征战的男儿不会超过五千人,我等精锐三千,以三千人破他们五千人,正面对决,顷刻可破!”

    张玉又道:“若是北元军后续援军到来该如何?”

    朱棣哈哈大笑。

    他挥了挥手,示意周围士兵停马休息,张家口堡出来的张家口大草原,到张北这一代,周围能让人马饮用的泉水不多,北元军悉数掌握,他们大明也悉数掌握。

    在草原上,掌握了水源,就掌握了战机。

    “我已命丘福率领一千精骑,缀在左侧,不怕北元军来攻,就怕他们不来!”

    正说间。

    嗖地一声。

    一枚烟花在远处传入天空。

    众人都朝着那烟花看去。

    朱能大喝道:“是我夜不收探军,北元骑兵据此已不足十里!”

    朱棣哈哈大笑。

    “全军下马,吃干粮,整理军备,随我列阵迎战。”

    ……

    索林帖木儿率领他本部两千精兵,一人五马,疾驰在马驹儿堡不远处。

    忽然,一枚烟花在他们不远处发射出去。

    索林帖木儿大惊。

    “不好,是明军的夜不收!”

    他立即命令上百人前去捉拿那明军的夜不收,随即看向前方不远处的马驹儿堡。

    今夜说来也奇怪,皎月当空,夜色如银水倾泻,草原上不需要举着火把都能看清楚路况。

    “可恶,莫不是我军中有谍子走漏消息!?”

    索林帖木儿咬着牙。

    他已经星夜疾驰,准备在这马驹儿堡小憩片刻,然后再去张家口堡。

    谁料,自己的前军探子没有发现明军下落,反而是明军的夜不收先发现了他们的下落。

    “好厉害的明军夜不收,我们蒙古人什么时候在晚上被羊先发现过!”

    索林帖木儿怒极。

    正因为他久被汉化,所以他十分清楚,十几年前的汉人是什么样的,那时候的汉人全都是蒙古人的奴隶,他索林帖木儿麾下有许多汉儿奴隶。

    蒙古人当时,在战马,在骑射,至少在夜战和野战这两项上,是比汉人强的。

    如今,短短十几年时间,汉人的探马,竟然能神不知鬼不觉的接近他们蒙古人五百丈内,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难道是明军的精锐!?”

    身边有千户说道。

    索林帖木儿摇了摇头,他盯着前方的马驹儿堡有些犹豫,这马驹儿堡顾名思义,是当年金人在张家口草原饲养马匹,用来接生马驹的地方,后来修建了戍堡,主要防蒙古人。

    此地是距离张家口堡较远的一处地方,周围三四十里,就这里有水。

    若是再骑三四十里,战马困乏,而且会被那马驹儿堡里的明军,尾随在后追击。

    就这么投降?

    他蒙古黄金家族万户的尊严,让他接受不了。

    正在他犹豫时,前方,那支先占据了马驹儿堡的明军,竟然主动列阵,在前方以军阵列好,战马占据着堡垒那边微微凸起的丘陵,以蒙古人最擅长的掏心法,反过来包围了他们。

    而且看那明军数量,比自己这边还多出一千人。

    “皆是精兵!”

    两军对垒,只需要看一眼对方军阵和战马的排列,就知兵马犀利,对方那三千骑兵,呈现半圆排列,人不多,却犹如千军万马排列的气势,更加惊人的是,对面战马丝毫不惊,全都沉默地站立,等待骑兵上马。

    “万户,我们遇到埋伏了!”

    身边有索林帖木儿贴身的怯薛军惊呼。

    他咬牙摇摇头,作为一个长期和汉人打交道的蒙古贵族,他也是久经战场之辈,此刻一看这阵仗,便知遇到了明军强大的精锐骑兵,恐怕大明整个北方,有此等杀气的骑兵部队也不多。

    而且,对面选择了一个好时机。

    他们刚刚从张北那边的堡垒疾驰而来,人困马乏。

    尤其是马儿,需要饮水。

    一路上,他们是五匹马轮换着骑乘,纵然可以换马,但是却并不是能够夜战打仗的战马。

    战马,能打夜战的战马,无论是大明还是蒙古军中,都是稀缺物资。

    他将身边那蒙古弯刀拔出来,作为黄金家族部落的家臣,索林帖木儿有自己的骄傲,成吉思汗子孙的热血,让他无法不战而降。

    “大元的勇士们,拔出你们的刀剑来!”

    身边,两千余名北元精兵,纷纷拔出腰间长刀,他们簇拥在索林帖木儿身边。

    大明以扇形状态掏心。

    他们这些北元骑兵,就要聚集在一起,前面就是索林帖木儿和亲卫数十骑,皆身着甲胄,犹如一根锥子。

    “给我冲破这帮汉儿的骑阵,砍下他们的脑袋!”

    “冲啊!”

    战势最重一鼓作气,尤其是此刻他们战马稍歇,还有体力,若是再歇一会儿,战马无水,体热,就跑不起来了。

    明知不可战胜,但是索林帖木儿仍旧一往无前,朝着那边组成战阵的朱棣等人冲来。

    这边,堡垒小山丘上。

    朱棣骑坐在战马上,望着远处不惧也不逃避,反而勇猛袭来的索林帖木儿,放声大笑道:“好,不愧为黄金家族后裔!”

    “准备迎敌!”

    “此蒙古万户,勇士也,当生擒之!”

    (



    第88章 不要

    

北平,皇城。

    朱高煦津津有味地将那小人书放下,意犹未尽。

    “这鲁迅真乃大才!”

    “周树人也是文中巨擘。”

    “可惜呀,二人已退出了书画界。”

    朱高煦看完之后,意犹未尽,啧啧摇头道:“不过话说回来,这鲁迅先生和周树人先生有何关系?二人为何一直合作?”

    朱雄英给朱高煦看的小人书,全都是鲁迅著,周树人绘。

    因此,朱高煦有此一问。

    朱雄英将那小人书拿起,哈哈笑道:“二人是亲戚,撒尿和泥穿一条裤子,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戚。”

    “哦。”

    朱高煦咬着牙道:“那这鲁迅着实可恶,他为何不继续写书,让周树人有书可画,平白无故,使得世间少一大才,断了周树人生计!”

    朱雄英也是嗯了一声轻笑道:“高煦你说的对,鲁迅犯的错,为何要让周树人承担,哎!”

    几人吃喝完毕,朱高炽领着朱高煦准备告辞。

    “喂,雄英大哥。”

    朱高煦单独留下来,对着朱雄英神秘兮兮的。

    “你这儿,有没有那种书?”

    朱雄英奇道:“哪种书?”

    “就是那种……”

    朱高煦人小鬼大,认真说道。

    朱雄英身子往后一缩:“哇,高煦你浓眉大眼,居然喜欢看这种……”

    “还真有,喏,这本你拿去吧。”

    说着朱雄英递给朱高煦一本小人书来。

    朱高煦拿起来一看,果然是……

    ……

    高丽国。

    开京城。

    此地是高丽国王京,自从高丽恭愍王被刺杀身亡后,国内的大臣分为好几派,互相之间来回争斗,光是政党,就有七八个。

    彼此之间互相抨击不说,也开始抢占地盘。

    此刻,开城一座官邸内,前大元斡东千户所千户兼达鲁花赤之子,李成桂,正手持弓箭,在官邸内射箭。

    他身材修长健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