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奧禪師講緬譯英:Bhikkhu Dhammasubho & others(淨法比丘等)英譯中:Bhikkhu Shi Kai Hong (釋開弘比丘)在這階段,色法已經以業生色、心生色、時節生色及食生色的方式觀察。關於業生色,產生業生色之業於甚麼時候發生呢?《無礙解道》第五○頁說:Purimakammabhavasmim moho avijja , ayuhana savkhara, nikanti tanha , upagamana m upadanam , cetana bhavo ; ime pabca dhamma purimakammabhavasmim idha patisandhiya paccaya. 「於以前的業有的癡為無明,努力為行,欲求為愛,接近為取,思為有,這些於以前的業有的五法是今生結生的諸緣。」1依注釋,詮釋 purimakammabhavasmim「於以前的業有」為purima kamma bhave, atitajatiyaj kamma bhave kariyamaneti attho 「關於『以前的業有』,意思應作『過去生業有』」。因此,依《無礙解道》,緣於過去生的無明、愛、取、行及業,結生識於今生生起。能產生結生識五蘊之諸緣——...
书名:扁鹊心书作者:窦材朝代:宋年份:公元1127年—1279年卷首序属性:《灵》、《素》为医家正传,后世张仲景、王叔和、孙思邈、孙兆、初虞世、朱肱,皆不师《内经》,惟采本草诸书,各以己见自成一家之技,治小疾则可,治大病不效矣。(王叔和、朱肱乌可与仲景同列,若云仲景不师《内经》,试观《伤寒》、《金匮》二书,不本《灵》、《素》之旨,宁有如是精深之论乎?)至皇甫士安、巢元方、王冰等,虽学《素问》,而不得方学之传,亦根据前六子方法而行。此书从古至今,未得通行。余业医四世,皆得此法之力,而人世未深信,故难梓行。余初学医,尽博六子之书,以为医之理尽矣。然调治小疾,百发百中,临大病百无二三,每怅己术之不精也。后遇关中老医,叩余所学,笑曰∶汝学非是岐黄正派,特小技尔。只能调小 ,俟其自愈,岂能起大病哉!余即从而师之,三年,师以法授我,反复参详,遂与《内经》合旨,由兹问世,百发百中,再观...
皮袋歌皮袋歌。歌皮袋。空劫之前难名状。威音过后成罣碍。三百六十筋连体。八万四千毛孔在。分三才。合四大。撑天拄地何气概。知因果。辨时代。鉴古通今犹蒙昧。只因迷著幻形态。累父母。恋妻子。空逞无明留孽债。皮袋歌。歌皮袋。饮酒食肉乱心性。纵欲贪欢终败坏。做官倚势欺凌人。买卖瞒心施狡狯。富贵骄奢能几时。贫穷凶险霎时败。妄分人我不平等。害物害生如草芥。每日思量贪嗔痴。沈沦邪僻归淘汰。杀盗淫妄肆意行。傲亲慢友分憎爱。呵风咒雨蔑神明。不知生死无聊赖。出牛胎。入马腹。改头换面谁歌哭。多造恶。不修福。浪死虚生徒碌碌。入三途。堕地狱。受苦遭辛为鬼畜。古圣贤。频饶舌。晨钟暮鼓动心曲。善恶业报最分明。唤醒世人离五浊。皮袋歌。歌皮袋。有形若不为形累。幻质假名成对待。早日回心观自在。不贪名。不贪利。辞亲割爱游方外。不恋妻。不恋子。投入空门受佛戒。寻明师。求口诀。参禅打坐超三界。收视听...
《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 作者:孔多塞 译者:何兆武,何冰 【形态项】 213 ; 20cm 【读秀号】000000663025 【出版项】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1998 【ISBN号】 7-108-01137-9 / B565.299 【原书定价】 RMB12.80 网上购买 【主题词】近代哲学(地点: 法国 年代: 17~18世纪) 【参考文献格式】(法)孔多塞(Condorcet)著 何兆武,何冰译. 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8.《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孔多塞著 何兆武,何冰译 绪论 一个人生来就有可以接受各种感觉的能力,有可以知觉和辨别它们所由之而组成的那些单纯的感觉的能力,可以保存它们。认识它们、组合它们,可以在它们之间比较这些组合,可以掌握它们的共同之处和它们的不同之点,可以对所有这些对象加上各种符号以便更好地认识它们并促成各种新的组合。 ...
投资王道 作者:林森池第一部分书评(1)精明投资有赖基础分析:评《投资王道——证券分析实践》财经评论权威 林行止与森池兄交往比《信报》的历史更久远,当他索序时,笔者一口答应。森池兄早已“金盘洗手”,日以课儿为乐,最近花了整整一年半时间,带着“入室弟子”“全职”撰写此书,目的是为了把半生“实战”所累积的投资分析“艺术”嘉惠后学,传诸后世。细读《投资王道——证券分析实践》之后,笔者认为他的心愿可达。他是本港少有“土生土学”从事证券分析且有大成的先行者,三十多年的经历、阅历、资历,具有扎实的理论与实务技巧,不言而喻。投资带有若干赌博成分和运气,那是无可置疑的。然而,赌博的“彩数”不能累积,投资经验却可代代相传,供人借鉴,我们现在仍参阅十八世纪笛福(D. Defoe 1660-1731)、麦凯(C. Mackay 1814-1889)和格雷厄姆(B. Graham, 1894-1976)的著作,便是显例。所以,不论是机构性还是...
央视国际 (2005年07月12日 14:07)主讲人简介:姚淦铭,1948年生,苏州吴江人,毕业于南京大学,文学硕士。现为教育部所属“211”之江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古代文献研究所所长。专著有:《王国维文献学研究》、编校《王国维文集》(四卷本)、《汉字与书法文化》、《汉字心理学》、《哲思众妙门——老子今读》、《礼记译注》、《趣谈中国摩崖石刻》等,已发表160多篇文献学、语言文字学等学术论文。曾获国家图书奖。内容简介:世界太复杂,婚姻、家庭问题也太复杂,实在有点剪不断、理还乱,所以千百年来,人们在婚姻、家庭问题上能产生共鸣:“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显而易见,婚姻、家庭是一本充满着许多问题的“经”。要想念好这本“经”,我们就得要解决存在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我们不妨来念一念另外一本“经”。这就是有着“智慧宝典”之称的《道德经》。《道德经》中有许多非常高妙的招术,可以用来解...
橘皮书osho著译者序献给想要深入修行的人想要了解“静心”或“静坐”的人寻求革新和叛逆的灵魂这是本人翻译奥修大师讲道著作的第十本,太棒了!近年来,台湾修习禅坐的人口颇多,而且似乎还有一直在增加的趋势,但他们或许并不完全了解“静心”(meditation)意味着什么,他们也可能不知道所谓的“静坐”只是众多静心方法之中的一种,它不见得适合每一个人。不论在讲道著作方面或是在静心技巧的传授方面,奥修都提供了无与伦比的丰富性,他希望我们在他的境界里挖掘无数的宝藏,事实上,宝藏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的自性,但是由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个别特性,奥修为了要尽可能满足每一个人,因此才提供我们这么丰盛的东西,让每一个人都能够依照他个人的癖性来作选择。你不仅可以选择,你还可以换来换去,因为人生本来就是多变的,不同阶段的你有不同的需要,你可以按照你的喜好来作选择,奥修喜欢让你自由选择,然而太常...
央视国际2005年05月16日10:14内容简介:一、秦可卿的出场与卧室陈设秦可卿出场气派异常!而曹雪芹对她的卧室极度夸张的描写,也实在非常古怪——怪就怪在它的写法与全书的风格很不协调!曹雪芹对秦可卿卧室这种极度夸张的描写,究竟是在暗示什么?二、秦可卿的身份与判词《红楼梦》第五回中写到,“警幻仙姑”与贾府老祖宗宁、荣二公有一种相当特殊的关系,“警幻仙姑”在宁、荣二公阴灵的苦苦哀求下,便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引领贾宝玉走正途。而秦可卿与“警幻仙姑”的关系更是非同寻常!在看似漫不经心的有关秦可卿的四句判词中,到底隐藏了什么样的秘密?三、秦可卿与宫花相逢《红楼梦》第七回描写“送宫花”的故事。曹雪芹为什么要在他原来写就的回前诗中说,惟有秦可卿才是“惜花人”,而且她与宫花是一种相逢的关系?人们不禁要问,这宦囊羞涩的秦家与皇宫何曾有半点瓜葛?四、秦可卿对王熙凤的托梦秦可卿在临死之前,竟然向荣...
-(一)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陕北的延安是中共中央驻地,也是八路军后方大本营。朝朝暮暮,风晨月夕,宝塔山下,延水河边,时时传出雄壮的抗日歌声。被迫实行联共抗日的国民党政府还在延安城里保持一些机构,街上一些建筑物门口挂着“肤施(延安旧称)县党部”、“肤施县政府”等牌子,邮局等部门也由他们控制。敌我阵营分明,中统、军统也在延安设了秘密据点,时不时搞些反共活动。 1937年秋,陕甘宁边区保卫处在延安军民的大力协助下,破获了一起敌特案,逮捕了以宝塔山下一古寺住持僧人超尘(俗名孟知荃)为首的中统小组的多数成员,保卫处长周兴亲自主持了审讯工作。 案情似乎并不复杂:超尘早年在南京读过佛学院,1930年加入中统,接受过射击、爆破等专业训练,几年后奉令潜回家乡延安,在清凉寺为僧。超尘身材魁梧、贪淫好色,因不守清规而被逐出山门。但他有后台,1936年经国民党县长马濯江出面协调做工...
第1节:序(1) 序 王文元 佛典中的譬喻经(以譬喻故事彰显佛理的经文)共有五部,分别为: 一、西土贤圣集、吴康僧会译的《旧杂譬喻经》两卷; 二、比丘道略集、秦罗什译的《杂譬喻经》(又名《众经撰杂譬喻经》一卷; 三、失译的《杂譬喻经》两卷; 四、后汉支娄迦谶译的《杂譬喻经》一卷; 五、僧伽斯那集撰、求那毗地译的《百喻经》四卷(或作五卷)。 经合为全集,重新译成白话文,并加注释与点评,以飨读者。 譬喻的形式由释迦牟尼首创,他在舍卫城为胜光王(波斯匿王)讲了佛教史上的第一个譬喻: 从前有一人获罪于王,畏罪潜逃,国王命令一只醉象[后世传诵或绘画时多以虎代象,称为无常虎。]追他,这个人惊慌之中,堕入枯井,身体在半空时他发现井底有凶恶的龙,吐出毒汁,旁边还有五条毒蛇。于是他抓住一把草不放,免于坠井。可偏巧此时有黑、白二只老鼠啃他手中的草,草就要被啃断;醉象在...
No. 1581 菩薩地持經卷第一 北涼中印度三藏曇無讖於姑臧譯 菩薩地持初方便處種性品第一(第一段有一十八品)敬禮過去未來世 現在一切佛世尊 有十法。具足菩薩道。摩訶衍攝。云何為十。一者持。二者相。三者翼。四者淨心。五者住。六者生。七者攝。八者地。九者行。十者安立。云何名持。菩薩自種性初發心及一切菩提分法。是名為持。何以故。菩薩依種性。必定堪任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種性。名必定持。菩薩依初發心修行檀波羅蜜。尸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修此六波羅蜜。功德律儀。智慧律儀。菩提分法。是故初發心名為菩薩行方便持。菩薩依行方便。滿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行方便名為大菩提持。非種性人。無種性故。雖復發心勤精進。必不究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當知。雖不發心不修行方便猶得名為種性持。若有菩薩種性。而不發心。不修行方便。不能疾成阿耨多羅三...
越尘居士 (原载于《禅》刊1996年第4期) 修学佛法是由生起出离心,发起菩提心愿开始;以圆满菩提心为道果。其间,除少数极上根利器者外,禅定是必修的工具和手段。故经云:“一切清静慧,皆由禅定生”。论述禅定的典籍数不胜数,颇易见到。然而其次第均是为出家人,亦即专事修行的人,所设,即使从入手教起的九次第定也是如此。今日学佛人以在家人居多,奔忙生活之余要完全依照古德所设次第来修甚是不易。如何充分有效地使用有限的时间少走冤枉路,关系重大。禅定之要无非止观。如何止观?圆觉经述及禅定基本方便有三:奢摩它(止),三摩钵提(观)及禅那(止观双运不二)。从因地上看来,止有两种程度:俗义止于正念,胜义(姑云)止于空性,高下不可比较;观也有两种程度:俗义分析臆度于空性,胜义(姑云)现量持住于空性,高下亦不可以道里计;禅那却只有一种:胜义止观不二。这里将先讨论俗义止,将来另文讨论俗...
书名:明目至宝作者:朝代:年份:卷一明目赋属性:夫人之有两眼,犹天之有两曜,视万物,察纤毫,何所不至。日月有一时之晦者,风云雷雨之所致也,眼之失明者,四气七情之为害也。大抵眼目为五脏之精华,一身之至要,故五脏分五轮八廓,名八卦。五轮者,肝属木,曰风轮,在眼为乌睛;心属火,曰血轮,在眼为二 ;脾属土,曰肉轮,在眼为上下胞;肺属金,曰气轮,在眼为白睛;肾属水,曰水轮,在眼为瞳子。至若八廓,无位有名,胆之腑为天廓,膀胱之腑为地廓,(今因后八廓图改作山廓,好记亦无害,理且长于言语,从之。)命门之腑为水廓,(今改火廓,从之。)大肠之腑为山廓,(今改风廓,从之。)三焦之腑为泽廓,(今改为肺之腑,从之。)此虽为眼目之本根,而有藉血为之包络五脏。或蕴积风热,或有七情之气郁结不散,上攻眼目各随五脏所属而见。或肿而痛,羞涩多泪,或生障膜,昏暗失明。其证七十有二,治之法须究其因。...
三国智谋精粹 作者:霍雨佳第一章 鉴古观今一、政治:三国兴起的原因二、军事:一部活的兵书三、经济:企业经营管理之宝四、外交:三极外交的启示六、人事:人才学的珍贵遗产第二章 用人艺术一、人策1.由弱变强:刘备得孔明而兴2.统一北方:曹操听荀彧之策3.鼎足江东:孙权行鲁肃战略4.政权转移:曹爽昏归司马氏5.断送西蜀:刘禅宠宦官黄皓6、国破家亡:孙皓罢名将陆抗二、风格1 .德才兼备:孔明的用人特点2.唯才是举:曹操的用人特点3.疑之不用,用之不疑:孙权的用人特点4.破格用人,赏罚分明:三国用人共同点5.各有短长:三国用人不同比较三、御 术1.长厚而近伪:刘备的御人术2.儒法并用:孔明的御人术3.诡诈高深:曹操的御人术4.关怀备至:孙权的御人术四、鉴诫1.得失一念之间:经验教训2.走向灭亡之路:唯亲恶果4.能荐贤是贤人:荐贤轶事...
前 言 第一章:产生的基础 第二章:源流和历史 第三章:存废争议 第四章:科举考试关系之一 第五章:科举考试关系之二 第六章:八股与私塾教育 第七章:八股文教育特征 第八章:举例说明 第九章:选文六篇 第十章:名家名作碎锦 第十一章:谈谈作法 第十二章:清代八股特征 第十三章:八股与古文 第十四章:八股与诗 第十六章:八股谈趣 第十七章:历史作用试析 第十八章:八股的历史负作用 言 说起清代八股文,可以说早已是臭名远扬的了。历史上的争议不说,从本世纪初或上世纪末,就已被人骂臭了。直到近年报纸上,还有人写文骂它,可以说是骂了已一个多世纪。但这中间却有—些区别,即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痛骂八股文的,大多是清末的维新派,或民族革命分子,这些人也都是受八股文教育出身的,有的甚至是科举考试两榜出身,进士翰林,他们愤列强之侵凌,痛朝政之腐...
多罗那他 著 张建木 译 目 录 摄 颂 第一章 阿阇世王时代 第二章 妙臂王时代 第三章 妙弓王时代 第四章 圣者优波崛多时代 第五章 圣者提地迦时代 第六章 阿育王传记 第七章 阿育王时期的史话 第八章 毗伽多阿育王时代 第九章 第二迦叶时代 第十章 圣者摩诃娄摩时代 第十一章 大莲华王时代 第十二章 第三结集时代 第十三章 大乘开始兴盛时期 第十四章 婆罗门罗睺罗时代 第十五章 圣者龙树护持教法时代 第十六章 佛教首次遇敌及其恢复时期 第十七章 阿梨耶提婆阿阇梨等时期 第十八章 马鸣阿阇梨 第十九章 正法中间遇敌复又兴复时代 第二十章 正法三次遇敌复又恢复时期 第二十一章 觉方王事业的末期与羯磨旃陀罗王时代 第二十二章 圣者无著兄弟时代 第二十三章 陈那阿阇梨等时代...
吴雯一张白纸,可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每一个健健康康降生于人世,天真无邪、可爱活泼的孩子何曾不是一张白纸、一张原本都可以画成最新最美的图画的白纸?遗憾的是,在中国,理论上是一回事,而教育的现实却偏偏又是另一回事。有传媒披露:截止20世纪末,中国现有的3亿学生中,被全国各类学校划入“差生”行列的学生达到5000万人,相当于1个法国、10个瑞士、100个卢森堡的人口!这个惊人的数字对当下的中国教育来说意味着什么呢?“什么是差生?这种划分本身就是错误的!没有差的学生,只有差的教师!”———本文主人公李圣珍老师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天资并不傻并不笨并不坏,却被老师和父母看作傻孩子、笨孩子、呆孩子、坏孩子。这是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不尽人意,这是因为他们不是传统眼光中的好孩子,他们让父母伤心和失望,是父母心里难以言说的痛。“傻孩子”、“笨孩子”、“呆孩子”、“坏孩子”像刻在他们额上的红字,使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