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语龙作品:迷迭香(1) 第一章 万基集团的老板万伯韬要来光华大学演讲了。 叶欣仪是在饭堂里听到这个消息的。 那些胸前别着新校徽排队打饭时还叽叽喳喳不停的大一新生提到万伯韬的名字时,语气里充满了仰慕。 时代不同了。 诸神退位,财神当道。 一夜暴富的万伯韬成了大学生们顶礼膜拜的当代英雄。 万伯韬是万基集团的董事长。 万基的核心企业万世基业房地产公司是本城最大的地主,万伯韬生财有道,在大盘走跌的情况下,万基的房地产开发一帜独秀,生意搞得风风火火。 万伯韬的发家史充满了传奇色彩。 对于他如何由一个穷小子神奇发迹,坊间有很多传闻。 其中一个版本说: 万伯韬年轻时在国际旅行社兼职做导游期间,结识了来华旅游的一位孀居的美国亿万富婆。在陪伴她领略中华文明的灿烂古老的同时,万伯韬也用生命的活力使她重新燃起了她青春的激情。短暂的旅行使她留下了难以...
等她开始大逃亡时,她的丈夫才如梦初醒似的开车追了出去。 那时三毛去意已坚,拎着小包袱,不肯回头。荷西泪洒机场,而三毛摸摸他的胡子,微微一笑,飘然上了大铁鸟,飞回千山万水外的故乡来。 对付这样的一个妻子,荷西当然羞于登报警告。以他的个性,亦不必再去追究。放她逃之夭夭,对做丈夫的来说亦未尝不是一件乐事。 但是反过来一想,家中碗盘堆积如山,被单枕头无人洗换,平日三毛唠叨不胜其烦,今日人去楼空,灯火不兴,死寂一片,又觉怅然若失。 左思右想,三毛这个人物,有了固然麻烦甚多,缺了却好似老觉得自己少了一块肋骨,走路坐卧都不是滋味,说不出有多难过。 在三毛进入父母家中不到两日,荷西贴着花花绿绿邮票的信已经轻轻地埋伏在她家信箱里。 "咦,警告逃妻的信那么快就来了!"三毛在家刚拿到信就想撕开;再一看,信封上写的是妈妈名字,原来警告书还是发给监护人岳母的哪。...
电子版秦观词选(47首)编选、输入:莲波、方舟子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目为元佑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文辞为苏轼所赏识,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工诗词。词多写男女情爱,也颇有感伤身世之作,风格委婉含蓄,清丽雅淡。诗风与词风相近。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辞海》1989年版)淮海居士长短句:又名《淮海词》。词集名。北宋秦观(号淮海居士)作。三卷。见于《淮海集》中。又朱孝臧《疆村丛书》本,附朱氏所撰校记一卷。明末毛晋汲古阁刊本名《淮海词》,一卷。(同上书)近来作者,皆不及少游。如“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虽不识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语也。(晁无咎)子瞻辞胜乎情,耆卿情胜乎辞。辞情相称者,惟少游而已。(蔡伯世)...
八月就是八月八月我守口如瓶八月里我是瓶中的水你是青天的云九月和十月是两只眼睛装满了大海你在海上我在海下──摘自林白的诗一北方小城在夏天的时候清风依然以一种非常温和的姿态吹拂。但太阳却是很亮,走在阳光底下,清风掠过,便有毫刺扎眼的感觉。南方人头一次来这里,总感觉不到这种不动声色的扎眼,喜欢尖锐着嗓子叫道:北方真凉快,北方的太阳好亮呀。李亦东对南方人的这种矫情总是嗤之以鼻。他心里说:你懂个屁。李亦东对南方人的反感连他自己也说不清缘故。有一回他到杭州办案,杭州的朋友请他吃饭。菜只点了五六种,素多于荤,这倒也罢,最后竟将没吃完的剩菜打了包带走。李亦东看得心头一闷。原本吃了人家的饭,心里当是应该感激才是,李亦东却是一肚子的瞧他不起。暗说这种朋友还有什么交头!于是便毅然断了交。朋...
*第一部分 又是一次火灾。火灾不断地骚扰着可怜的教堂。但是巴罗尼不相信这又是一次偶发事故,都灵教堂发生了太多的偶发事件:抢劫和偷盗,还有三次火灾了。其中的一次发生在二战之后,那次火灾后发现了两具被火烧焦的尸体。尸检判断这两具尸体都是大概二十五岁左右的人,还判断出死因除火灾外,还曾被手枪射杀。最后还发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信息:尸体都没有舌头。他们都通过手术把舌头割掉了。但是,为什么呢?是谁开的枪呢?最终也没有弄清楚尸体的身份。-《耶稣裹尸布之谜》第一章- “阿布伽罗,艾德沙的国王,向耶稣,这个在耶路撒冷出现的救世主,致敬。 我听说过很多关于你治病救人的传言。人们说,你能让瞎子复明,让瘸子走路,你能治愈麻风病人,驱除灵魂的污秽和邪恶,消除让人倍受折磨的病痛,而且还能让死人复活。 听了你的这些故事,我想只有两个可能:要么你就是来人间造福众生的上帝,要么你就是创造一切...
广岛札记 编前的话 偶然与必然叶渭渠1994年10月13日,日本媒体报道大江健三郎荣获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我正在东京作学术访问,一般日本市民都普遍觉得突然,纷纷抢购大江的作品,以一睹平时没有注目的这位诺贝尔文学奖新得主的文采。回国后,国内文坛也就大江健三郎获奖一事议论沸腾。大多觉得突然,主要话题自然是大江得此殊荣是偶然还是必然?日本作家为什么两次获此世界大奖?我还听到一种议论,似乎大江乃至1968年度川端康成获此奖,主要是客观因素所决定。甚至以为是诺贝尔文学奖对非西方文学的一种恩赐。《南京周末报》记者袁亦同志特地就这些问题,电话采访了编者。读者提出这些问题是很自然的,因为过去我们日本文学工作者努力不够,翻译介绍大江文学作品确实是太少太少,大家不太了解。但是,在日本文学家、文学史家和评论家的“批评眼”里,大江健三郎早已是日本战后...
读完一堆从各处寄来的新刊物后,仿佛看完了一场连台大戏,留下种热闹和寂寞混和的感觉。为一个无固定含义的名词争论的文章,占去刊物篇幅不少,留给我的印象却不深。我沉默了两年,这沉默显得近于有点自弃,有点衰老。是的。古人说,“玩物丧志”,两年来我似乎就在用某种癖好系住自己。我的癖好近于压制性灵的碇石,铰残理想的剪子。需要它,我的存在才能够贴近地面,不至于转入虚无。我们平时见什么作家搁笔略久时,必以为“这人笔下枯窘,因为心头业已一无所有”。我这支笔一搁下就是两年。我并不枯窘。泉水潜伏在地底流动,炉火闷在灰里燃烧,我不过不曾继续使用它到那个固有工作上罢了。一个人想证明他的存在,有两个方法:其一从事功上由另一人承认而证明;其一从内省上由自己感觉而证明。我用的是第二种方法。我走了一条近于一般中年人生活内敛以后所走的僻路。寂寞一点,冷落一点,然而同别人一样是“生存”。或者这种生存...
第十章 一山二贼(1) 八月份的库尔勒简直太热了,太阳就像挂在头顶的一枚500瓦的大灯泡,烤得人头晕脑涨的。 去机场时,老四海将一块湿毛巾顶在头上。出租车司机建议道:“你顶在头上不管用,应该把毛巾捂在鼻子上。”老四海这么做了,果然肺管子里好受了些。司机问他去哪里?老四海说要去北京。司机满脸向往地说:“我这一辈子就想去一趟北京,可听说北京的一只鸭子就是168块呀,太贵了,不敢去。”老四海笑着说:“没错,北京的鸭子是168,可北京的鸡才150。”司机明白鸡的含义,大惑不解道:“不对呀!在我们库尔勒,找一个小姐还要300元呢,北京的小姐比库尔勒还便宜?”老四海说:“在库尔勒找小姐属于高消费,在北京找小姐是日常消费,所以就便宜了。”司机拍着脑门道:“我明白了,北京的确是比我们库尔勒发达呀,至少领先十年了。”老四海点头道:“对,鸡便宜了,可别的就贵了。所以一...
作者简介 目 录爸爸爸马桥词典暗示其他文选 言说之外 人是一种语言生物,但是在言说之外,人的信息交流和智能反应,其实从未停止和消失。 婴儿不会说话,仍有欢乐或烦恼的情绪可察,有要吃或要拉的哭声可辨,抽出嘴里的指头一指,是要奶瓶还是要布娃娃,父母一般并不会误解。 聋哑人没有听说能力,即使也不曾上学念书,仍不乏思想和情感的反应,可以胜任劳作、娱乐、交友乃至政治等诸多繁杂的人间事务,他们闪闪发亮的眼睛有时让人暗暗心惊,似乎那样的眼睛更能洞观一切。 正常的成年人也不是时时都需要语言。生活在北欧和希腊的很多人都善于沉默。 北美印第安人对沉默更有一种特殊的欣赏,好朋友见面了,常常觉得没有什么好说,也没有必要多说,抽烟,喝酒,吃肉,听窗外的风雪,看眼前的炉火,好几个钟头内也说不上几句话。此时无声胜有声,其实这正是他们之间深切友谊的更准确和更完美的表达方式。宋代学...
第四辑 弗兰西斯和他的修道院世界上有这样一种朋友,你过上一段时间就想见一次。没什么事,就是想见面,聊聊。弗兰西斯就是这样的一个朋友。约好了,周末,开一个半小时的车,午间礼拜结束的时候,在门口等着他。等他换下修士的袍子,向院长请了假,跟我们到一家餐馆,借着吃饭,聊聊天儿。这个时候,我产生一种虚幻感。为什么,就在2000年就要到来的时候,我们会和弗兰西斯一起坐在这个地方?冥冥之中,太多的过去了的偶然,自然而然地汇结起来,成为此刻的一个必然。一弗兰西斯说,二十七年了。二十七年前的今天,他从欧洲的短期旅行中回到美国,面临生命的转变。三十年前,弗兰西斯还是个大学生。六十年代,越战和反越战、女权和性解放、黑人民权运动、嬉皮士和摇滚乐。最年轻有为的总统被暗杀了,像交响乐突然中断。主张非暴力的马丁·路德·金被暗杀了,杀死他的人是三K党的暴力分子。主张“必要的暴力”的马克西姆·X被暗杀...
周作人精选散文集记太炎先生①学梵文事太炎先生去世已经有半年了。早想写一篇纪念的文章;一直没有写成,现在就要改岁,觉得不能再缓了。我从太炎先生听讲《说文解字》,只想懂点文字的训诂,在写文章时可以少为达雅,对于先生的学问实在未能窥知多少,此刻要写也就感到困难,觉得在这方面没有开口的资格。现在只就个人所知道的关于太炎先生学梵文的事略述一二,以为纪念。 ①太炎先生,即章炳麟(1869一1936),字枚叔,别号太炎,浙江余杭人。近代思想家、学者、散文家。著作有《新方言》、《小学答问》、《说文学部首韵语》、《国故论衡》、《太炎文录》、《广泛语骈林》等。民国前四年戊申(一九①八),太炎先生在东京讲学,因了龚未生(宝拴)的绍介,特别于每星期日在民报社内为我们几个人开了一班,听讲的有许季黻(寿裳),钱均甫(家治),朱蓬仙(宗莱),朱遏先(希祖),钱中季(夏,今改名玄同),龚未生,...
美人如花隔云端,貌美技高的月眉是令男人们趋之若鹜的广州陈塘青楼首朵丽葩。一次偶然的机会,月眉与珍贵的中国传统面料香云纱结下了不解之缘,并掀起一场风起云涌的二十世纪初的时尚潮流。与此同时,一场围绕香云纱制纱秘方的争夺战,也随之展开…… 二十世纪初,乱世更乱,红尘愈悲。从陈塘“春梦”花筵酒家的红牌阿姑到香云纱时尚风云的引领者,月眉历经了……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艾蓝一 引子 秘方之灾 1913年的顺德沙头村,日正当头,太阳火辣辣地烤晒着大地,一群粗布短衫的男女村民站在月亮河岸边,个个目光鄙夷。一只巨大无比的猪笼,一上一下地在水里颠簸沉浮,似有人在里面挣扎扑腾,原来是个年轻女子。猪笼渐渐沉下水去,岸边一个青春貌美的女子眉头一紧,几欲喊出声来,而她身边的那对白发夫妇早已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扑通!”一个矫健的身影落入水中击起一片水花,是一个二十多岁的男子。他用劲把猪...
自序:孔庆东十大罪状 前年及去岁,余客居韩国以避风沙。友人告以国内贤达有识之士仍不时撰文痛斥余之谬言逆行。余闻之甚惴惴,乃请友人网罗此类雄文高论遗余。余读之汗下如注,宿疾大愈。遂披襟秉烛,略归其类为十,赫然书之于壁,以改余过,以悔余罪焉。 1.孔庆东惯于歌颂北大,而孔自身为北大人,故孔歌颂北大即歌颂自己,真无耻焉。孔辩解曰徐志摩亦曾歌颂康桥,然康桥为外国大学,不待徐之歌颂而自然伟大英明,岂区区北大可比耶?故曰孔真无耻焉。 2.孔庆东曾大力吹捧陈平原温儒敏钱理群严家炎诸辈,经核查此辈皆孔之导师先贤。夫吹捧自己导师,真腐败焉!大丈夫生天地间,当以欺师灭祖、打爹骂娘为壮举,三五导师又何足挂齿耶?况孔已毕业多年,尤斤斤巴结于导师,真腐败焉。 3.孔庆东笔下所讥讽批判者,经考证皆非现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夫不敢批评现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即贪生怕死、抱残守缺、混淆黑白、颠倒是非...
大将军是商王后司母辛 妇好 公元前十二世纪时,正是中国殷商之期。由于频繁的战乱,商王朝留给今人的痕迹已经非常稀少,但是就在这些为数不多的遗物中,却有相当一部分属于一位特殊的女人。 她的名字叫“妇好”,是公元前十二世纪上半叶的商王武丁之妻。 武丁见于史料的“诸妇”多达六十多位,其中只有三人拥有王后的地位,妇好则是第一位。而且也是伟大的商朝中兴之王武丁一生中唯一真正爱过的女人。 ——在现存于世的甲骨文献中,“妇好”的名字频频出现,仅在安阳殷墟YH127甲骨穴中出土的一万余片甲骨中,她就出现过两百多次!而且武丁在这些占卜中向上天祈告的内容,包括妇好的各个生活侧面:征战、生育、疾病,甚至包括她去世后的状况如何。足见武丁对妇好用心之深。 妇好并不姓妇,她的父姓是一个亚形中画兕形的标志,当她嫁给武丁成为王妻之后,武丁给了她相当丰厚的封土和士民,在她的封地上,她得到...
父亲被朝廷奸人陷害、母亲殉情的凌忧止因幼时与泽长的一面之缘得到了他留下的小黑马流离,长大后她被太子少陵娶进宫中,没想到又见到了念念不忘的已是马夫的泽长。忧止知晓泽长和自己的身世秘密后与其私奔出宫,并且怀上了泽长的骨肉。不料泽长被太子围追,泽长中箭身亡。忧止从此一人带着遗腹子与流离马在仙湖林隐居终老……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凌九九一 第一话 仙湖 她叫忧止,凌忧止。 从小便不喜欢自己的名字,太柔弱,太苍白,骨里肉里,处处透着弱不禁风。她向往牧场里异族女子的直率与豪爽,索多珠、诺兰、康也朵……名字里便带了几分豪气,骑在马背上,啪啪甩着马鞭,更是英姿飒爽。 外公却说:再怎么威风凛凛,又怎能好过一生无忧无虑,你娘一身武艺,却也没有这样的福气。 说完,他便很久很久地沉默。 原来娘也是会武的。铁马金戈,巾帼不让须眉,该是怎样的豪情万丈,怎样的纵横千里?...
1罪与罚(上)〔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著2罪与罚(上)1第 一 章一天气特别热的七月初,傍晚时分,有个年轻人走出他在C胡同向二房东租来的那间斗室,来到街上,然后慢慢地,仿佛犹豫不决地往K桥那边走去.他顺利地避开了在楼梯上与自己的女房东相逢. 他那间斗室就在一幢高高的五层楼房房顶底下的顶间,与其说像间住房,倒不如说更像个大橱.他向女房东租了这间供给伙食、并且有女仆侍候的斗室,女房东就住在他楼下一套单独的住房里,他每次外出,都必经过女房东的厨房门前,而厨房门几乎总是冲着楼梯大敞着. 每次这个年轻人打一旁走过的时候,都有一种病态的胆怯的感觉,他为此感到羞愧,于是皱起眉头. 他怕和他欠了一身债的女房东见面.倒不是说他是那么胆小和怯懦,甚至完全相反;但从某个时期以来,他一直处于一种非常容易激动和紧张的状态.患了多疑症. 他是那样经常陷入沉默,离群索居,甚至害怕见...
第一部一 “世间的事物,还有许多未被写下来的,这或出于无知,或出于健忘,要是写了下来,那确实是令人鼓舞的……” 半个世纪以前,我出生于俄罗斯中部,在我父亲乡间的一个庄园里。 我们没有自己的生与死的感觉。很可惜,人们甚至把我什么时候出生的都讲给我听了,假如不讲,那我现在就不会知道我有多大年纪(况且,我现在完全没感到年岁的负担),就是说,不会想到我大概再过十年或二十年就要死了。要是我生长在一个渺无人烟的荒岛上,那也不会疑心自己就要死。“这就太幸运了!”我要添上这一句。但是谁知道呢?也许是一场大灾难吧。而且我说不疑心是否真的不疑心呢?我们不是生下来就有死的感觉吗?如果没有,如果未曾疑心过,那我是否会象现在和过去一样,这么热爱生活呢? 关于阿尔谢尼耶夫的家族,关于他的世系,我几乎一无所知。我们干吗什么都要知道呢?!我只知道,在格尔波夫尼卡,我们的家族是属于“那些...
她比烟花寂寞——电影篇安妮宝贝去音像店的时候,老板推荐了一部奥斯卡获奖电影,HILARY AND JACKIE .封套设计成凝重的红色。两个亲密依偎的女孩。一头金发的JACKIE有着不羁的眼神和笑容。而躲在她肩后的HILARY看过去是隐忍的。不知道为什么,这个画面让人忧郁。※ ※ ※一对姐妹,从小情深如海。长大后,渐渐走上不同的道路。JACKIE因为惊人的音乐天分,开始演奏大提琴的漂泊生涯。盛名背后,隐藏无尽空虚。而姐姐HILARY放弃了她吹横笛的机会,嫁了心爱的男人,甘心在乡下过平淡幸福的家庭生活。JACKIE深爱着HILARY,却注定要四处漂泊。姐姐嫁人以后,JACKIE想和姐姐一起过单纯的生活,也想分享她的男人。结果三个人因为深爱而软弱,又因为软弱而痛苦。JAC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