馥香记-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倾城之恋》
织锦心草草,挑灯泪斑斑
女人们独守空房的心情,可能“别是一番滋味上心头”吧,没有体会过的人恐怕难以理解。当时的年代,没有手机短信,没有网络,只有默默地等待,无尽的期盼——“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这种寂寞是一般人难以忍耐的,传说有个寡妇每晚寂寞难耐时,就将一百个铜钱洒落在地,熄灭灯烛,逐一摸起,等她死去,人们发现那一百个铜钱个个锃亮,她一生的青春与柔情都用在拭擦这些铜钱上了。但是苏蕙却不会像这个寡妇一样做这种没有用的功夫,她虽然也寂寞,也凄苦,可是她天资聪颖,她把千种柔情,万种思念,千滴泪、万般唤,千声诉、万古怨都织成这千丝万绪,织成这惊神泣鬼,不知多少人心迷神茫、赞叹崇敬的璇玑图。正所谓“黄鸟坐相悲,绿杨谁更攀;织锦心草草,挑灯泪斑斑”。
据说苏蕙的《璇玑图》织成后,她赶紧派人送至窦滔手中,窦滔读后,感其妙绝之余,倒也良心发现,把赵阳台送回关中老家,亲自备了车马,用隆重的礼节把苏蕙迎了回来。两人从此恩爱如初,白头到老。
当然也有故事说是苻坚贬窦滔为庶人,发配边疆沙州(今敦煌)服苦役,家产全被充公。苏蕙日夜思念丈夫,终日以泪洗面。于是把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写成回文诗,用五彩丝线织在锦帕上,在秦州城沿街叫卖。后来锦帕传到苻坚手中,苻坚看了回文诗后很受感动,立即传旨赦免窦滔,官复秦州刺史。窦滔与苏蕙终于团圆了。这个情节倒和《晋书》说的差不多,而且把璇玑图和苻坚联系起来,更有传奇色彩。但是武则天的《织锦回文记》和朱淑贞的《璇玑图记》中都没有提到此说法,后人编杂剧时倒比较多地沿用这一说法,这个故事的情节当然比苏蕙和赵二奶争宠被冷落的情节更为动人一些,苏才女的形象也更“高大全”了,但却远离了事实。不过无论那种情况,都是苏蕙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打动了心如钢铁的男人们。
千古奇观《璇玑图》
我们来看一下苏蕙这个冰雪聪明的才女所制作的这个千古奇观吧:
苏氏蕙若兰织锦回文璇玑图
琴清流楚激弦商秦曲发声悲摧藏音和咏思惟空堂心忧增慕怀惨伤仁
芳廊东步阶西游王姿淑窕窈伯邵南周风兴自后妃荒经离所怀叹嗟智
兰休挑林阴翳桑怀归思广河女卫郑楚樊厉节中闱淫遐旷路伤中情怀
凋翔飞燕巢双鸠土迤逶路遐志咏歌长叹不能奋飞妄清帏房君无家德
茂流泉情水激扬眷颀其人硕兴齐商双发歌我兖衣想华饰容郎镜明圣
熙长君思悲好仇旧蕤葳粲翠荣曜流华观冶容为谁感英曜珠光纷葩虞
阳愁叹发容摧伤乡悲情我感伤情徵宫羽同声相追所多思感谁为荣唐
春方殊离仁君荣身苦惟艰生患多殷忧缠情将如何钦苍穹誓终笃志贞
墙禽心滨均深身加怀忧是婴藻文繁虎龙宁自感思岑形荧城荣明庭妙
面伯改汉物日我兼思何漫漫荣曜华雕旗孜孜伤情幽未犹倾苟难闱显
殊在者之品润乎愁苦艰是丁丽壮观饰容侧君在时岩在炎在不受乱华
意诚惑步育浸集悴我生何冤充颜曜绣衣梦想劳形峻慎盛戒义消作重
感故昵飘施愆殃少章时桑诗端无终始诗仁颜贞寒嵯深兴后姬源人荣
故遗亲飘生思愆精徽盛翳风比平始璇情贤丧物岁峨虑渐孽班祸谗章
新旧闻离天罪辜神恨昭感兴作苏心玑明别改知识深微至嬖女因奸臣
霜废远微地积何遐微业孟鹿丽氏诗图显行华终凋渊察大赵婕所佞贤
冰故离隔德怨因幽元倾宣鸣辞理兴义怨士容始松重远伐氏妤恃凶惟
齐君殊乔贵其备旷悼思伤怀日往感年衰念是旧愆涯祸用飞辞恣害圣
洁子我木平根尝远叹永感悲思忧远劳情谁为独居经在昭燕辇极我配
志惟同谁均难苦离戚戚情哀慕岁殊叹时贱女怀叹网防青实汉骄忠英
清新衾阴匀寻辛凤知我者谁世异浮奇倾鄙贱何如罗萌青生成盈贞皇
纯贞志一专所当麟沙流颓逝异浮沉华英翳曜潜阳林西昭景薄榆桑伦
望微精感通明神龙驰若然倏逝惟时年殊白日西移光滋愚谗漫顽凶匹
谁云浮寄身轻飞昭亏不盈无倏必盛有衰无日不陂流蒙谦退休孝慈离
思辉光饬粲殊文德离忠体一违心意志殊愤激何施电疑危远家和雍飘
想群离散妾孤遗怀仪容仰俯荣华丽饰身将与谁为逝容节敦贞淑思浮
怀悲哀声殊乖分圣赀何情忧感惟哀志节上通神祗推持所贞记自恭江
所春伤应翔雁归皇辞成者作体下遗葑菲采者无差生从是敬孝为基湘
亲刚柔有女为贱人房幽处己悯微身长路悲旷感生民梁山殊塞隔河津
此图正中间嵌了“璇玑图”三字,据说读法极多,诗文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各二十九字,方阵纵、横、斜、交互、正、反读或退一字、选一字读均可成诗。诗有三、四、五、六、七言不等,目前统计约可组成七千九百五十八首诗。
例如从最右侧直行开始,随文势折返,可发现右上角小方块顺时针读为“仁智怀德圣虞唐,贞志笃终誓穹苍,钦所感想妄淫荒,心忧增慕怀惨伤”,如果从“伤”一字开始向右读则为“伤惨怀慕增忧心,荒淫妄想感所钦。苍穹誓终笃志贞,唐虞圣德怀智仁”。如果沿右边一直读为:“仁智怀德圣虞唐,贞妙显华重荣章。臣贤唯圣配英皇,伦匹离飘浮江湘”。
从第二行第14字“邵”字开始,读为这样一首四言诗:
邵南周风,兴自后妃。卫郑楚樊,历节中闱,咏歌长叹,不能奋飞。齐南双发,歌我衮衣。曜流华观,冶容为谁?情徵宫羽,同声相追。
三言诗也有(从第二行右面第二字“嗟”读):
嗟叹怀,所离经。遐旷路;伤中情。家无君,房帏清,华饰容,朗镜明。葩粉光,珠曜英。多思感,谁为荣。
难得的是苏蕙的回文诗不仅仅是能凑成句就可以的纯文字游戏,里面的诗同样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情感,如从璇玑图中心“玑”字向左第二字“苏”字开始读,向左读两句七言后,再折向下读,则为:
苏作兴感昭恨神,孽罪天离间旧新。霜冰齐洁志清纯,望谁思想怀所亲!
这诗就满是幽怨和不平,但又表达了自己“霜冰”般纯洁的一片真情。再看这首五言诗(从第13行左起第21字开始读):
寒岁识凋松,贞物知终始;颜衰改华容,仁贤别行士。
这首用岁寒后凋的松柏作比喻,吐露了自己对夫君矢志不移的贞情;更令人叫绝的是,此诗居然倒读也行,而且也是文词通顺,甚至意境更佳。哪位朋友如对此图特别有兴趣的话可以参看一下小说《镜花缘》中的第四十一回,对于此图的解读有不少妙论。
才情之妙,超古迈今
这个图犹如一个文字组成的天罡北斗阵,当真是“仰之弥高,钻之弥深”。越研究越觉得妙味无穷,深不可测,不知消耗了多少饱学之士的精力。历代的奇才异士都对此称叹,并且越研究,发展其中暗藏的诗句越多。让我们了解一下几个有名人物的研究成果吧。
女皇武则天特别喜欢这个《璇玑图》,特地写了篇《织锦回文记》,文中夸道:“五彩相宣,莹心耀目,纵横八寸,题诗二百余首,计八百余言,纵横反复皆成文章,其文点画无缺,才情之妙,超古迈今……”另一个大才女朱淑贞也做过研究,她在《璇玑图记》说“于是坐卧观究,因悟璇玑之理”。到了明朝有个叫起宗道人的将《璇玑图》按颜色分列七图,再按图分诗读出3752首。明弘治年间康万民、康禹民兄弟专门撰写了《璇玑图诗读法》一书,从第三图内增设一图,又读出4206首,共计三、四、五、六、七言诗7958首。另外据说近日又有国外学者在大功率计算机上对《璇玑图》再次破译,竟得诗词39827首!
我们看光是解读此图,就消耗了这么多奇才异士的心血,而创制此图的难度更是可想而知,说成是“舞霓裳于寸木,抽长绪于乱丝”丝毫不为过。后人受其影响,也创作过一些回文诗之类的,但却远远不及苏蕙所作。据说后世苏东坡很喜欢写回文诗,比如像什么:“红笺短写空深恨,锦句新翻如断肠。风叶落残惊梦蝶,戊边回雁寄情郎。”(倒读则为:情郎寄雁回边戊,蝶梦惊残落叶风。肠断如翻新句锦,恨深空写短笺红。)虽然也很精妙,但比起苏蕙的璇玑图之博大精深,却是远远不及的。
正如《镜花缘》中所说:“苏氏以闺中弱质,意欲感悟其夫,一旦以精意聚于八百言中,上陈天道,下悉人情,中稽物理,旁引广譬,兴寄超远,此等奇巧,真为千古绝唱……”想想苏蕙在那样早的年代,以一人之力创造出如此奇妙的璇玑图,真是让人怀疑苏蕙是仙女下凡。据说苏蕙还有文词5000余言,经隋末战乱,全部散落,但好在璇玑图传了下来,这就足以使苏蕙芳名不泯了。绝妙无双的《璇玑图》将永远成为我们中华文化中的瑰宝,苏蕙也永远成为女子们的骄傲。
日边红杏倚云栽——点斗魁星是婉儿
将持此秤量天下
大唐盛世,是中国历史上女人们比较有地位的一个朝代。唐朝时的公主、贵妇很多,十分大胆开放,并且参与政事,权力很大。所以在唐传奇中,有很多“后土夫人”、“太阴夫人”之类的贵妇人包漂亮男生的故事,其实故事都是取材于生活的,正是唐代现实社会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情况,才有了这些故事。
让我们来看一个一生始终接近于最高权力中心,曾像神话中的文魁星一样掌管着天下文宗的美貌才女。
巍峨富丽的宫室中,奇珍美酒的盛宴前,一群人正搜尽枯肠、搔短头发来吟诗作赋。他们可不是寻常的文人,他们或是有名的文臣,或是昭文阁的饱学之士,但在这九五之尊的御宴之前,还是不免有些紧张,有些人更是“战战惶惶,汗出如浆”。而怡然高坐,美艳高华的那位美人居然是评判他们文章的最权威的“评委”。她,就是上官婉儿,后人称之为上官昭容。
这昭容,本是宫中的“职称”,据史料载:“宫中位号十有四品。昭仪、昭容、昭华、保香、保芳、保衣、安宸、安跸、安情、修容、修媛、修娟等,秩比公卿士大夫。”而在上官婉儿那时候,还有个特殊情况,当时的女皇帝武则天当年就是昭仪,所以昭仪这个封号可能当时就暂时不用了,昭容可能已是宫中职位的极品。
上官婉儿家学渊博,是上官仪的孙女。这上官爷爷的诗虽然现在不是很有名,但在当时这上官仪毕竟也是一代文坛人物。上官仪被唐高宗李治召来,让他起草废掉武后的诏书,上官仪当然心里也是赞同此事的。估计武后的耳目极多,武后突然就及时出现了,脓包皇帝李治吓得魂不附体,就说全是上官仪的主意,上官仪当了冤大头,下狱被杀。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一同被籍没入宫为奴,当时上官婉儿只是个小小婴儿。据《刘宾客佳话录》记载,说当年郑氏怀她的时候梦见神人送来一杆大秤,占梦的说这预示着上官婉儿将掌握大权衡量天下大事。
到了上官婉儿14岁的时候,已出落成了一个美貌如花、才华出众的才女。上官婉儿这一年被武则天召见,让她试作一文。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词藻华丽,语言优美。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分,让其掌管宫中诏命。据说当年高宗李治大宴群臣(想必武后肯定也在),一起作赏双头牡丹诗,上官婉儿有一联云:“势如连璧友,情若臭兰人。”应该说写得很不错。这里臭兰,其实是香味,大家可不要以为是臭味哦。语出《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后来上官婉儿少年气盛,又因违忤旨意,罪犯死刑(有人说和薛怀义烧明堂有关,但具体是何事不详),但武则天又加以宽恕。此后婉儿算是活明白了,可能人生观世界观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上官婉儿就此精心伺奉,曲意迎合,深得武则天欢心。更被武则天提拔为贴身秘书,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权势日盛。
呵呵,这能够上达天听,接近至尊的角色往往不可小看呀,在一言九鼎的至尊面前,说上一句好话和说点坏话,那可天差地别。腐儒的经书里说什么“春秋一字之褒,荣于华衮,一字之贬,严于斧铖”,其实在吹牛,《春秋》那东西无所谓,后人足有把“颠倒的历史再颠倒过来”的本领。而当时的婉儿在武则天面前的一字之褒和一字之贬,确实可当此说。
当然,武则天是什么样的人物,权柄也不会全由上官婉儿把持。说起来上官婉儿在武则天面前地位还是很低的,有一次,武则天、婉儿及武则天的“男妃子”张昌宗、张易之一起饮宴。要说二张也是经过全国选美挑出来的超级男生,当然也是极品帅哥。武则天不是赞过“莲花似六郎”(六郎指张昌宗)嘛。婉儿也是个有情有欲的女儿身,不禁贪婪地多看了几眼,大有垂涎之意。武则天眼里可不揉砂子,瞧见婉儿的这种神情就当场大怒,拔下一枚玉簪就掷向婉儿,正中婉儿天目穴(呵呵,这里说的武侠化了,就是两眉中间),婉儿不敢怒不敢言,眉间落下了个伤疤,婉儿就剪了花瓣贴住,后来反而成为宫中的一种时髦打扮,有的宫妃眉间没有伤痕,也贴上个花。
日边红杏倚云栽
也许是压抑的太厉害,等到武则天死后,上官婉儿大大地“性解放”了一番。她先是和唐中宗有了关系,又与武三思淫乱(当然,也有记载说武三思是武则天指配的)。说起来,上官婉儿的情形也很特殊,原来其身份就是宫中嫔妃,但当时武则天称帝,她不是男人,这嫔妃当得徒有虚名。中宗即位后,宫里的女人像婉儿等就照单全收了,而且上一任皇帝是他的老妈并非老爹,也不存在子占父妾的问题,这上官婉儿居然也乐得“身兼两职”。而且让人惊奇的是,唐中宗的皇后韦后也和武三思不清不楚地淫乱。韦后的女儿安乐公主当然也是个有名的“小太妹”,本来她嫁的是武三思之子武崇训,但安乐公主不喜欢他,倒泡上了他那堂弟——漂亮的小白脸武延秀。有记载甚至说安乐公主有时还把武延秀“孝敬”给她母亲韦后玩玩。
这时候,依靠上官婉儿、韦后、安乐公主这些当时权力金字塔尖上的女人们,武家人自然是权势熏天,势力比武则天在位时恐怕也不逊色。但这时候,并非韦后所生的太子李重俊忍无可忍,他想武则天在世时,武家人欺负李家人也罢了,现在武后不在了,武家人还这样牛,这天下还是李家的吗?太子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呵,于是就发动了兵变(要说也怪当年唐太宗李世民兵变的示范效应,这唐朝时太子们兵变的次数极多),杀了武三思、武崇训等武家人,但上官婉儿、安乐公主都没有在武家住,因而幸免。
李重俊来到宫前,扣打宫门,指名索取上官婉儿,要她的性命。这时候上官婉儿表现出极高的政治斗争才能,在这样危急的情况下,要是一般人恐怕早就吓得痛哭流涕,跪在了地上拉着皇帝的脚哀求(其实越这样,越没有用,倒死得更快)。而婉儿镇定自若,对中宗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