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金说ii-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严、捍卫国家的利益。不允许率性而为,不能乱说,不能乱来。
第16节:第一篇 遵守公德(4)
第二,遵守法律。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厉行法制。法律是调整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手段,也是最基本的方式。调整人际关系有各种各样的规范,道德规范、法律规范等等。法律规范是一种刚性规范。简单地说,法律永远不会为个人而变动,其轻易不会发生重大变化,所以你永远不能向法律示威。没有法律意识的人,就是没有文明意识的人,也是会破坏自己的前途与命运的人。此点务必引起注意。
我有一次跟几个朋友吃饭,当时有一位外国的企业家在场,他刚与一位中方企业家达成了合作意向。中方的那位企业家当时对他的外国客人说:〃这桌没什么好吃的菜,你走南闯北的吃的好东西一定比我这儿多,但是这道菜值得你们一吃。〃他指了一个盘子。那个外国人也很会互动,问:〃这是什么菜?〃 〃这菜你可能没吃过,这是穿山甲,是我们国内的法定保护动物。一般人都吃不到,咱们是哥们,我给你弄来了,而且是活的,刚杀的。〃我注意到那个外国人倒也吃了,但是吃了之后他就溜走了,再也不谈合作的事儿了。后来有一次碰到他,我装糊涂地问他:〃你上次本来说跟人家合作了,怎么吃了美食之后就溜了?〃
那个外国人告诉我:那种人我不能跟他合作。他不讲法制观念,为了那张臭嘴他可以置国家法律于不顾,我跟他合作之后,他没准哪天会携款而逃。
当前,我们必须强化自身的法律意识,要做到知法、守法。爱国与守法,从本质上讲是同等重要的。
第三,保护弱者。保护弱者,在此是指对弱势群体的关心、照顾与保护。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每个人的能力都有大小强弱之别。比如,干体力劳动,女性不如男性;小孩子在社会上活动的能力肯定不如成人;老弱病残孕都需要保护。做任何事情时,我们都要考虑弱者,扶老携幼,尊重妇女,尊重老人,照顾儿童,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你不注意这点行吗?我发现:我们现在有的人在这方面就稍微差了一点。比如,公共汽车上有那种老弱婴幼的专座,我们经常看到有的成年人堂而皇之地坐在那里,这样就不合适吧。年轻力壮的你,在抢座位或拒绝让座于弱者时,不要觉得病人软弱好欺负,老人的行动很笨拙。总有一天,你也会老的,我们都会老的,我们都会生病的。当我们老的时候,别人不给我们让座我们怎么办;当我们有病的时候,没人搭理我们怎么办。在现代社会上,人与人之间需要合作,需要相互关心。我们提倡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保护弱者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有责任对其身体力行,并把它发扬光大。
第17节:第一篇 遵守公德(5)
第四,遵守秩序。现代生活,实际上是一种规范而有秩序的生活。比如,买东西要排队,要讲先来后到;公众场合里不允许吸烟,不准大声喧哗,等等。有些缺少现代文明素养的人,对秩序重视不够。比如,在很多地方大声喧哗造成了公害。半夜你在那儿睡觉,突然楼下夜半歌声;你在那儿看电影、看电视,四周突然有人狂吼;这都是一种噪音污染。甚至有个别人把这种不良行为带到国际交往中去,他们在各国旅游观光时,在飞机上大喊大叫,在酒店里裸背而行,在大街上随便穿行。
在国内,也有一些不遵守公共秩序的人。他们在公共场合大吃大喝,大声喧哗,划拳不止,狂呼乱叫,随手乱扔,随口乱吐。还有个别人,不仅在商店里购物、付款时永远不知道依次排队而行,而且驾驶汽车在道路上行进时也永远争先恐后、不懂得礼让行人、非机动车或其他车辆。
第五,为人诚信。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信守承诺的国家。我们中国人讲到自己的为人处事的哲学时,喜欢讲几句话:以和为贵、以礼为先、以诚为本,这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一个人倘若言而无信,则必定难以取信于人。言而有信,是取信于人的前提。举一个例子,有一个人找我借一本书,我会借给他,并要求他按期归还。可是后来他忘了还书的事。一次忘了可以,下次他又和我讲他忘了,他总是说他忘了。虽然这是一件小事,但他说话不算数,不守个人信用,会给我很不好的印象。为人诚信,是做人之道中非常重要的一点。不仅对自己人要诚信,对外人更要诚信;不仅对家人要诚信,对本地人、本省人要诚信,对全国人民、对世界人民都要诚信。总之,在人际交往之中,对任何人都要诚信。
第六,保护环境。现代文明意识之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拥有环境意识。环境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外部空间,爱护环境实际上就是爱护我们自己。有的人有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他的家里很干净,布置得比宾馆还要好,非常豪华、清爽、宜人,但是楼道里面却杂乱无章,楼下面垃圾遍地。游公园,逛马路时,他随手乱掷、乱扔、乱吐、乱撒。还有一些人摧残动物,踩折花木,污染水源,污损古迹。其实这些都是我们生存的环境。如果人人都去毁坏环境,那么我们怎么会拥有美好的环境可以共享呢?作为一个文明人,我们大家都要明确:对于我们共同的空间,人人都有责任去保护它。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保护环境,实际上就是爱护我们的社会,就是爱护我们人类自身,就是爱护我们自己,就是爱护我们自己的下一代。
第七,讲究卫生。我已经再三再四地强调,每个人都要养成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因为这是一个人的为人之本。它不仅是私德的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公德的问题。在大庭广众前抛头露面时,我们的身体一定要无异味、无异物,要有个人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自己独处的时候要讲究卫生,和别人共处时更要讲究卫生。你要不讲究卫生,不仅会直接影响自己与他人的身体健康,而且还有可能损害自己的公众形象。
不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还是家庭美德,说到底这些都是做人的基本规范,都是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与人合作的基本规范。规范就是标准。讲道德的实质,就是要规范人们的个人行为与公共行为,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与进步。讲不讲规范是你个人素质的问题,讲不讲规范也是你个人的文明程度与受教育程度的一种反映。
我喜欢讲一句话: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示素质,细节决定成败。在现代社会里,有人有不足,有人有缺点,有人有一些问题,都是非常正常的。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提倡社会公德。我们在倡导社会公德的时候,首先要树立公民的公德意识。具体而言,树立公民的公德意识,一是要有紧迫的意识,一是要有自律的意识,一是要有主动的意识。我们要爱自己,爱我们的家庭,爱我们的生活,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人民,爱我们的环境,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世界。遵守社会公德,一定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第18节:第二篇 称呼他人(1)
第二篇 称呼他人
在本篇中,我们主要来谈一谈有关称呼的基本礼仪。在谈这个问题之前,我想首先问一个问题:当你第一次和别人见面时,通常会遇到那些礼仪问题呢?
凡事皆有一定之规。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些基本的规则和程序可循。在人际交往时,实际上存在着如下三个要素。第一个要素:意图。你想不想把这事儿做成,你想怎么做,意图指导思想。第二个要素:行动。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人们的一切行为,通常都是要把意图变成行动。第三个要素:途径。你的这项行动需要采用哪些具体方式。比如,我想和你约会,我是给你写信告诉你好,打电话好呢,上网交流好,发E…mail好,还是发手机短信息好。这里面都有具体的形式问题,都要求把行动采用具体的形式表现出来。以上三点,称为〃交际三要素〃。所有的交际行为,均由此三者组合而成。
交往还有一些具体的细节,必不可少。比如说,要出入电梯的时候,在没有外人的情况下,就我一个人我怎么上去都行,和爸爸妈妈在一块也随便。但是,如果你是一名工作人员,或者是一个晚辈,和来宾、长辈一起出入电梯时,从礼仪上讲就有一个先后顺序的问题了。你认为出入电梯时,作为陪同人员,是先进去还是后进去?是先出来还是后出来呢?这个先后的顺序就是有规则的,凡事皆有一定之规。这个规则你要是不讲究,就会见笑于人,就会显得少调失教了。
出入电梯时,标准的先后顺序应该是怎么样的?标准的先后顺序应该是:陪同人员先进去,后出来。为什么呢?是要为别人方便着想,按好电梯按钮。电梯按钮门外有,门里也有。门口的那个按钮我们称之为升降钮。它只负责把电梯升上来、降下去,但一般在几十秒以后它就自己走人了。所以你要是不按着它的话,它并不能保证客人全进去之后才关门。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升降式电梯自动关门了,外面还有好几位客人都没进来。按着外面按钮的人着急了,还有人拿脚丫子去踹,拿胳膊去挡,显得鲁莽而仓促。而电梯里面的那个钮,我们称之为开关钮。按住那个按钮之后,电梯就不会自己走了。顶多到了一分钟后,它按照设定的程序会鸣笛替你催促客人,那可比你在那里大呼小叫显得规范得多。
第19节:第二篇 称呼他人(2)
见面,是人际交往所不可或缺的环节。和别人见面是有规矩的。当你和别人见面时,你一般需要处理一些什么事情呢?两个人第一次见面,通常是首先通报自己的姓名。比如说,〃你好,我是某某某〃。然后双方握手,互相交换名片。接着呢,就开始切入正题。一般来讲,当一个人和别人见面时,大体上以下五个具体环节必不可少的。
第一,称呼。你是我学生,你来给我交作业也好,你碰到我也好,你总不会不称呼我吧?除非你是我女儿、儿子、夫人或者是别的什么特殊情况了,否则别人一定会误会。
第二,介绍。与人见面时,少不了要把自己介绍给别人,或引荐互不相识的人。
第三,行礼。外人见面、熟人长时间没有见面、陌生人之间第一次见面,总要握手行礼,此环节往往必不可少。
第四,交换名片。见面时,人们为了加深印象,以后继续保持联络,需要相互交换名片。
第五,交谈。和任何人沟通,你都不可能一言不发。你又不是不能说话。我请你吃饭时,除了说请用菜、请多用一点、请随意之外,我肯定还得找你聊上两句,而不可能只说一句话〃吃吧〃。
由此可见,在和别人见面的时候,称呼、介绍、行礼、交谈、握手之类的,再加上交换名片,这五个环节是必行的。我们称之为相见礼仪五大环节。一般和陌生人见面时,尤其是在正规的场合与别人见面时,这五个具体的环节是不可少的。
交际通常自称呼而始。下面,我们将较为详尽地介绍有关称呼的基本礼仪。在交际的过程中,称呼不仅是关键之点,而且也是起始之处,应该说它是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开端。平时有人不太注意此点,其实它是非常重要的。当你和别人见面的时候,这个称呼的问题,往往是绕不过的,它在打电话时或者是在网上沟通时也往往存在着。我经常遇到这样的人,拿起电话筒第一句话:〃喂,喂,喂。〃再问有人吗?那你说我们接电话的不是人吗?你要使用尊称,使用恰到好处的尊称,对方就比较舒服。您跟我说先生您好,来个〃您〃,那是一种尊称啊,那样我就很舒服。你是晚辈,你年龄比我小,你跟我说话时没有称呼,甚至用了不适当的称呼,那我感觉就不会好。
简而言之,称呼在人际交往中起着两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其一,表示尊重。使用尊称,意在表示尊重。在人际交往中,尊重为本。使用尊称,意在向别人表示敬意。当你向别人表示尊重和友善的时候,基本的要求就是对对方使用尊称。比如,面对一位老人家,你叫他老先生、老人家,在我们国内,约定俗成这是一种尊称。有些时候要不注意此点可就失礼了。比如,有的北京小伙子叫人家老爷子、老太太,那可就有失于尊重了,别人也会感到特别的不舒服。
第20节:第二篇 称呼他人(3)
其二,拉开距离。你注意到了吗?在不同的情况下使用不同的称呼,往往表示着人际距离的不同。比如说,夫妻、恋人之间,有时候就不一定使用正式的称呼。一声〃哎〃,尽在不言中。但若面对外人,你与一个异性之间也和人家〃哎〃,那就麻烦了,那会有点暧昧,别人会怀疑的。
我的名字叫金正昆,你作为学生也好,作为晚辈也好,作为女性也好,你跟我打交道时,你首先要表示对我的尊重,同时还有必要拉开适当的距离。最得体的做法之一,就是对我使用尊称。一名年轻的女孩子,不管是学生还是其他什么身份,要跟我打交道,最利于其自身安全的称呼,就是叫我金教授。我们男同志有一个死穴,就是有点虚荣。你叫我金教授,我就感到自己的地位很高,就得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就得专心致志地扮演教授的角色,就不敢歪戴帽子斜穿衣,就不敢言行失之于庄重。你不能叫我老金,那样我们就是平辈,那样我就会比较随便。我的名字叫正昆,你要叫我正昆,那我会尤其随便。这种称呼是从小与我一块长到大的人叫的。你要是叫我阿昆,那就说明我们彼此关系非同一般了,甚至有点暧昧了。其实,称呼是一种距离,它反映着人与人之间关系密切的程度。
称呼不当,的确误事。但有时同一个人会有很多的称呼,比如我,金正昆,就有很多的称呼。什么〃金教授〃、〃金老师〃、〃金先生〃、〃老金〃等等。如果你想称呼一个比你大二十岁左右的男人,你可以称呼他为叔叔、先生,也可以称呼他为前辈、同志。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不知道应该如何称呼对方为好。举一个例子,有一位男士,我们假定他叫刘金山,而且他还是你的上级,他是刘局长,你是他的秘书,或者是他的办公室主任。那么你在工作场合,在外人面前,你就要叫他刘局长,以示公私有别。但是在没有外人的时候,那你也可以叫他局长或者老刘。但是你要是在外人面前叫他老刘,那你就是不正规的。在称呼的问题上,一定要讲究〃看对象,讲规矩〃。这是一条基本规则。
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使用哪些称呼比较受人家欢迎呢?换言之,称呼别人时有何基本要求呢?以下略作介绍。
第一,要采用常规称呼。常规称呼,即人们平时约定俗成的较为规范的称呼。但是,常规性称呼,实际上也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比如,中国人对老年人是非常尊重的,而且尊重有加。我们从小就知道不能够称呼父母的名字,要为尊者讳。而在欧美的国家里,是讲究人的平等的,所以孩子直呼其父母的名字是很正常的,老爸叫孩子名字就更正常了。我们这儿,上边可以叫下边的名字,下边则绝不能够反其道而行。比如,美国的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也许他的孩子可以叫他乔治,因为在他的姓名里乔治是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