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帝国的正午--隋唐五代的另类历史 >

第48章

帝国的正午--隋唐五代的另类历史-第48章

小说: 帝国的正午--隋唐五代的另类历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帝事佛反而早死这种事
!〃
  不料;韩愈这〃乌鸦嘴〃还真灵。仅隔一年多;元和十五年正月(公元820年);宪宗就于宫内〃暴崩〃;时年仅四十三。 一般史书皆讲:〃上(宪宗
)服金丹;多躁怒;左右宦官往往获罪;有死者;人人自危。庚子;暴崩于中和殿;时人皆言内常侍陈弘志弑逆。其党类(众宦官)讳之;不敢讨贼;但
云药发;外人莫能明也。〃《新唐书》、《旧唐书》以及现在各种史书;有的支支吾吾;有的因袭前史;都言宪宗暴崩是陈弘志所弑。
  其实;大儒王夫之在《读通鉴论》早已指出:宪宗暴死的主谋;正是宪宗的懿安皇后郭氏!
  郭氏是郭子仪孙女;驸马郭暧和代宗长女升平公主(京剧《打金枝》女主角)的女儿。元和元年;郭氏被册为贵妃。元和八年;百官多次上表
奏请册郭氏为皇后;宪宗均不应允。新、旧唐书均言宪宗〃后庭多私爱〃;好像怕郭氏当皇后以后不让他乱搞女人;这实欠公允。宪宗英主;他忌惮的
是郭氏一门贵盛;将相满门;如果再出个皇后;恐怕对政权构成危胁。怀恨之下;郭贵妃自然要派宦官动手;而继位的太子又是她的亲生儿子(穆宗
)。
  穆宗继位;马上杀掉宪宗宠信的吐突太监和自己的兄弟沣王李宽(吐突公公曾劝宪宗立沣王为太子;至此;穆宗把这两个人一起杀掉)。表面
上是王守澄等太监杀人;其实幕后主凶正是郭后(穆宗即位她才当上皇太后;懿安皇后是其死后谥号)。〃郭氏虽饰贤声以自曝;而侈靡游佚;固一
不轨之妇人;其去武(后)、韦(后)无几也。〃(王夫之)大概当时后世之人;感于郭后的祖父郭子仪的功名;有意无意中替这妇人掩饰罢了。后
来;宪宗儿子宣宗继位;老太太被追究前罪;急得要跳楼;最终死于非命。
  唐宪宗崩;太子李恒继位;是为唐穆宗。穆宗声色犬马之徒;在位四年;天下崩解;藩镇重起;史臣对穆宗痛心疾道:〃观夫孱主;可谓痛心。不知
创业之艰难;不恤黎元之疾苦……岂非富贵生不仁;沉溺至愚疾!〃
  唐穆宗时代;有两件事值得一谈;一是河北藩镇的重新叛乱;一是大才子元稹的重新引用。
  唐穆宗长庆元年八月(公元821年);幽州卢龙镇先作乱;军士囚节度使张弘靖。不久;朝廷又派魏博节度使田弘正移镇成德;取代先前已死的
王承宗职务。成德和魏博两个藩镇是世仇;田弘正为了防身;带两千多魏博军入成德;但中央管理财政的户部度支崔倰〃性刚褊、无远虑〃;不支军
饷粮米给田弘正所带的魏博私兵。无奈;田弘正只得遣回自己的私人武装。不久;由于军饷没有及时远送至成德镇;回鹘种人王庭湊阴谋鼓动兵士
作乱;杀掉田弘正及其僚佐、亲将以及家属三百多人;王庭湊自为留后。时任魏博节度使的李愬本想起兵征讨;因病重未能成行。唐廷下诏以田弘
正之子田布复为魏博节度使。由于大乱四起;魏博军将又逼田布〃行河朔旧事〃;即重新割据一方。田布忠贞;自杀而死。至此;河北等地藩镇死灰复
燃;宪宗时代的胜利果实一朝皆没。
  至于元稹;乃北魏皇族之后裔。少孤;家贫;赖其母贤惠妇人;亲自教习儿子读书。元稹二十八岁即因考取状元而登第;与白居易同科。年青敏锐
;傲气十足;元稹屡上谏奏;多为宪宗采用。不久;因与宦官刘士元在驿舍争房子住;大才子竟被公公们鞭打逐走;继而贬官;而后流放〃荆蛮之地〃十
年。
  直到元和十四年;令孤楚作相;知其文名。才把他召还长安做〃膳部员外郎〃。唐穆宗喜文辞;作太子时就知道〃元才子〃的大名。荆南监军宦官崔
潭峻也非常尊重元稹;两人关系极好。穆宗即位;崔潭峻就向穆宗引见元稹;当天元才子就被天子任为〃知制诰〃。由于任命的制书未经相府;时人鄙
之。但元稹文采华章;辞诰一出;众人也不得不服。
  河东节度使裴度与元稹有旧恶;上书极言元稹〃奸邪〃。穆宗不听;并于长庆二年诏拜元稹为平章事(宰相);〃诏下之日;朝野无不轻笑之〃。可
见;诗人词客;一直不为世人所重。
  后人多讲元稹晚年攀附宦官;实则不然。人情相结;有时会一见如故;崔公公也是羡慕才子美名;元才子也是因人就势;谈不上刻意巴结。
  元稹后来出任越州刺史;天天也一帮文士诗辞唱酬;〃既放意娱游;不修边幅;以渎货闻于时〃;青年时代的英勃锐气;全然消失;成了一个官场
老虫子。
  太和五年(公元831);大才子暴卒;时年五十三。元稹与白居易在诗歌方面齐名;史称〃元、白〃;其悼亡诗也是中国文学诗上写得最棒的一个
人。
  唐穆宗最后也因吃〃丹药〃早死;时年才三十岁。其长子李湛继位;是为唐敬宗;年方十五。
  这位少年皇帝很有南朝荒唐天子的风格;好击球走马、打鱼斗鸡、摔跤歌舞;日夜宴乐;还特别喜欢自己刻〃圣德碑〃歌颂自己。此外;他最喜
爱的〃运动〃是半夜外出抓狐狸玩;宫中称〃打夜狐〃。
  诗人李商隐为此作《富平少侯》一诗:
  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侯。
  不收金弹抛林外;却惜银床在井头。
  彩树转灯珠错落;绣檀回枕玉雕锼。
  当关不报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 其中所用典故;并非指汉朝富平侯张安世之孙张放;实际是指汉成帝故事:〃始为微行;从私奴出入郊野;
每自称富平侯家人〃;正是暗指继位时年方十六的唐敬宗。特别是〃不收金弹抛林外;却惜银床在井头〃二句;形象描写富贵少年天子用金弹打鸟并
不爱惜;(典出韩嫣);却爱惜井上自制的不值钱的汲水辘轳架;憨愚骄养之态;淋漓毕现。而此诗开头一句〃七国三边未到忧〃;喻指如同汉朝七国
叛乱一样的藩镇割据与如同战国的燕赵秦边境的匈奴一样的吐蕃、回鹘、党项等边患;从未被少年天子唐敬宗当成忧心之事。
  由于性格暴躁;青春期骚动;唐敬宗动不动就猛揍随从宦官、军将;〃众人怨且惧〃。
  一夜;唐敬宗打夜狐后与宦官、军将饮酒。三更已过;少年喝得大醉;起身上厕所。〃殿上烛忽灭〃;内宦刘克明与击球军将苏佐明等人涌入;把
敬宗活活掐死;时年才十八。狡童为帝;下场极惨。
  唐敬宗死后;王守澄等宦官拥立敬宗的弟弟李昂为帝;是为唐文宗。但是;更大的灾祸于冥冥之中潜伏于巨大的长安宫城。
  不光荣的〃革命〃——〃甘露之变〃后的晚唐政治
  公元853年;唐文宗太和九年阴历十一月壬戌(二十一日);百官同往常一样;在紫宸殿朝服列班;等待文宗皇帝李昂上朝。未几;文宗的玉辂
缓缓而来。此种皇帝专用龙舆气象庄严;左饰青龙;右饰白虎;金凤展翅及虚文鸟兽图形附于后板;正前方的轩敝;设有高高的青盖;下方有黄里锦
绣黄龙的尘障;朱轮密幅;前行时震声隐隐;噪音很小。 文宗坐殿;朝臣们等待金吾将军像往常那样趋前上报〃左右厢内外平安〃;按朝仪;走了这个
过场后;大家就应该如约议事。不料;金吾将军韩约没有如常行事;反而高声奏称:〃左金吾听事房后石榴树上;咋夜降下甘露;特向陛下禀报。〃
  文宗皇帝故作欣喜状;宰相也忙率百官齐齐拜舞;向皇帝称贺。天降甘露;是国家大治、天下清平的瑞兆。文宗忙乘软舆(肩扛便辇)往紫宸
殿前面的含元殿升座;先下命宰相李训等人验看。
  过了好久;李训才率朝臣回殿;奏称:〃臣与众人验之;是否真是甘露;还不敢下结论;望陛下遣使再验〃。
  文宗皇帝表演还算逼真;自言自语道:〃真有这种事!〃于是;他命掌管禁军的左右中尉仇士良、鱼弘志率众宦官前往。
  仇士良等人踱进听事房后庭;仰着脑袋观瞧半天;见石榴树上皆是根根干枝;一丝甘露皆无。再扭头观瞧作为陪同的韩约;数九寒天;这位金吾
大将一脑门子热汗;神色惶恐。
  仇士良还奇怪;问:〃将军您这是怎么了?〃一阵北风起;听事厅的门帘幕布随风乱张;仇士良忽然发现厅里面挤满了手执利兵、全副武装的兵
士。同时;大公公又听见四下刀剑铿锵;甲声叮当;军靴杂乱踏地声纷纷扰扰。
  仇士良等宦官顿感大事不妙;纷纷往庭院大门处奔跑。守门兵士不是很多;见太监们往外跑;便赶忙上前要关闭大门。仇士良公鸭嗓拼命一吼;
还真管用;平素太监积日已久的威风终于在关键时刻又显神通;趁门卫愣怔;太监们纷纷夺路而逃。
  宰相李训在含元殿看见一大群宦官踩了蛇窝一样飞奔上阶;连忙高声呼唤值班的金吾卫士:〃有上殿护驾者;每人赏钱百缗!〃
  众太监脚快;兔子一样已经奔至文宗御座前;有数人架起皇帝往软舆上一放;抬起狂跑:〃事情危急;请陛下还宫!〃
  含元殿大门;已经从台阶处涌上数百金吾卫兵;登殿纵击;追上落后未及跑入殿的宦官;剑捅刀砍;一下子杀掉十来人。
  殿内宦官毕竟对宫城道路了如指掌;他们用刀砍断含元殿后面的木格栏;扛着文宗就往宣政门方向跑。眼看宦官们抱走了皇帝这块〃大招牌〃;
宰相李训也急眼;抱住软舆的木杆大呼小叫;力图阻止。文宗李昂知事不谐;也大声叱喝李训。宦官郗志力大;当胸就给李训一大拳;把这位宰相打
得一个嘴啃泥。说时迟;那时快;宦官们簇拥着文宗皇帝逃入宣政殿;立刻把大门严严关死;外面兵将一时半时根本冲不进来。〃宦官皆呼万岁〃。
  听到宫殿内外杀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含元殿内的朝官们都〃骇愕散出。
  李训见大势已去;忙换身衣服;乘乱跑出京城。宰相王涯、贾竦 、舒元舆等人回到中书省;互相说:〃我们先别走;皇帝肯定会在延英殿召我
们议事〃。两省官吏也纷纷来见;询问发生了什么变故。王涯等人确实也不知情;就先让诸人回家;等待消息。
  不一会儿;只听宣政殿方向宫门大开;太监细嗓〃奉旨讨贼〃的高音很是耍欢蟊闶墙谰ㄉ痹羯痹簟ǖ慕猩鄙挥稍抖痪怪背惺槭
议事厅方向逼来……
  置易帝王掌中轻——中晚唐的宦官乱政
  唐文宗李昂即位之初;〃励精求治;去奢从俭〃;颇有振作之风。他诏令放出多余宫女;纵出五坊蓄养的鹰犬玩物;裁减冗官;一反唐敬宗贪玩不
视朝的恶习;天天临朝听政;很有英主之风。
  但是;文宗治下的唐朝;实际是一团乱摊子。外面环伺的藩镇不讲;京城之内;就有两大祸结:一为乱政的宦官;二为内哄的党争。
  从唐玄宗始;宦官阶位骤显;人数膨胀。尤其是从高力士开始;皇帝赖之而安寝;宰相因之而得位;〃肃宗在春宫(太子宫);呼为二兄。诸王公
主;皆呼阿翁;驸马辈呼为爷。〃而且;勇力强悍的巨宦杨思勗竟也多次率兵出征;广立功勋;封为虢国公;进位骠骑大将军。由此;唐朝的太监掌军已
显端倪;但当时他们并未真正在中央政府有把握兵权的迹象。安史之乱以后;玄宗逃窜蜀地;肃宗得以在灵武继位;宦官李辅国有〃襄赞〃大功;地位
贵显;手中掌管唐廷一切兵符与军号;统驭禁卫军。代宗继位后;竟称这个没老二的公公为〃尚父〃。日后;于代宗有拥立之功的程元程逐渐取代李辅
国位置;基本在内廷是个〃九千五百岁〃――御林军全是他的部属。而后;大太监鱼朝恩更是权倾一时;竟有〃处置〃京城以外重大军事活动的全权;
虽然名号是〃观军容宣慰处置使〃;实际上是奉天钦差;兵马大元师;对于郭子仪、来瑱这样的方面重将;想废就废;想杀就杀。特别是唐德宗遭遇泾
原军兵变后;曾为节度使的朱泚称帝;皇帝再也不敢信任大臣重将;把中央直系军队神策军和禁卫军完全交由宦官指挥;并且不断予以〃制度化〃;
一直延续到唐亡。
  唐朝皇帝的思维模式其实很简单:宦官毕竟是家奴;没生殖能力;没有子孙;再怎么样也要狗仗人势;依赖皇帝才能生存;不会夺国篡位。
  事情总是发展的。宦官之害;简直磬竹难书。他们不仅掌握京城皇官的禁卫军军权;宦官们还被派至各处节度使那里以充〃监军使〃;各地节度
使在名义上都处于这些〃政委〃的控制下。当然;在那些真正拥众割地一方的藩镇;太监监军只是充样子;他们本人也很老实 ;收收礼;纳纳贿;吃吃
喝喝;和当地节度使一般挺热乎。他们深知;这些土皇帝连皇帝都不买帐;自己太骄横说不定就要吃刀子。但在直接受唐廷管辖的方镇或诸道军中;
宦官可就牛逼大了。如果主将打胜仗;监军使们往往驰送捷报;揽军功为已有;如果出战失利;监军们又会立即打小报告;历数主将的〃罪恶过失〃。
所以;宦官在军中是有百害无一利。唐宪宗时两次大捷;高崇文擒刘辟以及李愬擒吴元济;恰恰是没让太监监军;才最终能取得重大胜利。
  唐朝时;还特别〃创造性〃地委任宦官为枢密使和宣徽使;这样;太监不仅内外有兵权;又在中央政府中掌有草诏宣制的权力;北司(宦官衙署
)成为与宰相(又称南司、南衙)争权的重大政治力量。至此;兵政大权;宦官皆牢牢掌握;他们不仅能〃口含王宪〃吓唬人;而且完全能诏由已出;
甚至对于皇帝也是随心所欲;想立就立;想废就废;想杀就杀;宪宗、敬宗、文宗最终皆死于太监之手;而且;肃宗之后;唐朝几乎所有皇帝的继位
均由太监拥立(只有哀帝是唯一的例外;不过没多久唐朝也亡了)。出乎先前唐帝〃设计〃意料之外;宦官虽自己不能当皇帝;但可以废杀皇帝;作
王朝真正的主人。而且;这些被阉割的不男不女的中性人往往变态、残暴、贪财;不仅在京城强买强卖;恣意取索;在外面也广占良田、巧取豪夺。
白居易《卖炭翁》和《重赋诗》两首诗;对于宦官横暴的〃宫市〃以及重赋之下的贫苦人民处境有着形象、深刻的描述:
  卖炭翁;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碾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
  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
  系向牛头冲炭直(《卖炭翁》)
  厚地植桑麻;所要济生民。
  生民理布帛;所求活一身。
  身外充征赋;上以奉君亲。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
  厥初防其淫;明赦内外臣:
  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
  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
  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
  织绢未成匹;剿丝未盈斤;
  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
  岁暮天地闭;阴风生破村。
  夜深烟火尽;霰雪白纷纷。
  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
  悲端与寒气;并入鼻中辛。
  昨日输残税;因窥官库门:
  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
  号为羡馀物;随月献至尊。
  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
  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重赋》)
  大儒王夫之对唐朝宦官之弊有着极其深刻的认识:〃宦者监军政于外而封疆危;宦者统禁兵于内而天子危……胁君自恣;乃至弑刃横加;岂能
无畏于四方之问罪乎?其(宦官)无所惮而血测宫廷居功定策者;实恃有在外监军之使;深结将师而制其荣辱生死之命。〃究其本源;则在于〃唐之
立国;家法不修;淫声曼色;自太宗以来;漫焉进御而无防闲之教;故其祸为尤酷矣!〃
  更可笑可叹的是;大公公仇士良退休前;对这些没老二的徒孙们还明示太监执政精意:〃天子不可令闲;日以奢糜娱其耳目;无暇更及他事〃—
—此句太监〃圣经〃首义;被唐末僖宗以及明朝后期几个青年皇帝时期的太监们发挥到极至。
  不仅宦官作威作福;唐朝中晚期;朝内大臣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